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集 法身菩萨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再次收看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上一集我们讲到讲记第二辑第249页第一段,在上一次的最后我们谈到 马鸣菩萨说:“无始无明熏所起识”“非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解行地菩萨始学观察,法身菩萨能少分知,至究竟地犹未知尽,唯有如来能总明了。”(《大乘起信论》卷1)。跟各位解说必须先满足十信位,接著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每一度都得在外门广修万行,要这样修上来一直到了第六住位才能熏习四加行,现观五蕴空、十八界空而断我见、断三缚结,之后再去参禅,当找到如来藏时,才敢承担起来,般若智慧才会开始出现,这时才能说是第七住位的菩萨,才是真的进入内门,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
但是这个时候对于这位已经开悟明心的第七住位菩萨来说,就已经懂得很多了吗?当然不是,只能算是少分中的少分。因为此处论文中所说的法身菩萨是指初地以上的菩萨,初地所知都还算是少分,第七住位菩萨的智慧,相对初地菩萨来说,距离还是非常遥远,是只有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总相智而已,连后得无分别智都还没有或还不具足,更谈不上初地以上的道种智了。因此才说刚悟的七住位菩萨的智慧更是少分了,正是少分中的少分。虽然开悟明心后,相较于凡夫来说是已经有般若智慧了,但是所知只不过是极少分而已,还有很多的法,譬如第二转法轮的般若别相智,也就是后得无分别智,以及第三转法轮一切种智的唯识经典妙法,都是要在悟后的未来,在善知识的教导下,一步一步去熏习、去思维观察,才能有多分的了知。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个无始无明熏所起识——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得要法身菩萨才能够少分知道。
那么为什么说初地菩萨是少分了知呢?这是因为对菩萨来说,这个“无始无明熏所起识”要到七地满心才断尽最后一分故意保留的思惑,祂的阿赖耶性才断尽,才改名为异熟识;因为这时仍然还有异熟生死尚未断尽,而这个异熟性的变易生死要到佛地才断尽,也就是成佛时才改名为无垢识。就是因为还有异熟生、异熟灭、异熟果在的缘故,所以法身菩萨的初地菩萨对这个无始无明熏所起识,还只能算是少分了知,不能算是多分,当然更无法全知,因为还有很多所含藏的种子与智慧是他所不知道的。那法身菩萨为什么叫法身呢?那是因为初地以上的菩萨都有五分法身,他们都是以这五法为身,所以叫作法身菩萨,而这五法就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因为他们的如来藏发起这五法了以后,如来藏就以这五法为身,不再以生灭性的五蕴法为身,所以初地以上菩萨的如来藏就因此而名为法身;对于尚未入地的菩萨来说,因为尚未证得这五法,所以如果将他们的如来藏说为法身时,只是方便说,不是实义说。
初地菩萨能为人广说解脱知见,但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们不一定能说,即使能说,也不能像法身菩萨一样解说得那么透彻。导师在这里举了一个例子作说明,譬如佛世时的周利盘特伽尊者,他也是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他之所以鼎鼎有名是因为 世尊曾教他念一个四句偈,而他老是只能记住现前这一句而忘了其他三句。后来在 佛的教导及他自己精进用功下,才终于证得阿罗汉,但是他虽然能将自己的一念无明见思惑断尽,可是却无法为众生解说该如何去断见、思惑,以及如何断的次第等道理;也就是说,周利盘特伽无法为人如实宣说解脱境界与解脱之道。但是因为阿罗汉是人天应供,所以后来人家知道他已经成为阿罗汉了,就请他去受供养,他也去受供,他也喜欢人家因为供养他这位阿罗汉种了福田而因此得福,所以愿意接受供养;受人家供养后需要以法回馈给施主,结果他却无法为人宣说,那怎么办呢?只好请舍利弗尊者来为施主宣说断烦恼的方法及次第等解脱之道,回报给供养者。这意思就是说,周利盘特伽虽然自己能够证得解脱,但是却没有解脱知见,更没有证得第八识法身。也就是说,他只有解脱而没有解脱身,只有解脱而没有解脱知见身,所以不能为人宣说解脱之道。所以说,即使是俱解脱的大阿罗汉们,也不一定能为人宣说解脱之道。
此外,我们这里还要再强调的是:二乘圣人的解脱,是只要将现象界的五阴十八界等法都灭尽,不再出生而解脱三界生死轮回,并不触及无余涅槃的实际第八识法身。所以说他们没有解脱身、没有解脱知见身,这与法身菩萨的解脱及解脱知见是依于第八识法身,两者是不同的,不可相提并论。而初地以上的法身菩萨们是一定都有这五分法身的,所以不可能有人已经证得了初地的果位,但却没有发起解脱知见,绝对不会有这样的事情的。初地满心菩萨是早在第七住位时,就已经证得第八识法身,这一世也是已经可以证慧解脱,而却故意不取证,所以他必定有解脱身,也有解脱知见身。而且初地菩萨因为也已经有一分的道种智的缘故,而使他必然有更胜妙于二乘圣人的解脱知见的法身,所以要是有人自称已经证得初地或初地以上的果位,但是他告诉你的涅槃却是像假藏传佛教、西藏密宗所讲的所谓轮涅不二,或者是意识心的离念灵知境界,那就表示他其实仍然于解脱之道完全无知,仍然只是一个凡夫罢了。
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真正的轮涅不二是只有如来藏所住的境界才是,这不是意识觉知心所住的境界。因为如来藏自心自无始劫来,不曾有灭亦不曾有生,也从来不与三界六尘万法相应而起种种贪厌,所以没有生死可言,也没有轮回可说,祂的自住境界完全寂静,所以是涅槃。然而依于如来藏所含藏的无明业种等而出生的世世不同的五阴,却在三界中不断地造业受报、受报造业,而显现有轮回现象;而此世世不同的五阴却是由如来藏所出生,不能离于如来藏而单独存在及运作。因此而说贯串三世的如来藏随于五阴而有轮回,如此如来藏双具涅槃与轮回,才能说是轮涅不二。反观五阴不能由前世来至此世,也不能去至后世,唯有一世;而意识觉知心归属五阴中的识阴,当然也是仅有一世,甚至是夜夜断灭的心,色身坏了也即随之而坏,舍报入胎时则永远断灭。像这样仅有一世的五阴或意识觉知心如何能成就轮回;而这个有生死的五阴,又如何能有涅槃可说,当然不可能是轮涅不二的主体。
那藏传佛教他们所讲的轮回与涅槃不二,它的真正内涵又是什么呢?其实他们是以意识觉知心处于一念不生的境界作为无余涅槃。但 佛所说的无余涅槃,却是要灭尽五阴十八界的。他们这样误会无余涅槃之后,再来宣称自己因为大慈大悲而不入涅槃、常住三界中,以双身修法而利乐有情,不断以双身法与异性信众合修,说这样就是在度众生,这样生生世世不断与异性众生合修双身法,而不入涅槃,认为这样就是轮回与涅槃不二,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密续中所说的轮回与涅槃不二。这种恶见正是落在常见外道境界中,因为 佛在《阿含经》中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杂阿含经》卷9)也就是说不论有念或是无念的意识灵知心,都是要借意根与法尘才能出生的法,是有生也有灭的法,怎么会是涅槃呢?而他们又把印度教支派,也就是性力派的双身淫乐修法,拿来配合在一起,说合修时一心受乐的觉知心是乐空不二;因为他们这种修成所谓究竟佛的境界有这个快乐的果报,所以就是报身佛的境界,说是比显教更高的佛法,而把 释迦佛贬为化身佛,说是比他们乐空双运的报身佛境界还低,真是荒唐无知到极点。而他们所说的人间化身佛的境界,也不过是觉知心一念不生的欲界定境罢了。他们所说乐空双运的报身佛,则是外道的贪淫境界,根本就都还没有见道,连二乘声闻解脱道的见道功德都没有,更别说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了,竟然自抬身价,大妄语的说是已经成佛了。所以都是大妄语者,都是大言不惭的外道。
导师这里也说到,大家若有时间不妨可以去读读龙钦巴的著作,龙钦巴在西藏密宗红教中的地位很高,有密教第二佛的尊称;可是他在书中所宣称的轮回与涅槃不二的化身佛境界,其实就只是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境界而已,还是落在意识我上面啊!所以根本就没有断我见,连二乘的见道都没有,那当然还是凡夫一个。这样的知见,连涅槃是什么都不知道,哪有资格跟人家讲涅槃呢?他根本就没有证得涅槃解脱,甚至连涅槃解脱的知见也都没有,却被捧成是几地的菩萨、说为第二佛。但是,即使是自称初地菩萨,如果不能如实地为人解说涅槃知见,不能正确地为人讲解解脱知见,那这个人就一定不是初地菩萨,因为他显然没有解脱知见身。这意思是说:要是有人自称成佛,或自称已经是入地的菩萨,但是他所说的涅槃境界却是像假藏传佛教所讲的轮涅不二,或者是意识心的离念灵知境界,那就表示他其实仍然不懂涅槃、不懂解脱之道,我见仍然俱在,是未断三缚结的凡夫罢了。
话说回来,三乘菩提中所证的解脱,不论是二乘声闻的解脱,或者是大乘佛菩提道的解脱,全部都是依于这个第八识异熟识而建立的;若没有异熟识,就不会有解脱可证,也没有解脱知见可言;但是这个内涵是连二乘圣人都不知道的,因此说,这个异熟识是要到法身菩萨位——也就是初地开始——才能少分了知的,但也还不能具足了知。马鸣菩萨说:“菩萨的究竟地犹未知尽。”菩萨的究竟地就是十地满心,或者说是等觉菩萨满心位;也就是到了十地满心的法云地或等觉菩萨位时,都还没有究竟了知,那就表示当然只有到佛地才能够全部的明了。所以 马鸣菩萨才接著说:“唯有如来能总明了。”而这个时候异熟识也改名叫作无垢识了。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异熟识,真的是要证悟而成为七住菩萨以后,再经过第八、九、十住,以及之后的十行位及十回向位,很精进的修行了很长的时劫,才能成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这时才能够对这个识有少分的了知。所以在还没有破参明心时,因为根本就不晓得祂在哪里,因此是不可能真正观察祂的;是要等到破参以后,才能够开始真正的学习怎么样去观察这个第八识。
所以 马鸣菩萨说的这个解行地,导师有时候就在前面加一个“胜”字,叫作胜解行地,因为你已经于 佛所说的一切法境,有能力开始一步一步的真实证入,因此而生起胜解了;并且能够由这个胜解而发起胜行,所以就把这个阶位叫作胜解行地。但是有时候 导师又说它是“证”解行地,这是因为在还没有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也就是还没有证得般若实相智慧——还没有亲证真见道位的根本无分别智的功德以前,是无法真正发起胜解与胜行的,所以有时候 导师又把它叫作“胜解行地”或“证解行地”。但是在这个胜解行地、证解行地阶位的菩萨,智慧其实都还很浅;虽然已经不是定性声闻圣人所能知道的,但是比起初地菩萨的智慧来,又差很远了;而初地比起佛地来,又差得更远了,所以说初地只能算是少分的了知,佛地才能究竟的了知。由此可见这个识的内涵的深广,所以即使开悟明心了,乃至修到了初地而得这五分法身,又有什么可以起慢的呢?因为距离佛地,还真的是非常遥远啊!所以,真的是没什么可以让人生起慢心的!
今天这个单元就先为您说到这里,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林正才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