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集 中道及一乘(四) 正子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所演述的主题,是以萧平实导师著作《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为蓝本,内容主要举示《阿含经》的内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识学的法教,几千年来从来不曾被判读出来。我们藉由《阿含正义》书籍的举证、阐述,来铺陈唯识学的法要。
佛陀于般若空六百卷经典中,所说的内容都是如来藏法性的总相、别相的智慧,依于三界九地种种法,而说如来藏法性之离“有、无”----也就是离有、离无的意思;解说空性如来藏离于有、无两边,希望能令佛弟子们体证祂。这显示出,从整体佛法而言,其内容包含有实相法界与现象界;第一转法轮主说,出离三界生死的声闻乘解脱道法义,而其内容得以一佛乘的实相法为根本;宣演第二转法轮,佛陀主说般若实相法义,前后两次说法的侧重义理确实不同,而且是佛世就已经同时并行在弘扬着。
我们先引用《长阿含经》的内容,世尊开示如下:
【如来无等等,多修于二观;安隐及出离,仙人度彼岸。】(《长阿含经》卷1)
经文的意思是说,诸佛如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都是圆满成就了佛法中的二观,也就是“安隐观”以及“出离观”,这才是大仙,如来究竟成就度彼岸的功德。然而现见四阿含经典中,所说的内容只有“出离观”----出离三界中的分段生死,侧重于二乘菩提解脱道的法义而已,并未明说、显说成佛的安隐之道;未曾述说无余涅槃本际的内涵,也未曾述说阿罗汉修证解脱果成就以后,应该如何进修才能成就佛地功德之理。换言之,四阿含经典中,还没有宣讲大乘妙法“安隐观”的内容,而只是提示安隐观的名相。既然如此,那么大乘安隐观妙理,必须另外再由大乘般若以及方广唯识经典加以广说;而于具足宣说成佛之道以后,才能完成四阿含中佛陀所曾经提示的“安隐观”,才得以圆满佛道的弘化。
世尊示现人间,必定要圆满佛道的弘化以后,才有可能示现灭度;如今世尊已经取灭度,必然是已经圆成全部佛法的弘化者。所以,必定会有第二、第三转法轮的经典宣演;而大乘法的般若中道以及一切种智的名相,都已经在四阿含中提到过。由于这样的正理,说大乘法方广唯识系列的经典确实是佛所说;也唯有一切种智的进修与证验具足,才能令人成就究竟佛道的缘故,同时也已显示成佛后的安隐境界的缘故。
各位菩萨!以上所举都是四阿含经典中,早已经存在也记录下来的史实。证明:如果有法师或者学者提倡说,大乘佛教是从声闻部派佛教以后,渐渐演变出来的说法,是有过失的,完全不符史实。然而佛法甚深、确实难解,有许多佛子未能触证、领受第八识真如性,也错解佛陀的意思,执著虚妄想像的般若空性。虽然,世尊于圣教中已经再三交代:用意识心建立虚妄揣测的般若中道,是无因无本,完全是自心想象所得,都落于“蕴处界有、无”的互相为因的观待中。这个称作兔无角,根本是戏论,不是真实义!
各位菩萨!对于执著三界有的众生而言,无形相法、如来藏妙法是极难弘扬的,这在佛世的时候已经是如此,也正是古时候,第一次五百结集的大阿罗汉们的状况。所以,他们才会把大乘般若经典中真正中道的妙义,结集成四阿含中所说的表相上的中道;更遑论距离佛世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以种种妄想附会于经典的文字而说世俗法的中道。
我们再举示《阿含经》中,佛陀已经宣说大乘法,而被声闻人将名相记录下来,却结集成解脱道的范畴。其经文如下:
【时尊者阿那律独一静处、禅思思维,作是念:“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19)
经文的意思是说,那时候,阿那律尊者独自到一个安静的处所,他静虑、思维学习到的佛法义理,他这样想着:“佛陀教导有一乘道,这一乘佛法,离于愁忧、悲伤、烦恼以及痛苦,是要证得真如法,这个真如法能够使众生得到真实清净,就是所谓的四念处。”
经文清楚写着,佛陀所教导一乘法道,是要证得真如法;而这个真如法是离一切热恼,让众生得到“真实”的清凉,这就是真实如来藏之法。然而,经文接着记载,这就是四念处。这一类误会解脱道即是大乘道,即是唯一佛乘的记载,以及误会真如法的事实,在杂阿含部的经典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现象;这已经足够显示出来,声闻罗汉们听闻世尊宣讲大乘经典时,总是误会而认为成佛之道就是解脱道,也记载了“一乘道”、“真如法”的文字。然而,他们结集出来的真如法,就是二乘涅槃的无常故无我,灭尽蕴处界之法,而不能实证本识入胎识的存在,所以一直都不能实证真如,不能进入菩萨数中。
他们虽然如此认定一佛乘的法义,可是却大有问题!伴随他们这种想法而存在着:为什么自己的智慧始终不如菩萨?为何佛陀入灭以后,他们一样也修成四念处观、八正道……等法,却又都没有一个人敢绍继佛位而自称成佛,一定要等到数亿年以后,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时,才会有人成佛?然而,不能如实如理地记载大乘法义,其中原因本来不难理解的:声闻阿罗汉们既然未证大乘如来藏法,不知入胎识的义理,所以听闻佛陀宣说如来藏妙义时,又如何能生起胜解呢?既然没有胜解,又如何能忆持所听闻的法义呢?所以,二乘圣者或者凡夫学人,同时听闻 佛陀在第二、第三转法轮时期所宣讲的大乘经典,于佛灭度后的第一次五百结集时,却只能依其所听懂的解脱道部分结集而成,当然就会成为二乘法解脱道的经典了!那就是现在的《增一阿含》与《杂阿含》等经典最为明显了。虽然二乘圣凡等人结集而成,本质属于大乘法的经典,当然会有大乘法的名相存在其中,这是处处可见的事实。
世尊下生人间,建立了人间的佛教,但是人间佛教的表相,既然是以出家僧人作代表,然而出家僧人之中,本是声闻僧的人数最多,菩萨僧的人数最少,在家菩萨僧更是不便主导经典的结集;所以第一次结集,当然得由声闻僧主动结集,结果是由大迦叶率领声闻人,把大乘经典结集成他们所理解二乘解脱道的经典了。后来,出家与在家的菩萨僧,眼见大乘经典被结集成二乘法义而全面失真,被迫只好再自行结集大乘法义的经典了。
由此可见,证悟的出家与在家菩萨们,终究是少于出家声闻人的;而且大乘法不是初转法轮时期就开始宣说的,是声闻解脱道广弘以后才开始宣讲的。所以,想要在佛世就把菩萨法广弘开来,来超过声闻乘的法教,当然是不可能;合理地推论,佛陀在世时的大乘法教声势,当然不能与声闻法教相提并论。而大乘如来藏,也就是声闻法的本识妙法,远远胜妙于声闻法,在一切阿罗汉们都不能与真悟菩萨对话的情况下,大乘法在弘扬过一段时期以后,终究还是会被大乘根性的学法者所信受。因此,在长期与部派佛教的声闻法并行弘扬数百年以后,大乘法教终于还是凌驾于声闻法教之上了。
然而,大乘佛教是函盖小乘声闻法以及中乘缘觉法的,说明白一些:二乘法其实都是从大乘佛教中分解出来,作为先度信心不足、心性不够广大的声闻性众生,所以二乘声闻的解脱道法义,本来就属于大乘佛法中的局部。如果不将大乘法中的部分解脱道解析出来而说二乘法,当然就只有唯一佛乘的佛教了,又有什么大乘、中乘、小乘可说呢?这就是唯一佛乘的真实义理啊!
我们再恭读第一转法轮的《央掘魔罗经》,其中一段经文如下:
【是故佛世尊,无上处希有;极下处希有,所谓一阐提。邪定是阐提,正定是如来、住地诸菩萨,及声闻缘觉。】(《央掘魔罗经》卷2)
由此经文的名相内容,可以证实佛世的时候,本来就有如来、诸地菩萨、声闻缘觉等三种圣人的存在。依次胪列,有至高无上的如来境界,再依其修证境界的内容,而有菩萨、有声闻、有缘觉,而各自证得不同的果位。在本经文中,央掘魔罗与佛陀的对话,还有处处展显《般若经》的名相,真是很精采!
由于时间限制,我们仅仅撷取相关的重要文句片段分享,以供养菩萨们。其经文如下:“我今常住,汝自不住。”(《央掘魔罗经》卷1)本经文中是叙述:央掘魔罗远远见到如来出现在林子里,于是右手拔刀、左手持着刀鞘,拔腿跳跃着向如来的地方追过去。如来在前徐步稳稳地前行,央掘魔罗在后面拼命地追、拼命地跑,尽了全力,却是追不上,只得大喊:“沙门!停下来啊!停下来啊!”佛陀藉著当时的因缘、场景,开示央掘魔罗,直接说“我今常住”;“我今常住”就是说“如来常住”,直接指出法界实相的内容。这一句是最原始的“如来常住”的经文记录,是第一次五百结集的声闻人,结集在最原始的阿含部经典中的文字。
佛陀说:“如来常住,是你央掘魔罗不懂,也不认识这常住之心啊!”接着,如来以不同的名称说法界实相,说我住无生际,我住于实际,我住无为际、无老际、寂静际、安隐际等等,这些名称都是第二转法轮般若经典熟悉的名相。从经文内容即可证知:在第一转法轮,如来已经再三指出有法界实相如来藏常住。“际”是指“边际”、“尽头”、无生际、寂静际、安隐际……等,指出如来藏是一切万法的归依边际,本来无生、真实,祂是无为、也不会老,是寂静、安隐等等。这些都是很清楚地在显示,佛陀在第一转法轮的时候,已经清楚地说有真实、有无为、有无漏、有寂静永恒之法----如来藏;可是声闻人并不懂佛陀所讲的,是在指涉如来藏永恒真实。后来央掘魔罗就听懂了 佛陀所讲的,就当时了解证悟,放下屠刀而归依三宝、归依佛陀。在这篇《央掘魔罗经》中,佛陀最后有说,【佛告文殊师利:“一切众生有如来藏,为无量烦恼覆,如瓶中灯。”】(《央掘魔罗经》卷4)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功能具足,可惜被无量的烦恼所覆藏著,就好像灯在瓶里头被瓶所覆盖著,无法显示灯的光明。
各位菩萨!根本识如来藏真实有,我们依着以上所举示的《阿含经》的经典经文,可以知道如来藏绝非方便施设的名相,祂是佛法中的中道义理,以及二乘出离三界生死的涅槃妙理,都是依此如来藏,让解脱道的法义不会落入断灭空,才能存在与弘传;也使成佛之道,依于如来藏得以究竟圆满,成就如来功德!
我们说明到此。
各位菩萨:敬祝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