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集 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从《大乘起信论》之中说到的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而言同相者,已经在前面的单元中讲述过了。今天要和大家谈谈言异相者的部分。
继续来看,在《起信论讲记》第二辑之中提到:【言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此亦如是,无漏、无明、种种幻用相差别故。】(《大乘起信论》卷1)这一段论文,在原来 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之中是有一个前提的,《大乘起信论》之中先说到:“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同相,二、异相。”(《大乘起信论》卷1)所讲的同相,是说无漏的法以及烦恼障种子随眠,或者是所知障上的随眠无明,主要有这两个部分,而它们所产生种种有为法上的幻有,因此有著可以被我们所运用种种的功能,这一些其实都是同于真相识,也就是如来藏这一个部分的道理,其实就是 世尊在《楞严经》之中宣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本如来藏妙真如心”这意涵是一样的,所以论文之中才说“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虽然有种种不同的外相,但毕竟其本质都是一样的,这说的是觉与不觉的同相。
这一段论文的前提明白了之后,接下来再说觉与不觉之中的异相,前面说“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现在来讲“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外道之中,尤其是憍慢心比较重的人,看了这前后的文字,往往就毁谤说:“这个世界要不嘛就是同,要嘛不就是异。哪有说说同、说异都是对的,所以说《大乘起信论》一定是伪经。”然而久学的菩萨会保持比较客观的态度:“佛法甚深极甚深,这也许是我们所闻所未闻的法,先听一听善知识的解释之后再来作论断,要不然一不小心毁谤了胜妙的了义法,那后果可就是吃不完兜著走了。”
先来从世间上的法的事相上来说,这是一般人听了以后就可以立刻明白而接受的道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间叫作人间,所以我们自称自己为人类,这当然是我们这一些人类所定义的,既然定义为人类,表示说是与其他的飞禽走兽等有情是不同类的,所以就说人类与其他的有情为异,人类自己互相之间为同。然而同为人类之属者又分为两大类,也就是男人与女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同,是同样为人,不同的是外貌、特征、性别等不同。同样为男人的情况之下,又有著小孩、青年、老年人的差别;同样为青年的状况之下,又有高矮、胖瘦、肤色等的不同;相近的高矮胖瘦的人,又有著不同的健康、财富等条件。所以大家从这里就可以明白,本来这个世间中的种种法就已经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这都是由于众生业力的差别不同所致,但我们全部都把自己称为人类。当然科学家说这个世界之中有著动物、植物、矿物的区分,那你也可以各别的就其异同再去作思维分析,仍然都会有异同的种种差别,至于这一些动物、植物、矿物是众生的如来藏之所单独或者是共同变现的情况,在这里我们就不再进一步说明了。
所以假如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再思维分析下去,人与傍生、天人等,依然会有种种的异同的差别,这都是每一个有情由其自身的如来藏,随著业力的差别不同所变现的结果,初步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你就不会像有一些人主张:“哎呀!那一些旁生都是生了应该给人类吃的啦!”你也不会说:虽然是存著爱心,然后主张保护动物,但是所保护的动物的种类永远都是有限制的;更不会像一些外道所共同主张:主宰者就永远只是主宰者,其他的有情就只能永远当祂的仆使。
回过头来说,“觉”指的是本觉的第八识,“不觉”指的是前七转识,也就是意根以及眼、耳、鼻、舌、身、意识。因为攀缘尘境而不断刹那刹那地转易,所以称为转识。论文中所说同相的,如种种瓦器皆同土相,说的是种种瓦器的本质都是由泥土所做成的,同样的道理,七转识也是从真相识加上无明种子以及业种和合,而由真相识自己的种子流注,加上流注前七识相应的一念无明种子,所以才会有七识心王的现前运作,其实都不能外于第八识。因为前七识是直接、间接由第八识所生的,这个道理就好像说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以后十八界俱灭,十八界里面就包括有非色法的意根以及识蕴所摄的六识;所以前七识是可灭的,灭了以后就汇归到第八识之中,因为无余依涅槃其实就是依于如来藏不再出生十八界的种种法而命名的,其本质还是第八识如来藏。
异相的,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说的是种种瓦器看起来又有种种不同的外貌,七转识之于第八识亦复如是,八识心王都称为识,但却有著不同的了别相貌,为了要了别色尘,就出生了一个叫作眼识的心;为了要了别声尘,就出生了一个叫作耳识的心;乃至是为了要了别法尘以及六尘的细相,就出生了一个叫作意识的心;而意根的出生,则是为了普遍缘于种种的尘境,了别法尘粗相并作种种的思量。第七识既然叫作意根,顾名思义,是说意识要依于祂才能够出生,所以意根就是意识的俱有依,然而若是意识不现行的情况下,前五识也都无法现行;而无余依涅槃之中,则是前七识都不在了,是只有第八识独存的境界,这也是另外一个层次的异相了。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之中,随著众生在佛法上修证的差别,一般众生的七识是染污的,因为会随著六尘境界而不断地刹那转易的缘故;而声闻乘的二果人的七识,是半分清净、半分染污的;到了阿罗汉位的七识就说是清净的了,所以即使是七识心的本身,也随著证量的不同而有异相。
第八识又名真相识(简称为真相),法界之中只有祂才是真,其他的七个识,乃至当定性的阿罗汉入了无余依涅槃之后,都是可灭之法。一个是能生七识的真相识,七个是被生之识,不但是第八识又与其所出生的前七识的了别相貌是不相同的,而同时其余七个识之间,各各了别的相貌也是不同的;从色尘、香尘乃至是粗糙的法尘变动、细致的法尘内涵,所以称为异相,但这已经是异相之中又有别别的异相了。那么异相之中的异相还有异相吗?又譬如说,论主 马鸣菩萨在本论之中提过:“如凡夫人,前念不觉、起于烦恼,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此虽名觉,即是不觉。”(《大乘起信论》卷1)换句话说,这是不觉的相貌之一,因为觉指的是本觉,学人学佛以后知道要求觉悟,可是却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遇上了假名善知识,结果所得的依然是不觉。由于过往的习气,心中突然生起了一个烦恼,还好自己已经察觉到了,所以就再起一个念想要把它制伏,即使说果如其愿可以将前面突然生起的妄念制伏了,而心中看起来似乎是一念不生,其实也只是方便说为一念不生,因为其中还是有念头一直刹那刹那地生灭著,要不然怎么可能了别自己安住在那样的境界呢?所以即使能够控制而达到这样子的境界,这依然是在妄念之中,所以仍然是不觉,这是不觉中异相里面的意识,又是意识境界里面的一种异相,所以说是异相之中的异相。
接著再来看,意识境界里面还有哪一些异相?有的人又想:“既然前念不觉起于烦恼,而后念制伏令不更生,所以前念、后念都还是不觉,那我就住在前念已去、后念未起这个中间的刹那,那总要说是真正的无念了吧!”但其实依然是妄念,依然是不觉,只是这个不觉的相貌与前面所说的相貌是不一样的。试想你去求那个前念已去、后念未起的境界作什么?即使你是可以安住在其中,那就变成不再有其他的作用而类似是一个空无的状态啊!那若是以这样子为开悟,可以生起智慧吗?可以利乐有情吗?那这一些的状况全都办不到啊!更进一步说,其实对自己也是没有丝毫的利益。菩萨法要求的是自利利他俱利,自利尚且不能,何况可以利他俱利呢?更何况说安住在前念已去、后念未起的境界之中,也只是一个想象的情境,因为法界中不觉的前七识,一向都是刹那刹那生灭,既然是刹那刹那生灭,那么前念已去、后念未起就成为没有实际意涵,就只是一个想象的境界罢了。
也许有人想:“既然不觉的前七识都是生生灭灭的,而都是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所以他就下了一个结论:“万法都是缘起性空啦!这样子去了解就是觉悟了!”可是问题来了,万法依缘而有,这一些缘又是如何成就呢?总不能说某甲运气好,所以他正好就有缘生到亿万富翁的家里;某乙的运气不好,他的缘就只能生到贫穷人的家里。假如是这样的话,请问某乙要不要抗议?当然要啊!甚至他也许就主张说:“我为什么都遇不上致富的缘呢?这个社会不公平啦!”那结果可想而知,就会产生很多很多问题,乃至说所依的缘灭了以后,难道说某甲、某乙从此就是一了百了吗?但这又会是,因而就会助长无知的众生,不计因果去努力地享受而产生种种的过失。所以,如此去了解之后依然是不觉,然而不觉的前七识虽然都是生生灭灭的,却必须有本觉作为所依,才不会有上述所说落到无因、断灭两头的过失。这样子看来,不觉的异相之中,其实又是有很多的异相,这就好像佛世的时候,有六十二种外道见的道理是一样的。
无漏法也有种种的异相,譬如说佛地的四智圆明,成佛时所生起的大圆镜智等四智都是无漏法,这是同相;异相是说,平等性智是由第七识所转、妙观察智是由第六识所转、成所作智是由前五识所转。又譬如说六无为,同样都说为无为,然而立名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不动无为、受想灭无为以及真如无为,这就表示说其分位的相貌是不同的,那么这就是说其为异相。
再譬如说每一个人的长相,虽然有著同相一个头、一张嘴、一个鼻子、两个耳朵、两个眼睛、两只手、两只脚,但是彼此组合在一起,这里我们姑且就说是组合在一起,就会有著高矮、胖瘦、庄严与否等等种种相貌上的差别。所以虽然同样称为人,要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状况,真的是很难;而常常在媒体上看到,某甲与某乙的相貌相似度高达95%,但这毕竟只是在外貌的大项上面来比较,恐怕也禁不起进一步详细的比较了。
无明依然是有种种的异相,无明区分为两大类,一者是一念无明,一者是无始无明。同样称为无明,在佛菩提道上的究竟成就的时候,要能断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所以这两种无明都要断除的。但无始无明的断除与否却不障碍是否能出离三界,也就是说,只要一念无明断除了,就说可以断分段生死,这是第一个部分的异相。还有进一部分的异相;一念无明又可区分为四住地,也就是见一处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有爱住地,各各的相貌也是不同的。而无始无明的内涵就更不可思议了,因为它是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所以其异相是过恒河沙数那么多,那到底有多少?只能简略地说,其异相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说佛法之中种种法之间,一向都会有同相、异相,同中有同、异中有异等等的状况,这得要看所观察的层面、接引众生的方便来施设,而不能一定说是同,或者一定说是异了。
今天就说到这里,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章正钧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