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佛法世俗化、浅化的证严法师(连载八)
接下来谈五蕴十八界。佛弟子若不明了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详细的内容以及五蕴十八界生起的次第,将无法详细观察五蕴十八界的虚妄性进而断除我见。因无法现观蕴处界的虚妄性及无法断我见的缘故,必将见闻觉知心及处处做主的心当作真心,导致生生世世轮回六道无有休息,穷尽生死仍是博地凡夫一个。因此正光借著这个因缘,一一举示证严法师错谬处,希望大众能够真实了知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真实义理及虚妄性,进断我见而成就声闻初果解脱功德。然而五蕴十八界是互相含摄的,谈到五蕴的时候,难免会谈到十八界,因此合并五蕴十八界一并说明,以免重复说明而生烦。
首先先谈“色蕴”。证严法师在《斋后语》第四十六页云:“色即是物质,有物质的存在,就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有身躯便会追求外在的物质境界,不论是物质或身躯,凡是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皆称为‘色’。”又证严法师在《无量义经》第一四四页亦云:“‘色’是一切眼睛看得到的物质。”
正光辨正:所谓“色蕴”,区分如下:
一者,器世间;一般人所认为花草树木、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十方虚空中的无量器世界等,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是共业有缘众生依各各第八识不可知执受以及大种性自性、业种等,共同变现出来而被吾人所受用,因此器世间也是色蕴的一种,是第一种外色蕴,可以称为广色蕴。
二者,别别有情的色身;别别有情的色身是由于往世业种、无明及今世父母等为缘,借著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接触四大、摄取四大物质长养而成,因此色身是第八识所出生的法,属于色蕴的一种,也是佛法中五蕴的色蕴,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在内,也称为有根身;别别有情的色身,于我们自身有间接与直接的受用,譬如他人所造、所作、所说……而被吾人所受用,是第二种外色蕴,也是广色蕴。
三者,外五尘境;所谓外五尘就是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是由四大物质所形成,可以为吾人现前领受,在科学上都可以证明,五尘属于色法,色蕴所摄,是第三种外色蕴,属于广色蕴。
以上器世间、别别有情的色身、五尘境三种色蕴,都属于物质法,都有质碍的现象,也都是刹那刹那变异生灭,无有真实体性。
四者,法处所摄色;有下列四种:第一种,带质境所见色,乃六根、六尘相接触所生之似外境的内相分,是第八识所变现的心法,与外境非一非异,何以故?外境是色法,带质境是心法,非一故;带质境的内容与外境一模一样,无二无别,非异故。而此带质境所见色,在五扶尘根与外五尘相接触的地方生起外相分,再由五胜义根的神经以讯号的方式传输到头脑而生起内相分六尘境界,再由见分的七转识分别,以此内相分而与外相分、山河大地外境相联结,才能生活在人间而使山河大地……等能为吾人所亲领受。第二种,观想所见色,亦即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色。西藏密宗(譬如宗喀巴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常教导学人,在打坐时观想自己有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当此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观想成就时,就妄认自己已经成为天人了。然此天身是自己观想所成的内相分,是心法所摄,与 佛所说“欲得广大庄严无比的天身,须经过努力的布施、修五戒、十善、精进禅定及消除性障才能得到欲界天人异熟果报”的开示,是完全不符的;假使想要获得色界天身,必须亲证初禅到第四禅,舍寿后才可能得到色界天身;观想所成就的色法大身,只是心中的内相分影像,不能存在于天界;因此西藏密宗的观想法实质上是外道法,与佛法无关,也与获得广大天身的修法无关。又譬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观想,都是观想所成色,都是内相分,如日观、水观、地观、树观、八功德水观、总观、花座观、弥陀相观等观想,乃至成就遍观一切色观而悟自心如来、自心弥陀,“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受记”(《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CBETA, T12, no. 365, p. 343, c7-8),以此作为念佛的方法而增益对佛的信心,并作为与佛感应的修行法门,获得感应乃至授记……等;观想成功之后,在舍寿时可以得到佛的接引而往生极乐,但不是以所观想的佛身作为真佛身。第三种,无表色,即气质、气色等,是依附显色(青黄赤白、明暗等)、形色(长短方圆高低大小等)、表色(屈伸俯仰、行来去止等)而有,都是心法,属意识心所摄的色法。第四种,定果色,七地未满心菩萨要靠意识不断加行作意才能变现的柴米油盐等色法,为众生所受用;八地菩萨不须加行,才起作意即能变现如是色法。以上四者,不论是内色、外色、心法所摄色,这几种色,可以合称为广五蕴中的广色蕴。
以上器世间、别别有情色身、外五尘境、四种法处所摄色(带质境所见色、观想所见色、无表色、定果色),有色法、也有心法中的色法,都是刹那刹那变异生灭,无有真实体性。因此,色蕴一辞,在狭义上的定义来说,是指物质(尤指有情色身)而言,都是色法所摄;在广义上的定义来说,则有外色法及心法所摄的色法等二种,非单单如证严法师所说:“色即是物质”以及“‘色’是一切眼睛看得到的物质。”又色蕴刹那刹那变异,无有真实体性,犹如河流漩涡中心的泡沫一样,看它似乎一直存在,但其实是新的泡沫一直陆续的产生,旧的泡沫一直陆续的消失,但总是有泡沫相续不断的存在,是故佛说“色如聚沫”。
又,物质并不障碍我们的心法本性,不障碍我们的解脱;只有在无明的状态下,有情才会产生障碍;何以故?一者,契经曾云“色无觉知、段肉无知”,表示物质并没有见闻觉知性,而且现代科学家也已少分证明了 世尊的说法,因此有物质的地方根本不会障碍有情的本性。
二者,有情这个色身,是借著别别有情第八识的大种性自性来接触四大、摄取四大以及借著父精母血长养而成;因有色身的关系,就有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前五根是色法;意根则是心法,由祂携带第八识投胎于受精卵中而成就吾人的色);有六根的关系,能接触外五尘,由第八识变现内六尘相分;有内六尘相分的缘故,就有见分六识现行、分别;当六识在分别内六尘相分时,第八识却从来不在六尘境上分别,故名离见闻觉知。由此可知,第八识借著自己所生的五色根来接触外五尘而变现出内相分六尘,意根欲了知内相分的法尘境,所以促使第八识流注六识种子而生起六识觉知心来分别,但是第八识本身从来不在六尘境界上生起分别,因此不会有障碍有情的问题发生。
三者,会障碍有情的是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是因为七转识无始劫以来,于内相分六尘中不如理作意而生起贪染喜厌等善恶净不净的分别与熏习,使有情误以为真实的接触外境,进而造作种种身口意行等业,导致有情轮回生死。
由上分析可知,物质及色身本身没有见闻觉知,根本不会障碍有情本来解脱的清净自性;第八识借著祂自己所生的五色根而与外境接触,却不在六尘上起分别,而且任运随缘配合七转识运作,也不会障碍有情取证解脱,反而因祂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断的显现,使有缘的众生可以照见这个事实而迈向解脱及成佛之路。会障碍有情的是第八识所生的七转识,因不如理作意,误以外境确实被自己所接触,因此误认外境实有而产生执著,所以导致有情轮回生死不停,所以物质本身并不障碍有情本有的清净自性,因此证严法师说“有物质的存在,就会障碍我们的本性”,显然是不如法说,不仅违背 世尊的开示圣教与理证,而且也无法通过世间法的考验。
接下来谈“受蕴”。证严法师在《无量义经》第一四五页云:“‘受’,有颜色、形状的物体,让人看了心起分别就会产生‘受’,受分为苦受、乐受、中受。见到喜爱的境界,心中产生欢喜即为乐受;遇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事物,产生的感受即是苦受;没有苦与乐的感受即是中受。
乐受又可产生‘喜受’,苦受又能产生‘忧受’。乐是由意〔正光案:证严法师所指“意”字为意识,如同一本书一三七页所说〕所接纳,喜由第七末那识所接纳。面对外境,所纳受的不出此五种。”
正光辨正:所谓“受蕴”,是说六识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六尘中所生的感受,意识在其中体会顺心、逆心、不顺不逆的境界,所以心中产生了苦、乐、忧、喜、舍受,这五种受就是受蕴。因为有这五种受,接著就生起贪欲、瞋恚……等无量烦恼,导致后有的业种不断聚集,这都是由于不懂意识心的虚妄、不懂六尘的虚妄,这就是无明;因为这种无明而将意识心认作真实常住法,就像证严法师一样的认定“意识却是不灭的”,所以就不想取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认定意识觉知心是真实法、常住法,这就是人间到处都可以看得到的无明;由于这个无明,使得证严法师无法远离意识所领纳的苦乐舍受,就会在世间法的意识、六尘、名闻、利养、眷属等法上面生起执著,才会想要把慈济国际化,获取更高的人间评价,这都是由于无明(不知意识与六尘虚妄)而引生的。
受有三受、五受之分,是佛弟子耳熟能详的佛法名相。其中三受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指接触外境而引起违逆己心的感受,乐受是接触外境时引起随顺己心的感受,不苦不乐受是指接触外境时引起既不随顺己心也不违逆己心的感受。为了让大众了知这三种受的内涵,正光举日常生活吃冰淇淋为例,来诠释三受的内容。譬如很想吃冰淇淋,因为有期待及尚未吃到的缘故,此时即有轻微苦受产生。在期待的苦受当中,一但有冰淇淋可以吃,苦受马上变为乐受。吃了第一杯冰淇淋之后,乐受仍然存在,再吃第二杯冰淇淋时,乐受渐渐淡薄乃至转变不苦不乐受;一旦超过自己的觉受而吃第三杯冰淇淋时,不苦不乐受就渐渐转为苦受。从上面的例子可知:一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透过意识觉知心现行后所生的感受,所以受蕴其实本是识蕴觉知心的心所有法,并无自体性,而以虚妄性的意识觉知心为主体。二者,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相对的受,不是绝对的,是刹那刹那地变异生灭,是虚妄不实的,没有一定的体性,所以是变易无常的。三者,苦受亦非绝对的苦,乐受不是绝对的乐,不苦不乐受亦非绝对的不苦不乐受;而是乐中隐含著苦、苦中隐含著乐、不苦不乐中其实也隐含著苦与乐,只是世人没有觉察到罢了!所以受是无常、相待的。由此可知,三受或五受其实都是不断的在变异,并非真实有,犹如雨水不断的滴下来,在地面上连续不断的产生水泡一样,使我们误以为水泡一直存在,其实是不断的在生灭。受也是一样,当意识觉知心生起时就连续不断的存在,使无知的世人误以为受是真实有、真实存在,因此 世尊说:“受如水泡”。
五受是苦受、乐受、忧受、喜受、舍受。圣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开示说:苦、乐、忧、喜、舍受,与意识相应。何以故?苦受、乐受都是意识觉知心现起后所生的感受,而忧受是由苦受分出、喜受是乐受分出,因此苦受、乐受、忧受、喜受当然都与意识相应了。既然喜受与意识心相应,怎么会如证严法师所说:“喜(受)由第七末那识所接纳”呢?这不但不符教证,也是不符理证的。
又《成唯识论》卷三、卷五都说:“第八识及末那识相应唯与舍受”,既然第七识只与舍受相应,而喜受为意识心所领纳,两者的体性完全不同,喜受又如何与第七识相应呢?而且,第七识意根从来只能在极粗略的法尘上面了知有无大变动,连变动的内容是什么都无法了知,得要意识心生起以后再加以了知,则意根显然是无法了知境界相的,那又怎能产生喜受而与喜受相应呢?从这里可以证明证严法师弄不清楚五受的真实义理,也完全不懂意根与意识的极大差异所在,因此说“证严法师完全不懂唯识”,一点也不为过。不懂唯识却偏偏喜欢说唯识,想要让人以为她真的懂佛法;当然所说必定错误百出、处处错谬,必然无法避免严重的误导众生;因此缘故,对证严法师的唯识谬说,不得不加以辨正!
接下来谈“想蕴”。证严法师在《斋后语》第七十一页云:“‘想’是心缘外境时所接触的直接感受,称为第六识;……”
正光辨正:所谓“想蕴”即是了知、觉知,乃因色身与六识,相对于外境五尘而起身行、口行、意行,产生了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因三受中有韵味,于蕴处界产生各种想──各种了知,了知就是想阴;因为了知性会使众生误以为自己是真实常住的,所以阴盖众生的明慧,所以就称为想“阴”。这个想阴,是由色蕴、识蕴、受蕴及行蕴四法和合之下假合而有,是四法和合蕴集而有,所以又称为想“蕴”;想蕴既是四法和合蕴集而成的,所以是虚妄不实的。
就以欣赏音乐为例来说明想蕴。当听到音乐时,是透过耳根接触音乐声尘,产生耳识及意识分别。在这个过程当中,色蕴(耳根)及识蕴(耳识及意识)的种子流注而使欣赏音乐的事相成就。其中意识依据过去的经验,分别这个音乐好听或者不好听等等;如果好听就产生乐受,如果不好听就产生苦受,受蕴(苦受或乐受)成就。又,领纳苦受、乐受或舍受的当下,了知性已经出现了,因此想蕴也成就了。由此可知,想蕴是透过色蕴、识蕴、受蕴及行蕴四者和合而成,犹如热沙地或柏油路面,夏日远望似有积水,其实非水,乃是阳焰。想阴亦如是,犹如阳焰非实,因此 世尊说“想如阳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