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集 入门起信--决定净信大乘
吴正洁老师主讲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也就是 平实导师所著作《起信论讲记》第一辑,论文部分的一个导读。这个系列大概会分为五集,这个系列的名称我们把它叫作〈“决定净信大乘”〉。
既然是决定净信大乘,基本上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在佛法跟外道的比较之上,我们先分清楚佛法跟外道的区别何在。基本上简单来说,就是有没有把三自性-圆成实性、依他起性、遍计执性-讲说正确,这是第一个层次,先辨别佛法与外道的差别。
第二个层次,在佛法当中,既然我们的题目是〈决定净信大乘〉,是用来讲说这个《大乘起信论》前面部分的论文,第二个层次我们就必须把大乘与小乘的差别把它作一个区分,把这整个两乘之间-大小乘之间-它的互相是谁为根本?互相之间的法义是以谁为一个依据?
我们就依这两个层次来解说这个《大乘起信论》,以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相关论文部分作为一个导读。同样的,还是要请菩萨们在听完这一个部分的系列之后,再回去参阅一下 平实导师《起信论讲记》相关的内文。我们先把我们这个系列所会谈起的《起信论》的论文的部分,我们先简单地念一次《大乘起信论》前面:
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
及彼体相海,无我句义法,无边德藏僧,勤求正觉者;
为欲令众生,除疑去邪执,起信绍佛种,故我造此论。
“论曰: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故造此论。有法能生大乘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一、作因,二、立义,三、解释,四、修信,五、利益。此中作因有八:一、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故;二、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三、为令善根成熟众生不退信心,于大乘法有堪任故;四、为令善根微少众生,发起信心至不退故。”~(《大乘起信论》卷1)底下还有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因为不属于这一个系列五个单元所演说的内容,我们就姑且节省时间,就不朗诵下去。
我们先回到我们这系列,一开始所要演说的“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智无限自在,救护世间尊。”很清楚地,这一句在讲的是三宝当中的佛宝。“归命尽十方,普作大饶益”,因为佛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具足一切种智、具足十八不共法,佛遍知,佛十号具足,唯一的一切种智人,是我们所应该要归依的对象。佛凭什么说祂是一切种智人?祂相对于外道的那一些大自在天,相对于外道的那一些造物主,差别何在?在我们这一系列后面的论文,我们会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一个解说。
好!再来“及彼体相海,无我句义法”,这个是指的法宝。依于佛证的一切种智,依于佛──真正的佛,如《金刚经》所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真正的佛不是有形有相、有名称的那一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而是一切有情众生本来具足,本自具足不生不灭的这一个法身佛。由这个法身佛,依于《楞伽经》里面所说的“藏识海常住”,这一个法身佛──如来藏第八识,祂犹如大海,祂的体犹如大海,祂的一切种子、一切功能,出生了一切森罗万“相”,这就是体相海。依于这个体、依于这个相,皆如同大海广阔无边,一切众生有情,不管他的正报、依报、他的轮回或是他的解脱,都不能异于这个法身佛如来藏,这个一切种子识所出生的万法而能够呈现。而如来藏本身祂是无我法,依于这个无我法,佛为我们演说这一切三乘菩提,每一乘菩提都是要我们实证于无我;差别只在于小乘只断烦恼障证人无我,而大乘却是两种无我都必须要实证。
所以我们以前曾经引用过四宏誓愿跟菩萨们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跟菩萨们提醒了,菩萨从大悲心生,所以众生无边誓愿度。而要成就究竟无上佛道,您必须先断──“烦恼无尽誓愿断”,就是要断烦恼障。“法门无量誓愿学”,于一切法无所不知,成就一切种智,这是所知障。二乘人--声闻缘觉人--他只断了烦恼障,证了人无我的一分,甚至还不能说是全部;而只有佛菩萨乘的行者成就佛道,才能够实证两种无我,这里就是所谓的“无我句义法”。
再来的论文是“无边德藏僧,勤求正觉者”,这边真正的无尽的德藏僧,依于这个体相海无尽无边,能够衍生的智慧当然也就无尽无边。修学这一个如来藏,依这个如来藏的功德无量无边,而慢慢地从因地凡夫,发四宏誓愿乃至三归五戒,乃至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小乘的乃至回小向大,或是直接就修学大乘而成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成就等觉、妙觉而成佛。这一些依于佛所说的法宝而修学的这一些修行人,不管是三乘菩提的修行人,我们其实都可以方便称他为僧人,特别是大乘法里面,僧人并不是以剃发著染衣这种表相而称呼他为僧。
以下的论文又说“为欲令众生,除疑去邪执,起信绍佛种,故我造此论”。这里的重点,就是整部《大乘起信论》乃至我们修学佛法的重点。换句话说,要除疑、要去邪执,除疑去邪执才能够起信,才能够绍佛种,这也是 马鸣菩萨造作这一部《大乘起信论》主要的原因。除疑,除什么疑呢?除是不是有轮回的疑。如果没有轮回,那菩萨不必造论,众生一死就一了百了,本来就解脱了,对于轮回如何建立深信?对于轮回建立深信了,才能够相信说,三乘菩提是解脱轮回的因。轮回有两种,或者我们说生死有两种:一个是相应烦恼障的分段生死,一个是相应于所知障的变易生死。有轮回,而能够解脱轮回的只有三乘菩提。原因何在?每一个外道,乃至佛还没有应众生之缘而出现在印度讲说三乘菩提之前,每一个外道也都说他们的教主,他们所说的法,能够让众生解脱证入涅槃,甚至也称呼他们的教主是佛,是觉者。那这究终的差别何在?难道是任由每一个宗教各说各话而没有办法去比较出来一个邪正吗?当然不是!这里 马鸣菩萨乃至一切真正的修学正法的菩萨,他造论的原因,也都是要除掉众生的这些疑,要去掉这些邪执;邪执就是错误的执著,基于去邪执以后,才能够起信绍佛种。那除疑,简单我们再把它归纳一下,就是第一个要先深信轮回,深信轮回然后去研究轮回产生的原因,去研究轮回:众生轮回是在哪一些时空?哪一些环境?有哪一些异熟果报要去承受?究终的原因何在?从一开始的断我见、明心,乃至分证这个如来藏能够出生一切万法,这个如来藏如何是受熏、持种根身器?从这一个入门,而慢慢从总相智、别相智而慢慢地能够证得一切种智成佛,就能够具足十力,而能够于一切法有所了知,皆所了知。这边的除疑去邪执,除疑了才能够起信,起信以后才愿意成为一个僧宝而来修学佛法,来依据于佛所说的法宝而来成就,本身成就三身具足成为佛宝,三宝具足。
底下的论文:“为欲发起大乘净信,断诸众生疑暗邪执,令佛种性相续不断 故造此论。”这已经是刚刚解说过了,马鸣菩萨接下来又说,他造这一部论说,有分成五个部分:作因、立义、解释、修信、利益。
他简单地解释说他的作因有八,刚刚也跟菩萨们大概说过了,因为篇幅的关系,我们这个系列只讲到八种作因的前四种。
第一个作因:总相,为令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贪求利养等故。菩萨们应该都有听说过两句话,菩萨从大悲心生,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为什么能够不忍众生苦,能够发起大悲呢?因为菩萨信受轮回,信受如来藏为轮回之因,信受如来藏为众生能够一生又一世不断轮回;因为如来藏受熏持种根身器,记持这些业种,随业、随重、随念而出生;众生无量无边轮回当中的受生,而去受苦、而去享乐,而去继续不断地在三界六道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每一次不同的角色当中,我们之前在讲戒的时候,有讲说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如来藏衪的妙真如性就是佛性,依于佛性出生一切万法,依于万法出生众生的轮回,依众生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菩萨能够发起大悲,就是信受轮回,信受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因为颠倒执著、妄想执著,这样子的颠倒而没有办法去证得这个实相。在没有办法证得实相而沉沦于这一个生死长夜当中,互相曾为父母、兄弟、姊妹,不只是希望这一世的父母、这一世的妻子、这一世的亲友,能够离苦得乐;也希望过去、现在、未来无量无边的这些众生,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的众生,也能够像我一样修学佛菩提。先能够除疑去邪执,依于佛宝所说的法宝,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乘的胜义僧、一个真正的德藏僧,而来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而能够圆成佛道。这是一个总相,菩萨绝对不是为了要贪求名闻利养,因为刚刚也说过了,要成佛必须要能够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贪求利养的人必定是有我,必定与刚刚所说的烦恼障、所知障所相应的人无我、法无我违背。这样子的话,就不可能能够实证佛法,连证初果都不可能;小乘的初果都不可能证了,怎么可能成就大乘的圆满佛果呢?
好!第二点,为显如来根本实义,令诸众生生正解故。如何是正解?法界实相到底是什么?我们简单来说,法界实相就依于我们刚刚一开始起头所说的三自性。依于如来藏圆成实性,这一个圆满的真实心能够成就一切万法,衪是真实之法,衪不是一个假名虚妄建立之法,只有佛把这个法界实相,把这个三自性讲对了。所以我们归依于佛,乃至归依于佛所说的法,归依于佛、归依于法而成为僧宝,而依于佛所制立的戒,从佛、法、僧、戒产生建立的四不坏信,进而来修学佛法,至少先证声闻乘的人无我,一分的断我见,这是众生能够解脱轮回,真正的见解的入门起始。
这边要提醒菩萨们的是,就如同 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一些真正的菩萨,都会造作、写说真正属于符合刚刚所说三自性的论。一些主张无上瑜珈,以男女淫欲双修为能够成就无上之道的这些所谓的菩萨,譬如像寂天、譬如像月称、譬如像宗喀巴,他们所写造的这些《入菩萨行论》、《入中论》乃至《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虽然也是号称菩萨、号称是论,可是他所演说的,里面的佛法是完全背离于刚刚所说的烦恼障、所知障的人无我与法无我。
我们作这样的声明,当然必须有铁证而能够来证实这样子的指斥,确实是有凭有据的,后面系列里面我们就会去讲到了。这里我们只简单的提出来一个大纲,在这一个部分,菩萨们,尤其是新学菩萨,因为信心还没有建立,因为正知见还没有建立,经常会犯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或是落于这样子的一个执著。有一部分的菩萨他可能会引用《六祖坛经》而来告诉我们说:“正觉讲堂只要说自己的法就好,何必要破斥其他人所说的佛法呢?”他们会引用《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这样子的指称“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可是这引用《六祖坛经》的这样子的一个新学菩萨,他可能忘记了,同样的一部《六祖坛经》里面,六祖又是怎么说:“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因为这样的迷惑的愚痴人,你没有办法跟他谈论,因为他邪见在心,是因为这样子的前提,所以我们才“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绝对不是说,你说你的法,我说我的法,彼此讲的都是正确的,绝对不是这种情形。
如果我们再引用更多的例子,那您可以再看看同样的一部《六祖坛经》,六祖说了:“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请注意最后一句“出世破邪宗”,既然是出世破邪宗,佛法里面,人相处之间可以讲六和敬,可以讲互相之间依于一个世俗的礼貌,我们可以有这样子的一个作法;然而在法义上面,绝对没有颟顸笼统的余地!
菩萨们要记得,如果邪法充斥于世间,那您即使修学到佛法,您的佛法其实只是表相佛法,它连让我们能够证入三乘菩提声闻菩提当中的断我见的功德都不可能成就。因为他会主张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他会主张意识是常住的,这些错误的邪见,其实在很多的禅师公案语录里面早就都已经破斥过了。遗憾的是,很多人却因为邪知识的邪教导,而坚持地认为以意识心,乃至意识心的自性、变相而为禅宗所实证的真心。
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一个法界的实相;既然把这个圆成实性的这个真实心都认错了,他生灭法讲错了,不生不灭法必定也讲错;反过来讲,不生不灭法这个真实心建立错误了,他在虚妄法的部分、生灭法的部分也绝对不可能讲对,这两个是完全相关的。三自性,只要有一自性讲错,其余的两个自性必定不可能能够圆融贯通而说法。
那我们最简单的引用永嘉玄觉禅师,这一个在《六祖坛经》当中被大家所称赞为一宿觉,由六祖大师来为他印证的。而在他证悟之后,他是读《维摩诘经》,这个禅宗的所谓禅门的照妖镜,这一本经典,因为里面它有说到“知是菩提”,又说到“不知是菩提”,若没有实证的菩萨,一定会困死在这两句之下。而永嘉玄觉大师,他自认证悟之后,他又去参访六祖,又蒙六祖印证。印证之后他回去弘法的地方,他写作了这一个《证道歌》,有读过《证道歌》的人一定都知道,永嘉玄觉大师他在《证道歌》当中讲到了:“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永嘉证道歌》)永嘉玄觉大师身为一方大师,他简择诸方邪正,就如同赵州八十犹行脚的赵州从谂禅师,活了一百余岁,可是他大半辈的日子,经常是在行走诸方,而去简择邪正辨别缁素,要让一些野禅狐他们,没有办法继续让他的邪法、邪教导弘传于世间,来危害学佛之人。
真正证悟的祖师,必定有慈悲心的,因为只要您入门的知见错误,入门错误,那就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开始入错了门,那您永远不可能走到正确的一个目的地。就好像我们现在要去火车站,可是别人帮我指的方向却是去飞机场,这样子的一个错误的指示方向为我们的演说,那如果众生没有办法去认知,当您听闻到邪教导,而旁边有人不嫌弃不避嫌被人家指称说:“您怎么这么喜欢去诤论?你各说各的法就好,何必要去简择别人?去简择别人的过失呢?去彰显别人过失啊,您这可能落于说四众过!”这样子的说法,是有很大的过失的。刚刚说飞机场、火车站,这还是世俗的譬喻,如果我们用一个比较严重的譬喻,譬如说一个人有急症,这个急症,我们说是三界轮回的生死病。有这样子的重症的一个患者,这台救护车的驾驶他不知道方向,他在路边问了一个有情众生,结果如果这个有情众生,他指称的,他帮他指出的方向是错误的,那这一个救护车里面的人,必定是要死亡;只有一个指出正确的方向,甚至愿意坐在你的副驾驶座,陪著你一起抵达医院的,才能够帮助这个救护车驾驶,来救助救护车里面的这个病患。如果一个人说你──指称这个正确方向的人,你是在辱骂、你是在诃责那一个指错方向的人,很清楚的是一个不合理的指责。因为菩萨说法的目的,乃至菩萨造论要来简择邪正的目的,从来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只是刚刚说过的“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因为这些众生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我们怎么能够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被恶知见所教导,而永远沉沦于生死之中呢?如果是能够容忍这样的事实,那就失于菩萨的本分了。
好!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演说到这里,谢谢菩萨们收看。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