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悟后起修之辨正
第一则 某师云︰《牧牛者,明心见性之后,调节情性,汰除习气,非修行也。因为明心见性之后,一悟永悟,不须再修。但仍有无始习气未除,故须加以调节,沩山和尚说:“汝等豁然贯通,修不修是两头语,除却习气是修。”》(月溪法师著:禅宗源流与修持法110页)
又云:《见了佛性之后于此无修,出圆觉经。经云:“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不二。”盖菩萨及众生见了佛性之后,便具足法性。一切法性平等不坏,亦不迷闷故也。沩山和尚说:“汝等豁然贯通,修不修是两头语,除却习气便是修。”可以悟矣。》(月溪法师讲无始无明51页)
辨正:
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81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
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深入整理通达即是通达位,仍属于见道位。明心见性只能算是见道,只能断见所断烦恼,仍不能顿断修所断烦恼。所以悟后须进入修道位,历缘对境中修除断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
尚未明心见性之前,先要修行信心。十信满足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圆满,才能由加行位而进入见道位--明心见性。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未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所以见道者不一定完全通达,见道后深入整理思惟,彻底了然分明,才算是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一、断除修所断烦恼。二、修学无量百千三昧。三、修学地上菩萨所学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心地法门。四、断尽习气。
修所断烦恼主要就是六根本烦恼之前五种--贪瞋痴慢疑。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
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槃,非声闻种性之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槃,他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第八地 ,仍不是佛,仍在修道位中。从此开始修断尘沙惑(即无始无明之过恒沙数修道所断上烦恼),尘沙无明断尽,便断法执,到此才算把无始无明断尽无余,金刚喻定现前,“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四智圆明,能照大千,方是究竟位--已经成佛。
所以悟后汰除习气是真正的修行,不可说悟后汰除习气不是修行。贪等习气如果不除,禅定就永远不现前。禅定不现前,则无量百千三昧也就无法成就,所以悟后起修才是正知见。如果说悟后不用再修行,那么弥勒菩萨就不需说修道的五个阶位了。所以主张“悟了就是佛,悟后不须修行”的人是错会了,真悟的人绝不会如此说。
近年来,也有人同样是 未悟而自以为悟,相信此师的错误知见,聚众开示以后也出书了,他说︰“讲悟后起修的人就是没有悟。”本身没有真正的悟入,反而否定已悟的人“讲悟后起修是没有悟”,这就犯下了大妄语和诽谤正法诽谤弥勒菩萨的大恶业,值得我们悲悯。
第二、此师举《圆觉经》的经文说︰“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但是他解释错了。世尊的意思是说,真如本心是本来就有的,祂不是因我们修行而得,也不是因为修行而从别人那里得到。明心是明白和找到我们本来就有的真心,所以说“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但是我们明心时,只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还有三种住地烦恼--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等三种一念无明尚未断尽。而且无始无明虽破而未断尽,故悟后应汰除习气、增益见地,这正是修行,不能说汰除习气不是修行,亦不可说悟后不必修行。若悟后不再修行,就不能将因地阿赖耶识转变为第八地的异熟(庵摩罗)识,亦不能再进一步转变为真如。《华严经》卷30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故应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
第三、明心见性的人,虽然已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懈怠者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有的人一往来;有的人一往不来,生于色究竟天而取涅槃;有的人勇猛精进,当生就能取涅槃。所以大部份的人都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获得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进入第八地,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不是一悟就得涅槃。佛子们必须谨慎,切莫妄自尊大,自误误他。
一切明心见性的人,他可以自行检查--悟后还有没有修所断烦恼?去检查自己的根本烦恼和随烦恼还在不在?就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远离分段生死?我们再引述《圆觉经》的经文,大家就知道这个道理了:“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而厌,受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如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迥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世尊又开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如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此二障 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从以上所引经文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天往返而不受生死;有的人往生于色究竟天,在那里解脱;有的人特别利根,悟的当生断尽烦恼而成菩萨阿罗汉,不受分段生死,各不相同,但仍未到究竟佛地。所以应当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
世尊在经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碍是理障。理障是不明真如佛性--不能亲证。或者亲证了,但是不究竟。我们有的人悟了以后说︰“我找到真如了!”但这个悟,对真如的了解其实还是很有限。我们打个比方︰没见过电视机的人好比未悟的人。见过的人好比是已悟的人。如今悟了,知道这就是电视机。但同样是知道电视机,却有许多层次不同。
一般人知道电视机,是只知道它可以让我们收看一些影音节目,知道开关频道怎么调而已。但在技术学院里学电子的学生们,他们知道电视机的原理和内容。电器公司的服务员们则知道如何保养修理它。更高一层的人是设计电视机的人。最高层次的人,他能设计电视机的每一种零件,指导人家如何去制作每一种零件。同样是知道电视机,却有许多层次之不同。
开悟也是如此,理障断而未尽的话,也就是说你虽找到了真如,但在目前祂还不是真如,叫做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里面的内容,你知道吗?只知道一点儿,修到八地时,“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想要究竟的话,须到佛地。到了阿罗汉位或八地时,不称为阿赖耶识了,改名为异熟识或庵摩罗识,到了佛地才称为真如--无垢识,《金刚三昧经、成唯识论》说之甚详。故理障断而未尽,不名为佛。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尽一念无明,仍不能成佛,不明真如不见佛性故。明心见性的菩萨,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断尽一念无明(详楞伽经卷二),将来必定会成佛。
要成佛,在断尽理障之前,还须断事障。事障就是一念无明--因起烦恼而续诸生死。一念无明就是刚才讲的四种住地烦恼。其中见一处住地烦恼,在明心见性时断除。其余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三种住地烦恼还没有断。不断尽就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更不能进入第八地,何况成佛?明心见性时,一念无明尚未断尽,初地或阿罗汉的功德都未曾具足,如何能说见性就是佛?就不必修行呢?
刚才所引述的经文说--如果没有明心见性而除贪瞋痴慢疑等烦恼,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只能证入声闻缘觉的果位。必须明心见性以后再修除烦恼,才能证入菩萨阿罗汉的境界。之后再修增上慧学及无量百千三昧,直到七地满足,获得世尊加持,授与“引发如来妙智三昧”,才能进入菩萨八地。所以悟后应当要修行,不可以说“悟后不必修行”。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会说“悟后不必修行”。
佛子们读经时,如果不落在一字一句之中,能将经文的前后脉络全部仔细加以探讨的话,其实很多经典都告诉我们 要悟后起修。譬如《维摩诘经、楞伽经、楞严经、不退转法轮经、十地经、华严经》等,都告诉我们如何悟后起修。此师虽然也讲《圆觉经、楞伽经、维摩诘经》但却错会了。他讲《圆觉经》,却不知道《圆觉经》已经把悟后起修讲出来。他错解理障与事障的意思,才会说“见性就是成佛,悟后不必再修行”。
第四、此师所引述沩山灵佑禅师的话,其实和《圆觉经》一样是说悟后起修。沩山禅师说︰“真心不是从修行而得,如果讲真心是从修行而得,不修便没有真心,那就落到两头。”最后则点出来说︰“除却习气是修。”明明向我们说“汰除习气就是修行”,而此师读祖师的开示,和读经典一样不求甚解;他错会了,便说悟后不须修行。
…………………………………………
第二则某师云︰《一般人每谓“古来成佛只有释迦一人”,此乃大错。佛乃觉义,凡人皆有佛性,皆可成佛,但能觉悟明心见性,使与诸佛无异。古来祖师证入如来境界者甚多,皆有事迹语句可考,岂可谓之非成佛耶:》(月溪法师语录234页)
又云:《证悟就是明心见性成佛。成佛只有一次,所以证悟亦只有一次。因为这是绝对的悟,所以一悟永悟。不会今天是证悟,明天又要再证悟。如果这样,则哪一天能算成佛呢?》(月溪法师著:大乘绝对论353页)
这两则开示,分为十二点辨正之:
一、我们在前一则已引述《圆觉经》经文,知道要成佛的人必断尽理障与事障,便知明心见性仍然不是佛。一切明心见性的人不可以听闻假善知识说“明心见性就是佛”,那就自我膨胀,以佛自居,而生大我慢,障碍自己成佛之道。不但《圆觉经》讲悟后渐修,《楞严经、楞伽经、十地经、大集经、大宝积经、华严经、金刚三昧经》等,都详细述说悟后应如何修行。甚至净土经典也描述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花开见佛悟无生忍或无生法忍之后,还要听受弥陀世尊说法,还要坐禅、一心、修定、经行……等。经中在在处处莫不说明悟后起修,如何可说见性即是究竟佛?
二、《大般涅槃经》也说明--见性的人有“了了见”及“见不了了”的差别。卷28世尊云:“眼见者,谓十住菩萨、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又云:“复有眼见,诸佛如来、十住菩萨眼见佛性。”卷27云:“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不能见,十住菩萨见少分故,如来全见。……十住菩萨虽见佛性不能明了,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能得明了。”
在实证和教学经验上说,眼见佛性者若定力退失,见性境界亦随之而退。故见性人有位在十住者,亦有因定力退失而退回九住乃至七住者,有位在三贤位者,也有位在初地乃至十地佛地者,并不是一切人见性即是佛。
见性以后除了保任眼见佛性的境界以外,还要精勤除断烦恼,断尽一念无明之后还要加修各种禅定三昧及无生法忍,才能进入第八地,仍不是佛。所以不可说“见性了就是佛”,不可说“见性后不必修行”。
三、如果见性以后就是佛,就不必再修行的话,那么古来有很多祖师明心见性,佛为什么授记说“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为何不授记那么多的祖师成佛?为何禅宗初祖见性时仍不是佛?若迦叶尊者见性时即是佛,则世间有二佛同时住世,便违世尊圣教。故知见性不一定是佛。
弥勒菩萨在佛灭后九百年降生人间时都还不是佛,更何况是这些祖师们见性怎么会是佛呢?因此,弥勒菩萨尚未下生人间成佛转法轮和入灭前,任何人明心见性都还未到佛地。除非十方世界诸佛化身于这里方便度众(但他们绝不会示现佛身),否则一切人明心见性都还不能称为佛。
禅宗说“见性成佛”,那是理上的佛,虽证法身但 未具足功德,而且“分证即佛”之前的“观行即佛”和“相似即佛”的境界也未具足,如何可说一见性便是究竟佛呢?
四、《无量义经》云︰“是则诸佛不可思议甚深境界,非二乘所知,亦非十住菩萨所及,唯佛与佛乃能究了。”十住菩萨眼见佛性犹未是佛, 未得尽智故,未得法空故。明心见性之人如果尚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事障烦恼,即是未得尽智,仍须受分段生死;少则一生,多则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后有。不可误信此师之言,误认见性即是究竟佛,否则不但成就大妄语业而堕入地狱,未来无数劫中只怕难闻佛法,何况信受修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