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4)----游正光老师
在经典中,还有一个真实例子告诉大众:成佛后,仍然在累积福德无有餍足,如《增壹阿含经》卷31 开示:
  是时,阿那律以凡常之法而缝衣裳,不能得使缕通针孔中。是时,阿那律便作是念:“诸世间得道罗汉当与我贯针。”是时,世尊以天耳清净,闻此音声:“诸世间得道阿罗汉者当与我贯针。”尔时世尊至阿那律所而告之曰:“汝持针来,吾与贯之。”阿那律白佛言:“向所称说者,谓诸世间欲求其福者,与我贯针。”世尊告曰:“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云何为六?一者、施,二者、教诫,三者、忍,四者、法说、义说,五者、将护众生,六者、求无上正真之道。是谓,阿那律!如来于此六法无有厌足。”1
  注1《增壹阿含经》卷31〈力品 第38〉,《大正藏》册2,页719,上24-中7。
  概略说明如下:
  阿那律尊者因为眼根已坏,无法将线穿入针孔来缝衣服,便起一念:“有欲修福的得道阿罗汉,请为我穿针。”世尊以天耳清净,听到阿那律心之所念,走到阿那律面前,说:“我为你穿针。”阿那律听到 世尊的声音,便向 世尊禀白:“方才是请阿罗汉为我穿针,不敢劳动世尊。”
  世尊答:“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求福会超过我,因为我于布施等六法无有餍足。”从 佛的开示可知:菩萨成佛后,仍然在累积福德无有餍足,身为佛弟子们听到 佛这样开示,能不惭愧吗?因此,佛弟子只要有好的福德可以累积,那怕是一点点、一滴滴,也要亲身去作,千万不要嫌少。如是众多的一点点、一滴滴的福德累积起来,也是很可观。这样所累积起来的福德,不但是菩萨未来明心见性的福德资粮,乃至也是菩萨未来入地的福德资粮,不是吗?
  反观二乘人,其福德、智慧远远不及诸佛菩萨!何以故?因为阿罗汉福德少故,往昔不勤作布施故,因此出外托鉢的阿罗汉有时还会托空鉢回来,不得一日之食,如《优婆塞戒经》卷4 开示:
  智者复观世间若有持戒多闻,持戒多闻因缘力故,乃至获得阿罗汉果;虽得是果,不能遮断饥渴等苦。若阿罗汉难得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病药,皆由先世不施因缘。破戒之人若乐行施,是人虽堕饿鬼畜生,常得饱满无所乏少。2
  注2《优婆塞戒经》卷4〈杂品 第19〉,《大正藏》册24,页1056,中6-11。
  经中开示:有智慧的人要观察世间持戒多闻的人,因为持戒多闻的因缘所产生的力量,可以获得人天果报,乃至获得阿罗汉果报。虽然后来得以证得阿罗汉果,还是不能免除饥饿口渴等苦。如果阿罗汉很难得到房舍、衣服、饮食、卧具,以及生病所需要治疗的药物等资生之物,都是过去无量世以来不勤行布施的缘故。破戒之人如果往世勤作布施,虽然因为恶业因缘堕入饿鬼道、畜生道,但却可以常常得到饱满而没有匮乏。经中已经很明白开示:如果不勤作布施,阿罗汉也会有生活困顿的时候,譬如得不到房舍、衣服、饮食、卧具等资生之物。如果往昔勤作布施,就算是堕在饿鬼道,也会是个有福鬼,或者堕在畜生道,如宠物一样,常有资生之物来长养庄严其身。因此缘故,佛门中有一首偈说得非常好,也非常贴切,可提供给学人参考:
  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3
  注3《龙舒增广净土文》卷9〈福慧说〉,《大正藏》册47,页280,中6-7。
  这首偈很清楚地告诉大众:喜欢修福德而不修智慧的人,未来因为愚痴所造作的恶业而堕入傍生大象中,但身上却挂著璎珞庄严其身;像这样的现象,在现在的印度、泰国等地仍然存在,不是不存在。修智慧而不修福德的人,未来就算成为阿罗汉,还是会有托空鉢回来的时候,免不了要挨饿。这譬喻告诉大众:应该像佛一样福慧兼修,才不会有时偏福、有时偏慧,各落一边而无法圆满具足。
  或许有人会提问:“世尊不是曾经吃三个月马麦,还不是跟阿罗汉一样有饥饿之果报?你又如何解释?”会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显然他没有深入经典,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佛在《大宝积经》卷108 曾开示:虽然 佛接受婆罗门应供,但是 佛知道婆罗门必舍弃最初供养 佛及僧众之心而不供给饮食;但是 佛为了度五百比丘、五百匹马,还是答应婆罗门去应供,其结果想当然耳,婆罗门必然不会供养 佛及僧众饮食,所以 佛与僧众在这三个月中吃马麦。
  虽然 佛示现吃马麦,但并不是业报所致,如经中开示:
  善男子!当知如来常法,虽受他请不得供给,不令请主堕于恶道。善男子!若彼五百比丘共如来夏安居食马麦者,有四百比丘多见净故生贪欲心;彼诸比丘,若食细食增益欲心,若食麁食心则不为贪欲所覆。彼诸比丘过三月已,离婬欲心,证阿罗汉果。善男子!为调伏五百比丘、度五百菩萨故,如来以方便力,受三月食马麦,非是业报,是名如来方便。4
  注4《大宝积经》卷108,《大正藏》册11,页606,下15-23。
  经中已经很清楚开示:一者、佛明知婆罗门会舍弃最初供养 佛及僧众之心,不供给饮食,却仍然去婆罗门家,避免因为施主不作供养而下堕恶道。二者、佛为了让四百位比丘舍弃贪心,故意示现与僧众吃马麦三个月,让四百位比丘于吃马麦三个月后,断婬欲贪、证阿罗汉果。三者、佛为了调伏五百比丘及度五百位马菩萨(在过去世已学菩萨乘,已曾供养过去诸佛,因为亲近恶知识造下恶业,堕在马身中),以善巧方便,故意示现吃三个月马麦,并非业报所致。虽然 世尊示现吃三个月马麦,但其所食马麦的味道,为世间未曾有的美味,如经中开示:
  善男子!无有世中上妙美味而如来不得。善男子!如来虽食草木、土块、瓦砾,三千大千世界中,无如是味似如来所食草木、土块、瓦砾味者。何以故?善男子!如来大人得味中上味相,若如来以最麁食著口中已,其所得味胜天妙食。善男子!以是故知,如来所食最是胜妙。5
  注5《大宝积经》卷108,《大正藏》册11,页606,中28-下5。
  经中开示:如来三十二大人相之味中最上味相,世间的团食,如米饭、马麦,乃至草木、土块、瓦砾等,一经佛口,都是最上上味,胜过世间及天上一切美食。像这样的境界,菩萨难以想象,更何况是跟随如来的五百位僧众们,当然是更难以想象了,也难怪他们会有所疑。因为这样的缘故,佛为开解众僧之疑,特别拿一粒马麦叫阿难尝尝。阿难尝已,叹未曾有,如经中开示:
  尔时阿难心生忧恼:“转轮圣王种出家学道,如下贱人食此马麦。”我于尔时见阿难心,见阿难心已,即与阿难一粒麦,语阿难言:“汝尝此麦味为何如?”阿难尝已,生希有心,白佛言:“世尊!我生王家、长大王家,未曾得如是之味。”阿难食此麦已,七日七夜更不饮食无饥渴想。善男子!是故当知,是如来方便,非是业障。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