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8)----游宗明老师
读释印顺的书,大家最有兴趣、最想要知道的,可能就是他对“涅槃”法义的解释,因为若能确实了解涅槃的义理,就能抓到佛法的核心要旨,当然学佛人有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因此,释印顺的书中对“涅槃”的著墨也很多,各种论述所使用的文字名相的确也非常丰富,可见他在“涅槃”这两个字上著力颇深,因为他也知道佛法的核心就在这个涅槃上。所以释印顺在《学佛三要》中说:“涅槃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所归趣’。得涅槃,在佛法中占著主要地位……。”1 释印顺对涅槃的说法非常“丰富多样”,可见他文字论辩的功力非凡,泛泛之辈还真难以跟他对谈;您如果能够看出来他的“研究”已经接触到三三昧的名词了,您就会知道他是真的很用心在作佛学研究,并且也极力想要有所创见表诠,不然他既没有能力实证涅槃,还花那么多的时间写作要干什么?可是,释印顺虽然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在“研究佛法”,但到头来他对涅槃的义理还是误解了!
  如是,少小出家在大藏经海中浮沉一世,却只落得啃字谷、钻故纸,不但在佛法的实修实证上一事无成,还成就了妄说佛法、坏法、毁法的恶业,真是太可悲了!本文就以浅显易懂的小品散论方式来探讨释印顺的涅槃观。2
  。
  因为涅槃义理广大深奥,而释印顺亦多所误解,所以在他的著作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解释。譬如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3 中说:
  涅槃本不可说一说多,然依世俗施设来说,即有凡外与佛法的不同。世俗有人说:冷了饿了,有饥寒的苦迫;如生活富裕,丰衣足食,这就是涅槃。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所以俗人拍著吃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有些外道,以四禅八定为涅槃;不知这只是定境的自我陶醉,暂时安宁,不是彻底的。(《般若经讲记》页35)
  我们大概从没有人曾见闻过,有哪种人会把丰衣足食叫作涅槃吧!可能除了释印顺以外。但是,确实有人会把死亡当作涅槃,这是外道、世俗凡夫对涅槃的误会之一。上举释印顺在他的这一段论述中,说了四禅八定不是涅槃,也称说凡外与佛法的“涅槃”不同,那么他是否清楚佛法所说的涅槃到底是如何?从释印顺否定第七识及第八识的真实存在,
  而只相信应成派等六识论外道见来看,这不但是显示出他心中并不确定佛法所说的涅槃到底是什么,更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懂真实涅槃的义理,所以才会有这样荒谬又语焉不详的谬误说法。涅槃本不可说而非释印顺说的“不可说一、说多”,然而 世尊为让众生了知涅槃义,故而有名言施设以彰显涅槃之真义,而此名言如同指月之指,但释印顺说涅槃“然依世俗施设来说,即有凡外与佛法的不同”,却是落在见指不见月的窠臼中,这也正是把佛法当作学问研究者所无法逃脱的宿命。又,外道所说的涅槃其实是一种臆想的误会,因为涅槃是不落两边恒处中道的真实法,而且只有佛法中才有涅槃可说、可证,释印顺说的“涅槃的字义,有消散的意思,即苦痛的消除而得自在”,但是不论是聚集或是消散,也不论是苦痛或苦痛消除,全都是落在两边而非中道,本质上与“贫困或富裕、饥寒苦迫或生活富裕”这种外道五现涅槃之一的境界,都一样是恒处两边的外道凡夫见解。释印顺既然剃发出家,穿如来衣、食如来食,实在不应该羼杂外道戏论于说法中来破如来法!因为真实佛法中所谓涅槃者,其实就是这个不即两边又不离两边、本来中道的如来藏,佛法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等四种涅槃,都是依这个中道心如来藏所显的不同状况而施设,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说有涅槃。我们再继续来看释印顺在《般若经讲记》中对于涅槃的解释。
  释印顺接著又说:
  佛法说涅槃,有二:一、有余(依)涅槃:通达一切法的寂灭性,离烦恼而得到内心的解脱,即是涅槃。但由前生惑业所感的果报身还在,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所以,即使是阿罗汉,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的。二、无余(依)涅槃:无学舍身而入无量无数的法性,不再有物我、自他、身心的拘碍,名为无余。菩萨发愿度生,愿使每一众生都得此究竟解脱,所以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为三乘圣者所共入,菩萨也会归于此。(《般若经讲记》页35-36)
  前面已说四种涅槃是依如来藏而施设,实际上就是如来藏所显的状态,其中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指一切众生都有的如来藏自身,祂是本来就真实存在、自性真实不虚、本性清净无染、究竟寂静涅槃。有余依涅槃及无余依涅槃是依于解脱道的果证,缘于如来藏的法界功能而施设,也就是依照解脱道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之所证,灭尽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法,三界一切法灭尽无余,唯有如来藏独存,说为无余涅槃。阿罗汉、辟支佛,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确定不再受后有身,唯舍寿前之五蕴身、十八界诸法尚未灭尽,仍有最后一世的有根身乃至说有微苦所依故名为有余涅槃。无住处涅槃则是诸佛之所证。释印顺不懂涅槃的义理,故胡乱解释说“无余依涅槃才是究竟解脱涅槃”,甚至还强调“无余涅槃,为三乘圣者所共入,菩萨也会归于此”;换句话说,他认为阿罗汉入灭之后其证境就是极致的“究竟解脱”了,释印顺连诸佛菩萨永不入无余涅槃的事实都不懂,竟然说菩萨也都要会归于此!那么,释印顺要将诸佛所证的无住处涅槃置于何处?难道释印顺认为那也只是如“缘起性空”般的名言施设而已?这些只是他这段论述中,较根本而严重的错误,至于其他所衍生出较细微的错误说法及观念,若要细数则旷日费时,唯能略述如下。
  释印顺错误地认为涅槃只有“有余、无余”二种,因此他说“菩萨发愿度生,愿使每一众生都得此究竟解脱”,这句话从字面上看本来并没有错误,但是套上释印顺所认为的“究竟解脱”也就是“无余依涅槃”可就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菩萨度众生(包括自度)所要修证的究竟解脱是成佛的“无住处涅槃”;除非是坚固的定性声闻种性学人,否则菩萨是绝对不会让众生入无余涅槃的,而且不回心的声闻阿罗汉,在尚未入无余涅槃之前,佛菩萨也会在他的如来藏中种下大乘法的佛菩提种。况且无余依涅槃是十八界已灭尽无余、已无三界任何一法,故名之为“无余依”,然而既无三界中任何一法存在,当然是不会有众生在无余涅槃中,因此实质上也就不能说有众生得度而出三界。而释印顺说有余依的意思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还未能解除。”但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是否解除,并不是所谓有余依的道理,因为不论是从身体而来的“痛苦”甚至“快乐”,只要阿罗汉还有三界任何一法存在那就是“有余依”,无关痛苦或快乐。而释印顺说:“即使是阿罗汉,饥寒老病的身苦,还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可是太瞧不起阿罗汉了,因为阿罗汉虽仍有“饥寒老病”等苦,但阿罗汉这些苦却是与凡夫众生、初果乃至三果的解脱圣者“大不一样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