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006 恒伽达--心欣慕圣贤
郭正益老师开示
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3/2560-a13_006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继续来讲佛典中的故事。这一集我们要谈的是“恒伽达的故事”,他是在佛世的时候出现的一位修行人,他的经历颇为曲折;他是阿闍世王大臣的儿子,当初这位大臣他没有孩子,因此他决定去威胁恒河庙神。说来也很奇特,那位庙神经过他的威吓以后,就很担心地跑去找天神说:“这世间有一位国王的大臣,他的权势和富贵非常的高,不可抵抗啊!然后他说,如果我不给他一个孩子的话,他就要把我的这座庙捣毁;这样会有辱天神您的名声,因为这座庙是为了要祭祀您而生的。而且他还说,他准备把您的这个雕塑的神像用粪便来涂抹!如果不好好处理这件事情的话,我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出来。”因此,这位天神想:要找到一个有福德、有福报的人来当这位大臣的儿子,似乎并不太容易啊!他想了想,就去找另外一位天王(位在他之上的一位天神),然后叙述了同样的事情;但大家想了一想,好像也没有一个好的办法。原来,要当一位大臣的儿子也并不容易,必须要有福德,而且也必须要有种种的因缘。最后,不得已就去找我们世间人所说的玉皇大帝(这玉皇大帝在印度称为帝释);帝释就说:“那这样好了,让我想一想,再来观察一下,到底应当怎么作才比较好。”
刚好有一位天子,他开始出现一些五衰现象的这种相貌(这相貌不是说他年纪大,而是说他发生了头顶上的花冠开始枯萎,而且身体发出一些味道——就是臭味……等);在这个情况下,玉皇大帝就想:这事情可以有一个转圜的机会了。因此他就赶快去找这位天子(找他私底下来谈),看看他可不可以就到人世间的这地方去投胎?可是被这位天子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他只想修学这个殊胜的出家之法,最后能够修证学到解脱法,不要再流转在三界。”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帝释不得已就答应他说:“这样好了,你放心去投胎好了,你想出家的事情,只要你去投胎,我这边会替你安排。”因此,这位天子后来就投胎变成这位大臣的儿子。相命的人问了这个缘起是怎么样的,知道他是从恒河边的这座庙辗转而求来的这个孩子,就把他取名叫作恒伽达。
等到恒伽达长大以后,他的决定就是要出家、就是要学法!那时候佛陀还在世,所以他非常地欣慕;可是却发生了阻碍——他的父母不肯答应。他的父母想:“我只有你这一个孩子,是好不容易才求到的,怎么可以说出家就出家呢?如果你出家了,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呢?这么庞大的家产,要谁来照顾呢?”因此就百般地阻挠。恒伽达非常难过,他就想:不如这样,我就想办法再去投胎,投胎到一般的家庭就好啦!到那时候,出家以后再来学佛应该还来得及。所以恒伽达打定主意,就决定赶快要再去投胎。
所以,第一个,他就走到山崖的上面往下跳!说也奇怪,他跳下去以后一点受伤的痕迹都没有。他想了一想:这不是办法!怎么我不会死呢?因此,他第二次就去找大河纵身一跳,不过说来也是奇怪,最后河水硬是把他的身体从没入的河水中,把他给托了上来,所以他也是没死。那他又决定来吃毒药,结果吃了毒药以后身体还是完好的!这样都不会死,让他觉得非常失望。他想:我就是想要一死了之,为什么都达不到这样的心愿呢?因此他又想:那我来违犯官法,被官所处决,那样总该可以吧!
因此,他就私下探知了这个国王的女眷属(阿闍世王的女眷)什么时候会到哪里去沐浴,因此他先偷偷藏在那里,等时间到的时候,他就赶快把这女眷的衣服都抱走;抱走以后他就故意地走出来让那看守的人看见,于是他就被逮捕了。阿闍世王听到这消息非常震怒,决定亲自来处决这个人。于是恒伽达就被绑在那里,阿闍世王就直接用箭射他;结果这箭射出去以后,却在还没射到恒伽达的时候箭身就往回转,反而向著阿闍世王射过来。阿闍世王吓一大跳!后来,又连射三箭都是如此,阿闍世王觉得很恐怖,到底这个是人、还是鬼、还是天龙、还是神呢?就审问他。恒伽达说:“我都不是。我是国王您的大臣的小孩,只是希望国王您能够答应我一个要求、一个心愿。”国王说:“好啊!既然你不是天神、龙、鬼,那我就不管啦!”恒伽达就把他想要出家的这个心愿跟国王来解释;解释完以后,国王就恩准他可以出家了。于是恒伽达就可以如愿地到佛的座下,最后还很快地成就四果阿罗汉的果证。
关于他这个缘起到底是怎么样的呢?阿闍世王后来就来请教佛陀,到底恒伽达为什么他经过那么多次:跳下山崖、跳河、以及饮用毒药,甚至用箭射他都不会死?为何他今天又可以证得四果阿罗汉呢?佛陀说这其中的业报非常曲折!当初,在往世的时候恒伽达担任一位大臣,那时候的国王有一次和女眷出去外面游玩,大家在嬉戏当中,这女眷就开始唱歌,唱歌时发现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一开始就与这女眷的歌声来相和。这时候,国王就产生了嫉妒心,他下令把这个人逮捕起来,然后要把他处斩。这位大臣刚好经过,他就问:发生什么事,为什么要处斩这个人?就请国王刀下留人,然后帮他据理力争。他说:“对于声音来说,它又看不见有任何的人形出现,而且对于男女之间也没有通奸的种种情事,是不是国王你可以饶他一条性命呢?这样对他是不是比较公平呢?”最后国王不得已就只好放了他。于是,这个人就跟著这位大臣了。
后来有一天他终于想通了,他想:我因为自己的淫欲心,所以去跟人家的歌声相和,在这过失中就使得我会遭遇到这样的苦难,要不是有人肯仗义执言来救我一条命,我今天就不知道会沦落在哪里了?所以,他决定要去出家求法。因此他就来向这位大臣请辞,大臣说:“好啊!这是好事啊!如果说你有证得道果的时候,请你回来相见。”于是这个人就找一个僻静的地方专精地修学,最后成就了辟支佛果,然后他就回来见这位大臣;大臣看了非常的欢喜,然后以四事来供养他。辟支佛就展现他的神通,升到天上作十八神变让这位大臣看,大臣看了以后非常地高兴,就想:我因为救了这个人,所以他今天才得以成就这样的道果,那我希望以我这样的功德、福德能够让我生生世世富贵,而且能够长寿,并且最后我的智慧、德行可以跟他一样。这大臣就是恒伽达的前身;所以今生能遇到佛,也因此可以来证果,就是因为他过去生有救了这样的人。
所以,我们不要轻忽救护一个人的果报,或觉得说救一个人好像只是说几句话,但实际上这个可能会关系到一个人的性命,而且甚至是这个人可以成就道果,乃至这个人成就道果后可以度无量无边的人。所以,从这地方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恒伽达他过去生愿意这样仗义执言,不怕得罪国王,所以有种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在世间法上可以观察这些因缘,如果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救人一命就可以让这个人获得殊胜的果位,而辗转因缘也可以让自己来证果。所以要懂得回向发愿,发愿自己可以长寿富贵,可以得到同样的智慧,所以这样是最好的。
要学佛,我们就应当欢喜贤圣的身口意种种教导,及种种的智慧与德能,可以让我们留下修学佛法的种子。所以,我们应当让家里面的亲人以及朋友,让他们来亲近佛法,虽然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学,可是未来这些种子终究会发芽,他们就可以因为这些萌芽的种子而自己想要亲近佛法;就可以在亲近佛法的过程中,最终决心修学佛道且最后能够成就,也就像恒伽达一样,从大臣看著别人能够成就,看著别人得道证果,而最后可以发心来修学。所以应当如是志向坚定,即使亲人来阻挠自己修学佛法,这样也没有关系,因为佛道不是一天一夜就可以成就的。如果今天有人来阻挠我们出家,或是障碍我们学法,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想:自己的因缘不好没有什么关系,在家、出家都一样可以学佛;我们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来积极地护持这个正法,不一定说一定要自己到寺院中去出家,如果我没有那因缘,我们就鼓励他人可以出家,或回向他人能出家而来成就他人,也可以成就这些果德。这样不是很好吗?再用这些所生起的功德、福德来回向自己,发愿未来我可以在自己如愿遇到佛的时候,让我可以出家。若这样,即使是贤劫的这一尊佛,你没有办法如愿在祂的座下修学,或是很难有一次的机会,这样也没有关系;接下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
尤其今天我们来到了末法,在末法中我们离开佛已经有一段很久的日子,现在我们虽看不见佛身,可是我们能够一样地可以看到佛所留下的经典,及佛所留下的这些戒律、威仪轨则,这些让我们可以仰慕如来。尤其如来有说过:当你看著佛像(不管是木雕、石雕乃至于画像)就应当生起仰慕心,就应该生起恳切心,如同佛陀亲临,不要有别想,这样两者〔编案:指现前供养应身佛或于佛像前供养,以这两种方式供养佛陀〕你供养礼拜的功德是一样的。所以出家、在家并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应该在活著的时候,就好好来亲近如来,不要到要死的时候,才来想要再投胎〔编案:指如同恒伽达那样,重新投胎再来学佛〕。
恒伽达的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是在怎样的困境底下,总是会有出路的;他之所以不死,就是因为有护法菩萨的存在。在佛世有许许多多的菩萨,他们变化成帝释,变化成天王、天神、鬼神,然而却不要我们真正地去崇拜他们;因为天地人间的鬼神都不是究竟的,没有一个真正的究竟法可以在佛世的时候,还可以相伴著、相随著出现,唯有如来才可以演说这样殊胜究竟的大乘第一义谛法,而且能够也示现方便的小乘法这样的道理,让一切的人都可以就他的心性、种性而能够得到利益。
所以我们应当要去想:中国从古代以来就接受到佛法的熏陶,所以我们也渐渐远离了对故事中的庙神之崇拜,大家也都知道佛陀是非常尊贵的;所以即使是在小庙里面,他们也慢慢地改供奉佛像,甚至是儒释道等等都放在里面一起供奉,这就代表说他知道佛法的可贵。从历代以来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开始学佛,也想要出家来学道,甚至修习禅法想要开悟,这些的过程中让我们知道鬼神真的都不是究竟的。如同故事中,从在人间的这个庙神,辗转到天神、到天王,最后到玉皇大帝,都还是拘系在这个生死的我见之中,他们没有办法舍弃他们的身见,所以他们〔编案:在业报报尽以前〕就会被局限在这个鬼神身中〔编案:也包括天人的天身之中〕。
虽然我们今天知道他们都是在示现的,但也是启发我们:我们确实不应该继续走这样的迷信的道路,而应该走向正信。就像是佛陀当初示现为悉达多太子一样,祂父亲也是要阻拦祂出家,后来悉达多太子跟祂的父亲说好1(祂父亲最后发现若没有阻挠的情况下,可能再也没有办法让悉达多太子回心转意,就出了一个难题,说只要你的妃子能够怀孕,这样你就可以出家。佛陀在那时候就示现〔编案:依于不可思议的自在力示现〕,而让妃子怀孕了)2,在那情况下〔编案:指完成了祂父亲的要求〕,所以也就可以如愿出家了。因此当我们在佛世的时候,遇到诸佛时能够出家是最好的;因为诸佛透过祂的身教、言教让你每一天都可以看见祂的身影,那种感化的程度不是一般的情况可以比拟的。
未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会出现于此贤劫人世间。当我们经历过末法之后再回到这个人间,是从兜率天跟著弥勒菩萨最后身降生于人间的时候,我们应当好好的来出家、护持弥勒佛的正法;等到弥勒佛祂示现灭度之后,世间又开始慢慢地混乱,那我们也继续要护持这个末法期,让佛法的恩泽可以广及所有的大众。让大家可以跟故事中的恒伽达一样,可以得到小乘极果;并让恒伽达〔编案:意指欣慕小乘解脱道的学人〕也可以经过转换,而发起大乘菩提心,决心求慕大乘道的佛果。
菩萨就是这样,在欣慕圣贤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往前进。恒伽达由于欣慕小乘的道果,所以他今天可以得到四果阿罗汉;再经过释迦牟尼佛所开演的法教以后,他就会接触到不可思议的大乘法。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许许多多的人,他就是因为没有佛陀来亲自跟他说大乘法,他对于世间的一切人所说:“这个是大乘法,这个大乘经典,这是大乘教。”他心里面起怀疑。
但我们在这边要奉劝诸位:对这个事情你先不要开口来否定,若你有一些怀疑,不如说你把那些怀疑先放下来,至少佛陀是真实的,你应当积累更多的功德,欣慕圣贤,像恒伽达一样;并希望能够成佛,能够修学像佛一样的佛果,以此来发愿;从这个发愿的过程中,希望能够见佛。这样的话,你来亲受如来的教诲,在教诲中就可以慢慢了解到佛的甚深教法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四圣谛?是不是只有小乘的声闻法?还是二乘的缘觉法?到底声闻法和缘觉法是不是究竟的?你自然到那时候就可以知道!贤劫既然有弥勒佛存在,这连《阿含经》也不否定〔编案:指贤劫中的第五尊如来弥勒佛的存在,这是在《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诸经中多所记载的事实〕,我们是不是应当来好好地敬信三宝呢?〔编案:指究竟的大乘三宝〕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阿弥陀佛!
---------------------------------------------------------
 
1《方广大庄严经》卷 6〈出家品 第 15〉:【尔时,佛告诸比丘:“菩 萨于静夜中作是思惟:‘我若不启父王,私自出家有二种过:一者、 违于法教,二者、不顺俗理。’既思惟已,从其所住诣父王宫,放 大光明,一切台殿、楼阁、园林,倍增严饰光明照曜。王遇光已, 寻便觉寤,谓侍者曰:‘此为何光?夜分未尽,岂日光乎?’侍者 答言:‘非日光也!’重以偈颂而白于王:‘台亭及楼阁,墙壁与 园林,众影悉不生,故非日出光。鸳鸯及翡翠,孔雀迦陵伽,群鸟 未翔鸣,故非日出光。此光甚希有,昔所未曾见,能令心喜悦,除 热得清凉。应是胜德人,垂光照于此。’时,王从卧起,详观于十 方,乃见菩萨身,威德无有上。深心极尊重,将欲申恭敬,菩萨以 神力,固不令王起。长跪而合掌,前白父王言:‘大王莫愁恼,勿 与我为障,今者愿出家,唯垂见哀许。’王时闻此言,思惟设何 计?涕泣向菩萨,而作如是言:‘大位及国财,一切悉能舍,除去 出家事,余皆无所惜。’菩萨以妙音,重白父王言:‘窃有四种愿, 未称于本心,大王若赐者,当断出家望。一愿不衰老,二愿恒少 壮,三愿常无病,四愿恒不死。’王闻是语已,而告菩萨言:‘此 事甚为难,非我力能办,诸仙虽劫寿,终归于坏灭。谁离生老死, 独求常住身?’菩萨答王言:‘四愿若难得,今但求一愿,更不受 后身。’王闻菩萨言,爱心稍微薄,而作如是说:‘我今亦随喜, 利益诸众生,令汝愿满足。’虽发如是语,心犹怀热恼。尔时,菩萨闻是语已,欢喜而退,虽复往来,人无知者。”】《大正藏》册 3, 页 572,上 29-下 13。
2《过去现在因果经》卷  2:【王语太子:“我昔既闻阿私陀说,及众相师并诸奇瑞,必定知汝不乐处世。国嗣既重,属当相继,唯愿为我 生汝一子,然后绝俗,不复相违。”尔时太子闻父王言,心自思 惟:“大王所以苦留我者,正自为国无绍嗣耳。”作是念已,而答 王言:“善哉,如勅!”即以左手指其妃腹,时耶输陀罗便觉体异 自知有娠。王闻太子如勅之言,心大欢喜,当谓太子七日之内必未 有儿,若过此期,转轮王位自然而至,不复出家。】《大正藏》册 3,页 632,中 10-2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