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集 心识相即无明相
蔡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介绍到所谓的净智相,这个净智相,就是要依法熏习,如实修行,功行满足,破和合识,灭转识相。所谓依法熏习,就是要能够跟随善知识来修学佛法,因为这样子才能够说是依法修学。因为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帮助,我们有时候连正见是如何都不能了知,所以要能够依法熏习;其实也是要依靠善知识,因为依靠善知识才有可能依法熏习、如实修行,然后在依靠善知识修行的过程里面,努力护持正法、接引众生,然后累积自己的广大福德,这样功行圆满的时候,有一天就可以在善知识的帮忙之下能够破和合识。
可是破和合识,不能如一般人误会《大乘起信论》的论义来说“破和合识是破阿赖耶识”,这个是错误的见解。因为生灭跟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和合起来,的确是称为阿赖耶识;可是阿赖耶识是不可灭的,所以不是灭阿赖耶识,也不是要破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不可破,就像镜子跟海水一样都是不可破,只有镜子的影像跟海浪的浪才是可灭的。可是为什么会这样误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没有实证那个镜子,没有实证到那个海水,所以他就不能知道什么叫不生不灭的。他以为不生不灭是可破的,就从字面上去理解,结果就产生了妄念的相貌,所以其实这也是因为没有实证的关系。
那我们看那个善知识还有错误的见解,他这样说:“所以在真如门与生灭门中,都举心为根本。如心真如门中,举真心为根本;心生灭门中,举生灭心——阿赖耶识为根本。从心生灭到名为阿黎耶识几句,是生灭门中最重要的论义,指出生灭心的体性。”(《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出版社,页87。)其实这个就是完全误会了论义。因为论义里面说心真如门跟心生灭门,然后说心真如是真心,可是说心生灭门并没有否定阿赖耶识不是真心,而是说一心有二门,所以前面《大乘起信论》里面怎么说:“依于一心有二种门:所谓心真如门、心生灭门。此二种门各摄一切法,以此展转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卷1)这里面特别讲说心真如门跟心生灭门,祂们是各摄一切法,祂们各别都是含摄一切法,那表示祂们根本都是一模一样的,只是不同的角度来看啊!
所以心真如门也要摄一切法,那心生灭门还要摄一切法,只是心真如门特别来显现出真心不生不灭的法相,如此而已!来令修行者可以知道,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真如可证。可是心真如可证,并没有要舍弃心生灭门啊!不能离心生灭门来说有心真如门;也不能因为有心真如门,就来说没有心生灭门。因为这个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啊!所以这两个各摄一切法,而且是彼此展转不相离的,彼此、彼此,怎么说都不能彼此离开的;因为它说的是一个心,这个心就是八个识,就是一心八识。只是一心八识用两个角度,这两个角度,一个叫作心真如门,一个角度叫作心生灭门,可是这两个是展转不相离的缘故。
所以说,就像一个人,你可以从前面看,也可以从后面看;可是你不能说后面跟前面长得不同,然后就用后面来否定前面,用前面来否定后面,那这样的话还能成为一个人吗?所以这个都是因为对心真如、对心生灭没有如实了知,对什么叫作一心,没有真正的理解,反而就把祂切割开来了。所以他说:举心为根本,在心真如门中举真心为根本。没有错,因为要显现出有不生不灭的真如心存在;可是有真如心存在,也不能舍离祂的生灭,因为生灭的五阴也要含摄在第八识里面,也要含摄在心真如里面。所以说生灭心不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说,那变成生灭心祂的这个体性就叫阿赖耶识,不是这样子。因为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能够灭只是灭掉七转识,这样才是符合论文的意思。
所以论文也说:【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生灭心转,不生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阿赖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谓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大乘起信论》卷1)所以,显然这个阿赖耶识是能摄一切法,所以也能够出生一切法,那这样子的阿赖耶识其实就是真心,只是比较偏重祂能够出生一切法的角度来说,可是祂毕竟也在显示,所谓的心真如门并不能离开心生灭门而单独存在。如果说心真如门可以离开心生灭门而独立存在的话,那真如心就根本不能运作啊!因为祂根本没有生灭的其他法可以跟祂和合,可以跟祂一起运作,那这样的话,心真如就是另外的一个虚妄想象的法,可是这样不符合法界实相,所以说对于破和合识,又有善知识产生这种迷惑的见解。
所谓的破和合识,这种净智相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当一个菩萨最后成佛的时候也是破和合识;可是这个破和合识的意思就不是我们刚刚说的那样意涵,而是说八个识完全了知之后,最后成就佛道的时候,对八个心因为成就了四智圆明,所以能够成就了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还有成所作智。所以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能够各别去运作,而且能够一一随缘任物,完全平等地去运作,那样的境界也可以称作是破和合识。所以破和合识,不是去毁灭阿赖耶识、破阿赖耶识,而是把生灭心,知道祂的虚妄性,可是因为祂的虚妄性,就可以知道祂也是可以去发展祂最高的功能。所以因为这样子,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之后,从一开始的破和合识,知道要灭除七转识,也可以知道七转识的虚妄性;依于这样的虚妄性知道原来七转识是虚妄无常而可以变异,所以说经过长久的修行,功行圆满之后,可以让七转识发挥最强大的功能,可以跟第八识如来藏完全相应,这个时候的阿赖耶识最后成为无垢识,能够发起无量无边的功德力,这样也是称为破和合识。
那破和合识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金刚经》里面说的“破一和合相”。我们看《金刚经》说:【“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就是说,其实众生都以为有一个自我存在,这个叫作一合相。可是《金刚经》就跟我们说,这个一合相其实是不可说的,因为这样子的和合相,众生都很贪著,以为它真实;因为众生所领会的一合相,其实就是自我,以为我有能见、能闻、能知、能嗅、能尝的这些功能和合在一起,所以有一个我存在,从小到老领受种种的境界,这个称为一合相;可是一合相就是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啊!这叫作一合相。
可是《金刚经》就是要破除这个一合相,其实也是在破和合识,可是破和合识在破一合相,其实最后又要成就一合相。就好像说破和合识是破七转识,可是最后七转识又要跟第八识彼此合作无间,来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那个时候,又要成就一合相智啊!所以论文后面说,最后要灭转识相,灭转识相就是说我们知道七转识的虚妄性之后,我们要把祂灭除掉,祂是虚妄不实的,可是虚妄不实之后,就可以知道说其实它还有其他的功能,还有更广大的功能。譬如说,我们是人的功能,我们也知道各种畜生道有情它的觉知心的功能,可是这都是七转识的功能,只是我们的功能有些地方比它们好,有些地方它们比我们好,它们有很多地方是很差的,我们有很多地方是殊胜的,可是我们有很多不足的。
所以我们就知道,其实我们的七转识是可以把这些全部联合起来,乃至当我们知道还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还有种种的禅定、神通力、四无量心等等的这些功能性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我的心的功能可以这么广大;可是这么广大还不是最广大,因为还有佛地的无垢识的境界、还有四智圆明的境界,那才是八识最完整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力啊!因为这样子来灭转识相,所以到了最后成佛的时候是把分段生死灭了,乃至把念念变异的变易生死也把它灭了,最后成就七转识无生无灭的境界。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七转识再也不变异了,因为祂的所知已经满足,不再有任何的功用性,就是说任何境界的了知全部彻底了,任何学习都不会再增长祂的功能性,因为祂已经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时候也称为灭转识相。所以说“一切心识即无明相”,说一切心识的相其实就是无明相,为什么?因为心识的运作我们以为祂真实,其实就叫无明相,因为能够心识这样不断地运作,在世间里面不断地去了别运作,其实就因为有很严重的无明,所以这个心识也是无明相的一种;可是我们说,这个无明相最后灭除之后,也会成就一合相智,所以说,在这个经文里面也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另外“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其实也在说一种:把我们觉知心当作真实,把我们能知、能觉、能见、能嗅、尝觉知的这样子的六识心,把祂当作是真实法,那个也是被归在“一切心识即是无明相”的范围里面。
所以我们可以来看看,也有一些外国的禅师,虽然禅法是中华文化里面传统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可是因为它的殊胜性,所以连外国人他也都想要来分一杯羹,以为他也懂得禅;可是因为他们不能实证心真如,所以他们所落,都是落入一切心识相里面而成为无明相。我们看这个例子:“在禅中,完全没有对象,只是纯粹的主体性。你有意识,但并没有意识到什么东西。没有什么要觉察的,一切都消失了。你甚至没有觉察到空,因为那样空就成了你的对象,你的念头。你也没有觉察到空。你只是觉察著,你的觉察没有对象。镜子是空的,反映出空,因为没有什么要反映。”(奥修著《行在禅中,坐在禅中》)其实这样子的意思,还是一样落入一切心识相,是无明相里面。虽然我们刚刚也有举例子说,这个镜子我们不要让它照东西,就把影像灭了,可是那个镜子是第八识啊!那是不了别境界的,连觉知心都灭了,连七转识都灭了,那样才是第八识心体存在的真正的相貌。可是这里禅师他这样说:在禅里面完全没有对象,只有主体性。可是他说的主体性是什么?是说祂就是有意识,但没有意识到任何东西,所以是有意识存在啊!而且他的意识是有觉知的。也就是说,你只是觉察著,但你的觉察没有对象,还有觉察、还有意识,其实不是真正禅的境界。
禅的境界是真实地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而且证得第八识的离见闻觉知的本觉性,这个本觉性不是别境的境界,所以说在这个本觉里面是没有境界的;能够证得这样的本觉心,这个如来藏心,那样才叫作在禅啊!因为在禅的境界里面,可以观察心真如,能够有根本无分别智发起,乃至也可以发起后得无分别智,可是证得根本无分别智,不是说有意识,然后什么都没有对象,错了!有一个对象,那叫作心真如——第八识心,而且祂是真实的体性,而且祂的体性跟七转识截然不同,那这样子才叫作禅。
所以有人以为在意识里面没有任何的境界,不觉察任何事情,把它放空,然后尽量维持不去分别任何的事物,就认为是叫作禅。所以在这一本《行在禅里,坐在禅中》,这个外国禅师就这样主张:认为有意识,可是祂只有主体性,没有什么对象,而且他是有觉察著,只是不觉察什么。这样的境界其实也是叫作“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因为他不知道什么叫心真如,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真如的相貌,他也不知道什么叫阿赖耶识,什么叫作心生灭跟心不生灭而和合,所以像这样子对于所谓的心识真正的意涵,只落入七转识里面的境界,而不知道第八识存在的具体内容,这就是他们的无明相,而这样的无明相其实都不叫作真正的禅,因为连禅都不是。因为根本没有仔细去观察,没有静虑,没有仔细安静地去思虑什么是法界的实相,所以那个只是把意识心放空而已,并不是真实地了知心真如门,所以就不是真正的禅。
然后《大乘起信论》里面它继续说,灭七转识显现法身清净的智慧,这个法身清净的智慧,其实就是本觉,那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我们刚刚已经举例了一切心识相即是无明相,与本觉非一非异。因为能够有一切的心识相,就是因为依于本觉,所以要同时能够发现本觉,那才能够说他能够了知一切的心识相而没有无明。如果不了别本识、不了别本觉,其实就有无明相。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简单跟各位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收看。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