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一脉,付佛心印,接引最上机,如画龙点睛。惜末世人根暗劣,荷担甚稀。伏愿大心者出世以护正之。
西土初祖摩诃迦叶尊者(即大迦叶(饮光)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头陀行第一。佛于灵山会上付法传示,为禅宗法脉初祖。)
西土二祖阿难陀尊者(即阿难(亲喜)尊者,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多闻第一。蒙大迦叶尊者传付法印,为禅宗二祖。)
西土三祖商那和尊者
西土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西土五祖提多迦尊者
西土六祖弥遮迦尊者
西土七祖婆须蜜尊者
西土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西土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西土十祖胁尊者
西土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西土十二祖马鸣大士(约2世纪,古印度佛教大师,开启大乘教法,著有《佛所行赞》、《大乘起信论》等传世。)
西土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西土十四祖龙树尊者(即龙树菩萨,古印度佛教大宗师。)
西土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西土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西土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西土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西土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西土二十祖阇夜多尊者
西土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西土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西土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西土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西土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西土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尊者
西土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西土二十七祖菩提达摩尊者(?-535)(印度高僧,南朝间来华传化,后付法于慧可大师。有《入道四行观》等教法传世。亦为汉传禅宗初祖,大法东来之标志。)
二祖慧可大师(487-593)(博通经论,后师学于达摩尊者,所谓“断臂求法”,诚一代艰绝之祖。)
三祖僧璨大师(495-606)(见慧可大师得道,隐化无定,有《信心铭》留世。)
四祖道信大师(580-651)(依学僧璨大师得衣法,后开“黄梅”道场,接引学众。)
五祖弘忍大师(601-674)(少从道信大师出家,后继承衣钵,开“东山”道场,来学甚众。)
六祖慧能大师(638-713)(承启禅宗法脉的一代传奇大师,于弘忍大师得付法印,后弘化于岭南,开曹溪道场,法嗣甚众,禅宗法脉遂彰兴天下。有《六祖法宝坛经》传世。)表信之衣钵止此不传。
永嘉玄觉(665-713)(慧能大师付法弟子之一,精通台宗教观,后蒙六祖印付,著有《永嘉禅宗集》、《永嘉证道歌》,均为禅观宝典。)
青原行思(671-740)(慧能大师门下首座,后弘化于吉州青原山静居寺,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云门、曹洞、法眼三大宗支。)
南岳怀让(677-744)(慧能大师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石头希迁(700-790)(行思门下大弟子,常于石上结庐而称“石头”和尚,道法卓著,戒行高超。)
马祖道一(709-788)(即先祖曾授记怀让门下的“踏杀天下一马驹”,道法峻峭一时,所谓其下出八十八员大善知识者。)
百丈怀海(720-814)(马祖下大善知识之一,与南泉等同参于马祖,后主持江西奉新百丈山,撰有著名的《百丈清规》。)
南泉普愿(748-835)(马祖得意门生,所谓“青出于蓝”,后于安徽池阳南泉山道场,弘化颇盛。)
天皇道悟(748-807)(亦参于马祖座下,后于“石头”和尚处尽得玄旨,其法嗣龙潭崇信,为云门、法眼二宗之鼻祖。)
药山惟俨(745-828)(博通经论,严持戒律,后礼“石头”和尚传付心印,创湖南“药山”道场,其法嗣云岩昙晟,法门下英才辈出,后成曹洞一宗。)
黄檗希运(?-855)(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要》《宛陵录》等传世,堪为一代宗门大匠。)
临济义玄(787-867)(精严毗尼,博通教藏,行务于黄檗座下,蒙师印承,一时气吞诸方,后弘化于河北,其宗风纵横灵变,下传兴化存奖,续传南院慧颙,宗风不坠。后世称“临济”宗,为禅宗五家七宗弘传最盛的一支。)
沩山灵佑(771-853)(参百丈禅师,嗣其法,后开长沙沩山道场弘扬禅风,学僧云集。著有《沩山警策》等传世。)
仰山慧寂(815-891)(承其师灵佑而集大成,于江西宜春仰山道场宣扬宗风,世称“沩仰”宗。)
赵州从谂(778-897)(学承南泉禅师,尽得宗旨,后行脚天下,广参诸方,世寿120载,所谓“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一代宗门大师之楷模。)
德山宣鉴(780-865)(即担经出蜀的“周金刚”,遇卖饼老婆子诘问“三心不可得,汝点哪个心?”后于龙潭崇信禅师得悟,居湖南德山大阐宗风,常以棒打为教,世称“德山棒”。门下出岩头全豁、雪峰义存等,均为禅门尊宿。)
洞山良价(807-869)(得旨于云岩昙晟,家风宛晰稳密,其下法嗣有曹山本寂、云居道膺,遂成曹洞一大家。)
曹山本寂(840-901)(洞山弟子,师资道合,继往开来,曹洞一宗遂光播于天下。)
云门文偃(864-949)(唐末高僧,精究律部,广参诸方,谒雪峰义存禅师,受其宗印。后于韶州云门山创建光泰禅院,道风显播四方,世称云门宗。其后弟子香林澄远亦为一代宗门大德。)
风穴延沼(869-973)(唐末临济中兴大德,承接南院慧颙,禅风直追义玄大师,大用无方,独步一时。其下出首山省念,续出汾阳善昭等宗门大匠,临济嫡传可谓源远流长矣。)
法眼文益(885-958)(五代高僧,得法于地藏桂琛禅师,著有《宗门十规论》等,世称法眼宗,天台德韶为其门下杰出弟子。)
永明延寿(904-975)(宋代佛门大师,谒德韶国师密授玄旨,见行卓著,融会禅教诸宗,著有《宗镜录》、《心赋注》、《万善同归集》等,为后世所崇。)
大阳警玄(948-1027)(宋代曹洞宗卓绝之祖,将法脉托孤于临济大德浮山会远门下,其后终得一代法门龙象投子义青,曹洞一脉遂成中兴之势。)
雪窦重显(980-1052)(宋代云门中兴之祖,于浙江雪窦山道场大振宗风,法嗣有天衣义怀等。)
石霜楚圆(986-1039)(一代禅门宗匠,尊号慈明,于汾阳善昭禅师下受钳锤,其下出两大法子,开“杨岐”“黄龙”二派,禅灯广及于天下也。)
杨岐方会(992-1049)(随慈明习禅,以续正脉为任,后开临济杨岐一派,其后有白云守端、五祖法演等法门英杰续之,终成禅宗一脉主流。)
黄龙慧南(1002-1069)(入石霜室,蒙其印可,后开临济黄龙一派,法席颇盛。)
芙蓉道楷(1043-1118)(宋代曹洞中兴之匠,接承投子义青禅师,续正曹洞法脉,后传丹霞子淳、净因自觉,续传长芦清了等,法道延绵不绝。)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禅门尊宿,得法于五祖法演禅师下,有《佛果克勤禅师心要》等传世。其下出虎丘、大慧两大法门栋梁之才。)
虎丘绍隆(1077-1136)(参证于圆悟克勤禅师座下,常住苏州虎丘,其后出应庵昙华、密庵咸杰、破庵祖先、无淮师范、断桥妙伦等,法脉昌盛不绝。)
大慧宗杲(1089-1163)(宋代宗门翘楚,为禅门“百世”之师,于虎丘同出圆悟门下,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行世,世称“临济再兴”。后有元叟行端等续其家风。)
万松行秀(1166-1246)(元代禅门大德,领旨于曹洞雪岩如满下,弘化颇盛,著述亦丰,其下出雪庭福裕等,宗风一时蔚然。)
雪庭福裕(1203-1275)(元代禅门高僧,少林祖庭中兴之主,振举曹洞宗风,其后有文才淳拙、凝然了改、月舟文载、小山宗书、幻休常润、蕴空常忠、慈舟方念等,法脉可谓灯焰长兴。)
高峰原妙(1238-1295)(元代宗门大德,法承断桥妙伦,参证于雪岩祖钦禅师下,后常居危崖立死关,家风严峻,有《高峰原妙禅师语录》传世。其门下出断崖义,中峰本两大高足。)
中峰明本(1263-1323)(禅门一代宗匠,融通诸宗,发禅宗新气象,有《天目明本禅师杂录》行世,其后有天如惟则、千岩元长、天奇本瑞、笑岩德宝等,至憨山德清出世得其大成。)
楚石梵琦(1296-1370)(元末宗门一大老,有《西斋净土诗》等传世。)
楚山绍琦(1404-1473)(明代临济大老,大扇宗风于蜀地。)
紫柏真可(1543-1603)(明代佛门高僧,创刻方册大藏经,勇猛精进。所谓贯通宗教,见行超绝,远追临济,上接大慧之风也。)
憨山德清(1546-1623)(明代禅门一代宗师,中兴六祖道场,功行卓著,著述甚丰,有《憨山老人梦游集》等传世,可为禅宗法脉总导师。)
幻有正传(1549-1614)(明代临济宗一大元老,法承笑岩德宝禅师,其下出密云圆悟、雪峤圆信、天隐圆修三大宗匠,临济法脉遂得大兴。)
寿昌慧经(1548-1618)(传承蕴空常忠禅师门下,为明代曹洞宗一大元老,其下出博山元来、永觉元贤、晦台元镜三大宗匠,曹洞法脉遂得大兴。)
湛然圆澄(1561-1626)(师承慈舟方念禅师,有《湛然禅师语录》等传世,与寿昌慧经同为曹洞伯仲。)
密云圆悟(1566-1642)(明末临济法脉一大宗匠,主法天童寺,门下出费隐通容、木陈道忞、破山海明等,均为一方大德。)
天隐圆修(1575-1635)(明末与密云圆悟齐名的临济宗大德,其下著名弟子有玉林通琇等,亦为一代法门龙象。)
博山元来(1575-1631)(亲承寿昌慧经禅师,有《无异禅师广录》等传世,为明末禅门一大宗匠。)
永觉元贤(1578-1657)(与博山元来齐名,创鼓山道场,有《永觉元贤禅师广录》传世,其下著名弟子有为霖道霈等。)
虚云大师(1844-1959)(近代佛门一代大师,续禅门五宗之正脉,力挽狂澜,有《虚云和尚法汇》等传世,为近世禅宗难得之大匠。)
来果禅师(1880-1953)(行迹卓越,主法扬州高旻寺,振扬道风,有《来果禅师语录》传世,为近代宗门不可多得之大匠。)
(一)达摩大师
摩诃迦叶为了要续佛慧命,使法水常流,就是正法眼藏和衣钵以直指单传的形式,再传给阿难尊者,这是西天第二代祖师。再由阿难传法给商那尊者,法灯续焰,一直传到第二十七代般若多罗尊者,将正法眼藏和衣钵传付与菩提达摩大师,为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师。当时并嘱咐达摩大师说:吾灭度以后六十年,希望你将此正法眼藏和衣钵传到中国去绍隆佛种,普利众生。菩提达摩大师是印度南天竺国人,刹帝利种姓族。他的父亲名字叫做香至。达摩大师是香至的第三个儿子。到了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0年),达摩大师秉承了般若多罗的遗训,就乘一只做生意的商船,航海东来。先到中国南海。当时南海的刺史肖昂,马上就写了一道表上报梁武帝。梁武帝得知印度来了一个有道德的高僧达摩大师,心里非常敬仰。于是派人到南海来专程迎接到金陵(南京)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梁武帝是非常信仰佛法,而且大弘法化,发菩提心,兴隆三宝,造庙度僧,布施结缘。每隔五里地方,就造一座寺,每隔十里地方,就造一所庵,度很多善男信女去出家做和尚、当尼姑。他自己对于佛学也是非常精通,但他只知道着相事修,追求人天福报,不知道离相妙修求证佛果菩提。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大师,就请求开示法要。
问曰:朕一生所有造寺、度僧、写经、弘扬佛法、到底有没有功德。祖曰:没有功德,只是人天之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看来虽有,实在没有。
帝曰:如何是真实功德呢?祖曰:清净智慧是微妙圆融,本体空寂,无法可得,如是功德,绝对不是世间上有为之法所能求到的。
帝曰:如何是圣人所求的第一义谛呢?祖曰:廓然浩荡,本无圣贤。
帝曰:对朕者谁?祖曰:我不认识。
达摩与梁武帝二人,一问一答,可惜不能契合于梁武帝的小机。由于教大机小,所以梁武帝不领悟达摩大师的根本法要。达摩禅师认为既是机缘不合,就离开金陵到洛阳去。这真是情投意合千言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后来,梁武帝把上面问答情况,告知他的师父志公禅师,禅师听后就大吃一惊,即对陛下说:达摩大师这个开示实在太好了,他是观音大士,传佛心印的大权出现,乘愿再来。粱武帝听了志公禅师这么一说,心里感到懊悔,自愧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立刻就下了一道命令,派遣许多兵马,急急追赶,一定要把达摩大师请回来,承事供养。志公说:陛下千军万马,唤不回头。达摩大师刚走到江边,回头一看,后面有许多兵马追赶而来,大师正在危急时刻,随手就折了一支芦苇,掷在江中,脚踏芦苇渡江,扬长而去。到了洛阳,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深入禅定。后来古人写了一付对联:“一苇渡江何处去,九年面壁待人来。”
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少林寺有一千四百五十五年的历史。座落在河南省郑州与洛阳之间的嵩山之麓。当唐代时期,该寺曾经住过僧众二千五百人之多。这里的僧众除了禅宗大德之外,还有武艺拳术著称的武僧。大家都叫这种拳术为少林拳,并享有僧兵的光荣称号。僧兵曾经帮助过唐太宗李世民取胜于疆场之上。在明朝也有一度参加抗御倭寇,这就是达摩大师当年面壁过的圣地。所以嵩山少林寺,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名胜古刹。菩提达摩大师从印度把佛教禅宗传到中国,被称为是中国禅宗第一代开山祖师。再由菩提达摩大师,把正法眼藏和衣钵,传给二祖慧可大师,这叫做灯灯续焰,奕叶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