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接下来我们看,还有所谓的智方的四个事情。佛陀说:“智方四者:一者庄严菩提、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庄严菩提者,因修智慧获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智慧故远离无明,令诸烦恼不得自在,是名离对。除烦恼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得调伏,是名利他。”佛陀接着说,要供养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方,事实上还有四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庄严菩提,庄严菩提,佛陀就有说,是因为修智慧而获得初地,也就是说在佛法的修证上面,如果要获得初地以上的证量,他一定要有修智慧的法门,获得智慧才有可能。其实不只是初地,其实在三贤位的七住位以上,也都要有实证智慧,这样才能够说他能够获得三贤位的智慧,才有可能入于初地,依于见道的通达才能够入地。所以如果没有修智慧,那不可能能够获得初地的证量。
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在修学大乘,可是他所说的道理,就不符合佛陀所说智方四事的第一个——因修智慧来得初地。譬如说有位佛门的“上人”,她在《心灵十境》里面,她这样说:“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其实初地菩萨确实是欢喜地,可是所谓的初地的证得,并不是说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殷勤之心跟欢喜之心,然后不断地去修人天善法,就可以获得初地的证量。依佛陀所说,要能够获得初地的实证,要能够进入欢喜地,要能够因修智慧来获得初地。如果没有获得智慧,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有殷勤之心乃至于有欢喜心,那样子只是世间一般人的心境而已,它没有所谓的智慧可言。如果我们说他有智慧,那叫作世间的智慧。
可是所谓的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慧,是要供养出世间的智慧,而且是函盖世间跟出世间的智慧,这样才是一个完整具体的智慧。并不是说在世间里面,有殷勤之心、有欢喜之心,然后这样就叫作有道心。那这样的话,这样的道心就有点虚无飘渺而不具体了。因为真正的道心,要能够见道,要能够有大乘的见道,这样子才能够说他有道心。如果说对于道路在哪里呢,都不能见,那就没有什么道心可言。所谓的大乘的见道,就是要能够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而说原来修行大乘法,是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依于如来藏的种种法性,而能够转依之,这样子才能够叫作见道。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之后,能够看出原来成佛的道路是如何的--原来成佛是要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来修行的。能够看到这样子的法性,能够看到这样的道路而能够通达,那这样子这个菩萨,我们才能够说他才有可能是有初地的证量,这样才能够获得初地。
所以一定是因修智慧获得初地,而不是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有殷勤之心、有欢喜之心,他就能够有道心,就能够进入成为初地菩萨,能够成就欢喜地的证量。如果说只是有世间的殷勤之心、欢喜之心,就能够成就欢喜地的初地证量,其实是把佛法世俗化了,把佛法浅化了。变成说佛法只是人天善法,而不是能够让人解脱,让人出离生死的解脱法门,也就不可能成为能够遍知一切法界的实相的一个法门。可是佛法是要能够遍知一切法的,对一切法的实相能够如实了知的。这样子都是必须要依于修持智慧才能够获得,如果没有智慧是不可能获得初地的证量的。
所以说真正的大乘是一佛乘,这一佛乘是函盖了声闻、缘觉的智慧,是含摄了二乘菩提乃至含摄了人天善法。也就是说,一佛乘其实是函盖五乘,是以佛菩提来函盖二乘菩提乃至人天法,这样子才是完整的一佛乘。而且要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后,能够知道如来藏有种种的功能,这个功能叫作种子,能够遍知他的一切种,所以成就了道种智,才能够成就佛道,这样子才是能够庄严菩提。如果没有这些智慧,如何能够庄严菩提呢?
接着说,要能够远离无明,令诸烦恼不得自在,这样称为离对。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就是离开蕴处界,不受一切烦恼的系缚,因为他本来就是自性清净涅槃的本际,所以他本来就不受一切烦恼的系缚。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说一个菩萨如果能够远离无明,不被无明笼罩,而且能够令烦恼不得自在,而让菩萨在一切烦恼中都能够自在地修行,这样才是离对,这样才是依于如来藏来修行,而能够获得离对的境界。
接着说,如果说一个菩萨能够除掉烦恼障以及智慧障,就名为自利。因为烦恼障就是世间的种种烦恼,这种烦恼障如果能够除灭,菩萨就能够安止于道业。那还要除掉所谓的智慧障,什么叫智慧障呢?智慧障就是所知障,就是所知的不足,也就是对于法界的实相,还有诸法的种种的法性,不能如实了知。这都是菩萨所要除灭的智慧障,因为能够除掉这些智慧的障碍,所以菩萨就能够获得自利,因为能够除掉烦恼障,让菩萨在世出世间里面,能够安住又能够除掉智慧障,能够了达诸法的实相,这样来利益自己,最后可以让自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如果能够以这样的除掉烦恼障跟智慧障的智慧境界,来教化众生令得调伏,这样就称为利他。因为能够调伏众生,让众生也能够安住于佛法中来修菩萨行,这样子就可以利益众生,能够在菩萨道上面广修福德与智慧,那就一样可以帮助众生成就佛道。如此自利利他,广行种种的教化之事,这样就是菩萨的自利利他的修行。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  <第015集 六度四事(三) >    蔡正礼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