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集 诸佛如来不入无余涅槃 正龄老师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节目,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诸佛如来不入无余涅槃”。
这是在 平实导师《胜鬘经讲记》第三辑第271页,经文说:
“世尊!如来无有限齐时住,如来应等正觉,后际等住;如来无限齐,大悲亦无限齐;安慰世间无限,大悲无限安慰世间;作是说者,是名善说如来。若复说言“无尽法、常住法,一切世间之所归依”者,亦名善说如来。是故于未度世间、无依世间,与后际等作无尽归依、常住归依者,谓如来应等正觉也。(《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这意思大意是胜鬘夫人对 世尊说:“世尊!如来没有‘限齐时’住,而是常住的,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与后际平等而住的。由于如来没有限齐时而安住于三界中,继续不断地利乐众生,所以说如来的大悲也是没有限齐的,世间永远都存在着如来的大悲。又因为如来是后际等住,如来是无限齐时住,所以大悲也无限齐,当然如来安慰世间也就没有限齐了。以如来的大悲没有限齐的真相来安慰世间,所以尽未来际所有的世间有缘众生都会有如来在照顾,这样成就如来常住。如果能够这样说法的人,就是善说如来的人。如果有人又这么说:‘无尽法、常住法,一切世间之所归依。’这样说的人也是善说如来。由于这个缘故,如来对于未度世间、无依世间,把自己的后际平等来作为这些世间的无尽归依、常住归依,这样的圣者就是如来应供等正觉。”
由这段经文,有几点我们可以归纳出阿罗汉会入涅槃,佛永远不入涅槃,因此说阿罗汉不是佛:一、如来永远住在世间,永远以大悲安慰世间;二、如来是无尽法、常住法;三、如来是一切未得度的世间或无依世间的无尽归依、常住归依者。如来无限齐时,如来没有限定在一个地方或是只有一定的时限,像阿罗汉如果不回心的话,舍报就入无余涅槃;因此,阿罗汉是有限齐时住,只在这一世生存的空间、寿命范围内存在,之后就不存在了,所以阿罗汉都有入涅槃,都有灭尽的时候,阿罗汉不是佛。
而如来这一世示现入涅槃后,又到别的世界去示现八相成道,所以 如来不只在这个世界成佛度化众生,示现入灭后又会到别的世界去示现成佛度化众生。由于 如来如此不断在不同小世界示现,故说 如来是常住的,如来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因为 如来永远不入无余涅槃,因此 如来后际永远不断,并且平等而住,所以说 如来是无尽的。十方一切 如来都是这样,都是常住、无尽的,也就是诸佛如来都不会入无余涅槃,入涅槃只是一种示现。
这段经文也显示了:如来应供等正觉是与后际平等而住的,这就是在说如来常住。可是,有一位法师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如来是“外道神我之异名,即如如不变而流转解脱之当体。(这就是在说明) 如来死后去或死后不去,……。”(《佛教史地考论》,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00。)这位法师还说:在印度婆罗门教复兴的时代,如来真常心的思想容易与梵我论相杂,当梵我论大成的时候,佛陀就渐渐地与梵天同化。意思是说,如来是后来大乘法发展演变中,属于真常唯心的这一系的如来常住思想,与印度梵我同化,因此而说如来并不是常住的。这位法师这么说所要表达的是:如来与外道梵天思想一样,如来并不是真实永恒存在的,如来不是常住不灭的。
我们都知道诸佛如来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应化身是应众生得度因缘而应机化现的五蕴身,就如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现的 释迦如来,以净饭王太子之身分示现、出生于人间。既然是五蕴身,当然就有毁坏的一天,因此在化缘圆满时就示现入灭。所以消失的是当时示现的五蕴身应身佛,而 佛的报身寿命无量,因为诸佛不断在三界中度化众生,其圆满报身也就因此不断增长福德、寿量,以人类有限的时光、眼光与智慧来看,那是无量的。这就是《法华经》中 如来所说:【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妙法莲华经》卷5)释迦如来成佛以来已经很久了,寿命非常长久,常住不灭,如来的寿命较之行菩萨道时更是倍数的增长。
又,诸佛法身无垢识已经究竟断尽烦恼障的现行、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随眠,不会再有任何变易;而且由无量劫前十无尽愿的愿力所持,永远都不会像阿罗汉一样有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从这方面来看诸佛如来永远不入涅槃,入涅槃只是一种示现,因为阿罗汉会入涅槃,所以说阿罗汉不是佛。由于这位法师向来将解脱道当作佛菩提道,因此一直不愿意相信如来与阿罗汉不一样,也不承认如来常住,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隐喻、暗示“如来与阿罗汉都会灰飞烟灭,死后都不存在了。”这正是胜鬘夫人所说的不是“善说如来”的人。
胜鬘夫人又说:“如果有人又这么说:‘无尽法、常住法,一切世间之所归依。’这样说的人也是善说如来。”换句话说,如果所说的是有尽法,非常住法,而说是一切世间所应归依,这就不是善说如来。譬如上面说的这位法师以解脱道取代佛菩提道,将解脱道修证完成所证得的阿罗汉作为世间的归依,这根本不是无尽法;因为定性声闻、缘觉只有住世一世,舍寿时就必须灭尽五蕴而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世间利乐众生,当然是有尽法。有尽法就不是常住法,因为是限齐时住;只在寿尽之前才住于人间,这样就不能安慰世间无限了。阿罗汉的安慰世间是有限的,有限的安慰就不是大悲无限,阿罗汉会尽、会灭,不是无尽法、常住法。因此阿罗汉对于未度世间、无依世间等众生,显然是不可能作为归依的。如果有人将这样的非常住法、非无尽法视为世间的无尽归依,胜鬘夫人说这也不是“善说如来”的人。
最后胜鬘夫人说:“由于这个缘故,如来对于未度世间、无依世间,把自己的后际平等来作为这些世间的无尽归依、常住归依,这样的圣者就是如来应供等正觉。”换句话说,由于如来与后际平等而住,所以如来的大悲也没有限齐;如来以无尽法、常住法来作为世间的归依,所以对于还没有得度的一切五阴世间,以及还没有得度的一切无依世间,如来是把自己的后际平等常住,作为这些未度世间、无依世间的无尽归依,也作为这些众生们的常住归依,要这样才能叫作如来应供等正觉。因为尚未得度的世间,不可能在一世中就被全部度成阿罗汉,而且不度者一直是绝大多数;而阿罗汉一世就入涅槃了,他不可能度尽所有未度的众生,也不可能成为一切未度世间、无依世间未来的无尽归依、常住归依。阿罗汉既然不是这样的圣者,虽然是人天应供,却不是无上正等正觉,所以阿罗汉就不是如来。由此又证明阿罗汉不是佛,不回小向大的阿罗汉会入无余涅槃,而如来永远常住世间,永远是未度世间的常住归依、无尽归依。
而这位法师以声闻解脱道取代常住世间的佛菩提道,是将佛菩提道变成有尽法而非常住法,如此而说解脱道圣者是一切世间之所归依,真的不是善说如来的人。我们来看这位法师对这段经文的注解,他说:
“所以《法华经》说:如来寿量如微尘不可尽,‘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或以为佛入涅槃,即息化而不再化度世间。而大乘说,成佛证大涅槃,是尽未来际常在的。常住,是超越于时间性的。而起用于时间中的,是无尽──恒。(《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95。)”
这位法师在这里虽然说如来寿量如微尘不可尽,似乎他是相信如来寿命无量;然而接着又说“大乘法中说成佛证大涅槃,是尽未来际常住的”,显见他并不相信如来是常住的,而认为如来常住是大乘法中才说的,隐喻阿含诸经没有说如来常住,再加上他认为大乘法是经由部派佛教分化演变而来的,因此在其他书中常常会有不同的说法出现。而他真正所要表达的是:如来与阿罗汉一样都只是一世住,而后代佛弟子对 如来有崇高的信仰与永恒的怀念,因此有种种传说出来,结果就发展出如来常住、如来色身无边际、寿命无量等理想的佛陀观,把如来神化了。譬如,这位法师在一本书中这么说:“释尊般涅槃(parinirvāṇa)了,涅槃是不能说有,不能说无,超越一切名言的戏论,不是‘神’那样的存在。但‘在佛弟子的永恒怀念’中,是不能满足初学者及一般民间要求的。在‘本生’、‘譬喻’等传说中,渐引发出理想的佛陀观,如大众部(Mahāsaṃghikāḥ)(也就是摩诃僧祇部)系说:‘如来色身实无边际,如来威力亦无边际,诸佛寿量亦无边际,……。’”(《华雨集第三册》,正闻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三刷,页167-168。)
这位法师说“涅槃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涅槃不是‘神’那样的存在”,这在暗示如来和“神”一样是不存在的。但由于佛弟子对 佛陀的永恒怀念,就有《本生经》、《譬喻经》的传说出现,渐渐引发出理想的佛陀观,这譬如大众部说如来色身无边际,威力也无边际,同时诸佛寿量也是没有边际的。这位法师很明白地说了:如来灭后才有理想的佛陀观出现,也因此才有如来色身无边际、寿量无边际的说法出现。很显然他并不信受如来常住及如来永不入涅槃的说法,为了注解《胜鬘经》,才不得不依着经文所说,而说如来寿命无量、常住不灭。其实他是坚信如来已经入灭,不会再有什么作为了,也可以说是灰飞烟灭了。如这位法师在另一本书中又说:“涅槃有有余、无余的两种,像释尊示寂在拘尸那熙连禅河畔二娑罗树间,这是无余涅槃,是‘如来灭度后’的涅槃。在这灭度的无余涅槃中,如来是‘不’说是‘有’,是‘无’,也不说他是亦‘有’亦‘无’,当然是更不说他‘非有及非无’的了。”(《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500。)
这位法师以四句分别来说示现入灭的 释迦如来是入无余涅槃,这个”如来灭度后”的涅槃中,如来不说有、无,也不说亦有亦无,更不会说非有非无。这是他高明的手法,以这种方式来引导读者,先让读者摸不着、摸不透他在讲什么,接着又说了一句:“四句是世间的,依世间蕴处界的因缘生灭现象而说的;灭度后即无此可说。”(《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500。)就成功地让读者认为灭度后无此可说,如来灭度后的涅槃中没有四句分别可说,因为一切都如因缘生灭现象,也就没有什么“有无”可说的了。但各位菩萨不要误会他说的是:灭度后的涅槃是十八界俱灭的境界。他是不相信涅槃真实存在的,他这么说只是要让读者接受涅槃也是因缘生灭的现象,所以灭度后就像因缘生灭法一样一切都没了,并没有涅槃本际单独存在。可是 如来在《阿含经》中就已经说“众生长夜流转,不知本际、不到本际”,这本际讲的就是《胜鬘经》中讲的“常住法、无尽法”,而灭尽十八界诸法,本际独存的境界就叫作无余涅槃。这与他所认为的涅槃无一切法,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这位法师常常会依着经文文字作注解,但是在不同的地方,又会有不同的说法出现,显然他忘了曾经对同样的问题作过注解,于是依着自己的想法,对同一个法有不同的诠释,因此常常会有自相矛盾的说法出现。接着,这位法师又说:“佛果所有的功德,今不摄属道谛,摄属于常住涅槃的灭谛,为灭谛所有的一切德用,如来摄得无漏无为的常住体用,所以唯佛为归依处。”(《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96。)针对这位法师这段话,平实导师有三点评论:
“1.不以灭尽诸法为涅槃。2.佛果亦摄道谛,非唯二乘法有道谛。3.既有常住性的体与用,当知佛陀入灭后不是断灭,有体亦有神用,佛弟子何须创造经典来对佛作“永恒的怀念”?这位法师前后自违,岂非自己掌嘴?(《胜鬘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77。)”
我们进一步来看这一段评论:第一点,这位法师在这里是“不以灭尽诸法为涅槃”。因为他现在是依这部经的经文而讲 佛陀的常住,所以在这里就不得不如此说:不可以说灭尽诸法叫作涅槃。如前面所说,他认为如来灭度的无余涅槃是“神”那样的存在,他向来是反对佛教的神化的,因此他说“神”那样的存在,其实就是在暗示 佛灭度了,就像神一样是不存在的了;所以他的涅槃是指空无一法的境界——不但没有十八界诸法,也没有本际存在,就像因缘生灭法一样都烟消云散,这就堕入断灭空的一边了。
第二点、佛果其实也是含摄道谛的,不是只有灭谛而已,因为道谛并不是只属于阿含的二乘法才有。可是这位法师想要让大众认为佛果就是灭谛,也是灭尽一切法的,实质是与二乘法完全一样的,虽然 释迦佛不会说涅槃后非有非无,但是涅槃就是一切都无。然而,实际上二乘法有道谛,大乘法也有道谛,而且二乘法的道谛只须修有量的法就能成就,而大乘法则是要修无量的法才能成就,相差非常大。这位法师在这里只说二乘法有道谛,故意不说大乘法也有道谛,让大家错以为:大乘法似乎是没有道谛,所以真正的道谛只在二乘法解脱道中,所以二乘解脱道就是大乘道。他的目的不仅要高抬二乘法,同时也要否定大乘法,这样才能以解脱道取代佛菩提道,达到他坚信不移的思想:解脱道就是佛菩提道,阿罗汉就是佛。
第三个问题,既然这位法师说有常住性的体与用,就应当知道 佛陀入灭后不是断灭,必然是有体也有神用的。菩萨众的佛弟子们早就已经知道 佛陀也有体也有用,当然是常住法,当然是众生的无尽归依,既然如此又何必自己创造经典来作为对 佛陀的“永恒怀念”呢?所以这位法师自己所说往往是前后互相违背,自己打了自己都不知道。
各位菩萨!这几个单元我们所说的重点主要是:如来为度二乘根性的弟子最后也能进入大乘法中修学,因此方便析分出声闻道与缘觉道法,让这些弟子证得解脱果可以出离三界生死后,再引导他们回小向大进入大乘法中修学走向成佛之道。因此,二乘菩提的所证只是 佛陀施设的一个化城,只是暂时的苏息处,不是究竟的苏息处。亲证二乘解脱果的圣者,他们心中很清楚知道自己所证并非究竟的解脱,也不是真实的安隐。而其实绝大部分的声闻弟子都是无量劫来跟随着 释迦牟尼佛在修行的,所以在《法华经》中 佛陀一一为声闻弟子授记后,他们才恍然觉悟:原来自己本来就是菩萨,只是一时无明而被自己当世的样貌与所修、所行所骗,其实无量劫来就已经跟随 释迦如来在修学菩萨法、行菩萨道了。三乘即是一乘,这一乘就是大乘、唯一佛乘,只有依大乘法的修行才能究竟解脱、成就佛道,永远利乐众生;而这是因为众生从本以来就有一个常住法、无尽法在身中,只要不入无余涅槃,都可以永无止尽地作为众生的无尽归依。
时间的关系,说明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一切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