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之平议(连载80)----正雄居士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论》之平议
  第五目 《广论》的世俗如幻
  如幻要如何修呢?《广论》514 页说:修后幻法要依二心,一取现境,二决定空。喻如变幻所现象马,要眼识见,如所幻现实无象马,意识决定。依此因缘乃能定解所现象马是幻或妄,如是补特伽罗等,于名言识显现无遮,及以理智决定了彼自性本空,依彼二心乃能定解补特伽罗是幻或妄。
  宗喀巴说:“修如幻,要依据眼识与意识二心,首先以眼识见,之后以意识决定。譬如眼识见变幻所现象马,意识决定现实无象马,由此因缘所见象马必定是幻或是妄。补特伽罗也是一样,以眼识等显现五蕴,然后以意识决定五蕴自性本空,依此二心必定能了解补特伽罗是幻或是妄。”这种错误的说法,只是为了合理化喇嘛们所谓“无上瑜伽”的邪淫双身法的邪说,虽然有说宗喀巴是不用实体明妃来修“无上瑜伽”的双身法,但也显见宗喀巴真是不懂佛法也!
  并且《广论》的这段文字内容有很多可议之处,也显示宗喀巴对于五阴十八界的不如实知。譬如:眼识不能直接取外色尘现境,眼识只能了别由第八识藉眼扶尘根所显现在眼胜义根处的色尘影像中之青黄赤白等显色而已,因为这些影像都是虚妄生灭而非真实有的法,故眼识所见的显色当然是虚妄的;但是,色尘是否虚妄并不是眼识所能了知的,眼识只能了别影像上的显色而已,其中的形色、表色、无表色也都是意识才能了别的。其他耳、鼻、舌、身等识,也是同样的道理。而意识却能在五胜义根处所呈现的法尘上作更细致的了别分析,所以祂与眼等五识一样具有分别性,但意识没有真正能作主的决定性,因为真正作主的是第七识末那;并且法尘也是在胜义根处显现的影像,或依前五尘的影像中显现,或不依五尘而显现,但同样也是终将落谢而成空无,既然是影像,当然是虚妄的。因此宗喀巴说,由眼识见、意识决定,那是错误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由前六识作分别,由末那识作决定。因为,末那识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如果末那识依于意识不如理的观察及思惟,从而认定自识所分别的是外尘现量境,必定会执以为真实有,这就是具足我执与我所执的所行境界,宗喀巴正是这类执著强盛的世俗凡夫。
  反之,五色根所摄取的外尘相,经由第八识对境映现于胜义根处的六尘影像,经由前七识以正知见如理的观察与思惟,因而作出分别与决定,了知六尘影像皆是虚妄无实,也就是确定所见色、所闻声、所嗅香、所尝味、所触触、所知法都是虚妄无实,故说为幻化,如是即能断除所取真实的我所见。观察思惟影像上的幻化,必须充分了解阿赖耶识出生十八界法的义理及彼此的运作关系,还要具备相应的基本定力才能如实体会,这对于包括宗喀巴在内的一般众生,是很难理解的,而整本《广论》却把五蕴十八界法剔除,又如何能让众生了解世俗如幻呢!
  《广论》514~515 页说:
  无余抉择幻空之理,昔诸智者说以理智于现有法唯遮自性生灭等空,名如虚空空性,次性虽空现似有性色等显现,名如幻空性。如是临修礼拜旋绕及念诵等行品之时,先以观性有无之理,观察彼等破除自性,以彼定解智力摄持,次修彼事学习如幻,于此幻中,修礼拜等。知此宗要定中当修如空空性,由彼力故,于后得时,善解现境如幻空理。
  宗喀巴接著再进一步说明如何修如幻。宗喀巴的意思是:首先于现有法要认为是自性空及有生灭故空,灭后成空,称为“虚空空性”;然后再幻想虽如虚空空性却现起了好像有自性的色等法显现,称为“如幻空性”;用这种方法破除种种自性,并摄持住决定性的了解,于是将拜佛、经行、念诵等视为幻事而修。
  宗喀巴这段话的缺失,首先他没有说明:有自性色法如何转换成无自性色法,而又再把无自性色法转回有自性色法?他认为只凭虚幻的想象力,以为如是想象就可以成就如是法,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妄想。假设宗喀巴的这个妄想能成功,而以有自性转成无自性,然后再转成有自性,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回归诸法有自性,然后将那些自性换上如幻的包装;宗喀巴原来的主张,应该是诸法无自性,再转换成有自性,最后因为如幻所以回归无自性,要这样说宗喀巴等喇嘛上师才能得到支撑而持续的传授男女双身邪淫法门;现见宗喀巴的《广论》已近尾声,而他却还是努力不断地为男女双身邪淫行门找理论基础呢。
  再说,修世俗诸法如幻,宗喀巴只在虚幻的想象中转换自性有无的想法,真是多此一举。何况世俗诸法的有无自性,是一体的两面不能分割,不能转换也无须转换;因为,不论世俗诸法的有自性或无自性,都是阿赖耶识的部分体性,世俗诸法为阿赖耶识所生,所生法无自体性,说为无自性;又阿赖耶识含藏诸法的种子,不同的种子各有不同的体性,当种子生现行成就了诸法,而说诸法各有其功能自性;如是方能显示世俗诸法是所生法,所生法无自性,灭后成空无,因此说世俗诸法如幻如化。但是,又现见世俗诸法有其自性,有作用能安立业果异熟,乃至灭世俗而有涅槃可证、有佛果可成,因此又说并非如幻如化。所以说,于世俗诸法如幻如化中,却能同时显示真实与如如的一面;而于此如实之中,却也同时显示世俗诸法如幻如化,这才是中观的正理,而这并非六识论应成派宗喀巴等外道所能了知的。
  又所谓“虚空空性”与“如幻空性”这两个名词是宗喀巴自己发明的。虚空是依于色法而假名安立的色法边际,名之为虚空,是故虚空没有法;而佛法中所说空性心体如虚空,是指此金刚心体就好像虚空但却不是虚空,虚空无法但空性心并非无法,而且祂能生一切万法。又,被空性心所变生幻化出来的生灭法才能说为如幻如化,但是,空性心自体是常住不灭真实存在的法,所以绝对不能说空性心如幻如化。
  宗喀巴说:“此宗要定中当修如空空性,由彼力故,于后得时,善解现境如幻空理。”前说空性心不是空无所有,所以宗喀巴要修“如空空性”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宗喀巴不知道空性的真实义,才会如此。要修证诸法如幻空,如果在定中修,意识一念不生,不攀缘五尘境界相则是入于定境,若落于定境中则不能对诸法如幻作思惟观察;若要修如幻者,还是必须以意识实证空性心如来藏的智慧力来分析诸法
  缘起之因,以及性空的道理,如是现观诸法缘生缘灭,再由意根决定而接受诸法如幻的理上事实,进而眼见佛性亲证身心如幻、世界如幻之现观;所以这个诸法如幻是要藉由大乘般若止观的工夫,在四威仪中作观修,重要的是不能堕于一念不生的定境中。
  至于现境上的虚幻,是由透过煖、顶、忍、世第一,四位阶的加行,现观名、义、自性、差别,能取的七识心与所取的六尘境,都是圣教所开示的所生之法,生灭无常,生了就有,灭了就空,没有自己真实不坏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诸法虚妄不实。如是现观五蕴十八界我虚妄不实,而说补特伽罗无我;又现观境界相亦是虚妄不实,而说一切法如幻。这是尚未见道的六住位菩萨,及二乘行者所作的世俗法虚妄的思惟观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