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集 意识--分离识.分别事识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透过本会亲教师的演述解说法义内涵,能够将 平实导师所讲毕的《大乘起信论讲记》传达正确佛法义理,为普罗大众种下学习正法的因缘,欢迎您收看。
我们继续上一集所谈论意识的部分,马鸣菩萨接著又说这个意识又叫作分离识,分离识是说祂可以进入等持位当中,然后起了神足通,离开了阿赖耶识的识体所在,由阿赖耶识的识种流注而以神足通的力量,与阿赖耶识分离在异处,到外面去运转,所以又叫作分离识。又因为这个意识觉知心,祂并不直接接触阿赖耶识,而以意根为媒介,由阿赖耶识流注意识种子而在意根上面运转,既不直接触及根本识如来藏,所以这个意识,马鸣菩萨又叫祂作分离识。末那识意根,是直接接触阿赖耶识的,意识并不直接接触到阿赖耶识;就算您悟了以后,您说:“我今天触证到根本识(第八识)心眞如,我接触到祂了,我证得祂了。”可是在实际上,您还是透过您的意根才能接触到如来藏。
但是您的意识并没有弄清楚,不晓得自己早已接触到这一个根本识如来藏,所以祖师常说凡夫众生日用而不知,所以唯识增上慧学都这样说:凡夫众生恒内执阿赖耶识为我。但是未悟的人听了这些真实语,还是听不懂,就只好说凡夫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如来藏,以免众生误认离念或有念灵知心为如来藏。所以,对于破参的人解说正法时,和没有破参的人,说法是不应该一样的。  那就是说,从一切种智上面来看实际的情况,其实意识并没有直接接触到阿赖耶识,是透过您自己——意根——接触到阿赖耶识。但是这样说了以后,您还是不知道哪个是您的阿赖耶识,就是因为无明所笼罩的缘故。
等您开悟明心了,终于了解了,原来讲的这个道理。没有触证之前,不容易听懂,原因就在这里。所以这个意识就是分离识,在等持位的神足通中,祂可以有那种分离于根本识外的作用,但是在理上来说,意识其实还是不离本识的,因为祂还是由根本识直接流注意识心种子才能现起、才能存在的。但是祂本身在运作的时候,并不是直接接触到心眞如,所以也是跟心眞如有所分离的,因为在意识与心眞如之间,是透过末那识来运作的,所以 马鸣菩萨又把祂叫作分离识。
我们现在再来谈意识心,意识心又叫作分别事识,意思就是说,能够了别种种境界,这个能了别六尘的心,祂能够在各种三界有为法与无为法上面作种种事相上的分别工作。末那识意根则只能在五尘的法尘上面作很简单的、很直接的粗分别而已,祂的分别慧很低劣,但是意识觉知心大大的不同,在一切的事相上面祂都可以专注于其中一个法,来作微细而又详细的、很深入的了别,所以祂又叫作分别事识。
譬如我们看见一盆花,末那识如果不透过意识觉知心的运作,祂就无法看见一盆花;因为透过意识的缘故,祂就能够看见了;可是当祂看见花的时候,祂仍然无法作细腻的了别,必须经由分别事识——意识——在花体上面去作微细而详细的了别,就是了别显色、形色、表色、无表色等等,这都是由分别事识的意识觉知心来作的。这个意识觉知心,就是因为能够这样分别事相上的万法缘故,所以依于我见而产生贪爱等心行,当然也包括分别这个善与不善的心所法的熏习;这样无量劫以来的熏习,就使得意识觉知心的执取六尘我所的体性不断的增长了。
什么叫作“依于见而增长”?就是说,依于恶见:就是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依于这五种错误见解的熏习,当然就会增长了意识的执取性,就会执著自我,认为觉知心自我是恒常不坏的、是可以去到未来世的,所以意识觉知心对自我的贪爱就会不断地增长,就会越来越强,错认意识我为常住不坏心的邪谬见解就会增强,意识自以为我为中心的习性就会越来越强,我见就会更难断除,这就是“依于见而增长”的意思。
爱就是指贪爱、我爱:贪爱于我自己。意思就是说,没有一个人不贪爱自己。如果让婴儿放在一起,就是两个刚会坐的婴儿放在一起,只给他们一块饼干,他们就会抢夺,为什么呢?因为“我”爱这个东西嘛!那为什么我爱这个东西呢?因为“我”爱于“我”,再由我爱而产生我所的爱,爱自己、爱我所,所以想要取得那个东西执为己有,认为这样是对自己最好的,这就称为爱。
世间五尘的贪爱,归结到自己我的贪爱,以及我所的贪爱,这就是我见——由我见引生出来的我爱。譬如说人长大了,有了一些观念上的不同;而这些观念根本无所谓的对与错,与朋友也没有任何利害关系,但是仍然会为了一个观念与朋友争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打架,从此形同陌路,根本就没有什么利害得失,但是他们就会这样争执而形同陌路,直到老死都不肯互相往来,这就是见。
那么这些见和爱等,许许多多的观念:世间法、出世间法、有漏法、无漏法、有为法、无为法就产生了,在这里面就产生了各种法的熏习;由于这样的熏习,所以意识就越来越伶俐,意识心的体性就越来越增长了。意识一直都是这样的从“见、爱”和其他种种观念上面,去增长祂在种种事相上分别的体性;意识的分别事相的体性越增长时,意识对自我的执著就会更增长,就会永远不舍——不肯放弃自我;意识如此的见解,也一定导致意根更加地执著自我,所以就永远没有取证无余涅槃的机会了,这个叫作意识的增长,也就是意识的识食。
我们再看下一段论文:【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
这个无始无明,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接触它。一切众生轮回生死,都是由于一念无明。一念无明是直接的:由于我见,由于欲界贪、色界贪、无色界贪,因此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生死。即使阿罗汉已经证得有余依涅槃,可是他仍然还没有接触到无始无明,因为他想的是:“我已经断尽我见和我执,所以我死了以后会入无余涅槃而把十八界的自己全部消灭掉,剩下涅槃的本际单独存在,十八界统统灭尽而无一界继续存在。”阿罗汉是这么想的,而他并没有想过要成佛。虽然他是阿罗汉,佛也称为阿罗汉,可是他并不想去探讨:为什么佛可以称为阿罗汉,也可以称为作佛,而我阿罗汉却不可以?他没有想过要去检讨,他根本不想成佛,只是害怕生死的轮回,所以修成阿罗汉,断尽生死的轮回。
他害怕的是:如果发愿修菩萨行,再来受生于人间,在下辈子还没有离开隔阴之迷时,忘了这一世的解脱果的修证,万一不慎遇到恶缘而又造恶业,那可怎么办?岂不是又破戒造业而被系缚?那又要继续生死轮回了。所以他不想求证成佛的境界,所以就不想去探讨这个问题。他不想探讨,就表示他和无始无明从来没有相应过。
是什么人会相应到无始无明呢?当凡夫菩萨想要探讨实相,这个时候您才算是初次接触到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就是对法界实相的智慧仍无所知,那才叫作无始无明。由于这个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著,不曾有一刹那离开过大家,所以它才叫作无始无明。如果有人一天到晚去铺桥造路、救济众生、行一切善,他认为这样就是佛法的修行,那他是永远不会接触到无始无明的;可是有一天,当他修集的福德修到差不多了,才会开始思维探讨:“学佛就只是铺桥造路、救济贫困吗?可能不止是这样吧?”所以开始探讨佛法的真实义,探讨著才知道,喔!原来证悟实相就是亲证万法的本源心体,就是亲证第八识心体而现观祂的自体性,那就要参禅,要悟得眞实相,也就是证得恒不生灭的心。这个时候,即起作意,付诸于实行,就开始寻师访道、修学禅法。终于有一天知道怎么参禅了,参禅时该有的功夫、该有的正知见都有了,接下来就是要等!等什么呢?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一念相应。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找到第八识阿赖耶识,那可就不知道了,也只能努力参究了,同时努力修集护持正法的福德,来帮助自己证悟因缘提早成熟!
这个时候,您就是跟无始无明相应了;可是无始无明,您想去打破它,还眞的是不容易呢!因为打破无始无明所需要的正确见解——就是证得实相心所需要的正确知见,越到末法时代就越难获得,因为越到末法时代,眞善知识越难以遇见,所能获得的知见,普遍是错误的、落到常见的世俗见,所以末法时代想要开悟是很不容易。可是如果您能获得正确的知见,您要破参,要打破无始无明,就会很快。等到有一天,突然在一刹那间,找到了您的眞如心,把三乘经典翻起来印证看看,结果是阿含也通、般若也通、唯识也通,三转法轮的经典都能通达:“眞的是打破无始无明了。”
打破无始无明时,您就会很欢喜,每天都想要读经,理解 佛在经中更深细的解说。这个意思就是说,虽然您打破了无始无明,一直都沉浸在禅悦中,可是您还没有跟无始无明所摄的上烦恼相应。在破参后才要开始探讨。像 平实导师找到了心眞如了,至于眼见佛性,他也亲眼看到佛性了,明心与见性都具足了,可是为什么还不是佛?到底有什么差别?又是什么缘故造成明心见性之后,仍然不能成佛呢?当时没有人也没有任何善知识的书籍可以给予解答。
所以,平实导师只好自己从经藏里面去探讨,这时就叫作和上烦恼相应了。因为这不是轮回生死的烦恼——不是分段生死所摄的下烦恼,所以称之为上——无始无明的上烦恼。平实导师这样深入经藏探讨了两年多,终于弄清楚了,当 导师弄清楚的时候,整个佛道的内容,就是成佛之道的次第全部呈现出来了,也发觉到一项事实:原来从凡夫地到佛地的修证内涵与次第,佛都已经宣说过了。无始无明不是二乘圣人们所能够接触到的,他们也不会与无始无明相应,更不要说跟无始无明的上烦恼相应了;因为二乘圣人们所断的是一念无明的四住地烦恼,菩萨虽然同样也要断这个烦恼,但是菩萨先断一念无明中的见一处住地烦恼之后,其余就随著佛菩提道的次第,慢慢去断一念无明的修所断烦恼,也就是思惑;菩萨他不会急著断尽思惑烦恼,而是在努力佛菩提智的大乘无生忍、无生法忍上面来用功,不急著取证无余涅槃。
那么无始无明中的熏习所起的识,这句话意思是说,一定是要跟无始无明相应。这“无始无明中的熏习所生起的那个识”,表示那不是前七识,因为无始无明的随眠,是眠藏在如来藏阿赖耶识里面,不是眠藏在七转识心体中。阿罗汉由于分段生死已经断尽了,当他回心而入大乘法中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一念无明的烦恼存在了,他所剩下只是无始无明,会使人轮转生死的一念无明断尽了,只剩下无始无明的时候,他的第八识就是异熟识:同样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但是已经死掉了阿赖耶识的名称,改名为异熟识。
好的,时间又到了尾声。
在此祝愿福慧增长,道业精进,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卢正娴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