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集 迷理无明(四) 正子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演述的主题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胜鬘经讲记》为蓝本,依胜鬘夫人与 世尊的对答内涵,证明唯一佛乘是如来示现降生人间宣说佛法的目标。
我们继续上一集所说,佛世尊教诫独子罗睺罗要珍惜学法的因缘。我们再说一次经文,经文如是说:
【听法之功,虽于今身不能得道,五道受身多所利益。如我前说,般若智慧,亦名甘露,亦名良药,亦名桥梁,亦名大船,汝不闻乎?】(《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1)
世尊教诫罗睺罗说:我们的五阴色身无常,不要再懈怠了。罗睺罗推托,说自己年幼听不懂佛法,听了也没有利益,徒劳无功。经文中 世尊还举示自己无量劫前,由于罪业因缘,堕落三恶道受苦报,却因为往昔曾经熏闻佛法,屡屡于恶道中受苦时,不自觉地生起愧悔之心,再加上般若力的功德,而能快速脱离恶道出生为人,继而超劫精进,成就佛道。
所以,世尊恳切地开示这部经文。经文中还说:“至今成佛,皆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保证习因缘,成等正觉。”(《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1)经中的意思是说:世尊如今能够成佛,都是缘于般若智慧所产生的方便力,懂得依于般若进修,能断灭、去除系缚有情于世间的一切不净结使因缘,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说,世尊忆念往昔从初发意,想要修菩提行,以至于成就大涅槃的这段长时劫,屡屡与善知识——例如 弥勒菩萨、舍利弗尊者等,为了求法的缘故,世世勤奋精进,不顾身命代价地寻访明师,亲近供养、随学奉侍,而且如说修行,深入精研而得以亲证佛法,获得胜妙的智慧。由于智慧力的缘故,每每于五道中受生时都能随顺因缘,有善巧方便,以佛法开导教化无量有缘众生,令大众得以离苦。世尊至今已经成佛,都是因为有般若智慧所引发的方便力,逐次断除一切的结使、习气,而成等正觉;同时也依于如来的无上智慧,于娑婆国土教化一切有情众生,要让我们脱离三界世间苦。所以 世尊开示说:般若智慧又有另外四个名称,称作甘露、良药、桥梁、大船,就是这个原因啊!所以说,菩萨发菩提心,想成就佛道、饶益大众,不是为自我而执著于三界的五欲境界,不是一般所说的执著,而是心得决定。
了解般若对发心菩萨的重要性之后,再说愿意继续广行菩萨道的发心圣者,若再度出生于人间或天上,他们虽然都还没有断除、或者都还没有断尽无始无明住地,但是他们处在无始无明住地中,而造作出来的所有业,都是无漏业——都是无漏性的有为法。比方说二乘无学,舍寿前的托钵、说法,或者是诸地菩萨世世受生而修集福德、弘扬正法,都是无漏业,目的全都是为了满足成佛所需的资粮,不是为了贪着世间法而造的业;这是有前提的,所作善业与净业,都是依于无始无明住地而造作的无漏有为法,无关于三界生死的有记业,不会导致轮转生死。
各位菩萨!我们为了成就佛地的果德,必须世世不断地赚取世间财,然后用来布施、利乐众生、弘扬正法,这都要造身口意业;并且还要有身、口、意在无生法忍的修证上继续努力,这也是造业。因此,为了成佛而造作的身口意行全都是无漏业;而这些无漏业的出现,属于无漏业因。这期间所要修断的无始无明上烦恼,又称为尘沙惑,其数无量无边,随着我们的修证差异而渐渐现前,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断尽,是佛地所断。所以胜鬘夫人说:“无明住地异,离四住地,佛地所断,佛菩提智所断。”(《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另外,还有学员认为:当我们已经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已经说了;为什么还需要重复在佛前发愿?说过就完成了吗?这样问听起来似乎有道理,针对这个疑问,我们再恭读一句相关的经文。经文如是说:“众生若无菩提芽种,诸佛不现世间。”(《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1)经文意思是说:“若有情众生不具备成就佛菩提的芽种,诸佛世尊就不会在世间示现成佛。”经中譬喻说:就好比世间的树木,如果没有树芽可以播种,日后也就不会有树身长出来;若没有树干、树身为基础,也不会有树枝、树叶,随着季节开花,再结出丰硕的果实。所以说,诸佛世尊示现人间,就是因于有情众生皆具有菩提芽种,未来皆可孕育成佛。
若 世尊不到人间示现,开示法要,众生如何得闻佛法,而得以出离三界呢?经文中又继续举出一个燃烧火炷炷心的譬喻:“如同一盏灯,得要燃烧炷心才能发光,然而整盏灯的照明作用,却不是仅仅依赖那第一剎那的火焰而能完成;可是若没有这第一剎那的燃烧,也无法有后续的火焰相继出生,以导致最后剎那的燃尽发光。由于这样的道理,可以了解火焰是基于前、后、还有中间的每一剎那,相继的焰焰燃烧而成就灯心能够烧尽、发亮的功德。”
当我们发起菩提心,酝酿了如来藏中的菩提种子之后,就如同经文中炷心的譬喻。经文如是说:
【菩提亦尔,非缘初心成佛,亦非后心,前后中间相续心故而能成佛。何以故?剎那剎那菩提心故而成佛道。】(《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卷1)
经文的意思是:“如同要能成就佛菩提一样的道理,不是依于最初发起的菩提心而能成佛,也不是依于最后剎那的心成佛;而是仰赖于初发心、最后心,以及中间相续不断的念念之心的缘故,而能成佛。如何这么说呢?这是由于菩提心的种子剎那剎那持续流注不停的缘故,历缘对境之中,一分一分修断无始无明的上烦恼,渐次修除如来藏中不染污的无量无数的无知,才能圆满究竟佛道的功德。”就像树芽种下土壤之后,并没有立即生出果实,需要时间,以及阳光、雨水、肥料的灌溉滋润,才能逐渐成长茁壮。所以我们发菩提心,以及在佛前发愿回向,都是在茁壮菩提的善法种,不是世间的执著啊!
或许有人也好奇,是否人人都本自具有菩提心性呢?不是喔!是要经由熏习而引发。依据 佛世尊经典所说,凡是有人能够发起菩提心,是非常珍贵而且稀有难得,如同宝珠中的如意宝。如来于《大般涅槃经》中开示:大菩萨们如何能够观察众生的善根根性尊卑呢?大略可将群众分为两类:一类是信受三宝,另一类则不然;信受三宝者堪称为善者。而这些善者之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会常常亲近寺庙与菩萨,另一种则不然;在常常愿意亲近寺庙的善者之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种愿意以恭敬心礼拜佛菩萨,另一种则不然;而愿意礼拜佛菩萨的善者之中,又可分为愿意听法的众生,以及不愿听闻佛法者;那愿意听闻佛法的善者之中,我们可以观察出:有的人属于至心听法,另外的并不是至心听;而在至心听法的善者众之中,有一类人于闻法之后,肯用心思惟法义,另一类人听完就算了;那些愿意思惟法义的善者之中,又有一类人愿意如说修行,另一类则不愿付诸实行。那在如说修行的善者之中,有一类是希求声闻解脱道,这些大众不能够饶益、安乐其他一切在苦恼中的众生;然而另一类却是回向大乘的无上智慧,祈愿得以利益、安乐大众,这就是珍贵的菩萨种性;像这样子能够饶益多人的菩萨,如来称叹是最善妙、最上等的根性。
世尊于经文中如是说:
【如诸宝中,如意宝珠最为胜妙,如诸味中甘露最上,如是菩萨于人天中最胜最上,不可譬喻。】(《大般涅槃经》卷15)
世尊于经中开示:“如同各种珍宝之中,如意宝珠属于最殊胜美妙的;就好比各种饮食之中,甘露属于最上好的美味;就像这样子,发心菩萨的心性,在人天众之中属于最殊胜、最无上的,是无法作譬喻模拟的。”换言之,菩萨种性珍贵,是经历一系列的长期淬炼过程,从信受三宝开始,持续亲近、随学善知识,愿意至心闻熏正法、思惟法义,尔后还愿意如说修行,不断地除烦恼垢秽;这都是经由一世一世再返回人间,广结善缘,落实六度波罗蜜的功德;始自最初发心,直到成就无上佛道,以饶益大众,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解脱为目标。所以 世尊赞叹:菩萨种性珍贵,是最善妙的上上根性。
各位菩萨!我们分享了这一段经文之后,是否会感念自己过去无量世的五阴身呢?毕竟这些过程我们都共同走过,不仅仅是这一世啊!或许有人也会想:“那我都符合这些经文所提的内容啊!也去寺庙,也供养礼拜上师,也如说修行,不难啊!我都有作到啊!”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再恭读根本论 弥勒菩萨的开示,经论如是说:
【福德资粮者,谓由此故于今获得随顺资具丰饶财宝,遇真福田为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瑜伽师地论》卷29)
论中的意思是说:“所谓的福德资粮,是说依于这个福德,让修行者能够获得足够随顺自己长劫修行所需的丰饶资财与器具可以使用;还要能够值遇有功德的真福田,作为自己的善知识;同时也能够远离各种障碍修行的因缘,可以精勤的长劫如说修行。”也就是说,菩萨行道一定要有福德作资粮,因为这是三大阿僧祇劫的期间,要广结善法缘,落实六度波罗蜜;同时最重要的:一定要值遇真正有证量的、实修的善知识的教诫引导,才能如说修行,不会误入歧途。
我们作个总结,胜鬘夫人谈佛法中烦恼的两大类:一念无明、无始无明。一念无明的内涵包括了我见和我执,而我见就是一念无明的根本,导致念念生起境界中的烦恼,迷于事相的无明;无始无明简约地说,就是迷理无明,我们无始劫以来,都无知于法界的真实相,而这个实相就是二乘涅槃中所依的本际;大乘菩萨行者下手实修的目的,是在探究万法的根源,而探究到究竟圆满的阶段,就是成佛。在大乘法中,一念无明又称为四住地烦恼。胜鬘夫人开示:有爱数四住地的内涵,不同于无始无明住地的内涵,并且还包括在无始无明的住地之内。同时有爱数四住地烦恼,是二乘解脱圣者所修断的目标,只须断我见、断我执,就能解脱于三界生死入涅槃;而无始无明住地的内涵,是依于诸佛的菩提智才能究竟断尽的,还必须是要有禅宗的开悟明心;进了这个门坎,才能如实地到大乘佛菩提的修道位上,如说修行,一分一分地次第断尽无始无明。
如果各位菩萨觉得今天的分享还意犹未尽的话,可以上网请购《胜鬘经讲记》,自己重复地阅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我们分享到此。敬祝各位菩萨: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