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 证入初地
正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在前面的单元当中,我们由其他的亲教师为大家解说了佛菩提道菩萨修行五十二阶位当中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那么十回向位之后就是十地,十地(的修行)要先入初地,这个单元我们就先为大家来说明证入初地。佛菩提道的修学,须经过三大阿僧只劫,或称为三无量数劫!这三无量数劫,有所谓的三波罗蜜多的修学,也就是说,要经过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还有大波罗蜜多的修学,然后才能够证入佛地的究竟圆满波罗蜜多。远波罗蜜多指的是第一大阿僧袛劫,也就是初无量数劫,它是从初住至十回向位圆满。这个初住到十回向位,经过了十住、十行、十回向,也就是所谓的三贤位。从三贤位的开始,满心之后即将要进入初地,这个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在这个三贤位的修学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非常的微弱,所以常常被烦恼所转,不能够伏除烦恼。虽然因为“真见道”,所以有波罗蜜多的功德,但是距离成佛仍然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
接下来是近波罗蜜多,也就是第二阿僧只劫,或者称为次无量数劫。他是从初地至七地满心进入八地前,在这个七地的修行当中,各地都有它所应修学的无生法忍;而在这七地的修道过程当中,六度的势力渐渐的增强,经过七地次第的逐渐接近佛的究竟觉,所以称为近波罗蜜多。第三个阶段是大波罗蜜多,也就是第三大阿僧只劫,或者称为末无量数劫,乃是八地、九地、十地及等觉位的修学。因为前面七地满心的时候,成就了第七度方便波罗蜜多,所以在断尽了我执思惑,以及烦恼障的习气种子之后,不入无余涅槃,迈进八、九、十地,继续的修学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这时六度(波罗蜜多)的势力已经非常的增盛,称为大波罗蜜多;等到了等觉位,百劫于一切的所知境当中,去断除所知障中微细的执着还有愚痴,圆满一切种智,并且要大力修集福德,也就是所谓的“百劫修相好”!这样子福慧都满足了以后就能够即将成就佛道,进入了妙觉地,所以在这个第三阿僧只劫阶段称为大波罗密多。
从以上的说明当中可以了解:菩萨修学三大无量数劫,其中第一大阿僧袛劫就是初无量数劫,跟第二大阿僧袛劫也就是次无量数劫,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区分就是在初地。初地是菩萨修学(佛菩提道)进入第二大阿僧袛劫的开始,所以证悟初地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要加以特别的说明。在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学当中,菩萨道的行人经过了十信位,还有初住到五住位的修集信心以及福德资粮;然后到了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熏习般若中观进入七住明心,般若正观现在前,亲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亲见了十方世界一切法界的实相,也就是如来藏。这个时候他除了证得第一义的世出世间般若智慧外,能够了知般若诸经的密意,也同时生起了二乘初果人所具有的世俗谛的智慧,就是断我见(开始渐渐的淡薄贪瞋痴)。那断我见之后再经过七住到十住以及十行、十回向位,这整整大约一大阿僧袛劫的三分之二时间,长时间的去修学,具足了四缘─或者说具足了四个条件─就能够证入初地。这四缘就是:第一是无生法忍,第二是性障永伏如阿罗汉,第三是增上意乐,第四就是具足入地所需之福德。
我们详细来加以说明:所谓的无生法忍,指的就是八识心王的一一心,都确实的亲证。那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已经能够确实的领受,也就是亲证了人无我,以及法无我的初地无生法忍。这里面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以及二种无我,因为时间不够的关系,我们不在这边加以细说;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所着作的《楞伽经详解》当中,有非常详细的解说,有兴趣的菩萨不妨去请阅。
那么第二个条件,也就是要性障永伏如阿罗汉,就是要消除私心、消除慢心、消除嗔心(发起初禅而远离欲界爱,能入定观察往昔行菩萨道的事情,成就如梦观,断除五下分结,或者断除五上分结再回心转入大乘法,不入涅槃)。
第三个条件是增上意乐,就是要在佛前勇发《华严经》所说的十无尽愿,并且要永远的不退失于这十无尽愿,要能够尽一切的力量去履见这十无尽愿(也就是留惑润生不证四果,或者证四果以后再起惑润生,愿意世世留在人间行菩萨道)。
第四个条件就是要具足入地所需的大福德(主要是救护众生远离众生相,护持正法久住于人间,从遵循世尊法毘奈耶“不亏损法事、不亏损如来”的法戒基础上,努力从法布施中修集大福德)。
能够具足这四个条件之后,也就是说具足了这四缘之后,那么就能够入住初地,开始了十地道的修学。菩萨道中菩萨十地的阶位,每个阶位都可以细分为入地心、住地心及满地心。入地心就是刚进入这一地,住地心就是住在这一地当中去修学,满地心就是成满这一地所应具有的(智慧与福德等)功德。如果是以唯识的菩萨五位,也就是资粮位、加行位、见道(通达)位、修道(修习)位、究竟位,来加以细分的话,那么初地的入地心,它是属于见道的通达位。因为菩萨七住明心般若正观现在前当下就是真见道,然后再经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相见道的修学,这些都是属于见道位。
那么所谓大乘的见道是什么呢?所谓见道可以说,就是看到了佛菩提道修学的内涵以及次第,或者是清楚了佛菩提道修学的内涵以及次第。我们不妨以寻宝作为譬喻来加以说明:这个寻宝的人,还没有找到深藏在那个群山之中的宝藏以前,他纵使看见了山林之美,但是对他来讲还不是宝;这个时候纵使他在群山之间已经来来回回走动了数十百次,但是宝藏在什么地方还是盲无所知;必定要等到他寻获了那个宝藏洞窟的入口,真正的知道宝藏所在了,这个时候再来看这个群山,那就跟之前大不相同,因为这个时候来看已经不只是一片的山野,而是宝山啊!那这个就是真见。因为他真正已经看到那个宝藏在什么地方。
也许各位还没有办法很清楚的能够体验这样的一个譬喻,我们不妨再举一个童话故事当中的内容,来让大家更为清楚。童话故事〈天方夜谭〉当中有一则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故事里面说这个阿里巴巴他每天赶着羊群到山间去放牧;直到有一天他听见了马群在奔腾的声音,所以赶快躲了起来;刚好就看到这四十大盗带着他们去抢来的财宝,在那山谷中说起了“芝麻开门!芝麻开门!”这样的偈语;然后山谷中山门就打开了,这四十大盗就把抢来的金银珠宝都放到山谷的那个洞窟里面。阿里巴巴看到这一幕之后,他等四十大盗离开了,他也跟着到这边来喊“芝麻开门!芝麻开门!”果然,洞窟的门打开了;然后他终于发现了这个宝藏洞窟的所在,这个时候对他来讲,纵使他之前每天带着羊群到这边来放牧,前前后后这样子走过不下百千次,可是再怎么看就是一片山野而已嘛!直到这一天无意中知道那个宝藏洞窟的入口,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说原来这就是一座宝山,不只是简单的一片原野而已,所以说这就是“真见”。但是知道了宝藏所在以后,还必须等他进入那个洞窟,逐一的去查看到底里面有哪些珍奇宝物。虽然说还来不及详细的去探究这些宝物的成分是什么,他们的价值总共有多少,但是已经知道有哪些东西了,已经知道一个梗概了,那这就是“相见”──看见每一个宝物的相貌了。
佛菩提道的见道也跟我们刚刚举这个寻宝的譬喻一样,菩萨明心找到万法根源如来藏,证得根本无分别智;找到了这个如来藏,就好像找到佛法堂奥的那个门。修学佛法的人看到公案里面讲,祖师们举手投足还有种种的言语,觉得非常的洒脱自在,看了非常的羡慕,于是就来修学佛道;但是怎么修学都觉得佛道浩如大海,不知如何修、如何证;就好像刚刚所提到的那个在群山当中,找宝物的寻宝人一样。等到他找到如来藏,就好像寻宝人找到那个宝藏洞窟的入口;以禅门来讲呢,就是找到了那个无门之门。找到了无门之门之后,这时候再来看待佛法,已经不再是渺渺茫茫不可知、不可证,所以说明心找到如来藏、证得根本无分别智,那就是“真见道”。真见道之后,找到了如来藏只是个总相而已,如来藏到底有什么内涵,就必须要等之后继续逐一的去观察、去体验、去了解,证得了后得无分别智,这个就是“相见道”。真见道找到了如来藏之后,再经过相见道的修学,到了对于如来藏心体自身的内涵,以及如来藏跟佛菩提道修证究竟成佛的关系与次第,能够了知、能够如实通达,那就是通达位,就是初地的入地心。
就如同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当中所说的:“在通达位,如实通达。”意思就是说:并不是在明心找到如来藏那个真见道位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如实通达;也不是在逐一的去体验、去观察如来藏性相的那个相见道位,就能够如实通达;而必须要到了真正通达,都了知了,那才能够成为见道的通达。这个时候就进入了初地,也就是初地的入地心,成为真佛子!他是佛菩提道当中修学的圣人,不像菩萨七住明心、十住眼见佛性,乃至于说他成满了十行、十回向位的修学,这个三贤位的菩萨只是外圣内凡的菩萨,他还不是圣位菩萨!之所以说三贤位的菩萨是外圣内凡的菩萨,是因为如果依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来讲,断我见、断三缚结的初果须陀洹,就已经是证得声闻见道的初果圣人了,已经是属于圣人了;菩萨明心的时候就断了我见,并且能够进而断三缚结;断我见、断三缚结,依二乘解脱道来讲的话,他的证量跟解脱道当中那个初果须陀洹这个圣人是没有差异的;所以从二乘解脱道来讲的话,菩萨明心断我见、断三缚结,证量也可以是圣人啊!
但是对于佛菩提道大乘别教来讲的话,他(这样的修证)还不是圣人,他最多只是贤人,因为还没有通达佛道的次第,对于佛菩提道的内涵以及次第还没有通达。对于那些佛门以外的外道,那当然明心断我见、断三缚结的大乘菩萨更是属于圣人。因为佛门之外的外道没有断我见,最多只能够断我所的执着,但是没有能够断我见,所以说外道当中如果以佛门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依二乘、菩萨,或者是以大乘菩提来讲的话,都没有圣人。如果说是以大乘菩提这个佛菩提道的别教来讲的话,二乘人当中这个断我见的初果须陀洹,也还不能够称为圣人;所以说明心断我见、断三缚结的大乘菩萨,在佛菩提道别教来讲,他就不是圣人,他还只是凡人。以凡圣区分来说,他还是凡人,只是已经可以说他是贤人。讲到这边我们就可以了解,见道通达就是通达了佛菩提道“道的次第”,也通达了佛菩提道所应修学的内涵。既然通达了修学的内涵及次第,我们在这边要告诉大家:佛法是可以实证的!既然可以实证,就应该要实修。
初地菩萨既然已经见道通达,既然已经清楚佛菩提道修学成就究竟佛果的内涵与次第,成为真佛子,成为圣位菩萨,已经进入初地了,接下来从初地的住地心开始,就要开始依着他所了知的佛菩提道的次第与内涵,一一的来修习,渐次的迈向佛地。所以说初地的住地心以后,就称为修习位,或者称为修道位,依着所了知的佛道内涵与次第来修习的缘故。
从刚刚的说明大家可以了解:初地菩萨如果以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来区分的话,初地的阶位就包括了入地心的见道位,而且是见道通达位,另外接着就是住地心开始的修道位,所以初地一地就包括了见道通达位以及修道位。初地(的入地心,)它是第二阿僧只劫这个次无量数劫修学的开始,因为它具足了四缘,因为他已经通达了佛菩提道修学的内涵与次第,能够渐次的修学,直到最后成就究竟的佛果;因此初地的阶位,在佛菩提道的修学当中有特别的意义;佛陀授记菩萨们将来成佛,也是针对初地菩萨来加以授记。以上我们就针对佛菩提道修学,证入初地的这个条件,以及初地它的特殊之处,提出来为大家作了说明。既然了知了初地的这个条件、进入初地了,接下来就要说明十地的修证。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