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阿含经》略论道德的根源 摘要
以《阿含经》略论道德的根源 ——并略评释昭慧《佛教后设伦理学》
陈介源 正觉佛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国 立 台 湾 大 学 法 律 学 系
蔡礼政 正觉佛学研究院 副研究员 东海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
摘要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便开始尝试对善、正义等道德用语进行定义,并且努力发掘 人类为何会有道德观念,道德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此种努力一直到近代采用语言分 析的分析哲学兴起后,伦理学也重新探讨相关命题,并将所有的哲学问题归纳为语 言问题,致使后设伦理学跟着兴起而成为研究的重点。可是经过将近一世纪的研究, 对于道德的根源命题,仍然无法获得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尝试以佛教《阿含经》的观点,对于上述西方哲学二千余年来的重要命题 进行研究。
本文发现佛教是以坚固稳定的价值体系作为探讨的基础,而此价值体系 就是符合法界事实的十法界。十法界中六凡业道是所有有情必须面对的业道抉择, 四圣法道则是所有有情厌恶业道轮回后,所必须面对的法道抉择。十法界的价值体 系即是以实践道德的能力所成立,而一切道德价值的根源即是可以实证的入胎识— —如来藏。 由于有十法界的客观存在,使得有情在无量的轮回生死后,想要获得胜于此世 的未来世果报,或想要获得解脱轮回的自由,因此产生道德观念以作为业道与法道 的抉择,以此作为善恶的分野,并且以此作为相对善与绝对善的定义。佛教即是以 实证法界根源如来藏所得的实相智慧,引发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而迈向成佛之道。 释昭慧认为佛教是以缘起法中的我爱作为道德的根源,并由我爱的基础产生自 通之法作为道德判断的基础。
本文研究发现《阿含经》主张「我爱是不道德的根源, 是无量无数恶的渊薮」,不学佛法而自通之法,只是通于世间善的人天法,只是初级 道德的动力而非根源,只能及于未来世的好果报而不能及于解脱生死轮回。因此, 缘起法不是所有道德的根源,住持有情身心的如来藏才是所有道德的根源。 康德主张理性宗教的三个道德公设并不正确,其中自由意志的选择与上帝的存 在,是彼此矛盾的公设。
本文认为真正的理性宗教应具有三个实证内涵:
1、自由意志的存在,
2、如来藏永恒存在,
3、实相智慧。
此外,对于存有命题,语言研究的 方法,并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语言研究所获得的任何证据皆不是第一手证据,只 有现量实证所获得的智慧,才是真正的第一手证据,也是终极证据。 本文认为所有有情隐藏于内心深处,对于自由、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的渴望, 正是对于佛教自由意志的抉择智慧的渴求。由于对普世价值的渴求,必然使得一切 有情在获得具有实践道德能力的人身时,在诸佛菩萨无慢的慈悲教导下,终将实证 实相智慧而逐步迈向成佛之道,唯除决定性的不回心二乘人。
关键字:价值论、义务论、自通之法、效益主义、直觉论、情绪论、绝对自由、 普世价值、道德哲学、伦理学、后设伦理学
一、绪言
二、后设伦理学中的根源命题
三、价值的体系与根源
四、善的定义与业道抉择
五、绝对善的定义与法道抉择
六、结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