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有眼(连载48)----郭正益老师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的解析——外道密教与现今喇嘛教的依持典籍与佛教之实际正理的背离
密续自解说密教二根和合交会的本质
 
密教人既然挑选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之〈般若理趣分〉这一卷来作为其编纂伪经《金刚顶经》的依据,来作为密教可以施行无上瑜伽灌顶的重要依据,因此必然要将这一卷的正理全部以密教的婬欲法来重新诠释,这就变成了全然不同的法义。唐朝密续翻译大家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所以在翻译这密教灌顶密续,多所著力,甚至为了怕有人仍然持守 如来清净戒法,因此便要翻译印度当时的密教注解来解释原有的密续。
如不空所译的《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将其于上述所说的《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作了“五股金刚杵”的阐释,说明这是“男女二根交会”,以为方便导引《金刚顶经》伪经出现于世间。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2:“或时他身想‘吽’字‘五股金刚杵’,中央把处想‘十六大菩萨’,以自‘金刚’与彼‘莲华’,‘二礼和合’成为‘定慧’。是故〈瑜伽广品〉中,密意说‘二根交会五尘’成大佛事,以此‘三摩地’奉献‘一切如来’。”1
不空的意思是:“金刚”与“莲华”来作“二礼和合”,暗喻“男女二根和合”;不空再引密续说“二根交会五尘”,就是说“男女二根交合”而“色尘身根交合”,将“男女二根”予以直接明说,这就是密教“十六大菩萨”的“所行境界”,和佛教本无关联。而 玄奘菩萨翻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般若理趣分〉,亦将其真实义教导其弟子窥基法师,因此这佛法的般若秘密是在彰显这如来藏的真实理,显示真如法界不可思议,和密教以世间凡夫心来论议性爱二根之乐,实有天壤之别。
不空所译的《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三卷,即俗称的《金刚顶经》,即是密教人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将〈般若理趣〉法会重新添加编纂成为密教灌顶法会。密教更将其中的“十六大菩萨生”改写成为这密教的“十六大菩萨”的“密教灌顶传奇”,将佛教大菩萨一位接著一位转变升级成为密教的“金刚菩萨”,并且每一位“密教金刚菩萨”都以不可思议的睥睨姿态或诡异的态度来对待“佛教一切如来”,甚至诳说“诸佛一切如来”必须礼赞这“金刚萨埵”为“诸佛如来之上的大主宰”。
谭崔人本来是以附著于大乘经典Mahayana 之上而加入密咒来发展,这是密教初期的策略,如《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和《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偷偷将如来神咒置换成密教咒语;然而随著密咒流行和普遍为人接受,因此单单插入这些咒语的作法已不能满足密教的胃口,继而重新定位到底谁是“法界主宰至尊”,又如何藉由终极灌顶而达成谭崔性爱,来为密续《大日经》的“密教毘卢遮那佛”布局,以及为成就“密教三昧耶灌顶”的“即身成密教佛”来铺陈,因此先以《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来阐扬密教三昧耶,这样幅度的更改还是未被质疑,因此最后论及这子虚乌有的“密教灌顶”之密续《金刚顶经》就出现于世了,后来再有更多版本的出现以增添补述这密教灌顶情节。
 
以《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般若理趣分〉之正理与密教密续的比较
当谭崔密教人士成功地编写了这密法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特别质疑这是否违背了 佛陀所说的真实法界理,因为这密法的背后有一近似的经卷〈般若理趣分〉,然而,如前所说,谭崔法是更改了〈般若理趣分〉,并且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以符合密教在婬欲法的诠释。
(1)〈般若理趣分〉的“金刚”,被后来的密教人士变成了密续所暗喻的“男根”:佛法的“金刚”说明如来藏的体性犹如金刚,永远无法破坏;然而密教却转变为婬欲法的代名词,以“金刚”暗喻为“男子在性交时的性器官状态”,再藉此说《金刚顶经》契合般若旨趣,说这才是快速成就密教道的成佛之道,以此扭曲佛经真义为乐,这是密教附庸于佛教时的一贯作法。
(2)〈般若理趣分〉的“当经十六大菩萨生,定得如来执金刚性”,被密教改成是“灌顶明妃”的别称:这“十六大菩萨生”的义理如窥基菩萨说依 如来开示修神足之大菩萨可以多住世一劫或一劫多,因此“经十六大菩萨生”即喻“经过大菩萨的十六生的辈子”,即经过“十六大劫或十六大劫多”的时间,可以快速“得到如来执金刚性”,即亲证“无生法忍”,成为地上菩萨,得佛授记,转入第二大阿僧祗劫修行位。密教则以为这“执金刚”就是执取男根勃起,以为密教灌顶之根本乐,“密教灌顶法会”的“密教世尊”又灌顶加持“出生”了“密教十六大菩萨”,每位都有“金刚”名称,然后于“佛教如来”前耀武扬威。如是曲解,对如来藏之“金刚”体性无知,也不知这“十六生”即是“十六大辈子”,却转变成法会中还要“出生”本在现场的“金刚手菩萨”、“观自在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只因要凑数这“十六大菩萨”,如是荒谬至极。
(3)〈般若理趣分〉的“金刚手菩萨”,被密教改成是“金刚萨埵”:这“金刚手菩萨”是此法会的上首大菩萨,佛法以亲证这如来藏的金刚性密意当作是“执金刚”;然而在密教中,却活生生地“出生”了另外一位“金刚手菩萨”,可是这密续的编纂者却对此颟顸之处毫无理睬:已经有现场的“金刚手菩萨”了,为何“密教世尊”还要动用“法力”来“出生”另外一位“金刚手菩萨”?目的何在?密教更将“金刚手菩萨”说为“金刚萨埵”,以别于“菩萨”全名的“菩提萨埵”,将密教求取“金刚”的目的昭然若揭,因为佛法说此“金刚”是以如来藏为“菩提根本”,结果在密教手中,却变成了三界中之欲界爱的男根“金刚”。密教又说人人都可行意密之法,幻想与“金刚萨埵”合体,以获至“金刚萨埵”全部“功德”,如是再与女子交婬而不泄精,在房中术的异想世界中,享受乐空双运之乐,将色界有情摒弃的欲界男女之乐当作至宝,堕不如理作意之想。
(4)〈般若理趣分〉的“一切如来和合灌顶”的说法,被密教改成是“一切如来与其明妃和合以诸淫水来灌顶行者”的意思:佛法中,一切如来一起放光加持十地菩萨,因此这“和合”是“一起”的含意;但在密教对于“和合”有特别的含意,强说法界“一切如来”都无法舍离贪爱,都被欲界爱所拘束,都无法脱离男女欲,都有明妃随侍在旁,所谓的密续“和合”就是“男女二根和合”的意思。这样的亵渎 如来之举,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
(5)〈般若理趣分〉的“智印”,被密教改成是“灌顶明妃”的别称:佛法所说的“智印”是说以亲证如来藏而了知三界一切诸法都是此如来藏所生所显,由此亲证而出生般若智慧的总相智、别相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如是印定此法界性即是如来藏性。然而不信此佛法真实义的密教不事亲证法界根本,不生般若智慧,却自说这“智印”就是行灌顶法中的“明妃”女子,将与密教人一起之行婬者当作是佛法的“般若智印”,如是颠倒。
(6)〈般若理趣分〉的“如来秘密法性”的说法,被后来的密教人士变成了密教的“秘密灌顶”:如来藏就是如来秘密法性,学人亲证这法界的根本密意后,理解这如来藏的不可思议处,一一可以现观,不再是“语言文字”,也非设想之“物”,而是自己的真实心,其体性无分别性如是分明,在自己的意识心一直分别的当下,有这另外的一个心一直不分别,如是两个心的体性全然不同,这样的密意是“如来秘密法性”的根本,由此根本心含藏一切无量无边的种子功能,最后学人在无数劫的菩萨行中,一一亲证此功德体性,圆满佛道。密教不愿接受佛法,因此矫设灌顶,直说快速成就,于灌顶中,以男女二根和合称为“密教无上瑜伽灌顶”,由于不便明说启齿,便说此为“秘密教”,如是者纠集男女秘密聚会,苟且婬乐,毕竟无有一分佛法修学入道的体性,被灌顶者只是被“即身成佛”的“迷汤”强行“灌入”脑海中。
(7)〈般若理趣分〉的“金刚身印”、“金刚语印”、“金刚心印”,被密教改成是“三密”印的别称:佛法的“金刚身印、金刚语印、金刚心印”皆是依此如来藏心而说,以亲证如来藏发起般若智慧,如是印定此法界根本,这样而说是“金刚印”。然而密教改成三密:手结密教之印、口念密教之咒、心想密教之真如月轮与月轮上的金刚杵,再想自身与密教之金刚萨埵无二无别,三想与女子智印明妃一起行婬,大乐中自有空性,如是乐空不二、乐空双运以为是诸佛如来境界,如是自我催眠幻想,然而既然违背法界如来藏真实理,终究唐捐其功,以无有一丝一毫知悉如来藏根本体性的缘故,此密教之秘密教亦无秘密可说,皆是附会之言。
(8)〈般若理趣分〉的“大贪”,被密教当作是“男女贪欲”的别称:如来的嘱咐是要菩萨行者永远记得这无上菩提企求的法贪,不论如何难行,也要勇往直前,继续精进,不应生二乘涅槃念,不生无余涅槃想,不可入无余涅槃,要于生死中成就无上菩提之大法贪,不当弃舍;然而密教是将男女欲爱当作是大贪,依仗自己不泄精的房中术,终日执持男根与女子行婬;如是大贪,唯有恶趣相应。
改写佛典以为密续之法源根据 制作性爱密续从上说明,可以清楚看出谭崔密教人居心叵测地改变了〈般若理趣分〉的法义,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要的婬欲密法。这样的时空背景当初是怎么发生的呢?
当谭崔密教行者要来佛门出家时,基于 佛陀摄受众生的悲悯情怀,后代的僧侣必然接受这些谭崔人来佛门中出家,然而如果有人是不怀好意地进入佛门呢?一开始表面上接受佛教戒律而循规蹈矩,但在抱持著建立一个密教王国的企图下,势必兴风作浪,将清净佛法改成他们信受的性爱法。然而,颠覆 如来正真法义的事情非常困难,谭崔的性爱观点根本无法于寺院生根。所以,历史上的谭崔人到底要作些什么,才能夺取佛教种种资源呢?于是谭崔密教人不仅到佛门出家,努力研读法义,更藉由编纂改造佛教典籍,以争取谭崔密教法义发展的空间,所以,密教人透过下列方式进行佛门典籍的改造:
(1)在原有佛典穿插几个密教句子,或将原先的法句删除,置换为谭崔法句;或是穿插密教的咒语,这就是此处所说的将〈般若理趣分〉作此更动的密续《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和《佛说遍照般若波罗蜜经》,以标榜为密教作品,并将原有的如来神咒取代。或是在编辑上继续得寸进尺,将整个一大段落描述密教之法的内容直接添加进来,这就是佛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遭到密教人士植入不相干的密教“月轮观”与“手印”等法,至于详尽辨正容后说明。
(2)依据佛典内容,维系其法会开始的序分,然后将内容另行改易为一独立的谭崔密续,在看似有共同的法会缘起的情况下来鱼目混珠。这就是小幅度变动〈般若理趣分〉的密续《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这同样是一卷,但内容已掺杂密教法义,如前所说。
(3)引用前述的成果来制作相关的谭崔密续,卷次开始大幅度增加,如唐朝不空译的三卷《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即俗称的《金刚顶经》,又如宋朝法贤译的七卷《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又如宋朝施护译的三十卷《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内容已经五花八门,将当时印度婆罗门教的曼荼罗坛场以及其中的仪轨含摄进来,创造了密教无上瑜伽灌顶行门,在这样的异想世界中安住。
时值末法,很少人真正了解大乘佛教法义,谭崔人作出几本范例,从事第(1)、(2)项目的制作,再将修改过的卷宗大量流通,发给各个寺院,然后再派人到这些寺院出家,显扬传布。其中所增添的谭崔密教的部分已包含了佛法名相,伪装成佛法,又保留原有佛教法义,便能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有六百卷之多,密教人随意取出其中一卷来改写,便不会因此特别惹人注意,密教便将原本〈般若理趣分〉的“天界处说法”当作是其“性爱”的“天瑜伽”准备,将 世尊所说“遍照如来”之体性当作是密教演说“意识心境界为真实我”的“密教大日如来”,将原本的“诸佛如来一起来为九地菩萨”的“和合放光灌顶”改成密教“男女二根性爱和合”,将原本的“亲证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印定法界实相”的“智印”改成“密教之佛母明妃”,将原本列为佛教上首菩萨的“金刚手菩萨”改成密教最名闻遐迩的“密教金刚手菩萨”,成为“佛教一切如来”的“增上主宰”,以宰制“佛教一切如来”。经过如是恶意改写或暗喻之后,这全新的密法已独立于佛法之外,突显出密教谭崔的婬欲破坏佛法的特质。
结论是密续《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在法会序分抄袭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般若理趣分〉,然而其后内容都完全脱序,表面充满佛教名相,然而实质上却都安置了外道法。因此不论是此处《金刚顶经》的金刚灌顶,乃至于后来的时轮灌顶,皆应远离。
 
第五节 《金刚顶经》的“月轮说”与佛典的“月轮”之间的探讨
佛经也可检索到“月轮”的说法,然而与密续《金刚顶经》的“月轮说”却存在著巨大的差异,请见佛典的说法有何不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0:
复次,佛子!譬如月轮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为四?
一者,映蔽一切星宿光明;二者,随逐于时示现亏盈;三者,于阎浮提澄净水中影无不现;四者,一切见者皆对目前,而此月轮无有分别、无有戏论。佛子!如来身月亦复如是,有四奇特未曾有法。何等为四?所谓:映蔽一切声闻、独觉、学无学众。随其所宜,示现寿命修短不同,而如来身无有增减。一切世界净心众生菩提器中,影无不现。
一切众生有瞻对者,皆谓如来唯现我前,随其心乐而为说法,随其地位令得解脱,随所应化令见佛身,而如来身无有分别、无有戏论,所作利益皆得究竟。佛子!是为如来身第六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见。2
所以,佛陀说的是以月亮的“圆缺亏盈”来表示诸佛可以随方随类随各个世界众生而方便示现佛身,因此化佛随宜方便而有寿命长短、身量大小不同,而如来身永无增减,永恒常住,代表此处宣演的“月轮”是用来譬喻实际法,即说明“无形无相”的“自心如来藏”。
而且,以月亮为例子,众生便容易理解:如来身映现在清净的菩提心中,如同世间一切大小河川,只要清净无有污浊,便能于水上见到月亮映射的倒影。所以,这《华严经》的“月轮”是在说明随著种种世界众生心而示现的教化方便。然而,密教的“月轮说”著墨于“自心是月亮的形状”,抵触了“自心无形无相”的正理,另外密续并无解释“佛身示现于世间”的“佛法月轮”的道理;因此,密教的“月轮说”和《华严经》宣演的“月轮”本质全然不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9:
如是菩萨随喜之心,超诸世间所行施福,如四洲界所有珠宝、火药等光虽能照曜,而彼一切皆为月轮所发光明之所映夺,如是十方诸有情类所行施福虽量无边,而为菩萨随喜之心所引善根之所映夺。如四洲界所有光明,皆为日光之所映夺,如是十方诸有情类所行施福,皆为菩萨随喜善根之所映夺。3
这地方则是以“月轮所发光明”来映夺珠宝、火药等光明,又以“日光”来映夺四大洲的世界光明,由此月轮、日光能映夺之譬喻而说“菩萨随喜的善根”可映夺“十方有情布施的福德”;主旨是在说明菩萨持如是随喜俱行诸福业事所有善根,普施十方诸有情类,愿彼一切皆永解脱恶趣生死,未发无上菩提心者,令速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令永不退;若于无上正等菩提已不退者,令速圆满一切智智,如是之“随喜功德”,和密教的“月轮说”大相迳庭。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05:“憍尸迦!譬如依因满月轮故,一切药物、星辰、山海皆得增明,如是依因菩萨摩诃萨满月轮故,一切世间十善业道药草物类,皆得增明。”4
这卷105 是《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月轮”出现最多的一卷,共二十次的“月轮”,依照“菩萨摩诃萨的圆满月轮”,而让一切世间十善业道更加显耀明亮。
睽诸同一品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说:“憍尸迦!依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故,十善业道出现世间”5 以及“憍尸迦!依因菩萨摩诃萨故,十善业道世间显现”6,由此可了解经文主旨在说明“般若波罗蜜多”,而将“大咒王”譬喻这“般若波罗蜜多”,以“满月轮”来譬喻“菩萨摩诃萨”转依真如修学世出世间佛菩提道。
然而,密教却将譬喻当作为真实法,并自创各种“谭崔秘奥”的“密咒”,远离佛法真实义的总持章句;而且又别开生面地重回“意识心妄想”的“自心是长得和满月一模一样”的有形状的“月轮说”,尽情著墨于五尘境界,离开佛法自心真如,而与印度教的“密咒”和“意识心常见”的关系则越是紧密。
总结而言,佛典《大方广佛华严经》与《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月轮”描述是在阐明如来运用世间事物为譬喻真如本具圆满功德作为教化的方便、菩萨随喜善根与般若法门修学,和密续《金刚顶经》基于“意识心境界”而刻意强调“月轮”的“形状”,两者全然不同。
结合“结印”与“真言”的密教“月轮观”再探讨“本缘部”重要典籍的“月轮说”——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8〈发菩提心品 第11〉: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心无形相,亦无住处,凡夫行者最初发心,依何等处观何等相?”佛言:“善男子!凡夫所观菩提心相,犹如清净圆满月轮,于胸臆上,明朗而住。
若欲速得不退转者,在阿兰若及空寂室,端身正念,结前‘如来金刚缚印’,冥目观察臆中明月,作是思惟:‘是满月轮五十由旬,无垢明净,内外澄澈,最极清凉;月即是心,心即是月,尘翳无染,妄想不生;能令众生身心清净,大菩提心坚固不退。’
结此手印,持念观察〈大菩提心微妙章句〉,〈一切菩萨最初发心清净真言〉:‘唵(一)菩地(二)室多(三)牟致波(二合四)陀邪(五)弭(六)。’
此陀罗尼,具大威德,能令行者不复退转,去来现在一切菩萨,在于因地初发心时,悉皆专念持此真言,入不退地,速圆正觉。
善男子!时彼行者,端身正念,都不动摇,系心月轮,成熟观察,是名‘菩萨观菩提心成佛三昧’。”7
这一段先在“心无形相,也没有住处”来讨论“行者最初发心”,要观察自己的“菩提心的相貌”。但内文对于“菩提心相貌”的观察,不是学佛人以为的“作意”或“念头”,例如“应对众生”的“作意”与“念头”,更不是“消除烦恼性障”的“作意”与“念头”,也不是“对于深妙法修学亲证”的“作意”与“念头”,不是“对于诸佛渴望亲近”的“作意”与“念头”,不是“对于成就如来十力、四无所畏、佛身种种功德”的“作意”与“念头”,也不是“慈悲摄受众生成就道果”的“作意”与“念头”。
这段文字却是以一个清净圆满的“月轮”在自己的“胸腔”之上,明朗光亮而安住,将此相貌当作是自己所发起清净“菩提心”的相貌。这段文字疑似吻合《金刚顶经》对于“月轮”与“菩提心”的描述:“密教一切义成菩萨”要成就“密教的即身成密教佛”之前的“密教一切如来”所给的晓谕,在“发菩提心”之前,得先念一真言咒语,然后观想“自心的形状”之前,要先念一段咒语,然后看到“自心是一轮月轮的相貌”。
密教者不知“菩提心”没有真正的形体可说,却堕于譬喻“菩提心”的月轮文字中,将“菩提心”施设为一具备形相之体,不知此处所说“菩提心”是意识心的心所法。佛法以“自身和一切有情都能成就佛果”的心意决定坚固而称为“发起菩提心”,这就是心所想的境界,除此之外,哪有一个形体的“菩提心”可得?
密教却堕于形相、形貌、形体的想象中,更将这想象法付之实行,想象这月轮停在自己胸腔之上,以这样光明洁净安住,将“菩提心”具体而微的形体化,如是者不明了《金刚经》所说的“不垢不净”的意思。当知能让众生成佛的真心不会六尘,与“污秽”与“清净”无有交涉,也不会发起所谓成佛的菩提心,唯有“意识心”才会于此染净法生起种种分别,才需要发起成佛的菩提心。(待续)
-----------------------------------------------------------------
 
注1《大正藏》册19,页612,中11-15。
注2《大正藏》册10,页266,下29-页267,上14。
注3《大正藏》册7,页993,中13-20。
注4《大正藏》册5,页581,下12-15。
注5《大正藏》册5,页580,下13-14。
注6《大正藏》册5,页581,中3-4。
注7《大正藏》册3,页328,下19-页329,上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