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36)----游正光老师
此外,如果大乘法不是 佛亲口说的,而是后世的菩萨们所说,必定会有无量的过失存在,下面就略举几个最明显过 失来分析:
第一个过失、表示菩萨的智慧比 佛好,因为 佛没有说过 大乘法,而菩萨竟能宣说比 佛陀开示的二乘解脱道小法更加 胜妙的大乘法。可是,凡是正信的佛弟子都知道,佛已圆满 具足一切种智,然而已悟的贤圣菩萨仅有总相智、别相智乃 至地上菩萨才有多分少分的道种智(道种智摄属于一切种智的一部 分,在还没有圆满具足一切种智的修证,尚未成佛之前称为道种智), 因此菩萨的智慧怎么可能比 佛还好呢?而且菩萨必须要经过 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渐次断除二障才能到达究竟佛地,结 果若依释印顺的说法,则 佛陀的智慧倒还不如菩萨了,那不 是越修行智慧反而越差?真是岂有此理!如果菩萨的智慧比 佛好,那么 佛就不应该称为无上士 1,而应该称为有上士;可是,现见并非如是,佛地就是福德、智慧都究竟圆满,因此才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不是吗?
第二个过失、如果 佛没有说过大乘法,表示 佛陀度众生 的化缘尚未圆满,那 佛就不应该般涅槃。然而,现见 佛陀已 经示现般涅槃了,这表示 佛陀的化缘已经圆满,当然就表示 佛已经详细解说过大乘法,因为大乘法一切种智的甚深内涵, 绝非任何佛弟子所能具足圆满宣说的。举凡佛弟子有所宣说, 也绝对无法离开 佛所开示的义理,必然是依 佛陀的法教而 说,并且也无法臻至圆满,因为唯有 佛陀的智慧才是具足圆 满、究竟的,而且即使是妙觉位菩萨的胜妙智慧,同样亦尚 未圆满、尚未究竟故。
第三个过失、经典曾开示过: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 舍那佛)现仍在色究竟天为诸地上菩萨说法,若地上菩萨还没 有意生身者,就无法到色究竟天听闻报身佛(卢舍那佛)说法, 唯除已证得第四禅的初地以上菩萨,舍寿后往生色究竟天者; 由此可知,一切佛弟子福德、智慧皆未究竟圆满故,仍须闻 佛陀说法而次第进修,未来才能地地增上乃至成就佛道。
第四个过失、《大乘同性经》卷 2 曾开示佛有十地境界(十种境界,地指境界),而且经中说 佛只开示前面二种境界, 就已经让在场菩萨们不知、不解,更遑论其他八种佛地境界。 由此可知:佛的境界就连妙觉菩萨也无法思议,当然亦非任 何佛弟子之所能知,唯有佛与佛才能究竟了知,所以佛地之 所行境界远高于一切菩萨,即使是妙觉菩萨的境界也无法和 佛地的境界相比。既然一切菩萨所行的智慧境界都不可能思议佛的境界,就表示菩萨所应修、应证尚未究竟故,仍须跟随 佛陀修行。妙觉菩萨尚且无法到达佛的境界,更何况是智 慧远低于证悟的贤圣菩萨之二乘愚人,乃至凡夫却妄想自己 能等于佛,例如释印顺的传记《看见佛陀在人间》;甚至诳 言能超越佛,例如喇嘛教中一个个妄言自称“活佛、法王” 的愚蠢众生。因此缘故,如果有人主张“不把上师看成普通 人,而把他当作佛陀看待”2 ,你听到这样的说法,就应该 知道那是毫无佛法正知见的外道,才会有这种非常荒唐的说 法,因为那是标准的盲目崇拜所导致“依人不依法”3 的愚 痴行,与 佛陀所开示“依法不依人”的圣教完全颠倒。
综合上面所说可知:佛教界凡是有人主张“ 大乘非佛说”、“大乘法是佛般涅槃后,佛弟子对于佛的永恒怀念而长期结集创造出来的”、“大乘非佛说在学术界已经是常识了”……等种种邪谬的说法,那都是不如实语,不仅造就了谤佛、谤法的大恶业,而且将会误导众生走上断常二见。推究他们会有这样邪谬主张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人信受了喇 嘛教应成派中观的错误教导,因此否定第一义谛真实心存在, 导致所修所证完全走偏了,因而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及常见外 道,乃至更可悲的就堕入喇嘛教的邪淫外道法中。学人若以修学佛法为初心,最后却走上与佛法无关乃至完全相悖的外道法中,那真的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第二节 中观是究竟了义法,唯识不是究竟了义法?
喇嘛教应成派中观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索达吉堪布主张:
【在中观见的观照下,所谓的如来藏与空性观其实很容易就 能融合起来。不承认如来藏的实有,认为它应该远离一切戏 论,这样即能轻松通达中观的真正含义;如果一定要认准如 来藏的成实性,则解释何法最终都不可能让人彻底洞彻万法 之究竟。】4 索达吉已经很清楚表示【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 高于中观】5,换句话说,他认为中观是究竟了义,唯识不是 究竟了义;而且他所信受及主张的应成派中观是“不承认如 来藏的实有”。又譬如,承袭喇嘛教应成派中观思想的印顺 法师,他也主张:【中观者如月称菩萨等说:如来藏,只是 法空性的别名,为了引摄一分计我者(常住不变清凉自在的 我,为轮回与解脱的主体;这当然是印度的梵我论者),所以 方便的说为如来藏,说他“变化诸趣,犹如伎儿”。其实, 是“无我如来之藏”。所以说如来藏心,是不了义教。】6 释印顺不仅主张如来藏是不了义,而且还主张如来藏是外道梵我论。这二位应成派中观外道的说法,已经很清楚表明:应 成派中观者主张“中观是究竟了义法,唯识不是究竟了义”。 至于证明他们二位的说法错谬,将是本节所要深入探讨的重 点,以免他们的邪说谬论继续误导学人在佛菩提道走错路, 而与佛法越离越远。
在讨论这个议题之前,应该先了解 释迦世尊说法四十九 年,为众生演说五时三教的次第及内涵;了解之后,才能清楚 知道中观与唯识所说的内涵及定位,如此才能真正了知中观与 唯识究竟哪一个是不了义,哪一个才是究竟了义;希望能藉此 帮助学人建立正知见,避免初学佛就被人误导而不自知,因而 走上常见与断见的喇嘛教等外道中,若更不幸的随顺造就谤佛 破法等大恶业,要再回头,恐怕已是百千万劫以后的事了。
所谓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般若时、方等时、法 华及涅槃时,分别略述如下:
一、华严时:如来于菩提伽耶道场树下成等正觉,于二十一日内,从人间说法一直说到天界,最后再回到人间说法,对诸大菩萨及人间菩萨种性成熟的众生,宣说菩萨五十二阶位内涵的成佛之道,也就是宣说圆教及别教的大乘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的内涵是以佛地及别教菩萨所证的境界为主,凡此皆不能离开一切有情之第八识如来藏而有;也就是说,一切有情-包括诸大菩萨乃至诸佛-所作的种种行,其实都只是第八识如来藏藉种种缘而生显,因而在第八识如来藏表面不断地来来去去示现有诸法生住异灭的现象,这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开示的:菩萨所有一切修行都是普贤行,都只是在普贤身中游,而普贤身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普贤行是指菩萨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阶位的种种菩萨行,具足完成这五十二个阶位应修应证的种种行,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才算游尽普贤身;这告诉大众: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种种行,从来没有离开过普贤身、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如来藏,都是在这普贤身—第八识如来藏—所变现之种种境界中作种种行,最后尽除二障、究竟清净才能圆成佛道。由此可知:华严时所说的法,乃是第一义谛无上大法,是成佛之道,不是解脱道的世俗谛小法。
为什么 佛于菩提树下明心见性成就佛道后,一开始就要 宣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 佛陀知道,祂所宣说的第一 义谛无上大法很微妙,也很难思议,唯有诸大菩萨才能多分、 少分了知,唯有诸佛乃能究竟了知。因此,如果一开始不先 将整个佛菩提的法道次第具足解说,必然会被后世善根浅薄、 性障深重的凡夫俗子毁谤说:“佛在菩提树下成佛时,智慧还没有圆满具足,一直到后期,智慧渐渐增长才有办法宣说大乘法。”佛为了让众生知道成佛的法道内涵很微妙、难以思议,以及避免顽劣众生因无知毁谤而造下无间地狱业;故于菩提树下成佛后,就先在天上及人间宣讲《大方广佛华严 经》,开示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法道,以及一切有情真心如 来藏的道理,如果有情依照 佛所开示的佛菩提道次第渐次修 行,未来福慧具足圆满就可以成就究竟佛道,所以 佛陀一开始说法就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具足阐述菩萨五十二阶位的次第及内涵。
二、阿含时:佛于二十一日中宣说《大方广佛华严经》 后,以应化身之佛身步行至鹿野苑度憍陈如等五比丘,从此 佛门有了声闻僧团出现。这时,佛为四众弟子解说四阿含诸 经,如同前面章节所说,大都是隐覆密意、隐覆第一义谛而 说二乘法(偏重于二乘解脱道),目的是欲令畏惧生死苦的二乘 人,藉 佛所说的四念处观、四圣谛、八正道、十因缘、十二 因缘等等法,观察自他有情蕴处界虚妄,并且因为信受 佛说 灭尽十八界入无余涅槃并非一切空无的断灭境界,还有涅槃 本际真实不灭,因而能于内、于外心无恐怖地断结、证果; 在断尽见思二惑后,证阿罗汉果能得二种涅槃:有余依涅槃、 无余依涅槃。定性声闻阿罗汉于舍寿时,因为我执断尽故愿 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成为无余涅槃,解脱于三界生死。由此 可知:佛在阿含时所说的法,偏重于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之世 俗谛,由于二乘人只要确实相信而绝不怀疑有涅槃本际即能 如理观行取证解脱果,不需要亲证无余涅槃本际之第一义谛, 是故 佛陀隐覆第一义谛密意而说世俗谛。
三、般若时:佛陀开演般若诸经,主要是为了教令二乘 人回心大乘,修学成佛之道。佛在阿含期先隐覆密意以解脱 道教导二乘人观察蕴处界虚妄,确信无余涅槃中有本际独存 而非断灭,令彼得以断三缚结成初果,乃至断尽五上分结成 阿罗汉,二乘人自知确实可以解脱三界生死后,自然对 佛产 生十足的信心。这时 佛陀观察因缘成熟,于是开始宣讲大小品般若诸经,欲使二乘人回小向大,发佛菩提心、求无上道。二乘圣者于熏习大乘般若诸法后,欣乐大乘而回小向大,当 福慧具足、因缘成熟时即可以证得一切有情的真心 — 本来自 性清净涅槃 — 第八识如来藏,因而发起总相智,再以总相 智为基础,进修相见道之别相智,于总相智及别相智圆满并 具足入地所需之其他条件后,始转入初地进修无生法忍道种 智。证悟的三贤位菩萨对第八识真心与五蕴、六入、十二处、 十八界诸法之间所作种种不落空有两边的中道观行,名为般若中观,亦为禅门所说的差别智;当菩萨圆满具足别相智发 起初分道种智后,已能断尽思惑而起惑润生不入无余涅槃, 于具足入地所需广大福德并于佛前勇发清净十无尽愿后,即 能转进初地深入修学道种智。由此可知:般若时所说的法, 乃是第一义谛法,且偏重于般若别相智的部分。
四、方等时:亦名唯识时,乃是 佛开示唯识方广诸经, 如《楞伽经、胜鬘经、金光明经、思益经、维摩诘经、楞严经》 等等,宣说地上菩萨所应渐次亲证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心体 所含藏无量无边种子之智慧;经中详细阐述第八识如来藏的 种种自性,譬如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 二种无我等,让众生未来因缘成熟时也可以渐次证得。地上 菩萨皆已能断分段生死(皆已能断除烦恼障种子的现行故)而不断, 继续依 佛所说无生法忍智慧修行增上,而开始有了胜妙的道 种智,因而初地住地心开始,已经能够分断声闻阿罗汉乃至 辟支佛所不知的习气种子随眠及所知障随眠,渐断分段生死 及变易生死,乃至最后得以究竟断除二障,成就具足圆满一切种智的究竟佛果。佛陀这个阶段的说法,便是一般佛弟子所称的唯识时,也就是一切法唯有这个识(有情的第八识真心如 来藏),祂是一切万法的根源;地上菩萨依方等诸经而修学, 能作比般若时之中道观行更为详细深入的唯识种智观行。菩 萨于般若时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次第转进,于第十回 向满心位可以如阿罗汉断尽思惑,证得有余涅槃及无余涅槃, 但舍寿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而不取证,故意再起一分思惑润 未来世生,转进初地继续修行,于地上菩萨之善修菩萨十度 行,无生法忍增上修,地地转进无障碍,乃至究竟菩提果, 证得无住处涅槃,也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继续利乐有 情无有穷尽。由此可知:方等时所说的法,乃是第一义谛法, 偏重于无生法忍的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
五、法华及涅槃时:这 是 佛 在 般 涅槃 前 宣 讲《 无 量 义 经》、《妙法莲华经》,并且在示现入灭前最后一昼夜宣演《大 般涅槃经》。在《无量义经》中,宣讲如来藏有无量无边之 义理,可以让菩萨一一亲证;在《妙法莲华经》中,佛为弟 子们授记,以及宣说三乘菩提都摄归于大乘佛菩提(也就是唯 一佛乘),无有余乘若二、若三;阐述圆教之理,畅演唯一佛 乘正义,会归五时三教为一佛乘。在《大般涅槃经》中,世 尊演述如来藏与佛性非一非异之理,宣演佛地常乐我净真正 义理,成就大般涅槃。所以说,法华及涅槃时所说的法,也 是第一义谛法,乃是将整个佛法加以收圆于如来藏胜义谛里。 所谓三教,就是初转法轮的阿含教(一切智)、二转法轮 的般若教(总相智、别相智)、三转法轮的唯识教(一切种智);初转法轮所说的法,主要就是二乘解脱道,二转及三转法轮所说的法,其实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这三转法轮乃是 世尊 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三乘菩提的内涵,而三乘菩提最后也都摄 归于大乘的佛菩提,这也证明笔者在第一章第五节所说“解 脱道、佛菩提道之二主要道,最后都汇归大乘佛菩提道,而 大乘是小乘的根本,如果没有大乘法住持,小乘法无法在世 间弘扬”的道理真实不虚。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佛陀五时三教所说已函盖整个佛法的道次第:最初的华严时总说五十二位阶的成佛之道,接下 来的阿含时、般若时、方等时也就是三时教,最后的法华及 涅槃时则将三乘菩提摄归唯一佛乘,圆满 释迦如来示现于人 间的大事因缘,这样的道次第,就是整个三乘菩提的道次第。 也就是说,初转法轮阿含、二转法轮般若、三转法轮唯识, 这才是 佛陀所说的真正道次第。这样的道次第,分明告诉大 众:“中观不是究竟了义法,唯识才是究竟了义法。”为什 么?一者、般若时仅牵涉到总相智及别相智,并未涉及最究 竟深妙的唯识一切种智,而且唯识一切种智是函盖般若时的总相智、别相智以及阿含时的一切智之根本。二者、般若时 所讲的仅是大乘人无我,并未深入诸法无我之大乘法无我; 而唯识时所演述的法无我,却已经含摄人无我在内。三者、 就菩萨所断惑的内涵而言,般若时偏重讲述如何断三界爱烦 恼现行,并未深入阐释断除三界爱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的道理; 然而唯识时不仅开示如何断除三界爱烦恼习气种子随眠,而 且也由于一切种智的宣演使得菩萨能断除更深细的所知障,所以唯识时所演述的断烦恼内涵,不仅含摄般若时所说的烦恼障及所知障,而且函盖面更为深细宽广。此外还有很多差 异,于第二章、第三章已经作了详细说明,读者若想要了知 其中内涵请自行参阅,在此不再赘述。综合上面分析结果可 知:唯识种智才是最究竟了义的法,般若中观仍不是究竟了 义的法,如同《解深密经》中说:【世尊于今第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法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法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7 由此更可证明,佛陀第三转法轮所开演的唯识诸经,才是无上无容的究竟了义法。
然而,佛门内外总有人因为无法深入信解 佛陀所说的真 实义理,因而起了种种颠倒见,乃至为了成就“大乘非佛说” 之谬论歪理,甚至将五时的般若时及方等唯识时次第故意加 以颠倒说,坚持唯识在前、般若在后,成了不合逻辑常理又 很奇怪的颠倒说法。然而他们会有这样不如理主张,最主要 的原因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中有开示:
因为无始无明的缘故,所以他们会诽谤第三转法轮的 经典为不了义经、不究竟法。密宗应成派中观者都会 这样讲,因为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破斥他们所主 张的意识心常住不坏的说法;所以密宗应成派中观邪见的达赖喇嘛,以及自己主动去承接密宗应成派中观法脉的印顺法师,都是这样否定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经典,所以他们都不承认第三转法轮的唯识方广经是佛口亲说,都谤说是 佛入灭后的天竺法师们长期创造结集而成的经典。8
由于这些人将般若时及方等唯识时颠倒说,如果要改易他们的邪知邪见,当然要有善巧方便,犹如小时候学的数学 课程,一个对阿拉伯数字都不懂的人,当然不可能一开始就 教他加减乘除,而是要先教他什么是阿拉伯数字,以及阿拉 伯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及内涵、次第与大小(数字的概念),待 他知道这些道理以后,才能教他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如果 一个人连阿拉伯数字都看不懂,完全没有数字的概念,却一 开始就教他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个人根本无法知道老师到 底在说什么,乃至会有畏惧学习的心态出现,因而排斥学习、 逃避学习。同样的道理,对于不懂佛法的人而言,当然也要 由浅入深依序而说,这样的熏习才容易接受,不是吗?所以 在阿含时,常看见 佛对众生先讲比较浅的人乘、天乘之佛 理,譬如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如果听闻者不能接受这些 浅显的因果道理,佛对他的说法就到此为止,不会为他说更 深的法;佛总是观察闻法者可以接受较浅显的道理时,才会再进一步为他说较深的法义,譬如“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等,如果众生不能接受,佛陀说法就到此为止;如果求法者心意调柔能够接受,佛才会再为他说四圣谛等法,乃至一一次第再详细说明缘觉法、佛菩提法,这样众生 不仅不会因为不懂佛法而排斥,而且也乐于接受而修学。所 以说,坚持“中观是究竟了义法,唯识不是究竟了义法”, 或者坚持“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高于中观”等这类说法, 乃是不如理作意的虚妄说法,应该摒弃如此不正思惟才是, 否则穷尽劫数,还是无法证得般若总相智。既然总相智尚且 不能得证,更何况能成就佛的三身而有报身佛的境界,未之有也!
 
第三节 如来藏是佛的方便说?是外道的神我、梵我?
佛门内外常闻大法师、大居士们说:“如来藏是佛的方 便说。”譬如慧广法师认为:【从这段经文中,看到佛说的 如来藏,是像如今的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有个真实的如来藏 吗?如来藏只是佛的方便安立,如果执为实有,就堕入外道神 我常见了。】9 【有一些人,喜欢把禅宗的思想说成是如来藏 思想。其实,都是误解。禅宗不会是当今一些人所谓的如来 藏思想,也不会是任何其它的佛教思想,否则就不会叫做‘教外别传’了。】10 这些人认为如来藏只是 佛方便施设的一个名相,一切有情根本没有真心如来藏存在。乃至附佛外道喇嘛教应成派中观的喇嘛、法王、仁波切们,以及承袭应成派思想的 法师、居士们,皆主张“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梵我”,譬如 释印顺法师主张:【如来者,一切有情有如来性,无不可以 成佛。如来性真常不变,即清净本具之心体。离幻妄时,证 觉心性,而圆显如来之本体也。此真常净心,易与婆罗门之 梵我相杂,而其时又适为婆罗门——印度教复兴,梵我论大成 之世,佛陀渐与梵天同化矣。】11 这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众, 他就是认为:“如来藏乃是佛的方便说,是外道神我、梵我 论,凡是主张有如来藏者,就是被印度教梵天同化,也就是 外道神我、梵我的思想。”到底如来藏是不是如这些人之所 主张,是 佛的方便说?又是不是外道神我、梵我?这是本节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 首先要先探讨的是:一切有情究竟是以什么作为依持,才会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生死轮回?当然是因为有 常住不变的第八识如来藏为依持,才会有众生三世轮回生死 可言,如《胜鬘经》〈自性清净章 第 13〉中 胜鬘夫人所说: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世尊!“生”死,“生”死者诸受根没,次第不受根起,是名“生”死。世尊!死、生者,此二法是如来藏,世间言说故有死有生。死者谓根坏,生者新诸根起,非如来藏有生有死。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12
胜鬘夫人的开示是说:一者、因为有常住不变的如来藏,才有吾人三世不断轮回生死可言;因此,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 三世生死,如果离开如来藏而说有三世生死,那都是戏论。 二者、因为有如来藏为依持,才有世间所谓生与死的现象出 现;也就是说,有情能够三世不断轮回“死了又生、生了又死”,都要依于如来藏才有,都是在如来藏表面示现有三世轮回及诸法生住异灭的现象出现,再由语言文字的施设,而说是在世间出生了,名为生;或说是在世间死亡了,名为死。 既然经中开示生死二法都是依于如来藏而有,这就显示如来 藏祂没有生死,才能有众生每一世的五阴不断地在无生无死 的如来藏表面示现有生有死的现象,所以说不能离开如来藏 而有五阴的生死可言。像这样甚深的道理,唯有明心的菩萨 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萨多分了知,唯佛究竟了知。既然明心 以上的菩萨才能了知,当然不是二乘愚人及未悟的凡夫所能 知者,如《大宝积经》卷 119:
世尊!此圣谛者,甚深微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何以故?此说甚深如来之藏,如来藏者,是佛境界,非诸声闻、独觉所行。于如来藏说圣谛义,此如来藏甚深微妙,所说圣谛亦复深妙难见难了、不可分别、非思量境,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唯有如来应正等觉之所能知。若于无量烦恼所缠如来之藏不疑惑者,于出一切烦恼之藏如来法身亦无疑惑。13
经中很清楚开示:甚深微妙的如来藏法只有诸佛究竟了知,诸菩萨摩诃萨多分、少分了知,但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 知的境界;既然二乘圣人尚且无法了知,等而下之的未悟凡夫 当然更无法了知。如果对于无量烦恼缠缚有情的如来藏能够信 受而不生起疑惑,那对于出离一切烦恼之藏的如来法身也就同 样没有疑惑;也就是说,对一切有情因地时含藏无量杂染种子 的自性清净真心能够深信不疑的人,他对于果地时没有任何烦 恼缠缚而究竟清净的无垢识也就会深信不疑。为什么?因为因 地的如来藏就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真心,只是在 不同修行阶位施设不同名称而已。(待续)
-------------------------------------------------------------
 
1 佛十号之一: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 天人师、佛、世尊。
2 索甲仁波切著,郑振煌译,《西藏生死书》,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 北市),1997/10 初版 193 刷,页 183。
3 《大宝积经》卷 82:四依:【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法不依人、依了义 经不依不了义经。】《大正藏》册 11,页 478,上 10-12。
4 索达吉堪布著,《遣疑明炬》,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页 130。http://www.putihd.com/cmsc/list.php-fid=199.htm
5 同上注,页 128。
6 释印顺著,《无诤之辩》,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 新版 1 刷,页 161-162。
7《大正藏》册 16,页 679,中 4-9。
8 平实导师著,《起信论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台北市),2005/9 出版, 页 200,行 10-15。
9 慧广法师著,《禅宗说法与修证》,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8 初版 1 刷, 页 90。
10 慧广法师著,《禅宗说法与修证》,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8 初版 1 刷, 页 87。
11 释印顺著,《印度之佛教》,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4/10 重版 6 刷,页 6-7。
12《大正藏》册 12,页 222,中 5-12。
13《大正藏》册 11,页 676,下 18-2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