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假如来藏之 辨正-03
辨正-03
法莲法师又云:
【在查阅经论时,看到《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
卷二(编案应为卷一)又云:“前二十四颂,宗明识相,即是依他;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即圆成实,后之五颂,明唯识位。”这时才恍然明白:《唯识三十颂》前二十四颂总摄三能变识(一至八识),说明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第二十五颂是说唯识性,真如、圆成实,无为无漏。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
回顾以前种种,内心百感交集,以前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是圆成实性,现在才知这种见解是来自同修会所熏习的知见,与经论相违背,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难怪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说识蕴包括八识;难怪祖师教人参禅都说要离心意识参,以前看经论时都说真心无受,又看到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心里总觉得疑惑,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
兹摘录些经论供同学对照参考,并请同学细心思惟。《解深密经》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何以故?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
《杂阿含经》云:“愚痴无闻凡夫宁于四大色身系我、我所,不可于识系我、我所。所以者何?四大色身或见十年住,二十、三十、乃至百年,若善消息,或复少过。彼心、意、识日夜时克,须臾不停,种种转变,异生异灭。譬如猕猴游林树间,须臾处处,攀捉枝条,放一取一;彼心、意、识亦复如是,种种变易,异生异灭。”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所为宅者,即五蕴身;其宅主者,是汝本识,谁有智者,乐有为宅?”其中本识即第八识,是三界趣生之主体识,乃属有为法。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云:“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识识所识,现等境说五。”又云:“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由经文佛意可知,心名采集业,采集业为识,是故阿赖耶识无始以来即因采集诸业,流转生死,恒生恒灭,堕有无相,是长养相,是有碍相,怎可言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无为无作?
又经云:“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又云:“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悕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又云:“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大慧!如来非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
又云:“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又云:“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
由以上经文可知,自心即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妄心即是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八识皆是彼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八种了别识故,三界一切万法皆由八识不实妄想生故,怎可说第八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怎可说阿赖耶识函盖自性清净心,何以故?因八识皆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所现心法故。若不知第八阿赖耶识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非一非异之正理者,则不明佛意,八识是自心现故,切莫真妄不分,慎思之!请慎思之!】
分段辨正如下:
法莲法师云:【在查阅经论时,看到《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
卷二(编案应为卷一)又云:“前二十四颂,宗明识相,即是依他;第二十五颂,明唯识性,即圆成实,后之五颂,明唯识位。”
这时才恍然明白:《唯识三十颂》前二十四颂总摄三能变识(一至八识),说明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第二十五颂是说唯识性,真如、圆成实,无为无漏。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
回顾以前种种,内心百感交集,以前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是圆成实性,现在才知这种见解是来自同修会所熏习的知见,与经论相违背,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难怪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说识蕴包括八识;难怪祖师教人参禅都说要离心意识参,以前看经论时都说真心无受,又看到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心里总觉得疑惑,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
辨正:请问法莲师:“何者是真心?何者是妄心?”您弄清楚了没?
如果阿赖耶识不是真心,而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而且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的体,请问:“您是否已证得如来藏?”您如果没有证得另外一个真心,而经论又说总共只有八识心王—广说八种识,那您怎么可以说另外还有一个真心?岂不是成为第九识? 若一切经论皆说只有八识心王,阿赖耶识既称为第八识,就不应该说祂是妄心。请问:“您有没有证得阿赖耶识以外的另一个真心?”您将永远无法证得您所说的“上于阿赖耶识的如来藏”。
法莲师见窥基大师说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就说阿赖耶识是妄心,是耶?非耶?如今必须辨正清楚。法莲师错解唯识性、唯识相之真正义理,故不容许真心除了真如无为之外尚有其他之无漏有为法上的相用。然而,若唯识相的“依他起、有为”是有过失的话,试问:“您所谓的真如、如来藏,是有为还是无为?”若是无为,则于三界中不应该有所用,不应该有能用,那就不应该是“能出生阿赖耶识”的法体。如果是有为,请问:“是无漏有为?还是有漏有为?”如果是无漏有为,那么这种唯识相,有何过失可以评论?显然没有!如果是无漏又无为,请问:“您的真如如何能够利益有情众生永无穷尽?佛地真如又如何能够利益众生永无穷尽?又如何能出生四智心品?”请您说明之!然您必定无法说明,因为您所偏执的无漏无为真如,是无作用法故,根本就不能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故。
唯识性、相,既说“通有漏与无漏”,如果是在有漏的有为唯识性、相上面,那是指凡夫地,那是指异生众生等。如果是无漏的有为法,那是诸圣境界,而您又不能承认无漏的有为法,请问:“您所谓的纯无漏也是无为的真如,在世间能不能有作用?”显然不能有作用。如果不能有作用,应当是识之所显性;既是识之所显性,则不应该是能生阿赖耶识的法。所以,法莲师您所说的真如或如来藏纯无漏、纯无为的说法,根本就不符经教中的圣教量。
阿赖耶识虽然含藏七识心相应的有漏有为种子,而其自体本有“无漏性”,所以能够在成佛之后,以无漏有为法来广利众生、永无穷尽。但是佛地的无漏有为法,也是属于佛地唯识性的法相显现,即是佛地的唯识相;唯识相即是“唯识性在有为法上所显现的法相”,故名唯识相,性相不可强行分割。那么这个唯识相的显现,既然是佛地的八识心王所显现,当然必须有佛地的七识心王的配合运作,才能显现出佛地唯识性上的唯识相;所以,“唯识相通无漏”一句,就无过失可言。唯识相,虽然是八识心王三种能变识和合运作所现之相,然亦不曾刹那离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唯识真如性也,不曾刹那离于阿赖耶识变生万法的唯识性也,岂可因为唯识相“是依他起、有为,通有无漏”,就忽略阿赖耶识本具之真如性,就忽略万法皆唯阿赖耶识所变现的唯识性?而诽谤说阿赖耶识是妄心?譬如,金之粗矿,金之精矿,金所成之瓶、盘等器,如是显现不同之相,皆是金性,皆不离金性;岂可惑于其形处有异之相,而说如是等物只有矿性、瓶性、盘性而无金性?
而所谓的唯识性,是说真如性及万法之出生皆依阿赖耶识心体而生、而现行、而存在、而运作、而显示;若离阿赖耶识者,则无一切法,则无真如性可证,故成论说:“真如亦是阿赖耶识之真实性,除阿赖耶识所显示之真实性以外,别无真如法性可证。”非唯成论如是说,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中也如是说。也就是说:若离阿赖耶识心体能生万法之体性,则无唯识性可以证知;若无唯识性,则无唯识相可以现观。
再者,唯识性亦非唯单说真如性、圆成实性也,而亦包含真实唯识与虚妄唯识二门故。然而,法莲师等人将唯识性一法,解作“纯为真如性”,有其大过,非唯背离成论,抑且违于诸经佛说正理,复又违于法界实相理体。由于如是误解,故其将唯识性等同绝对清净之佛地真如,或等同一分清净之初地真如,而排除因地真如、异生位之流转真如等之阿赖耶识心体,而诬说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者,皆有大过,非为正说!
而窥基大师此处所说:“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正是说明真实唯识门之唯识性,如是说明阿赖耶识心体圆成自体,本具如实而显之真实性,本具如如不动之恒常性,故称之为真如。如是无为无漏的真如性,是阿赖耶识的体性,是识体所显能生万法之自性,故名唯识性。而窥基大师在说“真实唯识门”之唯识性之前,早已说明“虚妄唯识门”之唯识性,法莲师断章取义而引证此文,意指窥基大师亦同其“唯识性等同绝对清净之佛地真如”之说;是名断章取义,亦是陷窥基大师于不义,现将此段论文还原如下: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言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二者真实,即圆成实。于前唯识性所遣清净,于后唯识性所证清净。又有二种:一者世俗,即依他起;二者胜义,即圆成实;于前所断清净,于后所得清净。此释准下第九卷初唯识性解。又言唯识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为,通有、无漏;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持业释也。性即是识圆成自体,唯是真如,无为无漏,唯识之性名唯识性。”“本论”之《成唯识论》卷九中,亦曾作是说:“此性即是唯识实性,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
法莲师不但断章取义,尚且对论文作错误的断句,故无法贯通前后,生此误会。如是论文中,已经明说:“唯识性必须是具足第七识末那之遍计执性,方能引现阿赖耶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现行;亦必须具足阿赖耶识心体自身所本有之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万法之功能种子,合此二种体性者,方名唯识性。”如是具足圆成实与遍计执性,方能生起世间万法,方能具足世间、出世间万法,方能显示世间、出世间万法;如是具足遍计执与圆成实等二性者,方可名为唯识性,否则即不成就“万法唯识”之“唯识性”故。由此可知,唯识性乃是阿赖耶识所显示之真如无为性及能生万法之体性,而其中之真如无为,乃是由阿赖耶识心体,藉著自体之阿赖耶识性,以及其余四位九十三法而显示者,乃是阿赖耶识之自体性;亦谓“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上”所显示之真如性,方能具足唯识性;若不具足依他起性及遍计执性之七转识心,则不能具足圆成实性之阿赖耶识心体,则不能证实确有唯识性;“唯识性”必须函盖真实唯识之圆成实性与虚妄唯识之遍计执性故。不但《唯识述记》中如是说,《成唯识论》中亦如是说,法莲师等人不应断章而取其偏义也。
所谓“唯识相”者,亦非如法莲师所说“称为八识心王”,乃是依“真见道”触证阿赖耶识所得之根本无分别智,以此根本智为基础,方能继续进修而作“相见道”法门之观行。如是相见道位之观行,皆是以阿赖耶识现行时之种种法相上而作观行,以此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作为主要之观行,方是“唯识相”,不是法莲师所指称的八识心王也。复次,“唯识相”者,虽然以无分别智观行阿赖耶识之体性为主,然于亲证阿赖耶识之后,仍应依“相见道”之行门,一一观察阿赖耶识所生、显之一切法。始从阿赖耶识之现行运作,末至七识心王之一一识,皆依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依,方得现行与运作。然须先有意根,然后方能有意识乃至眼识从阿赖耶识中出生;亦观入胎之后,阿赖耶识如何以其大种性自性,而摄取母体所供应血液中之四大极微物质,创造吾人之色身;亦观察阿赖耶识若不能存在之时,则色身尚且不能存在,则五胜义根亦将随之毁坏,何况能流注前七识种子?何况能令吾人作诸“相见道位”之观行?何况能显示真如无为而令吾人亲证?何况能证知万法唯识所生之“唯识性”更何况能依唯识性而现观无量无边的唯识相?
由有阿赖耶识及其相应之心所法故,由有阿赖耶识所流注之意根种子故,能出生色身五根与万法,方能令万法现行运作,方能使吾人证知唯识性;由有阿赖耶识所出生之七转识故,方有唯识性可言,由此唯识性故,能令八识心王具足而显示唯识相,是故窥基大师此处说“唯识即相,名唯识相”,是说明阿赖耶识具有唯识性,能出生万法,然后再与三界万法所现诸相和合,显示“万法唯识所生的法相”,是名唯识相。此“即”字是不即不离的“即”,也就是“和合”之意,而非“即是”之意。法莲师由于作了错误的断句,又因为文字障、语言障的缘故,所以误解为“阿赖耶识‘即是’相,所以又叫唯识相。”将唯识性、相完全误解了,真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啊!
是故,相见道位之观行,虽然皆是有相法中之无相法,皆不离八识心王现行运作之法相,皆不离唯识相,但却始终围绕于无相法之阿赖耶识心体上而作观行,乃是依阿赖耶识之唯识性而作观行;所以唯识相是依附于八识心王所显现的“万法唯阿赖耶识所生”的唯识性上,从来不曾离于阿赖耶识之唯识性。所以唯识相之一切观行,虽然皆在阿赖耶识所显示之“万法唯识”法相上而作观行,故说为唯识相,然而始终不曾离开阿赖耶识之唯识性也,唯因欲在道次第上宣示唯识性中之次第差别,是故别立唯识相一名,而说相见道之内容,令诸初见道之佛弟子得以了知,得以据此进修。若究其实,相见道位所进修之唯识相等法,仍是本于唯识性而修者,未曾刹那离于唯识性也!亦因此故,可以判知:唯识相之观行上所证得的般若妙慧,必定更深妙于唯识性者。唯识相是在唯识性上再作更深入之观行,才能证得,才能具足圆满故。是故唯识相一法,不可如法莲师之妄说为八识心王也!
故《宗镜录》永明禅师说:“又色即依他起之相,空即圆成实之性;斯则虚实真俗,性相有空,彻本穷原,皆唯识性矣。慈恩云:识性识相,皆不离心。心所心王,以识为主,归心泯相,总言唯识。”
是故,唯识性并不是在未来悟后进修的唯识相过程中要排除掉,或是较浅之法义,因为唯识相虽然较深妙,但却也不能丝毫离于唯识性,所以二法并无高下差别可说,本来是一法之两面故。悟后进修而作唯识相观行的时候,也是依唯识性为法体来作观行的;不可将唯识性与唯识相一刀割为二法,否则大乘种智妙法便将支离破碎也!唯识性与唯识相不即不离故,不可一分为二故。所以,唯识性是真见道之所证,唯识相是真见道位证得唯识性之后,在八识心王和合运作的万法唯识的种种法相上面,去作观行而通达相见道。通达相见道的缘故,发起后得无分别智,这就是唯识性与唯识相主要的精神所在与概略的说明。所以,窥基大师的唯识性与唯识相就是如是说,虽然说得很清楚了,然而您法莲师还是因为文字障及被恶知识误导而误会了。
是故,现在再来回顾二○○三年四月,您印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一书的行为,当您现在回顾之时,应该会内心百感交集。因为您认为自己所找到的第八阿赖耶识,是生灭的有为法,不是圆成实性,这种见解是来自于恶知识给予您的邪教导,是与经论相违背的,不是经论所说的旨意。世亲菩萨造《大乘五蕴论》时把阿赖耶识的这种阿赖耶性说是生灭法,只可惜您法莲师将其误会了,误会阿赖耶识的心体是生灭法;然而世亲菩萨的意思其实是说:第八识心体的阿赖耶识体性是生灭法,因为此性是可以被灭除的,而心体却是灭除不了的;乃至十方诸佛的威神力合为一力,也不能灭除一只蚂议的阿赖耶识心体。然而,祖师教人参禅,说要离心意识参,这是有很大的误会的,这个误会,将来 平实老师写《真假开悟、识蕴真义》一书时,将会有详细说明,并已经列在纲要中发给大家了;我们谨守分寸,不会先作说明,也因为限于篇幅,所以暂时省略。
而真心本来就无所受,“阿赖耶识与舍受相应”,只是一种方便说。阿赖耶识于六尘中既离见闻觉知,如何会有舍受?应当是会与六尘相应的见闻觉知心体,因为有苦乐受的缘故,所以才会有时与舍受相应。但是方便度化众生,为让众生理解,而说阿赖耶识没有苦乐受,所以说“唯舍受相应”。但是依种智来说,阿赖耶识连舍受亦无,所以“唯舍受相应”是方便度化众生的说法。因为祂离见闻觉知,并没有苦乐忧喜受,如何会有舍受?是故这是世亲菩萨方便度化众生的说法,吾人不可将方便说引为究竟说。其实阿赖耶识实际理地,一向是无覆无记性,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故名为“唯舍受相应”;然实际上,一向是不与苦乐受等违顺境相应,亦不与舍受相应,故方便名为“舍”,本来就舍离六尘境界受了,何来有受?现在从您法莲师所写的书中理路看来,您法莲师跟随恶知识学法之后,至今还是真心与妄心不分啊!因为您把真心当成妄心,想要另外再找一个只有想像中才会有的真心,当然是永远都不可能找得到的了。如今又看见您经论也不能通达,文字障这么严重,故产生如是误会,也是正常的事。
现在来返观您法莲师所说的话:“对于唯识相性、有为无为、依他起与圆成实,窥基大师说明的很清楚了。”可是从您处处错解窥基大师之论意来看,其实您还是完全不清楚窥基大师所说的意思啊!
您在书中说:“现在才知道自己是真心与妄心不分。”现在请问您:“阿赖耶识如您所说不是真心,诸经论中又都说‘真如是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示的自性’,所以真如不是能生阿赖耶识的法,也不是心体,所以不是第九识;经中 佛又说广说只能够有八识,而无第九识,那么灭了第八阿赖耶识以后,佛法是不是断灭法?”请您法莲师针对此一问题,答覆看看!如果自己答不来,也可以去请教您们的领导人杨先生,请他公开代答也可以。看您们能不能答得出末学等所提出的这一个简单的问题?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兹摘录些经论供同学对照参考,并请同学细心思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