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有几种?
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楞伽经》
“几戒众生性?”此问戒有几种?众生根性复有几种?世间宗教悉有戒法;鬼神信仰亦复有戒,如诸禁忌即为其戒,虽无明文规定,信徒奉行不犯。道教依其宗派不同,亦有各种不成文之戒禁,由诸神降乩宣说,信徒笔录奉行。一神教亦有经典说戒,譬如十诫。各类外道邪戒极多,各有立论根本,故有牛戒、狗戒、鸡戒、水戒、火戒、常蹲不坐戒、常立不卧戒、狗吠之家不乞食戒、有蝇之家不乞食戒、常举手戒、食自落果戒……难以尽述。凡此正邪诸戒,皆因众生根性差别而异其戒;率多取相为戒、非戒取戒乃至取于邪戒者。
于 佛法中亦有诸戒不同,因于众生根性差别及修道过程有异而有差别。取相戒者,如在家五戒、优婆塞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式叉摩那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亦有一日斋法,如八关戒斋,为来世出家求解脱果而作因缘。
于诸取相戒外,复有非取相戒者:初如 佛始成道,不即制戒,依过现诸 佛偈为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 佛教。”初创僧团悉以此偈为戒。后因僧众渐多,良莠不齐,多有不如法者,乃因事渐制,遂有取相戒法渐制渐广;然于初期未尝取相制戒。次如定共戒:以诸 佛子修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修证,分别能伏欲界贪、色界瞋、无色界痴,故依定之有漏功德不违 佛戒,不依 佛所制定戒相而持。三如道共戒:三乘弟子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 佛戒,不取 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
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三戒四戒而受。或受少分戒:一戒二戒而受。此五戒者前四为性戒,犯者不唯得戒罪,亦须未来世中受彼性罪果报。若不犯者,能生持戒功德。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地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 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 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
此外复有解脱戒: 佛子出家已,若是女众,须先受式叉摩那戒一年,名为近住女,观察有无身孕,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尼戒。男众出家已,名为近住男,受学戒,以八戒持;一年满已圆顶,受沙弥戒。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
在家出家 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 佛亦不舍大愿者, 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 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菩萨戒者,是则名为出家菩萨。出家菩萨持戒者,以菩萨戒为主持,声闻戒为副持,故为一切人天应供,心量广大深远故。
声闻戒者唯人类之诸根具足者方可受之;菩萨戒则异,根不具足者,乃至二根、黄门,畜生能解人语者,以及天神鬼神等,悉皆能受,非唯人受,故称别解脱戒。
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 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异,各依不同戒经而有小差别,依据经律为: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地持经,喻伽师地论。
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主旨而论则无差别,故可归纳为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尽未来际受持十重戒,永无违犯;二、摄善法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善法,于一切深经及所未闻法,无所畏惧,无有一善法不修学者;三、饶益有情戒——以四摄法饶益有情,救度有情置于 佛法之中。若有 佛子欲求成 佛而不受菩萨戒、不依止菩萨戒者,无有是处。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一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