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连载23)----平实导师

第三篇 大乘涅槃
  第一章 必须具足四种大乘涅槃方能成佛
  第四节 相见道位的加行及入地前的四加行
  第一目 总说
  般若别相智必修非安立谛三品心,才能完成三贤位的般若别相智,这就是大乘真见道后应修的三品心智慧;修完这三品心的智慧时,可以完成“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完成三贤位的修行,即是《大品般若经》600 卷所说的内涵。至于修完这三品心而完成非安立谛的实修及转依以后,欲求入地之时,则是应该实修大乘四圣谛而作大乘四圣谛的四行观,此时应实修安立谛大乘四圣谛的十六品心,方能证得阿罗汉果而故意起惑润生,或是证得顶级三果(可以中般涅槃)而留惑润生;然后依凭三贤位中所修入地时应该具备的广大福德,以及初分无生法忍及十大愿的增上意乐而得入地“成佛子住”,名为“超愚夫地,生如来家,住平等忍”,因为已经远远超越于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的愚夫境界。
  以此缘故,依实相般若的修学而言,大乘真见道位后的相见道位中,还要再作相见道位的观行,才能具足实相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否则将只有真见道位所得的总相智,也就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而无后得无分别智,不得入地。当别相智─相见道位非安立谛的三品心─完全修习完成时,就得设法转入初地心成为圣位菩萨,正式成为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位菩萨,成为圣种性者而超越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但这非安立谛三品心实修完成以后,在入地之前犹如真见道前的加行一样,也要有加行才能入地;不是单有广大福德与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就行了。这时要作的加行就是藉大乘四圣谛的四行观,来完成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解脱道果证——获得顶品三果或阿罗汉向的解脱果,或者同时证得通教阿罗汉果而故意留下最后一分思惑,以润未来世生;也藉此观行而同时发起最初一分无生法忍智,才算是具足圆满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的安立谛观行智慧,才能说是已经完成入地前的加行。
  这十六品心的观行,不是二乘四圣谛的观行所需要的,所以不是二乘圣者所能观行的;因为这是依第八识真如心的本来无生,依于真如心本来无生之法的安忍而发起智慧,来观行自己的五蕴十八界及一切心所法等,都是自心真如所出生,都附属于自心真如而成为无生之诸法;因此这十六品心的法智与类智全都是初分无生法忍的范畴,而能附带引生第四果的解脱功德,当然不属于虽圣而愚的不回心阿罗汉们所能理解,当知彼等无法作此观行。因为这四种加行十六品心的内涵,是依真如心而作的无生法忍观行,不是未证真如心的二乘圣者所能猜测臆想;所以在二乘菩提的第四果修证中,对四圣谛不需要依真如而作这十六品心的观行,只要断除五个上分结而证得阿罗汉果就行了。纵使二乘圣者想要作这四加行的观修,也没有能力作观,更无可能完成这十六品心的观行。
  想要完成入地功德前应有的这个最后加行,并不是真见道之后随即可以实修的;必须是依实相般若所作大乘真如境界等法的观行,是真见道证得真如以后,先有了根本无分别智(总相智),转入相见道位中继续作三品心的观行而发起后得无分别智,在最后圆满这三品心的观行,具足相见道位的后得无分别智;同时也得努力修集入地所必须的广大福德,主要是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就是破斥邪说而引导众生回归八识论如来藏妙法,快速具足法布施的大福德。这些都是应该要先修行的内容。
  所以,这个相见道位应该修习的别相智,可以粗分为二大类:相见道位的三品心及入地前四圣谛加行的十六品心。意谓相见道位的漫长修行过程中,不但应修广大福德,也应同时勤修非安立谛三种智慧的观行,目的是要完成真如妙法的所有别相智慧,就是相见道位中应修的“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等三品心,这就是《大品般若经》600 卷所说的内涵。最后是十回向满心位,此时若是尚未证得解脱道的第四果者,想要进入初地时才应该作这四种观行——分为苦、集、灭、道等四个阶段各有四品心来修观行,因此同样可以称为四加行。因为这是依大乘般若而作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的四种观行,故此加行亦有四种。
  所有戒慧直往的菩萨们,完成相见道位的三品心而到达十回向位满心时,想要进入初地之际,必须对大乘四圣谛所说的苦、集、灭、道四种加修的观行全部完成,才能发起满分初禅而断除五上分结,留惑润生而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现观二取皆是如来藏空性,因此不再有能取相及所取相的现行(不是像真见道前的四加行只能“远离能取见与所取见”),因此而生起第一分无生法忍。此时再依增上意乐(发十无尽愿)而留惑润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或者已证阿罗汉果而起惑润生进入初地;这就是入地前应有的四加行,是相见道位的最后阶段。这才是入地前的加行,要现观大乘四谛十六品心而断尽思惑,依于初地的真如智而住于初地所证的唯识性中,然后起惑润生而于佛像前发起十无尽愿,名为增上意乐成就,即得转入初地,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开始修习十度波罗蜜多,继续迈向佛地。
  以此缘故,平实说加行位非唯真见道前有,于资粮位亦有加行,因为资粮位中也必须听闻熏习如来藏阿赖耶识真如等法,以及唯识增上慧学所说的八识心王等妙理,才不会误入岐途也不会转成声闻性而成为声闻种姓,佛菩提道的实修方有成功之日。所以真见道位后亦有智慧加行,借以观察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在诸法中运作的各种法相,是故名为相见道。乃至入地之前仍须有“苦、集、灭、道”大乘四圣谛四种加行中的各四品心加行,亦皆名为四加行。
  同理,《成唯识论》卷9 云:“近见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资粮,无加行义。”加行位其实是在见道前的资粮位中已经处处皆作,但真见道前若不作煖等四加行的观行及精修未到地定的定力,即无可能获得真见道功德;设使善知识大力帮助而得实证空性心如来藏,虽能现观真如而悟入唯识性,不几年后依旧会再回到识阴境界中,就是因为资粮位中的加行还不够圆满,导致没有未到地定来动摇识阴常住的我见烦恼,我见不能真正拔除;又因为这四加行没有修好,导致“悟后”遇到外缘影响时,他的能取见与所取见又再度现行而无法对治,便成为退分菩萨。观乎正觉同修会三次退转者造成的法难事件本质,屡次加以检讨的结果,都是回堕能取心中,误认为是更高层次的真如,在在皆可以佐证如是道理。
  又真见道证真如后若不再勤作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的加行,即无可能完成相见道位的种种功德,当知不能从第七住位次第转进而到第十回向位。是故真见道位以后,仍须广作各种真如智慧境界的加行,才能完成对真如境界各种别相的观察;于圆满相见道位的修行功德时方能再作最后的加行——深观大乘四圣谛十六品心及九品心,完成这个安立谛的观行,才能藉解脱果及初地真如智来通达见道位的最后一分功德而入初地。但这个通达位虽属初地,只在入地心中,仍属见道位摄,名为见道的通达位。于此通达位中安住,或是一世、或是十百千世、或是一小劫不等,各依其通达位无生法忍及圣种性的多分、少分而有差异,并非立即转入修道位的初地住地心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