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28)----游正光老师
此外,佛在初转法轮中也谈到第八识真心的异名:本识、真如。譬如“本识”这个名相,在《增壹阿含经》卷 46就曾出现。经文开示如下:
  彼云何为老?所谓彼彼众生于此身分齿落发白,气力劣竭,诸根纯熟,寿命日衰,无复本识,是谓为老。1
  经文开示:所谓老,就是彼彼众生的色身状况,牙齿掉了,头发白了,已经没有年轻时候的身强力壮,五根也渐渐纯熟而衰老,寿命一天天的减少,最后本识也将舍离五蕴身而面临死亡。佛已经很明白地开示过:众生从中阴身投胎以后,由本识执持受精卵,使得色身渐渐长大,成为五根具足的胎儿,然后出胎、长大成人,乃至由成年人、中年人转至老年人,这时齿落发白、气力衰减、皮肤渐渐皱了、老了,到最后本识就要离开这个不堪用的五阴身,因而进入死亡阶段。因此可以证明:一个人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阶段,都是因为有这个本识住持而得存在;如果没有本识住持,
  当然就不会有一切有情五阴身能够存在,更不会有依于五阴身而有的生、老、病、死种种现象出现。在在都证明:因为有本识,才会有众生五阴身及生老病死的现象存在,不能外于本识而有任何一法存在,所以本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无疑。
  又譬如“真如”这个名相,在《杂阿含经》卷 19曾出现,经文开示如下:
  时尊者阿那律独一静处,禅思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 2
  经文开示:有一乘道名为四念处,可以让众生清净,以及让众生远离忧悲恼苦,最后可以得到真如法;在在证明:佛在初转法轮时已经隐说第八识真心存在的事实,只是佛陀未用“第八识”这个名相,而是用“真如”来说明。虽然初转法轮的《杂阿含经》已出现“真如”这个名相,但是佛陀并没有很详细说明真如的真实内涵为何,这是因为二乘人不证真如,所以不需要详细说明。可是佛在二转法轮及三转法轮诸经里,却是很详细说明真如有种种的体性,譬如在二转法轮经典中,说真如是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 3等种种名;在三转法轮经典中,说真如是心、阿陀那(识)、所知依、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 4等种种名,使得证悟的菩萨可以依所亲证真如而有了总相智以后,可以进修别相智、道种智,乃至可以圆成一切种智。
  由上面的逻辑说明就可以证明:二乘人于佛初转法轮后,也必定会与菩萨们一起听闻二转、三转法轮的开示,只是二乘人对大乘法没有胜解及念心所,仅能对与解脱道有关的部分有胜解及念心所,所以声闻人的大迦叶等阿罗汉结集经典的时候,只能结集成杂揉了大乘法的一些唯识名相,而没有大乘唯识法义实质内容的二乘解脱道经典。所以,阿含部的经典里面,有很多经其实本来都是大乘经,但是被那些声闻人结集起来以后,都变成声闻法、都变成只有解脱道,失去了佛菩提道的内涵。那些阿含部里的大乘经典中,只剩下一些大乘法的名相,譬如三乘部众、三乘菩提……等;凡是大乘佛法的内涵,被声闻人结集为四阿含以后,都只剩下名相而已。5
  综合上面分析可知:初转法轮的声闻菩提所说:苦的本际、我、如、本识、真如、如来藏等名相,其实就是二转、三转法轮所说的第八识真心,只是在不同阶位所施设不同佛法名相,来说明第八识真心的种种体性而已,其实都是指一切有情各个本有的第八识真心;祂出生了有情的蕴处界及诸法,所以说蕴处界及诸法,都是真心的局部功能差别,都是摄属于真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这个真心而有蕴处界等法出现。由于声闻人不证真心,所以佛在初转法轮时仅教导声闻人:一者、观察蕴处界等法虚妄,因为这样的缘故,声闻人认为外法为真实,所以才要将外法的蕴处界等法灭除,不知外法都是从内法真心藉缘而出生的,深怕被五欲六尘所染,所以想尽办法赶快将我见、我所执、我执全部断除,成为四果阿罗汉,于舍寿时心不改易,得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诸法而入无余涅槃。二者、由于声闻人不证第八识真心,所以在四阿含诸经中,仅记载有苦之本际、如、我、如来藏等真心之不同名相,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个真心的种种内涵,因此只是隐说此第八识真心而已。由于阿罗汉相信佛在四阿含的开示,相信无余涅槃中并不是断灭空,所以于内无恐惧、于外无恐惧,舍报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诸经论中在在证明: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我、如、真如、如来藏等不同名称的第八识真心独自存在,处于极寂静的无境界之境界中,这也是佛开示三法印当中涅槃寂静的道理。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法师、居士们主张“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一无所有,是断灭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灰飞烟灭”等,你一定就能够清楚知道,提出这样主张的人,他不相信无余涅槃还有本际、我、如、真如的第八识真实存在,而认为一切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断灭空,是为佛所斥责的断见佛门外道无疑。
  第二节 初转法轮的缘觉菩提
  接下来谈初转法轮的缘觉菩提,如前所说,缘觉是观察十因缘与十二因缘而悟入缘觉菩提,在《杂阿含经》卷 12谈到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开示如下: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惟:‘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
  ‘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6
  首先谈十因缘,《杂阿含经》卷 12的记载:那时候释迦世尊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当时,佛陀告诉诸位比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