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未得般若波罗蜜的喇嘛教外道无法懂得第三转法轮成佛之道
由上述三章所引经论之说明可知:在表面上看似纷乱的有情世间、器世间中,其实是有一定的因果规律在运为的,而其究竟的根本,即是一切有情皆有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如 1、本心、如来藏,此第八识如来藏具有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等无量无边的功德体性 2,故能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的根本,由共业有情各自的如来藏共同运为而成就三界六道器世间之成住坏空;有情众生依于自身所造善恶业之业种储存于第八识如来藏中,而依如来藏之异熟性,当善恶因缘成熟时便于三界六道中转生,自受业果流转不已。意识心不论粗细,都是生灭心,不可能储存任何业种到百千劫之后受报;而且意识若能储存业种,意识一定会分别各类业种对自己未来世的利害而作取舍,世间就不可能会有三恶道有情了,因果律也就不可能继续存在了;证明意识不能储存业种,只有第八识如来藏才能储存业种。此外佛法中的贤圣,无论是证得二乘无余涅槃或大乘无住处涅槃,亦皆是依此如来藏为根本而成就的,只是如 世尊于《解深密经》所说:初转及二转法轮中是隐说有此如来藏,要至三转法轮时方才显说。若无第八识如来藏永恒存在不坏,阿罗汉们遵循圣教而灭尽五阴十八界以后入了涅槃,将会成为断灭空,与断见外道一样;所以 佛陀在初转法轮时期讲解脱道时,一样有说第八识法,说为涅槃中的实际、本际、识。唯有这样建立,二乘涅槃才不会成为断灭空;然后在第二转法轮时期开始,才教导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们实证无余涅槃中的本际:第八识如来藏。
注1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64:【如是善现!一切法真如,一切有情真如,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真如,一切菩萨摩诃萨真如实皆无异,由无异故说名真如。诸菩萨摩诃萨于此真如,修学圆满,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故,名如来应正等觉。是故善现!应知菩萨摩诃萨即是如来应正等觉,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以真如为定量故。】
注2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不回心的二乘人因无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因此没有大乘菩萨之般若深慧,故于解脱道之见道位中,也只是依 佛陀开示的圣教,知道有“涅槃的本际”常恒不灭,也知道灭尽五阴十八界后,不会落入断灭空之中;这类二乘人同时也已确认由第八识如来藏所生之意识等蕴处界诸法是虚妄无常、苦、空、无我性,他们听 佛开示知道唯有如来藏独存之无余涅槃是究竟归依处,但是由于根器偏属声闻性的关系,所以不愿三大无量数劫广行难行的菩萨道而成就佛道,故他们只肯舍离一切因缘生灭之世间法,欲证入寂静、清凉、真实之无余涅槃。
至于经一劫乃至万劫修学十信位满足之菩萨,已能深信一切世间法及有情皆依第八识如来藏而生,一切众生皆可成就究竟的佛道。故能进入初住位修学布施波罗蜜乃至六住位般若波罗蜜,满足资粮位之菩萨,于六住位修加行时,经由四寻思之观行,而获得四如实智,双印能取之七转识及所取之五根、六尘境等法,皆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因及各种缘所生,知道能取所取皆空无自性,因此完成大乘见道前的四加行,并具足大乘见道之因缘,此时之智慧已超胜于二乘初果。
但是修学般若,不能仅像喇嘛教诸师等将之当作“思想、学问”,而是要透过教外别传的禅法来使学人悟入较为容易,并不全是由教入宗;还是得要真参实证后,方能发起般若智慧,毕竟自古以来由经教直接契入者有如凤毛麟角,少有其人。禅宗始自 世尊至西天二十八祖,中土则由达摩初祖单传至六祖惠能,一花开五叶而广弘,中至 圆悟克勤、大慧宗杲,乃至今时广钦老和尚及 平实导师都是亲证法界实相心的菩萨摩诃萨,因此禅宗般若的证悟,必须要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以第八识为核心;我们广阅现存之一千七百则公案中,除少数错悟者之外,所悟所证莫非是第八识如来藏心。此心又称作法性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中道体性;但绝非多识喇嘛将法性扭曲为“缘起性空”的兔无角法,也不是喇嘛教的凡夫中观师所说的“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的生灭体性。如永明延寿禅师于《宗镜录》卷1 中云:
今依祖佛言教之中,约今学人随见心性发明之处,立心为宗。是故西天释迦文佛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此土初祖达磨大师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则佛佛手授,授斯旨;祖祖相传,传此心。”已上约祖佛所立宗旨,又诸贤圣所立宗体者,杜顺和尚依《华严经》,立自性清净圆明体,此即是如来藏中法性之体,从本已来,性自满足,处染不垢,修治不净,故云自性清净;性体遍照,无幽不瞩,故曰圆明;又随流加染而不垢,返流除染而不净,亦可在圣体而不增,处凡身而不减。虽有隐显之殊,而无差别之异,烦恼覆之则隐,智慧了之则显;非生因之所生,唯了因之所了,斯即一切众生自心之体,灵知不昧,寂照无遗。非但华严之宗,亦是一切教体,《佛地论》立一清净法界体,论云:“清净法界者,一切如来真实自体,无始时来自性清净,具足种种过十方界极微尘数性相功德,无生无灭犹如虚空,遍一切有情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非有非无,离一切相,一切分别、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净圣智所证,二空无我所显,真如为其自性,诸圣分证,诸佛圆证。此清净法界即真如妙心,为诸佛果海之源,作群生实际之地,此皆是立宗之异名,非别有体;或言宗者,尊也,以心为宗,故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禅宗里面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心之开悟者,不但可由宗入教,知二乘声闻、缘觉以及大乘般若、唯识之真旨,亦可检点天下错悟诸师之落处,引之导归正途。(请参阅平实导师所著《禅—悟前与悟后》及《公案拈提》第一辑至第七辑、《真假开悟》、《钝鸟与灵龟》之举证。)
正因为一切有情之第八识如来藏本体皆是真实、如如,而此第八识如来藏是与诸佛平等无差,所以当七住位以上之菩萨证悟如来藏、真见道时,时时皆能于自身及一切有情身上以慧眼观察、证验此如来藏“自性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3,同时也能于有情生灭之蕴处界法中实际体验不生灭如来藏之运作,现前观察各个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衪无形无色、非因缘所生,本来自在、本自清净,自无始劫以来都是法尔如是而不曾生灭,祂也不曾有意识等前六识对六尘境的了别性,也没有末那识的处处作主性,也不会如染污末那识不间断的与我痴、我见、我爱、我慢四个根本烦恼相应,从来皆是配合七转识随缘运作,故说第八识如来藏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无我性,因此能以大乘见道的功德来断除我见、我所见之一念无明,发起大乘真见道之般若智慧,亦初次打破所知障无始无明,功德智慧乃是远远超胜于二乘人。
注3《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五)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除了前面章节所举示之经文外,于此再举般若系经典之《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3〈法性品〉中 世尊之开示,让大众明了般若经中所说之般若波罗蜜之智慧,是要依于找到有情众生具诸烦恼之五阴身中的“诸法本、诸佛法本、法性、真实、如如、第一义、法身”如来藏而得出生,现观其如来藏乃是“法性清净、无染无著,不从十二缘生,无相、无作、无生无灭、自相常住”,当知即是应转依此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而行;由其“众生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入自性”,所以现观众生的第八识亦同于自己的阿赖耶识,一样是自性清净,只是因为众生被客尘烦恼所覆藏遮蔽,因此不能亲证此第八识心的清净无漏体性。
由“诸佛菩萨般若波罗蜜从此性出”,即知若未实际证验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即无法得到般若波罗蜜之智慧;因为无法“如实见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众生”,当然也不可能发起大悲心,更无法成就佛道,因为“一切圣法由此成就,因是性故,显现圣人、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之故。所以般若经中所开示的般若正理,乃是依于第八识心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如体性来开示,因此 佛陀于般若经中所开示的内涵,都是依八识论而说,有别于多识喇嘛总是“断章取义”,甚至是“断句取义”以扭曲法义来朋比己意,落入常见外道的六识论中。今于此将整段经文节录于下,以证明般若经中确实已隐说有如来藏、阿赖耶识,并非未说,般若波罗蜜即依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而有故。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3 说:
佛言:“大王!在诸众生阴界入中,无始相续所不能染,法性体净,一切心识不能缘起,诸余觉观不能分别,邪念思惟亦不能缘;法离邪念,无明不起,是故不从十二缘生,名为无相,则非作法,无生无灭、无边无尽、自相常住。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能知法性清净,如是无染无著、远离垢秽,从诸烦恼超得解脱。此性即是诸佛法本,功德智慧因之而生,体性明净不可思量。大王!我今喻说,汝善谛听。”王言:“世尊!唯然愿闻。”
佛告胜天王言:“譬如无价如意宝珠,装饰莹治皎洁可爱,体圆极净无有垢浊,堕在淤泥已经多时,有人捡得,取而守护,不令堕落;法性亦尔,虽在烦恼不为所染,后复显现。大王!诸佛如来悉知众生自性清净,客尘烦恼之所覆蔽,不入自性。
是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应作是念:‘我当勇猛勤修精进,为诸众生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除其烦恼。一切众生皆有性净,是故于彼勿生下劣,应当尊重,彼即我师,如法恭敬。’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心,即生般若闍那大悲。大王!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入阿鞞跋致地。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此诸烦恼无力无能,自体虚妄与净相违,何以故?背萨婆若故;清净法性为诸法本,自性无本虚妄烦恼皆从邪念颠倒而生。’大王!譬如四大依虚空立,空更无依;烦恼亦尔,依此法性,法性无依。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观知,不起违逆,以随顺故烦恼不生。大王!菩萨摩诃萨观察烦恼,不生染著,若自染著,云何说法令他出离?是故菩萨断灭著心,如实说教,解众生缚。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若生死中,有一烦恼利益众生,我则摄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如昔诸佛行般若波罗蜜,应如是行,何以故?诸佛如来昔在因地亦如是学成菩提故。’以此二缘,是故菩萨种种方便知此法性。
大王!如是法性无量无边,为诸烦恼之所隐覆,随生死流沈没六道,长夜轮转,随众生故,名众生性;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起厌离心,除五尘欲,修无上道,是时此性名为出离;过一切苦,故名寂静,为究竟法,一切世间之所乐求,一切种智常住微妙,因此法性能得自在,受法王位。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初中上位观察法性,一切平等、本来寂静、悉无罣碍,犹如众色不能满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而知诸佛所说一切众行,如量修行。法性功德不可具说,无有二相,过一异境,平等一相,觉观不行。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能除二相,人相、法相;一切凡夫为执所缚,不识、不见、不得法性。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则能通达如此法性,若在众生无二无别。何以故?如如不异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依此法性修诸善根,来入三有,利益众生,虽现无常而非真实。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实见法性故,具足方便、大悲、愿力,不舍众生。二乘凡夫无有如此大悲本愿,是故不见圆净法性。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法性:一切圣人,无能修者,无所修法,无能行者,无所行法,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如是观者名得平等;不异远离,随顺广大,无我我所,无高无下,真实无尽,常住明净。何以故?一切圣法由此成就,因是性故显现圣人。大王!诸佛如来无边功德不共之法,从此性生、由是性出。大王!一切圣人戒定慧品从此性生,诸佛菩萨般若波罗蜜从此性出;是性寂静过诸名相,性是真实则离颠倒,性不变异故称为如,圣智境界名第一义,非有非无、非常非断、非生死非涅槃、非染非净、离一离异、无名无相。
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复作是念:‘法性离相,一切法离相,无二无别。何以故?一切法离相即法性离相,法性离相、一切众生离相,同法界离相,法界离相、一切法离相,如是离相求不可得;法性如如、众生如如同一无二,众生如如、法性如如同一无二,法性如如、一切法如如无二无别,一切法如如、诸佛如如无二无别……。’大王!所言如者名为不异,无变不生,无诤真实,以无诤故,说名如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如如不动,如如虽生一切诸法,如如不生是名法身,清净不变犹如虚空无等等,一切三界无有一法所能及者;遍众生身无与似者,清净离垢本来不染,自性明净、自性不生、自性不起;……大王!是名法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