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集 八法自他兼利(3)+如何得八法(上)
叶正纬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我们前两个讲次都在跟大家说,菩萨摩诃萨具足哪八个呢,能够在菩萨道上面自利利他?这个部分我们之所以会停留比较久的原因,因为这里面牵涉到说,您在后面的经文里面可以看到这两个法呢,其实要成就这两个法,最根本的就是布施跟持戒。很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大家都知道菩萨六度,可是往往大家知道菩萨六度是要按部就班的修习的,可是往往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往往都会轻忽了前面的布施跟持戒两个度的修习。所以佛在这里面讲的这部分经文特别重要的原因是告诉我们:透过布施跟持戒的话,具足了这个八个法之后,其实会对菩萨道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我们可以说菩萨道要走得安稳、适当、迅速、快捷,它的重点甚至有很大一个成分,都必须以这八个法作基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在这个八个法上面,花比较多的原因。
那我们上次讲过这个八个法,不知道学员们还记得吗?我们在这里再念给大家听一次。这个是在《优婆塞戒经讲记》里面的第三辑的第208页的地方。哪八个法呢?经文上面是这样说的:“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种姓、五者多饶财宝、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语辩了、八者无大众畏。”各位观众如果手边有这个书的话,您可以同时翻到,现在可以同时翻到第三辑的第235页的地方,这里面是有一部分是相关的经文,我们一并在这里跟大家作探讨。现在我把这一部分的经文念一次:“菩萨所以求于长命,欲为众生赞不杀故。菩萨所以求上色者,为令众生见欢喜故。菩萨所以求上种姓,为令众生生恭敬故。菩萨所以求具足力,为欲持戒、诵经、坐禅故。菩萨所以求多财宝,为欲调伏诸众生故。菩萨所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 成善法故。菩萨所以求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故。菩萨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这个是在第235页的经文。这一部分的经文跟前面我们说的,到底有什么直接的关连呢?很显然当我们前面在看这个八个条件的时候,可以说我们都是完全站在这位菩萨摩诃萨的修学的立场来看,那因为菩萨摩诃萨他在修学、在受持如来藏的这个过程中,也得要注意除了自己的道业精进之外,还必须要进行法布施。正因为这些所以我们在前面跟大家说,单单从菩萨摩诃萨自己的立场来说,看这个八个法的时候,应该是如何的去看。
而这一段经文,我们刚才念的这段经文,则是菩萨摩诃萨从对方的立场、从众生的立场来看。为什么需要这个八个法?这个其实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经文恰巧就是顺着前面的自利跟他利的这个精神;也就是菩萨摩诃萨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为了要度众的时候,通常都是多方的从对方的角度来设想,设想如何让他能够得利、让他能够信受之后,然后他才能够转入正法学习。
那么我们来看看菩萨所以求于长命,刚才我们说从菩萨摩诃萨自己的立场来看,如果要进一步的进修道业,当然如果寿命长远的话,自然会比较好。但是这一段经文里面,从对方的立场来看的时候,您就会发现到菩萨之所以会求于长命,原来是为了要让众生看见,眼前的这位菩萨摩诃萨这么样的信受佛法,而且他的寿命长远;那众生心里就会想说,因为每一个世间的众生,都希望自己活在世间久一些,所以当他看到眼前的这个人,他能够活得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想说这个人,到底是为什么能够长寿呢?一般世间人当然就会进一步去探究说,到底这个人吃些什么呀!作什么运动啊等等的。那这个时候呢,如果一机缘来了,这个众生有这样的疑问的时候,当然菩萨摩诃萨当然会机不可失啦!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告诉他:为什么我们行菩萨道,有机会能够得到长寿呢?乃是因为我们在过去无量劫行菩萨道的时候,都已经透过戒的修习,以及透过智慧的修习,让我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有情都善加的维护、保护而不会去害生。这样告诉他之后,眼前的这个众生就会开始有一个新的领悟,因为他从前会觉得说,所有的长寿的来源都不外乎是吃哪一种健康的食物、作什么健康的运动、定期作怎么样的检查等等。可是现在如果菩萨摩诃萨告诉他说,其实长寿的根本的原因,原来在于要不杀生,甚至要更积极的护生。这个时候相信这个众生心里,多多少少都会起了一些震撼——原来长寿还有这样的条件可以去达成。如果是这样经过这样开解的时候,无疑的这个众生心里面就会种了一些不杀生的种子在。所以我们说菩萨摩诃萨,要求于寿命长远的话,站在对方的立场就是要示现给对方看,以便透过这个示现,让对方有机会可以请法,那个时候您就可以告诉他说,不杀生为什么这么样的重要。
接下来经文上面讲说:“菩萨所以求上色,为了令众生见欢喜。”这个在我们前面讲的时候,它的道理是一样的;众生如果说第一个时间不排斥,乃至于说光凭表相,也愿意听您说一两句话的话,那么您就有机会把正法的种子播种下去,所以在这一点上面自利跟他利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至于下面看到的说,菩萨要求上种姓,是为了要让众生生恭敬,这个也是同样的道理。
然后接下来说求具足身力,是为了要持戒、诵经、坐禅,也是一样的,也是一样跟自利跟他利的角度都是一样的。因为您自己身为菩萨摩诃萨的话,必须有足够的身力,一方面是要精进自己的道业,所以需要持戒、诵经、坐禅,另外一方面,您需要对众生作法布施,所以您当然也更需要持戒、诵经、坐禅,所以在这个点上面他的这个立场是一致的。
然后接下来是:菩萨求多财宝要调伏众生。这个也是同于我们刚才讲的,因为你要布施给众生,适时的时候解除他在生活上面所碰到的困扰;这样子的话,众生也因为受了这个好处之后,愿意亲近愿意听我们说一席话,那这个就是播下正法种子的时候。
那接下来:求男子身,为欲成器、成善法故。从这个成器、成善法故的话,很显然的我们就可以知道说,这个跟我们一般生物学上的男跟女是没有直接相关的;只要你是愿意接受正法的熏习,就是你是一个器,这个器能够承接正法的法乳,而不会说底下刚好漏了一个大洞,然后法乳灌下去又全部漏失光了。那就是你可以成一个器,可以承接善法的话,那么不管你在生理特征上面是男或是女的话,您都会是在这里讲的具足男子身的这个意思。
接下来说:菩萨摩诃萨求言语辩了,为诸众生受法语。这个在自利跟他利的立场也是完全一致。
最后一个:菩萨之所以求不畏大众,为欲分别真实法故。这个在自他的立场上面有少许的不同,因为从自己的立场来说,您要能够适当的,要把法带给大众的话,一定要不畏于在大众面前站出来说话。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在学习正法的时候,也都必须要有这个心念在:总有一天当我们学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有一天佛陀必然会交代责任给我们,我们必须要对众生弘法;那个时候我们可没有任何退缩的空间,只要佛陀交代了,那我们就得要勇往直前、勇敢承接,这样才是男子身、才是丈夫气概。那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当然就不能够有大众畏。
我上次也说过说:如果真正的一个菩萨摩诃萨,具足了如来藏、受持了如来藏的正法之后,因为世出世间法都不出于如来藏,所以这个菩萨摩诃萨在面对大众的时候,说实在的也没什么好畏惧的,因为一切都是囊括在如来藏的法之内,所以其实也没什么好畏惧的。但是这里的经文讲说,如果从对方的立场来想,为什么希望菩萨摩诃萨没有大众畏呢?那是希望说为分别真实法。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果从对方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到说,如果你每一句都是如实、如法;也就是说,比方说我们在研习佛法的时候,能够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慢心,听从善知识的教导,好好学习佛的经典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所讲出来的法,一定到处都是符合佛所说的经典义理的,这个时候你自然而然众生在听你所讲的法的时候,必然也都是受用无穷。
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今天心里面有慢心的遮障,或者有哪一些个邪见的遮障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纵使在这一时,也许能够勉强自圆其说,把原来不是正法的东西讲来好像是正法一样。可是各位不要忘了:这个佛法能够住持人间的话,必定是由于有许多的具有圣法、得圣果的菩萨们,生生世世再来人间弘法。所以如果我们在讲解佛法的时候,讲的是不如理、不如法,甚至曲解佛法的时候,那迟早一定会碰上再来的真悟的菩萨们,针对我们所说的这些法义予以纠正。那您想想看!就一般人来说,如果您说的法要被人家来纠正的时候,这个时候请问:您的心还能够有无大众畏吗?通常的结果都是被别人纠正了,自己再也没有办法理直了,所以当然气就衰了;一旦气衰了之后,在大众面前自然就显得退怯了一些。所以从对方、从众生从听法的立场来看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菩萨摩诃萨在众生面前展现了无大众畏,那也在表相上面,就可以彰显了他现在所说的法是 佛陀所传的正法,这就是这一句说:“菩萨求不畏大众,为了令众生能够分别真实法。”因为只要讲的不如理、不如法,被纠正了之后,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大众畏的这个性质。
接下来,善生菩萨就当然因为这个法—这八个法,如果说,这么样的简单、明膫,让大家容易依循,而且它又这么重要,只要我们善于做到的话,菩萨道可以走得非常的安稳顺利的话,那当然我们得要问问:如何具足这个八法?所以善生菩萨就帮我们先问了,问 佛说:“如何才能够具足这个八法?”佛接下来就回答了这个部分。我们一样先给大家念经文,请大家参照《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三辑的第214页。我们接下来念经文:“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憍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诃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很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你做到了哪一些事情之后,你就会可以获得了这个八个法。所以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的地方有布施的法在里面。那其它呢?再看看!比方说:常坏憍慢,然后至心持戒等等,这个部分倒是跟持戒有关系。所以我们如果整个看下来的话,我们会发现说这个八个法,几乎都落在布施跟持戒这二个大法上面。这也就是我们刚才跟各位强调的,菩萨六度里面的前二度——布施度跟持戒度,一般人常常觉得很简单,也常常觉得很容易轻忽。但问题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度,居然能够形成了对于我们菩萨道极具关键影响力的八个法,您说您能不重视它吗?
至于说这一部分的经文来说,因为 平实导师在讲记里面讲得已经很详尽了,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快速跳过的地方,我们就让各位观众自己去参阅讲记里面的内容就可以。比方说:慈心不杀获得长寿,这个部分请直接参阅 平实导师的讲解。常施衣灯获得上色也是一样,不过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说,这个部分大家看经文的时候,这个里面讲法的逻辑关系是说,如果我们常施衣灯的话,我们会获得上妙色;可是并没有说,我们要获得上妙色的唯一方法就是常施衣灯。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比方说我们以花来供佛的时候,一样会跟我们的上妙色有所关联。这个其实就是讲到说,最后一样的供养三宝。供养三宝有很多的方式,假如说我们用花来供养佛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后世所得到了一个自然的一个果报,也是一样会获得上妙色。所以提醒大家在看这部分的经文的时候,应该作正确的逻辑理解。也就是常施衣灯会获得上妙色,但是要获得上妙色的方法,倒不止常施衣灯一项。
接下来:常坏憍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这个部分我们只是要补充的说明,跟大家说明的就是布施这个法,或者是说,我们说从长远来看,我们在三界里面轮回所受到的这些因果的状况来讲,我们说法界的定律有一个很自然的定律。就是呢,凡给予的到最后就会收获,凡掠夺强取的到最后必然就会失去,这个是法界一个很自然的、平衡的道理。从这里来看的话,你可以看,如果我们在无量世中,我们自己常常检点心性、常常把这个憍慢之心拿掉的话,那用这样的因缘,我们就有具足这个因缘,可以生到上种姓的家庭里面去。当然,这里面说是这样说,不过世间的人往往都不能够把这句话,奉为圭臬好好的去做。我们只要看到许多世间的人,一旦生到上的种姓之后,在好的家庭、好的出生这个出生的状况之下,往往这些人在世间打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因为出生比别人好、家庭状况比别人好,而处处流露出憍慢的习气,甚至会在每一次跟其它人应对的过程中,培养出更深重的憍慢习气出来了。所以很多时候就会导致说,在这一世也许是生上种姓,可是因为憍慢在这一世又接着养成了,所以到下一世去的时候,这个条件就又失去了。所以我们说,提醒大家常坏憍慢,这一件事情的话,说来简单,可是需要大家把它奉为圭臬,好好的做到。最起码我们在学法,面对正法的时候,应该首先就要把憍慢之心给卸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