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所修福 .......... 贝都因
忆所修福
《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文殊师利问疾品〉:【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维摩诘言:“说身无常,不说厌离于身;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说身无我,而说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不说毕竟寂灭;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忆所修福,念于净命;勿生忧恼常起精进,当作医王疗治众病。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
关于“忆所修福”, 平实导师是这么说明的:“探望病重即将舍报的人,教他‘忆所修福’,只想这一世所做的好事,所有恶事都不要想。因为人的往生有三种状况:1.随业往生,看这一世所修是善业还是恶业,善业受善报,恶业受恶报。可是有轻重之分,看哪一个最大,最大的会先受报。 2.随念往生,虽然业种还在,但是念力会改变。专注在大善业的福德上面,因为念力的关系,导致受生的状况会改变。想大善业,会先前往善处受报,未来世在善处,可以继续行善,累积起来,即有能力转变过去世所造的恶业,可以重业轻报。如果是大恶业先受报,就没办法转变了!”(注:第3种状况,于课堂上未说明)〔编案:第三种状况是随愿往生,对于菩萨道的行者,由愿力之摄持,上求下化广修六度万行,往生时由自身之福德、愿力及佛菩萨之摄受亦得随愿往生。〕
听了这样精辟的解释,心里的震撼实在难以形容!立刻想到:我与家里老菩萨的相处模式竟是整个错了!我们不是常说“三轮体空”,无能施、所施、所施物,什么“施恩不望报”吗?所以每当老人家得意的提到,她以前曾经帮了什么人、什么人的时候,我总会委婉的劝说:“做了好事,就不要挂在嘴边,也不要放在心里,佛菩萨都知道的。”这对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母亲来说,是很难理解的。随著岁月流逝,没有什么帮助人的动力,负面情绪反倒是愈累积愈多,嘴里出来的尽是抱怨和不满,这让我暗暗心惊,难道是人年纪大了,福报都用尽了吗?也试著开导她,想一些快乐的事情,无奈只有三分钟热度,话题一转,又兜回原来的思惟模式。对于这些埋怨,我实在没有办法“同理”她,只好闷闷不乐,有一搭、没一搭的听著。
为了逃避这样的难堪,刻意选了她每天看韩剧的时间去陪她,两个人一起栽到剧情里面,讨论男女主角的对白、衣著、顺便骂一骂那个花心的男人……。老人家其实已经看过好几次了,总会迫不及待的讲给我听,我也会津津有味的听著,就像是急切的想知道后续的发展。我俩的这一出戏倒演得还不错,可以不必听那许多无谓的絮叨,好一个宾主尽欢而散!
其实,我的心里虚虚的,这只是表相,那些负面情绪都还在!我无法帮忙纾解,甚至不想听她宣泄,只是小心翼翼的筑起一道高墙,把情绪地雷远远围堵在外。
导师上课常说:“这不是人干的,那么是谁干的?是‘菩萨’干的!”菩萨的辛苦和可敬,在于“难行能行”、“观机逗教”,而我只会用自己的高标准去要求一位没有宗教信仰的老人家!朋友常说我不食人间烟火,看来这“烟火”正是我要学习的部分,也是行菩萨道的善巧方便。一个灯泡在我脑袋里亮起来,好!下次换个方式,转被动为主动!
韩剧演出女主角在婚礼时逃婚,男主角则在礼堂痴痴地等。半夜时,女主角终于出现,他们也如愿成婚。“半夜结婚,怎么还会有客人和花童呢?”“这是她捐钱帮助育幼院的院长和小孩。”“那像妈妈心肠这么好,也是可以帮助很多人的!”母亲一愣,这……超出剧情了!有点腼腆,她嘟囔著说:“我哪有帮过谁?”有啊!妈妈!您曾经说过,只是我都漫不经心,甚至不让您说啊!我惭愧的在心里低呼著!
跳出了既有的框框,就不必刻意配合“韩剧时间”才能见面了,不再是被动的响应母亲的牢騒,而是主动的、快乐的和她一起讨论:“当初为什么要帮他(她)?是怎么做到的?一定很辛苦罢!真是不简单。您真是‘菩萨心肠’啊!”渐渐的,我们母女相处的模式有了微妙的转变,她的牢騒、我的无奈都减少了。习气虽然不容易改变,我们仍会继续努力。
大多数的人,不论是否“寝疾于床”,其实都有些身心的问题及烦恼,严格说来,也是“有疾菩萨”。这一段“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点出大乘佛菩提道的精神,也详细指出“人间烟火”:菩萨的善巧方便。对每一位菩萨来说,不论是慰喻别人,或是自我省思,都是可以思惟、再思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