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集 何谓实义菩萨(三)
余正文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上一集跟各位讲到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三个条件,是必须以四摄法摄取众生,知世谛故随众生语。因为以四摄法来摄取众生才能够长久,菩萨初地之前大多以财物作为四摄法的布施,入地以后除了财施以外还要在法上布施;还要作种种利益众生的事,并且要对众生和颜悦色,用和悦的语言来摄受他们。除了以四摄法摄取众生,还要能随顺众生的语言;众生来找你谈世俗法,你无妨与他谈世俗法,再以方便把佛法带进来说,有缘的众生就会听进心中去了,也不会因为这样子而产生了烦恼。无缘的众生就会说:“我才不要跟他讲话,三句不离本行,谈上几句就是讲佛法。”所以我们应该要随顺众生的话,渐渐地把佛法带进去,可别一开口就说:“你这样讲不对!应该要怎么样才对。”那么就没有谈话的空间了!你要这样说:“你这样讲得很好,不过还有一个想法,你可以考虑看看。”然后才委婉地说出来,委婉地把佛法善巧方便地讲出来。为什么你能随顺众生而被有智慧的众生接受呢?是因为你懂得世俗谛。世俗谛不是说世间法中为人处世的道理,而是讲解脱道的真义,宣说人生无常、苦、空、无我、四圣谛、八正道。如果他很执着,你就告诉他:“所有财产都带不到未来世去,何必那么看重?何不为自己来世的世间福报来作一点准备呢?”用世俗的道理为他讲,他就听得进去了。假使为众生说“人生无常”,他们会接受,你就从色身无常开始讲,然后再谈到四念处观,众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这是因为你已经了解世谛,所以能够随顺众生的话。
接下来 佛又接着开示说:“为诸众生受苦之时,其心不动如须弥山。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二十四个条件是在说:为诸众生受苦的时候,其心不动如须弥山。是说,当你发了菩萨心,为众生做事而受苦的时候,得要坚定其心不动如须弥山。一般人为众生做事是没问题的,可是一旦太累了就会反悔;有的人身体再苦也没关系,可是心不愿意受委屈,假使向他说:“你这样做不好,你换个方式来做吧!”他就会说:“好哇!那你来做吧!”手上的事情就丢给你,他就走了。但是菩萨必须心不摇动如须弥山,如果能够安住不动如须弥山,苦归苦、做照做,心中不以为苦,这样子才能够成为是实义菩萨。
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五个条件是:“虽见众生多作诸恶,有少善者心终不忘。”(《优婆塞戒经》卷2)这是说,实义菩萨虽然看见众生常常造恶,但是众生有时也会生起一念善心,那个时候你就藉缘帮他记住:“我会永远记得你曾经作过这件善事。”众生因此而开始喜乐行善,这就是顾念众生的少善功德,但是不要老是顾念众生的多恶罪业;也就是说,即使众生再怎么恶劣,只要有一念之善,我们就要愿意来救他,这样才叫作实义菩萨。
接下来 佛又开示几个重点,经文说:“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优婆塞戒经》卷2)实义菩萨的第二十六个条件是:于三宝所,不生疑心,乐为供养。也就是说,对三宝从来不产生疑心,信心具足。信有很多个层次,从迷信、仰信开始。什么是迷信、什么是仰信呢?迷信就是只把 佛当作是众神中最高的神,但并不知道 佛究竟是什么?仰信是更进一步认识 佛是三界最高的圣人,所以我要归依佛,不归依外道。迷信之后是仰信,然后是证信;证信就是你证得解脱果或佛菩提果而深信不疑,证信才是真正地不生疑心。于三宝不生疑心之后,才能乐于供养而不勉强。如果于三宝有疑心,心里面想:“我每次到寺院来,都先买水果供僧,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不也是跟我一样是凡人!”在这种心态下,供上几次以后就厌倦了。如果有真正的信心,那是由证悟而生起的信心,譬如在你师父座下悟了以后,你对师父感恩戴德,哪里还会心生怀疑呢?不生怀疑才能乐为供养,否则每天送上饮食供养的时候,心里面会想:“我为什么要这么恭敬供养他呢?真没意思。”就无法乐为供养了!所以证信以后才会乐于供养三宝。于三宝有证信而乐于常作供养,是实义菩萨的第二十六个条件。
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七个条件是:若少财时,先给贫穷,后施福田;先为贫苦,后为富者。这是在说明:假使财物有时不足,没有办法作广大施,那时应该先施贫穷的人救活生命,等以后有钱了再来种福田;因为穷人的性命都快没了,你要先救命,然后再为自己种福田而打算,等以后有钱再来作,这也是在世间法上做人的基本。如果看见有人快饿死了,却仍不肯布施食物,一心想要去种福田,这就叫作假种福田。救命远比种褔田更重要,来世所得褔德也更大,因此菩萨应该先为贫苦,然后才施给富有的人,假使富人恰巧也需要的话。
接下来 佛又如是开示:“乐赞人善,为开涅槃;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是名实义菩萨。”(《优婆塞戒经》卷2)这段经文 佛开示了另外的几个实义菩萨的这个重点,实义菩萨的第二十八个条件是:乐赞人善,为开涅槃。这是说,乐于称赞别人所作善法的功德,有人看见某某人布施的时候一捐就是两千万,那他就说:“你应该留给子孙呀!你应该留给子女呀!何必捐那么多呢?你怎么那么笨呢?”这就错了!他没有乐赞人善,还对别人说:“那个人好傻,一捐就是两千万,都不懂得留一半来自己享用。”这就是不乐赞人善,这样就不是实义菩萨。那我们应该要随喜,他捐那么多一定有他的理由,难道他没有计算过就捐出来吗?那是一定不会的!一定是有计算过,所以我们应该要随喜赞叹,如何赞叹呢?应该要赞叹说:“你真是个大善人,您真的乐于施舍,真的是菩萨!”乐赞人善之后还有一件事要跟着作,不能只是赞善,否则就成为世俗法了!接着要“为开涅槃”,佛在这边开示说:赞善以后,我们要为众生为开涅槃。当众生造了善事、善业,有了褔德,你要乐于为他开导涅槃的真义,就教他把大善业的褔德回向证得涅槃。他当然会问涅槃的道理,你就有机会告诉他三乘法中的二种涅槃,顺便解说大乘法中有四种涅槃,众生听了就说:“你还真的有智慧,我早该来跟你学了,怎么现在才知道你!”那你不就把众生引入了佛门了吗?所以菩萨戒中不是有一条轻戒吗:凡有所说、凡所称赞,都要会归到佛法上来讲;凡是布施财物予众生的时候,都必须方便引入佛法当中。如果我们布施给众生,但是没有宣说佛法给众生,那就是犯了菩萨戒的轻戒了;所以由此看来,大部分的人都已经犯了菩萨戒的轻戒。所以布施给众生的时候,要把众生方便引入佛法当中;既然如此,当然要为众生开导涅槃的正理。乐赞人善是随喜功德,就是别人造善事,你为他随喜,那就会有一分的功德;千万不要去扯后腿,不但没有随喜的功德,还会减少自己的功德,变成在善法上造恶业;因此我们应该要赞善,再为众生开导涅槃的道理。所以赞善、再为众生开导涅槃的道理,这个就是实义菩萨的第二十八个条件。
实义菩萨的第二十九个条件是在说:所有伎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这是说,不管你什么样的伎艺,都希望别人能从你这边学习成功。世间人的想法是不管什么一定都要留一手,但是我们 平实导师弘法以来从来都不这么作,正觉的老师也从来不这样作,从来都不先留一手;除非是 佛所交代不可说的密意与现观的部分,这得要自己去亲证。在法义上我们都不会留一手,只是没有时间全部讲出来而已,所以只能讲出心中所证的三、四分之一。如果你心中留一手,道业就不会进步了。有人想:“我保留最后一步,徒弟就奈何不了我的,我就不需要一直往前进步了。”假使全部技术都教给了徒弟,就得自己再往上提升;当你一直在进步中,还需要留一手吗?没有必要了!应该是你一直在进步,你的徒弟也跟着你一直在进步,你的徒弟去创业时就可以独当一面而胜过别人,而你依旧不断往前进,不断提升他、教导他,这样才能够成为业界的龙头;世间法如是,所以佛法更是如是,这样子才是实义菩萨的世间伎艺欲令人学。不但如此,如果有一天徒弟胜过你了,当师父的应该心生欢喜,因为你这个伎艺一定不会失传的,而且他会帮你发扬光大;佛法中也是这个样子,能有这种心态的人,才是真正的实义菩萨啊!所以 平实导师也常常这么说:“哪一天有个学生比我萧平实更棒,那我走的时候就可以很安心了,佛法续传一定没有问题了。”这就是见学胜己,生欢喜心。
实义菩萨的最后的一个条件是: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这个是实义菩萨的最后的一个条件,所谓“不念自利,常念利他”,是说菩萨不应该老是想着自己能得到利益,而所应该想的是如何利益众生,所以菩萨身口意业所作的种种善事都不是为自己,永远都是为了众生。平实导师说:如果他是为自己的话,那早就要退休了!还要弘法干什么呢?这样子的道业也将会永远停在目前的这一个阶段。但是他现在所作的事情却都是在利益众生,现在 平实导师为了利益众生,连自己的禅定还有道业都没有时间再往上增进了!这都是为了要利益众生,所以把自己的道业先放在一旁。如果他是为自己的话,那他现在应该要作的应该是躲到深山中去进修尚未完成的四禅八定,也就是说到深山中去修他自己的禅定,把众生给放着。但是这个不是实义菩萨所应该作的,因为现在弘法的担子还很重,还没有达到纯化教内法义的目标,必须要继续地破斥外道的邪法。所以 平实导师作这些,对他个人道业其实并没有利益的,只是在增加护法的大褔德而已。可是他现在所作的却都是在为众生,没有一分一毫是为了自己,但是仍不许抱怨!因为今天能够达到这个地步,都是 佛的加持。今天正法能够继续地续传下来,能够永传下来都是 佛的加持,愿意完成的这个任务,佛就会把你提升到必须要完成这个任务的层次当中。加持提升以后,任务还没有完成你就想抽腿,那这样子岂不是对 佛忘恩负义吗?所以,平实导师绝不会去作这种事,所以把自己自修的禅定的功夫放在一边,以利益众生为前提。有些人会是这样子:当他想要在你这里把道业提升到某一个层次的时候,你为他开示说:“好啊!你去作某件事情,任务完成以前我一定会帮你达到这个层次。”可是当他达到了所要的地步的时候,任务还没有完成他就舍弃不作了。在极乐世界是不会有这种事情的,但是在娑婆世界却常常会有这种事,这也是正常的。我们如果要出来弘法度众生,遇到了这种徒弟也不用怨叹,因为五浊恶世本来就会有许多这类的众生,这是这里的常态,永远会有一小部分的人是如此的。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有这样的众生而这样说:“我从今以后,唯念自利,不念他利。”这个就顚倒了!所以我们应该要“唯念他利,不念自利”。如果是唯念自利而不念他利,那就是自己往下拉而不是向上提升!因为已经不能成为实义菩萨了!所以,虽然一定会有人居心不良,但你的身口意业所作诸善业,还是要继续地维持正确的心态。什么心态呢?就是:终不自为,恒为他人。以上所说的这三十个条件,就是我们实义菩萨所应该要作的条件,这实义菩萨所要作的这三十个条件如果作得到的话,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实义菩萨。
这样子看来,实义菩萨还真的是不容易当啊!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实义菩萨不容易当,就要打退堂鼓,还是要继续当下去,因为从今世到未来世的无量世当中,除了这一条路以外,没有别的路可走。因为这条路是你修行、修学佛菩提道一定要走的路,早走、晚走一样是要走,除非你不想走修行的路,除非你不想证佛菩提果,所以这一条路,是没有可以选择的路;三界中最究竟的法其实就是成佛,如果想要得到这个最究竟的果报,当然要走这条路;再怎么吃亏还是要走,肯吃亏的人才是最有褔报的人,未来无量世中常有可爱的异熟果会等着我们的。菩萨修集这些福德,自然而然就会在无量世当中,会有无量的可爱的异熟果等着我们,菩萨道的资粮就永远不会缺乏。如果走到别的路上去,未来无量世以后还是要走回这条路的;因为这是最究竟的路,终究要走的;既然迟早都要走,不如早走,不如早一点把它给完成,这样子岂不是更好的吗?既然我们已经决心要修佛菩提道,既然我们已经决心要走这条路的话,那就是应该要早一点去把它完成,不要逃避!要不然就是继续在生死之途的轮回当中,继续地轮转下去。所以实义菩萨虽然不容易当,也还是要继续地当下去。
接下来 佛又开示说:“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为实义菩萨,是不为难;在家菩萨,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卷2)佛在这边再重复的开示在家菩萨与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多恶因缘所缠绕的缘故,所以身为实义菩萨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其实 佛这边的开示说:菩萨这两种,一种是在家菩萨,另一种是出家菩萨。如果是出家菩萨,当实义菩萨并不困难;可是在家菩萨就困难了,因为在家菩萨有很多的恶因缘所缠绕的缘故。如果出家了,没有太太、先生来管着你,你要怎么布施都没有人管你,你要怎么行善、行菩萨道都没有人管你;但是在家之身可就不行了,三天两头要开家庭会议讨论你布施是不是布施得太多?要不然就在闹家庭革命了!在家菩萨当实义菩萨确实是不容易呀!必须先把恶因缘给消除掉,或把恶因缘转变成善因缘。所以在家菩萨恶因缘多,不容易当实义菩萨。但是这并不是在贬低在家菩萨,反而是赞叹在家菩萨!因为在家菩萨要当实义菩萨,是比出家菩萨困难的。所以今天在这边就要赞叹电视机前的菩萨,如果能够依教奉行,依着 佛的开示来行实义菩萨的话,各位就是在家的实义菩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