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未来世都不犯戒的方法
【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卷7)
 
我们上次跟大家讲说:无作戒如果我们用戒体的熏习这个方式来理解的话就很容易,因为戒体的熏习如果成就的话,后世即便是没有再另行受戒,或者没有听闻什么样特别的教导,可是自己在面对可能犯戒的状况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选择远离,这个就是戒体在一路到后世的这个力量所在。
 
无作戒这个部分,我们说有三因缘会舍掉无作戒,也就是使你现在在这一世如要成就未来世它有遮止的力量的话,那么你在这一世应该要注意什么事情?一者小庄严,我们上次说过小庄严,就是在持戒的部分,持得几乎像是快要濒临破戒的边缘,像这样子状况下,很自然的,您关于戒的熏习是很薄弱的。这样既然在当下的熏习都这么薄弱了,您说这个无作戒还有希望留到后世再生起力量吗?这是很难的事情。
 
第二个心放舍,就是心里面非常的放逸,随着境界、随着六尘逐步流转。也许有些人是流转的过程中,到最后关头还会想起戒条;可是也有许多人是流转的过程中,根本连戒条都忘记了,一直等到在那个境界中许久许久了之后,才突然想起来:“啊!糟糕,犯戒了。”像这样状况下,如果又没有搭配适当的忏悔的话,我们说这样子的状况,就是叫作心放舍。因为戒这个事情的持守,对于您的心来讲,根本就没有把它当一回事,这样子的结果,当然它的熏习是不成就的,所以您的无作戒当然也就不成就。
 
第三个是作不坚,作不坚意思就是说:您在持戒的时候,在每一个戒条的持守上面没有它的坚固性,乃至于说您在作许多的善业的时候,比方说:佛所说的十善业,这些每一个善业,您作的这个过程中,也都是选择要作、不作,心里面不坚定,或者作了之后你时常的后悔,时常的觉得说,这些事情可能不作,我可以活得更好等等。像这样子的一个不坚定的作为,很自然的,您在无作戒上面的熏习,也都是很薄弱的。像这样的状况下,到最后一旦到我们舍身了之后,因为熏习不坚固的缘故,很自然地在后世这个力量可能就完全没有了。所以我们说三因缘会造成您舍了无作戒。
 
同样的与这个相对的,如果要不舍无作戒的话,有三件事情: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我们看看第一个有本愿,这个愿的力量是非常强的,当然这个前提是在于说,您是真的是至心发愿。我们常常讲说这个愿力、愿力,我们来看看好了,愿这个事情,其实在我们修学佛道上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力量。比方说一般人说的往生的状况,我们说往生的状况,基本上有三个大的原因会影响我们的往生,第一个当然就是说有哪一个业会成为引业,所以第一个原因是业,第二个当然就是愿,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念。业、愿、念这三个力量的强弱,就会影响我们往生的抉择。
 
而业的部分当然就是说,什么样的业会特别具有强大的力量呢?当然就是熏习很深重的业,会有很强大的力量。所以说如果我们了解这些道理的时候,我们佛弟子就知道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恶业道,一旦能够远离这些恶业的时候,那我们到了我们往生的时候,能够牵引我们的力量,在业的方面的力量就会变得非常非常的薄弱。
 
剩下来的就是愿跟念,如果说您平常就有修习无相忆佛的话,那么在您往生的时候,按照无相忆佛的功夫,那就很轻松地能够把这个念头好好的持住,所以那个时候的念,就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力量。如果说您的念的本身没有很坚固的时候,另外当然就是说要看,您平常是不是有至诚的发愿;这个至诚的发愿,之所以要到了往生的时候还能够发挥它的力量,当然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愿并不是发空愿,而是您最好在发愿的时候,一种的愿是让自己的心量尽量的广大,这是这一种的愿;另外一种的愿就是贴近自己目前修行的境界,让自己能够有能力在未来五年十年能够做得到。这个是两种不同方式的发愿。
 
介于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发愿,中间就有很多的空愿,也就是您如果发愿说:“我愿度一切众生。”可是您讲这句话的时候,众生这两个字根本在您的心里没有实质的感受的时候,这种愿恐怕就是空愿居多。所以自己在发愿的时候,必须要好好地去看看,您是要透过心量尽量的广大来发这个愿呢?还是要契合你目前的实际修行的境界,来想想看你发的愿,未来在有限的时间内您要成就什么事情。这两种的话都是比较贴近于会在您最后往生的时候,形成一个主要力量的愿。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愿在我们往生的时候,就会扮演这么大的力量,那表示说愿这个本身,当我们在发这种契合我们心意的愿,而不是空愿的时候,这样子一个发愿的结果,也很自然的会使得我们在持戒的时候,有增加了非常大的力量,特别是熏习的力量。所以如果有本愿的话,您的无作戒也会成就。
 
第二个是作业坚,这个就刚好跟上面讲的作不坚的是相对应的。如果您每做一件善事的时候,做的时候都非常坚定的心性去做,并且做的时候也都没有后悔,让这个事情具足的完成、圆满的完成的话,您这就叫作作业坚固。这个作业坚就会使得我们的无作戒成就。
 
第三个是至心不放逸,这个至心不放逸恰巧就是跟摄根戒的条件是相互呼应的,如果您至心不放逸,然后一直收摄六根的话,您也能够成就无作戒。因为心心念念不放逸的结果,当然这个熏习是个很好的熏习。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117集 优婆塞戒助戒之舍戒(二)>  叶正纬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