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于毕竟空( 连载六)
———兼议释印顺主张二谛永无自性
正庆居士
宝性平等不二方便义
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三界、十法界、内、外、大、小、中、聚、散、无变异、变异、本性、一切法、有情、无情、不可得、可得、无性、有性、自性、无自性、常、无常、我、无我、受者、作者、诸行、无法、有法、有际、无际、前际、中际、后际、系缚、垢染、清净、有为、无为、有相、无相、自相、共相、世俗谛、胜义谛、四静虑、四无色定、八解脱、四念处、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六波罗蜜、三十七道品、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种智……等,众生著以为实,故佛说一切皆空,以“空”之理譬喻真如法性,明一切有情、一切法无不真如法性,无非宝性如来也。
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教示云: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1
复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教示云: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性,应学般若波罗蜜多。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空花、如寻香城、如变化事,唯心所现性相俱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2
注1 《大正藏》册08,《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卷1,页848,下8-14。
注2 《大正藏》册05,《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学观品〉,页13,中22-下 7。
复如佛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说“诸佛正法”者,有说“法空”,有说“一切法空”,亦有说“清净法身”,亦有说“真如、法界、实际”;此“空”者,无非譬喻“清净法身或真如、法界、实际”也。由是而说:法空,即法如;一切法空,即一切法如,空显如性故。
佛如是云: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为诸菩萨所说法空,如是名为诸佛正法。3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所觉所说一切法空,如是名为诸佛正法。4
如是,正法即是诸佛清净法身,一切如来恭敬供养。我今摄护过去未来现在佛法,即为摄护三世诸佛清净法身故,我今应不惜身命、珍财、亲友摄护此法。复作是念:如是正法,通属三世诸佛世尊,我亦堕在未来佛数。佛已授我大菩提记,由此因缘,诸佛正法即是我法,我应摄护不惜身命、珍财、亲友。我未来世得作佛时,亦为有情宣说此法。5
注3 《大正藏》册06,《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27〈不退转品〉,页676,下 26-28。
注4 《大正藏》册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49〈转不转品〉,页268,上 25-27。
注5 《大正藏》册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49〈不退相品〉,页828,下 3-11。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一切如来常共守护。何以故?文字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如是文字不起、不尽,常无隐灭;其所显义亦不起尽,常无隐灭,由此诸佛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无隐灭。何以故?法不生故。若法无生亦则无灭,即是诸佛秘密之教;如是妙理,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性相湛然,名曰真如,亦名法界,亦名实际。随顺因缘而不违逆,是为正法;其性常住,永无隐灭。6
注6 《大正藏》册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现化品〉,页954,下19-28。
真如法性,非因缘生,无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于三界现身意;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此“性”平等不二。“空”即具如是性,是故佛常以空譬喻真如法性,说真如法性如虚空,非谓“空”是佛法真义;“空”是色边色故,无有法之功德性,真如法性方始是法。
如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云:
问曰:六波罗蜜有道俗,俗可著故可说空;出世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著故,何以说空?答曰:诸菩萨漏未尽,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爱著故。凡夫法虚妄颠倒,此法从凡夫法边生,云何是实?以是故,佛说是亦空,以喻无相法。是大乘即是无相,无相云何有出、有至?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义,如先说。用如是法,从三界出,至萨婆若中住;非是实法,亦无所动。7
注7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50〈出到品〉,页421,上6-18。
以是,所说“性空”,即“性如”也;“空”喻“如”故,亦喻“佛”。是以,龙树菩萨《大智度论》复说:
佛常寂灭、无戏论相;若人分别、戏论常寂灭事,是人亦堕邪见。离是有、无二边,处中道,即是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佛。何以故?得是诸法实相,名为得佛。复次,色等法如相,即是佛;色等法性空,是如相;诸佛如,亦性空;以是故,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法性、实际、空、无染、寂灭、虚空性亦如。无来无去如,乃至虚空性如、佛如,是如一,无二无三等别异。8
注8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99〈昙无竭品〉,页746,下29~页747,上8。
因此,龙树菩萨《中观论》偈颂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9
注9 《大正藏》册30,《中论》卷4〈观四谛品〉,页33,中11-14。
此中所说“假名”,并非是释印顺所据而自创说的:【《般若经》说空性,说一切但有名字故唯名】,而称佛法实相般若正义是“性空唯名”,故妄称说龙树菩萨是“性空唯名”见者。此“性空唯名”一句,实是释印顺承继于月称、宗喀巴之邪思,谬解佛法而自创,佛法无有如是义。
释印顺于《印度佛教思想史》一书中说:
龙树说“亦为是假名”,在三种假中,特取“受假”,这不致为一般误解为“有法施设”,也不同于空华,龟毛等名假。“亦为是假名”的假名,是不常不断、不一不异等缘起,没有实性而有缘起用,如‘空之探究’中广说。‘般若经’说空性,说一切但有名字唯名;龙树依中道的缘起说,阐扬大乘的(无自)性空与但有假名。一切依于空性,依性空而成立一切;依空而有的一切,但有假名(受假),所以我称之为“性空唯名论”。10
注10 释印顺著,《印度佛教思想史》,页131。
复于《无诤之辩》说:【性空唯名论:依《般若》等经,龙树、提婆、清辨、月称等论而安立。】11
注1 释印顺著,《无诤之辩》,页127。
同书复说:【我是以性空唯名论为究竟了义的……。】12
注12 释印顺著,《无诤之辩》,页137。
释印顺主张佛法正义是如此,系以自己接受月称二谛无自性思想而随同主张世俗谛永无自性、胜义谛永无自性,于此说一切皆空之断灭见为佛法,而说诸法性空唯名为佛法。殊不知此一无因唯缘论,正是龙树菩萨所破斥说:【更有佛法中(一分)方广道人言:一切法不生不灭,空无所有,譬如兔角龟毛常无。】13上文已说。
注13《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1〈序品〉,页61,上28-中1。
释印顺所说:【《般若经》说空性,说一切但有名字──唯名。】实际上《般若经》说“空性”,无有如是之义趣,此系六识论之释印顺等应成派中观师错解也。《般若经》说空性,乃是空之性也,上文已述及。复如《说无垢称经疏》中记述:
护法解云:善修空者,空有二种:一云舜若,此但名空;空者,无也,即遍计所执。二云舜若多,此云空性,空之性故,体即真如,“性”是有也。善修所执空故,一切相遣;善修圆成空性故,一切愿满;由此归佛,如空,无住。14
注14《大正藏》册38,《说无垢称经疏》卷2〈序品〉,页1023,上4-9。
又者,“一切但有名字”者,现存在大正藏中仅有《大宝积经》中记载一处,经云:【善住意言:大士!我言众生,众生者,乃至一切但有名字,皆想取故。】15
15《大正藏》册11,《大宝积经》卷105〈破凡夫相品〉,页588,中17-19。
此意是在说众生者乃至一切,都是由于真如因缘种生,实则无生;唯因众生遍计所执性妄情取著为有众生者乃至一切,复于因缘种生中取名字假施设,此名字假施设实无,无体事之故。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云: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菩萨、菩萨字,何等法名菩萨?世尊!我等不见是法名菩萨,云何教菩萨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但有名字,名为般若波罗蜜。菩萨、菩萨字亦但有名字,是名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须菩提!譬如说‘我’名,和合故有,是‘我’名不生不灭,但以世间名字故说。……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名假施设、受假施设、法假施设,如是应当学。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色名字是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是常。不见色名字无常,不见受想行识名字无常。……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字、菩萨菩萨字,有为性中亦不见,无为性中亦不见。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是法皆不作分别。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不坏法中修四念处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乃至修十八不共法时,不见般若波罗蜜、不见般若波罗蜜字,不见菩萨、不见菩萨字。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时,但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者,无垢无净。16
注16《大正藏》册0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三假品〉,页230,下4~页231,中14。
佛于此经教示法假、受假、名假等三“虚实观”,龙树菩萨主张行者应先破名字假施设,依次破受假施设,然后破法假施设,断除五蕴我见;已断我见之后,这样就容易证得诸法实相。如《大智度论》说:
菩萨应如是学三种波罗聂提:五众等法,是名“法波罗聂提”。五众因缘和合故名为众生,诸骨和合故名为头骨;如根、茎、枝、叶和合故名为树;是名“受波罗聂提”。用是名字,取二法相,说是二种,是为“名字波罗聂提”。……名色有故为人,名色是法,人是假名,是为“受波罗聂提”;取色取名,故名为“受”……行者先坏名字波罗聂提,到受波罗聂提;次破受波罗聂提,到法波罗聂提;破法波罗聂提,到诸法实相中。诸法实相,即是诸法及名字空般若波罗蜜。17
注17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41〈三假品〉,页358,中21-下8。
复说:【于实相法中说:……一切法中求菩萨不可得,菩萨不可得故,字亦不可得;菩萨、菩萨字不可得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可得。】18
注18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41〈三假品〉,页358,上4-7。
这里是释印顺所提认为是龙树菩萨主张“一切但有假名(受假),没有实性而有缘起用”的证据之出处。然而这里非但没有释印顺所说的意涵,反而是在证明释印顺主张无因唯缘断灭论的谬误。龙树菩萨一生勤于破斥二谛无自性(无因唯缘断灭论),非是释印顺之同类也。如《大智度论》复说:【色实性,名法性,毕竟空故;是菩萨不分别法性,法性不坏相故。】19
注19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67〈叹信行品〉,页528,中22-23。
复说:
问曰:地是坚相,何以言“性”?答曰:是相,积习成性;譬如人瞋,日习不已,则成恶性。或性相异,如见烟知火,烟是火相,而非火也。或相性不异,如热是火相,亦是火性。此中佛说因缘:色等诸法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即是毕竟空,诸法实相常清净。20
注20 《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67〈叹信行品〉,页528,中24-下1。
所谓三假:名字施设假、受施设假、法施设假,是依实有之法而说有施设假,非无实有法而得说有假;若无有实有则无有假有之可说,若无实有而说有假有,是则实、假二义皆不成。故不可依语不依义,执言取义,谓为一切但有假名故世俗无有、亦胜义也无有。须知实相法界中,世俗一切种种相是胜义一相,胜义一相是世俗一切种种相。
是故,毕竟空者非毕竟无,行者应该知晓。何以佛说毕竟空?窥基菩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如是说:二空之理印定诸法,诸法平等皆由二空。由二空门证此法性,名平等性。然毕竟空但能入门非平等性。平等性者,真如之体,非空非有,今从方便名毕竟空,由观有情为毕竟空所证得故。佛已圆得故名为证。21
注21《大正藏》册33,《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般若理趣分述赞》卷1,页36,中 4-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