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
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人大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 佛陀有教导我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因缘,在这段经文中,佛陀开示说:有七种布施并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
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表情面貌来面对,而应该要时常面带笑容。能够这样布施的人,当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容貌端正;并且在未来成佛时,会得到真金色光,这就是第二种和颜悦色施的果报。
第三种布施是“言辞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凡是有所言说,都要温言软语,不要口出暴厉的恶言语来伤害别人。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未来世受身时,他就能够言辞善辩而了达,凡是他所说的话语,大众都会普皆信受;而到未来成佛时,更会具有四种无碍的辩才,这就是美好言辞施所会得到的果报。
第四种布施是“身施”。也就是说:在和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相会时,一定要起身迎接,并且礼拜问讯,这样子就叫作身施。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身材高大,而且相貌端正的身形,并且人人看见他时,都会恭敬欢喜;而到未来成佛时,他的身量就会有如尼拘陀树,具足三十二种大人相之无见顶相,这就是身施所会得到的果报。
第五种布施是“心施”。这是说:虽然我们能够以上面所说的眼施、和颜悦色施、美好言辞施以及身施等来供养三宝、父母、师长等恭敬田;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和善的话,那就不能够称为是真正的布施,所以应该是要以发自内心,诚恳深切地来行供养,如此才称得上是心施。能够这样子来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智慧明了心,而不会有愚痴狂乱心;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一切种智心,这就是心施会得到的果报。
那什么是第六种布施呢?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在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常常得到尊贵的七宝床座;而在未来成佛时,就会得到师子法座,这就是第六种床座施的果报。
第七种布施则是“房舍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应该要使他们在房舍屋宅之中,可以安心自在、顺畅地行住坐卧,这样就叫作房舍施。能够像这样子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就可以得到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诸种的禅定,以及无量三昧的功德屋宅,这就是第七种房舍施的果报。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听完了 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我们接著再来细说一下这七种布施,其实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作到的。比如说,我们平常在面对众生的时候,都应该要以慈善柔和的眼神来看待一切的众生,如来三十二种大人相中的牛王眼相,也是因为在无量世中,以慈眼、善眼来和视众生而得到的。譬如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有开示说:【或有人言:“如来先得牛王眼相。”何以故?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乐以善眼和视众生,是故先得牛王眼相,次得余相。】(《优婆塞戒经》卷1)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没有以慈眼来看待众生,反而经常杏眼圆睁地来瞪视别人,那会得到什么恶报呢?想必我们的人缘会很不好!那如果又以恶眼来瞪视已发菩提心之人,那个果报可就严重了。佛陀在《大乘方广总持经》中曾经开示说:【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这样的苦报,想必都不是大家愿意去承受的。为了避免得到这种无眼、无舌的恶报,我们还是好好地去恶修善,以慈悲心以及慈目、善言来对待众生才好啊!
而除了平常要以慈眼看视众生之外,我们也可以更积极地努力以灯具光明来供佛以及布施给众生,这样也可以获得非常广大的果报。譬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说:【若有众生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除灭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不在于黑闇之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是名奉施灯明得十种功德。】(《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由此可知,以慈柔的眼神来看待众生以及布施灯明,都可以让我们在未来世得到很多良善的大果报的。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和颜悦色施,我们平常对待任何众生,不论是家人或是亲朋好友,乃至同事同学、长官下属时,或在路上遇到任何人时,都可以以和颜悦色来布施!当众生看到我们温和的笑脸,他们的心情也会跟著很好,也更喜欢亲近我们!如此一来,我们就更有机会度化他们了。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人见欢喜者,前生见人欢喜故;人见不欢喜者,前生见人不欢悦故。】(《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因此,如果我们看到众生都展现出和颜悦色,那么见人欢喜的果报,就是未来也会人见欢喜;这不只是未来世才有的果报,今生我们努力主动地以和颜悦色来对待他人,当他人感受到我们的好意时,也迟早会作出善意的响应的。相反地,如果我们常常以臭脸来面对别人,那别人也一定不会喜欢我们的;而我们到未来世,也会得到容貌不端正的果报。因为常常生气、皱著眉头,久而久之面容也就不好看。另外,佛陀在《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由此可知,端正的果报是要内心安忍、不生气。世间人有句话说:“真正的不生气,是让人感到你内心在微笑。”由此可知,我们除了外表要和颜悦色之外,内心也要能够安忍、不生气,这样未来才能得到容貌端正的果报。
第三个言辞施,就如同菩萨四摄法中的爱语。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有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瑜伽师地论》卷46)也就是说,菩萨除了布施之外,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然作了很多的布施,常常帮助他人,可是却不用爱语来对待众生,总是板著一张脸,或是爱教训人;那众生虽然接受了他的财物,可是因为常常被他骂,所以心里很害怕对方。因此菩萨除了慈眼和和颜悦色之外,爱语也是非常重要的。譬如《瑜伽师地论》中有说:【云何贤善?谓如有一远离颦蹙,舒颜平视,含笑先言,常为爱语,性多摄受善法同侣,身心澄净,是名贤善。】(《瑜伽师地论》卷25)因此我们在跟众生面对面交谈时,以及在网络上跟别人对话或作佛法布施时,都应该要爱语,注意口气要好,要委婉、亲切;这样才可以跟众生广结善缘,而且这也是快速摄受佛土,而又不必多花钱的好方法。
接著我们再来谈身施。这就是说,我们见到父母、师长乃至修行人等,都要起身迎接、礼拜问讯;这是世间法上的礼节,也是佛法中很重要的善业。譬如 佛陀在《优婆塞戒经》中开示说:【为菩萨时,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头顶礼拜,破憍慢故,是故先得无见顶相。】(《优婆塞戒经》卷1)可见得三十二相中的无见顶相,就是经常礼拜父母师长、诸佛、菩萨而得来的。
第五个心施。是说布施的时候,应该要以善心、诚心、恭敬心来作布施。例如在《妙法莲华经》中,有提到无量无数劫前的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其实就是 释迦世尊的前身。在无量数劫之前,当常不轻菩萨遇到佛门四众时,就会对他们礼拜赞叹;但是在遇到增上慢的佛门四众时,他们就会毁谤、怒骂常不轻菩萨,甚至会用木杖、瓦石来掷打他。但是当常不轻菩萨遭受到这样的屈辱时,却从来不会因此而起瞋,他只是避走开来,但是却仍然会对他们说:“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在经文中有提到常不轻菩萨正因为如此的作为,所以得到了广大的福德而早成佛道,而那些在当时毁谤、打骂常不轻菩萨的佛门四众,却在两百亿劫之中,都无法遇到佛法僧三宝,然后还有千劫的时间是在阿鼻地狱中受苦。这些过去毁谤、打骂 常不轻菩萨的众生,到了无量亿劫之后,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最终仍然是被 佛陀所度化了,一同在法华会上听受 佛陀开演妙法。
接下来的床座施以及房舍施,也都是很容易作到的。譬如我们在公交车或捷运上,让座给年老或年幼,乃至有需要的乘客,这样也都是床座施,而可以获得无量的功德。例如 佛陀在《分别善恶报应经》中就有开示说:【若复有人,施佛床座,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德业尊重;二、世间称赞;三、肢节多力;四、名称远闻;五、德美歌颂;六、安和适悦;七、获转轮王座,仆从众多;八、见者欢喜;九、生天自在,福相具足;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床座获斯胜报。】(《分别善恶报应经》卷2)因为一切有情都是未来佛,所以我们以慈悲、恭敬的心来让座,也同样会有很大的功德的。
另外,佛陀的弟弟难陀尊者,也具有三十种大人相,相好庄严;这正是因为他在往昔九十一劫前的毘婆尸佛时代,曾经提供温室来供养众僧洗浴清净,因此而获得如此清净庄严的色身。
佛陀所教导我们的这七种布施,都不需要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大福报,而且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很容易去作到的。我们在成佛之道的修行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摄受众生,饶益一切有情。龙树菩萨曾经在《大智度论》中说:“为庄严佛土,教化众生。”(《大智度论》卷6)平实导师也因此常常教导大众说:“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而摄受众生当然是要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菩萨四摄法去摄受。而这四摄法中,又以爱语最为第一;要以爱语来行布施,以爱语来利益众生,以爱语来行同事行等等。
而我们在爱语的同时,当然也少不了慈善的眼神,柔和的脸色,恭敬的身行,以及诚恳的心意等等来共同圆满,要不然众生是很难感受到我们的诚意,而欢喜信受的。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话,那么就应当身心恭谨、和颜悦色、慈眉善目、温言软语来摄受一切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并且远离瞋恚心。这样在成佛的过程中,就能少受许多无意义的辛苦与障难,并且能够广利众生而早日成佛。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早证菩提!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66集<  七种施因缘-不减损财物的布施>     陆正元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