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讲,刚刚接下来的内容。
也就是说,五阴十八界的种子的现行,也就是我们现在大家所能观察到的五阴十八界,就是我们的自身,或者我们可以看到其他人,或者看到其他的众生,我们从这样来看,所以这个显现统统都是如来藏,有人也会这样说啊!因为怎么样呢?因为听我们 导师听久了,或听我们说久了,“既然我们人都是五阴十八界,都是如来藏出生,我们就知道了,有五阴十八界就是有如来藏嘛!”有人就这样说。请问这样子有没有悟?(没有)没有嘛!因为这样子落在哪里?落在“第二月”。什么叫第二月呢?是影子呀!还不是指头,月亮的投影而已。那什么是第一月?第一月就是直接说到如来藏是什么?那才是“第一月”啦。如果是说祂出生了以后又现行,既然是现行,表示什么?已经显现出来了。显现出来一定是五阴十八界嘛!因为那是种子的现行啊!所以五阴十八界的现行,绝对不会是如来藏,如果用这个来说是如来藏的话,那就是落到第二月去了。那什么是第一月?第一月,一定要说到如来藏到底是什么?而且一定会说到如来藏祂有什么样的自性?这个自性有很多喔!就像我们 导师在《楞伽经详解》里面有说,有七种性自性,对不对?这种性自性,七种性自性就是直接说如来藏,一定要这样子直接说到祂哦,这样才算是第一月。譬如说,第一个的性自性,就一切的法性通通是如来藏,这样子直接来描述,那才是你直接说到如来藏。为什么?因为从如来藏跟五阴同时同处存在的这个现象,跟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发现,五阴十八界它是没有自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样的说法跟二乘人不大一样的,二乘人怎么说?二乘人是说五阴十八界有自性,所以我们能够观察出来说:色阴是色阴,受阴是受阴,想阴、行阴、识阴,各自有一个种类,我们可以分辨出来说:“欸!它有自性喔!”可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说:“事实上它没有自性,所有的自性都是如来藏的”。因为发现到,因为所有的生灭法都是刹那生住异灭,请问出生了一个生灭法,一刹那出生了,跟它之前有没有一样?没有啊!因为之前没有嘛!它一下被出生了;暂住,可是暂住的当下呢,就怎么样?就开始变异喔!既然变异有没有跟原来一样?已经不一样啊!然后最后呢?接下来再一下子就灭了,它有什么自性?空无自性。所以从这样就可以知道,一切的五阴十八界它能够延续而让我们发现“欸!它好像似乎有自性!”那个似乎有自性,不是它自己能够有自性,是因为它刹那生灭变异,而让我们以为它有自性喔!为什么它能够刹那而被生住异灭在三界里面显现?那就是因为如来藏赋予它嘛!赋予它出生,然后暂住、变异,又把它灭掉;然后又马上又接着又是出生、暂住、变异,又把它灭掉,是这样子喔!然后我们就在生住异灭里面说:“喔!它是同一类”然后就说“它这叫色阴,这叫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所以从如来藏跟五阴十八界,这样来对照来看的话,就可以发现说:“五阴十八界是没有自性的”。这个跟声闻人说的不一样,也跟各位现在要做的观行不大一样,为什么?因为现在各位还没有看到如来藏嘛!所以我们在说五阴十八界的观行的时候,是不提如来藏的,纯粹只说五阴十八界。可是如果有人说:“哎!我已经找到如来藏了”,我们就要问他:“那你五阴十八界有自性吗?”那时候又说“空无自性”,因为所有的自性都是如来藏。所以说从七种性自性里面的性自性,就可以知道是直接在说如来藏的自性,而不会间接的说,透过五阴十八界再来说如来藏。后面还有其他的自性啊!什么缘性自性、大种性自性都是直接来说如来藏的。为什么?因为这种自性是七转识或其他的生灭法所没有的自性,对不对?这样才是说第一月喔!直接说到祂那才算是说:“唉!我知道什么是如来藏。”如果要透过五阴,透过十八界才来说:“我认识到如来藏”,那会落到第二月里面;而这样落到第二月的非常普遍喔!
刘灿梁啊,说他落到第二月,坦白地讲是很客气的说法,他讲到连如来藏的影子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这样是很客气的说法。因为这讲义是我们孙老师编的,孙老师对他事实上是相当客气啦!
他(刘灿梁)接着说,“功德只有你证如来藏以后,开始对里面的含藏种子一一验证才开始起功德,所以功德在如来藏的法身中,不在布施供养、造寺度僧,这是福德。”
六祖的意思是说:“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这个我们要稍微说明一下。他在说什么意思呢?他是在说: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行布施、持戒等等,这一些修福的事情,事实上这件事情,如果它是属于世间,可是如果他没有出世间的法的话,那是不能解脱的。所以他要强调的是,如果是我们要求解脱,我们要求大乘法的实证,那要怎样呢?要亲证法身哪!可是他的意思有没有说那个修福不算?不是这样子喔!而是我们在行布施修福的当下,如果我们能够亲证的话,我们同时具足两种法:世间法的圆满跟出世间法的圆满,这两个法都要圆满。所以大乘法的内容是要在世间法上圆满,而且在出世间法上也是圆满,是两个都具足。不可能说我今天实证了如来藏之后,我布施都不要做,我持戒也不要持,忍辱、精进、禅定都不用修,不可能!而是说功德本身它不在于钱财给人家的这个本身,而在我钱财给人家的时候,我能够不贪求,我能够舍离钱财的系缚,这样的话就有功德。可是如果行布施钱财,是为了要获取世间的名闻利养,那这样没有功德。可是要不要行布施?是要行布施。可是行布施的时候,自己心中所认知的法有差别,世间人是想要获得世间的利益;可是菩萨是不获得世间的利益,是为了因为众生需要我就给他;而不是为了我布施给众生,我要获得怎么样的名声,不是在这里;因为这样就产生了功德性。所以六祖在这里是要区别,如果我们能够实证了法身,我们的功德就更殊胜,因为我们有般若的智慧,而可以能够到达彼岸,可以成就佛道。所以一定是有布施而有波罗蜜,因为是大乘法啊!
可是刘灿梁他所说的,他的意思就变成说“功德只有在证如来藏以后”,那就很狭隘了。我们可以说,二乘的圣人,譬如说,阿罗汉、辟支佛他们没有证得如来藏,可是他们有没有发起功德?(有发起)有!对不对?他们发起解脱的功德,所以发起解脱的功德不一定要证如来藏。所以二乘的圣者,他也是有解脱的功德,可是他并不是从证如来藏之后,然后再对如来藏里面含藏的种子一一去验证,才开始生起功德,不是这样子。所以你看是不是把解脱又把它狭隘了,对不对?又把它狭隘了!这样的狭隘,它是错误的,它这样就不是佛法;佛法它一定是个完整的,那才是佛法。我们刚刚就有说啊,菩萨所修的六度波罗蜜里面,就有所谓的布施波罗密多,布施波罗蜜多就是有布施又有解脱,两个法兼得,这样子的话才是大乘法道所要修的菩萨行的内涵。不是像声闻人,声闻人有些是怎么样?不度众、不布施,为什么?因为他只要求解脱就好了,速求解脱,所以他即是没有广大的资财,或者他出家之后托空钵他也无所谓,他知道:“我过去就是少福德,没关系,反正我要入无余涅槃了,饿一餐就算了,如果饿死了,我刚好入无余涅槃,也没关系。”他的想法是这样子。可是大乘菩萨不是这样,大乘菩萨不可能说:“我今天都没有福德,然后我成佛。”有没有这样子?(没有)没有嘛!所以一定是怎样?福慧都是圆满具足的。所以这样有布施又有波罗蜜嘛!在因地的时候,一定要又有布施又有波罗蜜,两个都具足,所以到最后福慧都圆满具足,这才是完整的佛法。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说,对于如来真的实证,不是一一去验证祂,才生起功德,不是!即使现在大家在修大乘法,可是如果说各位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能够慢慢修无相拜佛,乃至之后慢慢发起一些,因为读我们导师的书之后,能够发起一些断我见的功德之后,你也是可以发起功德啊!虽然你那个时候没有证得如来藏,可是你一样可以获得声闻初果的解脱功德,就是初果的解脱分,那有没有功德?还是有功德。所以这个功德,绝对不是说在实证如来藏之后,才能够发起功德,因为他误会了六祖大师的意思;因为六祖大师所说的意思,要来简别说修福本身它是只是世间,一定要怎样实证大乘法迈向菩萨的法道,因为六祖是大乘菩萨嘛!所以他可以不说声闻,对不对?可是不可以因为六祖他不说声闻的部分,或者他比较少说这个部分,就把这个部分否定掉,这样的话就不完整的啊!因为菩萨能够行布施,就是因为他对于钱,譬如假设是财施的话,他对于钱财他就有解脱分了,因为他有解脱分,他才愿意布施。否则的话一般人钱财都要放自己口袋。他对于法施也有解脱分啊!因为一般人对于法也是会吝法的;因为很多人在世间在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吝法,为什么?“这个东西我会,我不教人”;或者在学校里面考试“这个我会,我不教同学,我教他,他就跟我一样会啊!可能分数会考比我高。”有人就不愿意教别人,那个就是他对于这个法,他会吝惜,他被法系缚了。我们菩萨对于这个法,不被它系缚,如果这个是可教、可以传授的,就怎样?倾囊相授。我们 导师就是这样子,倾囊相授;我们 导师常常说,有人问他一点、一个问题,他跟他讲了好几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他没有法的系缚,他愿意法施,这才是菩萨嘛!对不对?所以菩萨有没有解脱分?有!他有解脱分。他有解脱功德,他解脱于财物还有法的系缚,而且也有无畏施啊!譬如说,吃素食,菩萨不会有口腹之欲、被口腹之欲系缚,而说:“我不能吃素”。他一定会逐渐走向,我可以作最基本的无畏施,那才是菩萨,表示菩萨是有解脱分的。菩萨即使还没有实证如来藏之前,事实上他也可以获得解脱分的,这样才是正确的佛法。而不是说,一切的功德都是由证得如来藏之后才能发起,之前都没有任何功德,那这样就不是佛法啦!就不符合法界的因果的道理,对不对?也不符合我们菩萨五十二位阶的修行啊!因为菩萨五十二位的修行里面,七住位才证如来藏,那请问初住、二住、三住、四住,五住、六住有没有功德?(有)有功德!那是菩萨的初果向嘛!对不对?还是有功德,怎么会没有功德呢?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的错误之处。
接着下面说:“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然后刘灿梁怎么说?他说:“明心见性是功,这是法智,明心见性喔!是功喔,这是法智,见到自己的如来藏”。
事实上这里也是他曲解六祖的意思。六祖的“见性是功”,是说见到众生有成佛之性,不是眼见佛性。可是刘灿梁常常把这个不分。
然后接着(刘灿梁)说:“‘平等是德’,眼见众生原来跟我一样都具有如来藏,都是平等平等,这时候睿智才产生,所以‘平等是德,见性是功’平等是智慧,自己证如来藏是法智,安住于自己的如来藏上,眼见众生跟自己一样,具备有如来藏,跟我是平等平等,你也可以安住,别人也具有如来藏,叫作类智。跟你是同类嘛,所以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众生所有如来藏平等平等,心佛众生平等平等,知道,众生跟你一样具备有如来藏。”
这段,他的说法也有偏颇。因为六祖他说的“见性是功,平等是德”,他所要说的,并不是刘灿梁所说的。他是说:我们如果一个人证得如来藏之后,他会产生德用。什么叫作平等是德?是说这个人断了我见之后,他会有见性之功就是说,他会有妙观察智的下品转,他也会发起一个叫作平等性智的下品转,所以用这样来说功跟德,因为这是确实是七住菩萨的功德。可是这个功德,绝对不是只是那么狭隘的说:只是见到中间有如来藏这个平等,就只有这样子。事实上他这样的说法,表示刘灿梁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实证如来藏,所以他不懂这个意思。所以他只能围绕在说:那这样的话,大家都有如来藏,就这样子,就结束了,这样也是狭隘。为什么我要这样子说呢?事实上,声闻人跟菩萨,都有他所亲证的平等,可是他也会发现有不平等,事实上这样才是完整的。譬如说,二乘人如果实证断我见,然后他一直修,在他的解脱的证量里面,他就会发现,因为他是依于蕴处界修行,他要断除我见,然后薄贪瞋痴,然后一直修,最后成为阿罗汉,这样来修。可是对他来说,他的平等性不在于五蕴。我们刚刚知道,刘灿梁并没有证到如来藏,他是用猜测的,因为他读导师的书,读的时候“那既然有五蕴,就是有如来藏,五蕴就是如来藏的现行嘛!”就这样子,可是这样并没有悟啊!所以说他事实上,他是落在众生的五蕴里面。可是声闻人他也是观察众生的五蕴,可是他对于众生的五蕴,并不是以五蕴为平等,他是认为五蕴是不平等的;可是以什么为平等?以苦为平等。所以如果各位读《阿含经》,都会读到苦、空、无常、无我,对不对?他是以这个为平等喔!为什么?因为以前在古印度的时候,那些婆罗门他就有种姓制度,对不对?说:“我是婆罗门种”,“我是刹帝利呀!”这样分,对不对?佛陀又怎么说?佛陀说,你们这些婆罗门,说你们是大梵的最高的等级,婆罗门种性最高的等级,刹帝利是低一等;可是祂说,你们这些人一样是怎么样?一样是婚嫁,然后生孩子生出来,有没有人不是结婚生子生出来的?都一样啊!生孩子是不是很辛苦?我们女众菩萨生孩子辛不辛苦?辛苦嘛!虽然我是男生,可是我也知道女众菩萨生孩子是辛苦。为什么?因为生孩子本身就是苦。佛陀就说,如果你们可以不是生孩子这样生出来的,你们这个婆罗门种不是这样生出来,确实是大梵天的口中直接化现出来的,那你们说你们没有苦,可是你们明明不是这样子,你们明明是父母生出来的嘛!这样难道不苦吗?每个孩子生出来不都哇哇叫吗?所以从这个就可以知道,你们说你们是高贵的种姓,那是骗人的啦!因为一样都有诸众苦嘛!至少有三种苦,对不对?有苦苦、坏苦跟行苦啊!或者说五苦、八苦,那更多了。所以从这个来看才是平等喔!五阴有没有平等?五阴没有平等。声闻人在研究五阴,他怎么会不知道五阴不平等?五阴就分男女,男女有没有平等?不大平等?如果在家里吵架,通常都是男生打赢,如果真打,一般都不会真打。所以在声闻法里面,它的戒律就不一样嘛!所以我们第一天,听我们导师讲《金刚经》的DVD,因为前半部是讲《胜鬘经》对不对?刚好是讲到最后的部分,那里面就有讲到“八敬法”嘛,“八敬法”是声闻律喔!所以我们导师有简单的介绍,声闻律是怎么样?如果一个比丘刚三坛大戒,戒疤都还没有干,如果叫一个比丘尼,如法呼唤,比丘尼马上要到,平不平等?不平等!对不对?你看看,怎么会是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