09、《阿含正义》摘录
目   录
第一辑
自 序…………………………………………………………………………………0001
第一章 绪论——唯识学探源………………………………………………………0001
第二章 初会说法
第一节 四阿含诸经之结集………………………………………………………0058
第二节 三会说法之初会…………………………………………………………0097
第三节 原始佛法中本有三乘菩提之提示………………………………………0220
第三章 阴界入
第一节 六根之体性………………………………………………………………0230
第二节 六尘与六入………………………………………………………………0265
第三节  十八界之六识界…………………………………………………………0317
第二辑
第四节    五盛阴(第三章)………………………………………………………0341
第五节    四识住、七识住…………………………………………………………0404
第六节    外道神我、梵我…………………………………………………………0414
第七节    四圣谛与八正道…………………………………………………………0446
第八节    除异生性…………………………………………………………………0480
第四章    四食
第一节    四食总说…………………………………………………………………0492
第二节    搏食………………………………………………………………………0499
第三节    触食………………………………………………………………………0507
第四节    念食——意思食…………………………………………………………0518
第五节    识食与八背舍……………………………………………………………0532
第六节    灭四食者方证解脱………………………………………………………0576
第七节    四食与佛菩提修证之关系………………………………………………0592
第五章    如来藏与七识心
第一节    十二因缘之名色缘识——六识身、七识身……………………………0597
第二节    十因缘之名色缘识——名色由识生……………………………………0622
第三辑
第三节    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第五章)……………………………0669
第四节    识缘名色、名色缘识……………………………………………………0716
第五节    识阴是修道的关键………………………………………………………0745
第六节    名色之根本——第八识——说真实缘起………………………………0813
第七节    我与无我——非我、不异我、不相在…………………………………0837
第八节    熏习与本际………………………………………………………………0874
第九节    寿暖与识即是命根………………………………………………………0894
第十节    佛未曾说如来藏是众生我………………………………………………0916
第十一节 西藏密宗未曾实传如来藏法…………………………………………0980
第四辑
第十二节 由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传法义证明如来藏方是正法(第五章)…1023
第十三节 如来藏令二乘涅槃不堕断灭空………………………………………1034
第六章    三法印
第一节    诸行无常…………………………………………………………………1065
第二节    诸法无我…………………………………………………………………1114
第三节    涅槃寂静…………………………………………………………………1145
第四节    三法印不得外于如来藏…………………………………………………1171
第五节    业果报系统………………………………………………………………1185
第七章    慧解脱
第一节 二乘所断无明与外道常见………………………………………………1206
第二节 心解脱、慧解脱——见道与修道………………………………………1239
第三节 解脱是如,涅槃非断灭空………………………………………………1290
第四节 出离生死是佛对声闻人的最后遗教……………………………………1308
第五节 灭知觉者方是实取解脱…………………………………………………1316
第六节 我与我所俱断方名解脱…………………………………………………1366
第五辑
第七节 解脱之身证与见道等(第七章)………………………………………1381
第八节 十二因缘是假号法………………………………………………………1405
第八章    俱解脱——八解脱圣者应再进修
第一节 俱解脱……………………………………………………………………1417
第二节 俱解脱者非因定力而得解脱……………………………………………1425
第三节 灭四取者方得解脱………………………………………………………1428
第九章    涅槃
第一节 灭尽六入方是无余涅槃…………………………………………………1433
第二节 灭尽五阴方是无余涅槃…………………………………………………1462
第三节 无余涅槃界………………………………………………………………1494
第四节 三皈五戒是证初果解脱之基本要件……………………………………1528
第五节 非仅以戒净一法能证涅槃………………………………………………1536
第六节 十八界舍已方证无余涅槃………………………………………………1545
第七节 五出要界…………………………………………………………………1556
此经中既说精进修习七觉支者,即得亲证无上正等正觉——成佛,可见七觉分之修行是函盖二乘解脱智、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一切种智的,方能依七觉分之修行而成佛道:一切种智具足圆满、四智圆明。然而四阿含诸经中的七觉分修习,未尝言及亲证如来藏之方法,唯言如来藏之名;亦未尝言及如来藏所含藏之一切种子,未尝教导佛子修学一切种智之方法,又如何可能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既未能熏习、修学、亲证、具足,又如何能成就究竟佛道而得四智圆明?然而却又明言七觉支之行门可以成就究竟佛道,是故四阿含诸经中,必然本有部分经典是大乘经典,故说修学之者即得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然由二乘圣人结集时,因为他们对于所闻般若、唯识种智之深妙正理,无法理解;由此缘故即无胜解,则于所闻之佛菩提智内涵,不能成就念心所,则无法忆念受持,当知结集之后所成就者,必定单以解脱道而言为成佛之道也!今此阿含经典明文所载言句即是明证。若不尔者,则诸俱解脱又得三明六通之大阿罗汉等人,既已修学七觉支而证解脱道之极果,岂不都已究竟成佛了?然而却无一人敢在佛灭度后自称成佛、绍继佛位以弘佛法!也无一人能如 弥勒菩萨一样被授记为当来下生之佛,更何况是当时成就佛果?
二者,上座部中固然有极少数大乘菩萨僧,然而多属声闻圣人与凡夫;彼等既依佛语而得入于声闻法中,而声闻乘中之凡夫,每多不信佛之境界异于声闻罗汉;彼等凡夫声闻人心中犹有大我慢故,每认为二乘罗汉智慧同于世尊,是故于佛宣说法华之时,犹自不信佛之实相般若境界,何况能信佛所说之大乘种智妙法?是故不信而公然退席、数有五千者,可以徵之为真。
亦如今时台湾地匾南傅佛法之多数信受及随学者,崇尚原始而只具雏型之二乘声闻阿含部诸经,是故甫闻大乘法之般若正义已,便成为闻所未闻的生疏佛法,因此心生烦脑而私下破斥之,何肯信受而尝试理解及修学之?(序-p9)今时聪慧而又资讯发达时之学人如是,古时彼诸声闻种性之凡夫僧与不回心之圣僧亦然,何肯信受佛所宣说之大乘法义?由不信或未证大乘深妙法义故,当知不愿、亦无能力结集大乘经典也!故于佛所专说大乘胜妙之法义,当知皆无可能结集成大乘经,要待其后诸多真悟菩萨情商不得而亲闻大迦叶等圣僧结集完成之后,极不满意而当场表示将另外结集,然后方才开始结集也,这就是传说中的大乘经典结集。
三者,声闻人虽闻大乘法,然因尚未证悟如来藏故,闻之不能解义,故其所闻世尊亲口宣说之大乘经,若由声闻僧众结集之,结果必成声闻法解脱道之经典,声闻人必以二乘解脱道法理而解释大乘法义故,必以自身所理解之二乘解脱道精神而结集故。即如今时之印顺、星云、圣严、证严、昭慧、传道……等人,同以二乘缘起性空之不究竟理而解说大乘般若空之究竟理,绝无二致。然而声闻圣僧结集二乘菩提之解脱道经典时,其中必定有诸大乘法义之身影微存焉,必定可于其中觅得许多大乘法之蛛丝马迹;此因声闻解脱道之法义不得稍离大乘般若正法而独存故,若离大乘如来藏般若正义,则二乘解脱道之证境必定会堕于断灭见中故;是故声闻圣僧结集二乘菩提四阿含经典时,不能不留存世尊所说大乘法义中之第八识名相法句,以免声闻解脱道陷于断灭见中。由四阿含诸经中都有如是不得不保存之大乘法义蛛丝马迹仍存故,平实今日得据四阿含诸经为证而成立是说: 世尊确曾宣说大乘法理,第二、三转法轮诸经所说大乘法理方是真正的成佛之道。今于书中处处举说证据,令台海两岸乃至南洋诸多崇尚南传佛法之声闻心态僧众,悉皆不能反驳,唯能心里信受而于口中犹作强辩,以维护面子、名闻与利养。
四者,二乘圣人设使有心,欲结集佛所宣说大乘法义之经典,然因自身闻之尚不能解义,以无胜解故,则其念心所不可能成就,又何能记忆而后结集之?是故二乘圣人虽亦曾在般若期、方广期听闻大乘经典,纵欲结集,终不可得。而且第一次结集时之僧团,以大迦叶等二乘声闻僧为主;大乘法中之出家菩萨,在僧团中唯是少数,而在家菩萨们本非佛教僧团中之上座、长老,何能率领僧团结集彼等多数僧众所不能理解、不愿结集之大乘经典?是故欲求声闻罗汉为主之出家僧团,结集彼等闻而不解、不能记忆受持之大乘法义经典者,断无可能;是故要待菩萨们与声闻圣僧沟通而不可得之后,方由大乘行者中人数不多之出家菩萨众,会合人数众多之在家菩萨众,别行倡议縕酿(序-p11),在后来共同诵出、监定而结集之。如是大乘法义之经典结集,必然产生如是曲折,必然产生如是时间上之延宕,乃是因为佛教向来以出家僧团为主故,出家僧团多数是声闻僧而少菩萨僧故,是故大乘经典之结集及出现于人间,必然后于四阿含诸经之结集,乃是有智之人都可以理解者。
犹如今时平实之深义著作,绝无可能先于诸方质疑之前写出,或与诸方大师著作同时写造出来;若非眼见诸多率领当代佛教之出家大师处处说法错误,而又无根诽谤余之正法者,绝无可能预先写作种种显示大乘深妙法义之书籍,亦将不可能作种种破邪显正之事,深妙之法义辨正书籍即无可能出版;是故平实辨正深妙法义诸书之出版,必定后于诸方大师之错误书籍,不可能同时或先出,要待大师们严重误导众生而又不肯改正恶行之后,方始为之:逮至彼诸出家大法师皆以声闻法而解释大乘般若空已,逮至彼诸出家人师悉皆错解声闻菩提已,逮至诸大法师抵制三乘菩提根本如来藏妙法之严重破坏佛教恶行出现已,然后始作阐释声闻菩提正法之行,然后始作破斥邪说以显正法之行。犹如弘法十余年后之今时,方才不得不写作《阿含正义》一书,证明唯识学部分内容本已隐说于四阿含中的事实。
今时如是,古时亦必如是:要待希望声闻僧结集大乘法而不可得之后,方有大乘法中诸出家、在家菩萨会合结集之;由是缘故,大乘经之所以后于四阿含诸经而出现于世间者,乃是势所必然者;然不可因结集出现之时较晚,便言当年世尊未于宣演阿含之后,继之以般若、方广等开示也!何妨世尊分为三教弘演,弟子四众于佛灭后始渐次结集之?若不能然于此者,则四阿含诸经亦将可被援引同一逻辑,诬谤为佛灭后之声闻僧众“创造”结集者,则亦可谓四阿含诸经非是佛所亲说者;彼理如是,此理亦当如是故。
大乘法之菩萨僧,向来皆以在家菩萨为多数,出家菩萨极少;十方世界之人间悉皆如是,天界更无出家菩萨而唯有在家菩萨住持大乘佛法。此谓大乘佛教遍于十方世界人间与天界,非独人间方有大乘佛教胜法流行弘演;然而十方世界之佛教,皆唯在人间时方有出家僧,诸佛所制人间之佛教则皆同以出家僧为住持佛教之代表,在家菩萨多是佐助之身分。然于十方世界之天界及纯一清净之净土世界佛教中,则皆无出家菩萨僧也!一切色界天众生都无家庭系属,从无所谓出家或在家可言,而欲界第四天虽有佛法弘传中,却也没有出家菩萨,是故唯有人间方有出家菩萨僧,则人间之大乘佛法在 佛入灭后数百年间(序-p13),仍当以出家菩萨僧作为大乘佛教之代表,大乘法后弘于声闻法故,声势尚小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