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集 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上) 正元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真实义”。本节目是平实导师所著作的《维摩诘经讲记》一书的导读,我们今天要探讨该书的第四辑〈佛道品 〉第八。
我们先念一下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通达佛道?”维摩诘言:“若菩萨行于非道,是为通达佛道。”又问:“云何菩萨行于非道?”答曰:“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至于地狱无诸罪垢,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示行贪欲,离诸染着;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示行瞋恚而常慈忍,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示行乱意而常念定,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维摩诘所说经》卷2)
因为这段经文很长,我们先念到这里,其余的一半等这些解释完再说。
〈佛道品〉的内容是告诉我们如何通达佛道。通达,有一定的定义;譬如见道的通达,在二乘菩提中见道就是见道,没有许多内涵;但佛菩提的见道却有许多内涵,所以会有真见道和相见道的区别,才会先依真见道来建立根本无分别智,再依相见道来建立后得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要全部学完才算到达通达位,通达位就是初地的入地心,所以大乘的见道并不是开悟时就结束了。佛道的通达更不容易,那就是从修道位的初地到达佛地,才算成佛。而修道位从初地的入地心开始,到了七地满心是第二大阿僧祇劫;转入八地的入地心开始到究竟成佛,是第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见道的通达都已经非常不容易,何况是佛果的通达。所以悟后假使还有所不知,也是正常的,因为这跟解脱道不一样,〈佛道品〉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道理。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菩萨说:“菩萨要如何才能通达佛道?”文殊师利是七佛之师,当然不会不懂,但是因为今天维摩诘菩萨他是主角,所以才故意提出这个问题,让维摩诘居士来说法。在前面天女已经把大乘法的胜妙深广、以及 维摩诘菩萨的证量显示过了,所以现在回归主角,由维摩诘居士来说法,所以文殊菩萨故意问这一句话。维摩诘菩萨就答覆说:“如果菩萨能够行于非道,才是通达佛道。”
如果是从二乘菩提的法义来看维摩诘菩萨,真的会认为他说法疯疯癫癫,好像都跟佛法颠倒;本来佛道中就应该要离于非道才能成佛,但他却反而说要在非道中行;说这样才能通达佛道,维摩诘菩萨当然只是先讲一个总相。文殊师利接着问:“什么是菩萨行于非道?”维摩诘居士就答覆说:“若菩萨行五无间而无恼恚。”如果菩萨行于五无间的地狱业,而心中却没有烦恼瞋恚;五无间业是说造作了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五种极重大的罪业;这是要下堕无间地狱受痛苦无间的。但是现在是从菩萨道的五无间来说,首先菩萨杀父,是杀死长养他五阴的无明父;菩萨也害母,害的是五阴贪爱之母。菩萨也杀害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是五阴所作,由于结使初断而未入涅槃,才名为阿罗汉;但是从法界实相来讲,却没有阿罗汉可说,都只是如来藏,实际上没有阿罗汉存在,像这样把五阴阿罗汉杀掉。菩萨也出佛身血,譬如一般人说有解脱,菩萨却说本来就已是解脱的,所以没有解脱可证,这与佛所说的声闻法相反,看来好像是在破坏佛法血脉;又如凡夫说的佛是由五阴和合而成的,但菩萨却说佛是由八识心王和合成就的,真实上没有常住不灭的佛,只是无垢识而已,这样破法也是出佛身血。另外菩萨也破和合僧,是说色、受、想、行、识等五阴和合所以成僧,而五阴虚妄所以和合僧不成立,世间无僧可说,这样来破和合僧。菩萨把这五无间罪都作尽了,结果却无罪,反而是把阿罗汉变成菩萨了,功德无量;所以行这五无间业时,心中绝对不会生起烦恼、瞋恚,反而会欢喜地去作。
“至于地狱无诸罪垢”,意思是说:如果菩萨下堕到地狱去,也没有种种的罪业以及污垢。从事相上来讲,地藏王菩萨每天都在地狱度众生,可怜的是:众生被他度了,离开地狱,回到人间听到闻所未闻法,又随即毁谤而又下地狱了,菩萨又去度,这样重复的度;无明众生不断下地狱受苦而有种种苦恼,可是地藏王菩萨在地狱中却没有烦恼。同理,等我们悟了以后会发觉三界一切境界,众生的觉知心都接触不到,所接触到的境界都只是自己如来藏所显的内相分境界;如果你每天看着自己在性障烦恼的地狱当中,其实也没有罪垢,因为地狱境界也是如来藏所显现的,众生下了地狱所受的相分,也是他的如来藏显现的内相分,而自己的如来藏从来无垢。所以菩萨也是每天在地狱境界里面,可是没有烦恼、没有罪恶、没有污垢。
“至于畜生无有无明憍慢等过”,是说菩萨就算去到畜生道,那也无所谓,在畜生道里面照样度众生,没有无明、憍慢等过失。“至于饿鬼而具足功德,行色、无色界道不以为胜”,这是说声闻有学,悟了解脱道以后会有慢心,菩萨有学悟了佛菩提却不会有慢心,因为现观一切有情的真心平等平等的缘故,所以乃至到畜生道去也没有无明憍慢的过失;假使有因缘去饿鬼道,菩萨在饿鬼道中一样具足种种功德,反而在饿鬼道中显现他拥有色界、无色界的种种功德,来度化饿鬼道中的众生;菩萨都是如此,可以生到色界、无色界去,但他们不去,特地留在人间、或畜生道、饿鬼道中,虽然如此,却不会向饿鬼们炫耀,因为他们没有慢心,这就是菩萨。
“示行贪欲,离诸染着”,这是说菩萨在人间会示现有贪欲,如果没有示现贪欲,维摩诘菩萨要那么多眷属、那么多财产干什么?可是他心中其实没有染着,菩萨反而是要在五欲中打滚,滚到很习惯,所有稀奇、胜妙、古怪的境界都觉得稀松平常;天乐飘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然而再怎么胜妙的音乐,他听了也觉得不过尔尔,但他会照样听、照样享受,可是一点染着都没有,只是随顺因缘,没有一点点的烦恼。
“示行瞋恚,于诸众生无有恚阂”,这是说有时菩萨示现瞋恚,可是他示现瞋恚是为了一个原因:若不用瞋恚就无法解决问题,解决了以后就完全都丢开了。他对某一个人生气时,并不代表他不摄受那个人;菩萨生气时是同时在摄受对方的,所以即使示现有瞋恚,但并没有记恨,更无怨、恼,所以对众生没有隔阂。“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调伏其心”,是说菩萨有时又示现愚痴,可是他却能以智慧调伏自心、也调伏众生心。“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是说菩萨还有一个现象,示行悭贪而舍内外所有、不惜身命;就像维摩诘菩萨经营事业,目的是为了赚钱,那不是悭贪吗?可是等到需要布施时,甚至要舍弃色身生命,他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菩萨就是这样作。
“示行毁禁而安住净戒,乃至小罪犹怀大惧”,这是说有时菩萨示现有毁禁,看来他似乎是在破戒,其实他安住于禁戒之中;虽然不得不要毁坏那个戒相,但他其实是为了众生、为了正法而不得不毁戒。而且说一句老实话,小小戒是不可能不犯的,因为人间的现象就是如此,可是他的心其实是住于禁戒当中,乃至对小罪还是会生起很大的恐惧心;但是为法、为利乐众生时,却又愿意毁戒而在将来由自己受罪,菩萨们都是这样的。
“示行瞋恚而常慈忍”,这是说有时候菩萨看来似乎是在生气,但他是慈心、安忍的,生气时就像十一面观音的最后一面,有时候把愤怒相拿出来用一用,事情就解决了;因为那个事情不生气就不能解决,一气就解决了,那么菩萨就示现生气来解决而不顾虑形象。“示行懈怠而勤修功德”,这是说菩萨有时看来是很懈怠的,但他其实很努力、很精勤在修功德;譬如说陪家人去爬山、旅游、看电视,都没关系,还是可以无相念佛作功夫,当家人问说,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啊!“嗄!哪一句话?”没听见,因为正在看话头或在思维法义,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在懈怠,其实是在修佛法。“示行乱意而常念定”,这是说有时候菩萨在路上走,你看他东张西望的,其实他正在念佛;可是一般人拿着念珠,一面走却一面打妄想。所以菩萨看起来示行乱意,却是常念定,其实正念分明。
“示行愚痴而通达世间、出世间慧”,这是说久学菩萨,因为已经不在世俗法上用心,让人看起来好像笨笨的、很愚痴,也不会跟人家伶牙俐嘴,可是要上台说法时,却又滔滔不绝、法义胜妙;菩萨要这样不求名闻恭敬,表面看来愚痴,可是能通达世间、出世间的智慧。“示行谄伪而善方便随诸经义”,这是说有时菩萨得要奉承一下众生,所以有的众生明明因缘不太够,菩萨也会说你的因缘很好,你赶快来学;听了他就有信心了,这看起来好像菩萨在奉承对方。有时一个人很懈怠,他就说些话刺激他一下,他就不会懈怠了,所以有时得要运用这一类方便法,暗中帮助比较迟钝的人,发大心勇猛地去学法。所以要用种种方便随诸经义,也就是所用的方便,都是在经教真实义理上来帮助众生;但是一定得要与经典的真实义不相违背,这样才可以说他是示行谄伪而善方便。
“示行憍慢而于众生犹如桥梁”,这是说真正的菩萨不会有憍慢心,真正的菩萨喜欢与小老百姓打成一片;虽然乐于跟小老百姓打成一片,可是他又不怕强权,这才是菩萨。如果老是要作好人,去巴结强权,却瞧不起小老百姓,这个人一定不是菩萨;应该是一视同仁,平等看待才对。所以菩萨心中没有憍慢,但是一旦需要他护持正法、破邪显正时,他刀锋可是很锐利的,没有人能招架得了,这就是示行憍慢;可是对众生来讲,他就像是一座桥梁,众生可以踩着他的身上,到达佛法的彼岸,这就是菩萨。成佛之道得要这样行,而不是当了菩萨以后髙髙在座,大家都来顶礼,钱财都供上来;所以菩萨的作为都是有两面的,而两面配合得恰到好处。
“示行诸烦恼而心常清净”,这是说菩萨一天到晚忙个不停,看来似乎是一副烦恼相,但其实都是为断众生的烦恼而辛苦,为佛教作事,他的心是清净无染的,只是悲愿,因为他从来不为自己打算,所以不是烦恼。
“示入于魔而顺佛智慧、不随他教”,菩萨就是这一点让天魔最痛恨,因为菩萨每天都在天魔的五欲境界里面混,但他却是清净的心性,生生世世专在魔的境界里面,却要把天魔欲界境界中的众生给度脱。天魔如果想要用五欲来引诱他,用不着!因为菩萨已经在五欲中,不必他用五欲再来引诱;而菩萨很习惯于五欲,但心中却都无所贪,所以五欲引诱不了他。可是菩萨却在五欲境界中把众生给度脱了,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菩萨,同样都在五欲中而不被五欲所转,这样一步一步走向佛地,天魔完全无可奈何,根本无法以五欲来系缚菩萨,天魔很痛恨菩萨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为止,感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