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问辨 弘一法师
净宗问辨(1)
(乙亥二月于万寿岩讲)
弘一法师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2),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榷,或致诖乱(3)。故于万寿讲次(4),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辩,亦以就正有道耳。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5),虽撰《义疏》(6),盛赞持名(7),然其自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入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持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
《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著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8)。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
问: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必须求生兜率耶?
答:不尽然也。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尘尘刹刹,同时等遍。兜率内院有弥勒,极乐世界亦有弥勒。故法相宗学者不妨求生西方,且生西方已,并见弥陀及诸大菩萨,岂不更胜?《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弥勒菩萨等。”又《阿弥陀经》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据上所引经文,求生西方,最为殊胜也。故慈恩教主窥基大师(9),曾撰《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及《疏》一卷,普劝众生同归极乐。遗范具在,的可依承。
问:兜率近而易生,极乐远过十万亿佛土,若欲往生,不綦(10)难欤?
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灵芝《弥陀义疏》云:“十万亿佛土,凡情疑远,弹指可到,十方净秽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议故。”由是观之,无足虑也。
问:闻密宗学者云:“若唯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致夭亡。故修净业者,必须兼学密宗长寿法,相辅而行,乃可无虑。”其说确乎?
答:自古以来,专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寿者。前说似难信也。又既已发心求生西方,即不须顾虑今生寿命长短,若顾虑者,必难往生。人世长寿,不过百年,西方则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智者权衡其间,当知所轻重矣。
问:有谓弥陀法门,专属送死之教;若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则往生东方净刹,岂不更善?
答:弥陀法门,于现生何尝无有利益?具如经论广明。今且述余所亲闻事实四则证之,以息其疑:
一、瞽目重明。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曾卒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忽尔双目失明,忧郁不乐。古农乃劝彼念阿弥陀佛,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如是年余,双目重明如故。此事古农为余言者。
二、沉疴顿愈。海盐徐蔚如,旅居京师,屡患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乘人力车,磨擦颠簸,归寓之后,痔乃大发,痛彻心髓,经七昼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忆《华严.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文,依之发愿,后即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今已十数年,未曾再发。此事蔚如尝与印光法师言之。余复致书询问,彼言确有其事也。
三、冤鬼不侵。四川释显真,又字西归。在家时历任县长,杀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宁波慈溪五磊寺,每夜梦见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愤怒,执持枪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惧,发勇猛心,专念阿弥陀佛,日夜不息,乃至梦中亦能持念。梦见土匪,即念佛号以劝化之。自是梦中土匪渐能和驯,数月以后,不复见矣。余与显真同住最久,尝为余言其往事,且叹念佛功德之不可思议也。
四、危难得免。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坐卧,恒念弥陀圣号。十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眠。夜半,墙忽倾圮,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璧华早岁奔走革命,后信佛法,于北京、温州、杭州及东北各省,尽力弘扬佛化,并主办赈济慈善诸事。临终之际,持念佛号,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时,顶门犹温。往生极乐,可无疑矣。
------------------------------------------
(1) 本文作于1935年。其时弘一法师居厦门禾山万寿岩,校读灵芝元照律师所著《阿弥陀经义疏》。万寿岩住持本妙法师,请他宣讲《阿弥陀经》。弘一法师因据《义疏》,随力敷讲,并撰《义疏撷录》。开讲期间,别撰本文,采用问答形式,阐扬净土法门,剖析甚详,亦可见师皈心净土之恳挚。
(2) 每设问答:经常采取问答的文体。
(3) 诖乱:造成混乱。诖(guà):过误。
(4) 万寿讲次:在万寿岩讲经期间。次:期间。
(5) 灵芝:北宋律宗高僧元照,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早年轻视净土法门,后遭重病,阅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始归心净土法门。并依善导之说,一意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发愿领众同修念佛。常言:“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此法门。”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等。
(6) 《义疏》:即《阿弥陀经义疏》。
(7) 持名:以专心持念阿弥陀佛名号为修持方式。
(8) 弱羽:指幼鸟羽翼未成。传枝:从一根树枝移到另一根相邻的树枝。
(9) 窥基:玄奘弟子,法相宗初祖。因常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其净土著述有《阿弥陀经疏》1卷、《阿弥陀经通赞疏》3卷等。
(10) 綦(qí):极。
清凉书屋校注
.2002.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