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密宗真相【魔界转世】
魔界转世——来自西藏高原的狂密<华严妙智网注:本合集暂未附图,看图请到华严妙智网下载PDF版电子书>
张正玄 编著
*******************************
西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壮丽的景色、神秘的气氛,吸引了无数人前往朝圣,祈求些许心中的宁静。然而,当我们被雄伟的寺院、刻苦的喇嘛、及虔诚的藏民——这些眼前景(表)象所感动而迷惑的同时,是否也能冷静的观察、深细的透视:西藏密教的本质?鲜艳的花朵,或许长满了毒刺;精美的包装,却可能埋伏著欺骗;五味令人口爽、五色令人目盲、五欲令人心发狂!伪装、诱惑,吸引力的结局多半是:吞噬。何不让我们一起翻开西藏密宗不为人知的内页,追溯她的源头、深入她的核心、认识她的真相,或许,您将发现:事实不是你我想像的那样!然后,从怅然若失到恍然大悟,您将会说:原来………,竟然………?幸好………!
*******************************
目录
一、前言
二、起源
三、发展
四、秘密
五、理论诠释
六、祖论依据
七、五肉五甘露
八、停下来想想
九、结语——复习几段文字
甲、密教如何在印度形成?
乙、“大乐”思想与性力派有何关系?
丙、“大手印法”的内容是什么?
十、印顺法师《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
一、前言
当今流行于欧美与台湾的“西藏密教”,虽然自称为“秘密佛教”,而刻意与正统的“显教”区分,无限的抬高自己在佛教中的地位,相对的贬低其他(汉传与南传)显教佛法;但这样的说辞是全然的事实而可相信吗?或只是一家之言而有待于深入了解?
近半世纪以来,西藏地区由于政治遭遇、文化特色及意识形态等因素,引起全世界的热切关注,又透过达赖喇嘛及其他法王、仁波切在全球各地以演讲、传法、出书等方式,努力弘扬的结果,藏密普遍被接受、信仰,乃至于形成一种流行风潮,误导了许多洋人对佛教的认知──西藏密宗就是佛教。
但是,也有部分佛教行人与学术界的学者们,对藏密的本质、来源及其对社会、对信众的影响,与佛教原本应会产生的影响大不相符而存有许多疑惑,并根据佛教经论、实修经验及田野访查而求证之,发现了许多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实,颇有些骇人听闻的内容;总体整理之后,甚至指向完全相反的结论:藏密其实全然不是佛教!为甚么会有两种极端的解释?或者说表相与事实景象有如此大的出入?就让我们理性而客观的一起来探究吧!因为此事严重关系到佛教的命脉、以及学人的信仰、生命、财产,乃至于全世界文化的品质!
二、起源
藏密传承于印度的密教,又称为“坦特罗tantra”,台湾新闻媒体新译为“谭崔”,tan的本义就是生殖、繁衍;印度密教吸收了印度教内“性力派”的思想与实践,认为“性欲”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经由男女的性交可激发人类灵魂与肉体的能源,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因此他们把“性交”发展为一种宗教仪式——在半夜由数对男女举行“五种享乐”先是鱼、肉、酒、谷物等饮食,然后以多种形式杂交,男女在极致的欢乐中溶为一体,藉此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合一的状态(其实并不能与宇宙合一)。
这种仪式活动的内容,不离人类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1,是错误的联想所引生的愚昧行为;当民智渐开之后,人类已能扬弃其中的宗教想像而了解性爱只是一种身心的享乐,无关乎心灵的提升或智慧的发生;各大文明宗教更进而看穿“性欲”的虚假与诱惑,视之为毒蛇、魔鬼,为了保护修道人免于障碍(堕落),而制定了一些戒律,要求他们适度的节欲或完全的禁欲;佛教更是如此。
然而,藏密非但不能与时俱进、摆脱“食色,性也”的原始本能;又反其道而行(逆向操作)、变本加厉,直接移植印度密教进入中国,并结合性质相近的本土“苯”教,强化了巫术性、神秘性的原始思维,夸大了贪著性、淫乐性的性欲活动;当印度佛教因为密教化而衰亡之后,藏密以直承印度密教的姿态,在西藏地区蓬勃的发展,独树一帜,将生殖崇拜的性力迷思全面包装成佛教,并无限的推高为无上密、金刚乘,以此名义相对于显教大乘,将传统佛教贬降为密教的前行基础;为了合理化这个企图,脱离佛菩萨所说之经律论而由他们的祖师另造经典,称为“续”,也就是“坦特罗”2;更因此推尊他们的上师之证量,甚至高出诸佛如来,于传统的三皈依之上,加入皈依根本上师(喇嘛lama)3,赋予凡夫位的喇嘛们无限尊贵不可违逆的地位,视之如佛、或高于佛;于是“生殖”崇拜+“上师”迷信,就成了藏密的核心;而上师的超级证量来自于无上瑜伽双身法,所传授的最高密法也是男女性交双身法,于是“上师、双身法、密行者”形成了有别于佛教的新(密教)三宝。
────────────────────
1.生殖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种族兴旺的一种表示。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主要部位包括:器、乳房、臀部。(详附件)
2.密教典籍(tantra坦特罗。台湾今译:谭崔)可分为四类,大致是配合曼荼罗的历史发展而成的。这四类是:所作坦特罗(kriya-tantra)、行坦特(carya-tantra)、瑜伽坦特罗(yoga-tantra)、无上瑜伽坦特罗(anuttarayoga-tantra。http://www.gaya.org.tw/magazine/2005/53/art1.htm:金刚乘也叫做“秘密大乘”,简称密乘”其经典叫做“经(修多罗)”,而续(坦特罗)”或“密续”,一般不公开传授,这是因为金刚乘需要保密。http://www.fojiao.cc/bbs/dispbbs.asp?boardID=24&ID=11348&page=16:密教的经典可分为四类:作续、行续、瑜伽续和无上瑜伽续。佛教的经典称之为“经”,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三转法轮经典─阿含、般若、净土、唯识、如来藏真常唯心等真正传统佛教。
3(佛光大辞典):西名Bla-mah!ibstan-pa。意谓无上教指以西藏为中心而盛行之佛教派。主要传播于我国藏族、蒙古族等地区,及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教主为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喇嘛’为西藏语bla-ma之音译,系bla(上)与ma(人)之复合词,直译为上人。‘上人’本为佛弟子中有大德行者之尊称,即是上德之人;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称为上人。此与梵语guru(音译咕噜)一词相当。然至后期,‘喇嘛’成西藏男女僧人之通称又因在特别尊崇喇嘛,外人遂以‘喇嘛教’(Lamaism)呼之。实则西藏僧人既非人皆为喇嘛,亦不自称喇嘛教。西藏人称为撒盖耶基确斯(梵San%s-rgyas-kyichos佛陀启示,或佛之;又自称为南确斯(藏Nan%-chos),意为正统之宗教或内道宗教,以别于外道之教。佛教自印度传入西藏后,因西藏特殊之地理环境及与原始棒教结合,遂形成风格特殊之‘喇嘛教’,与中土所传之佛教大异其趣。
────────────────────
(图二)
说明:鎏金铜像欢喜,清代,高12.4厘米。此“佛”双身可以分开,男女生殖器可以套在一起。
────────────────────
(图三)
说明:充满性崇拜含义的原始宗教雕像——印度教的多人杂交修行图腾。
────────────────────
(图四)
说明:印度教的性崇拜绘画。http://health.163.com/06/0127/17/28G670FD00181AB6.html
────────────────────
(图五)
说明:喇嘛岭寺门左边的男性生殖器图腾。西藏密宗很多寺院都有这种生殖器图腾,或男根或女根模型。喇嘛岭寺是男根女根同时放置,还有黄教的雄登寺,红教的错松寺等。这种怪景只有在冒充佛教的喇嘛教里能看到,正统佛教都否定双身法。
────────────────────
(图六)
说明:喇嘛岭寺门右边女性下半身图腾。西藏密宗的修行理论与方法,都源自印度教性力思想,冠上佛教修证境界的名词,冒充佛教;凡是修学密宗的女信徒,迟早都必须与喇嘛上床同修双身法,但是她们的丈夫却永远都不知道妻子早已红杏出墙。
────────────────────
(图七)
说明:印度的性崇拜绘画。http://health.163.com/06/0127/17/28G670FD00181AB6_2.html
**********************************
自从正觉同修会开始弘法以来,各大道场口头上的抵制说法是:“萧平实弘扬的法义很奇怪,与各大道场都不一样。”暗示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有问题,因为他们不敢公然毁谤正觉的法义是外道法──恐怕承担谤法的大因果,心中又很想抵制正觉。然而正觉弘法将近二十年来,经过三次严重的法义质疑、检验,也经过各大道场十余年来私下不断的寻找法义过失而不可得。正觉同修会弘扬的法义,既已证明是依照三乘菩提诸经所说的法义而实证、弘扬,各大道场都找不出本会的修证及所弘扬的法义与经教不符之处,又都已承认自己的法义与正觉同修会不同,这已证明他们的“修、证”都是不符经教的,才会与正觉的法义不同。
─正觉同修会─
------------------------------------佛菩提道之修学,应求大乘般若之实证──见道;见道已,便得次第进修而正式进入初地通达位,然后可入修道位中,次第迈向佛地。大乘般若之见道,即是禅宗之破初参明心──亲证本来离念、本性清净之自心如来藏。欲求亲证如来藏者,应依真正之善知识修学。真善知识之助人见道,所言所授之法,必须有明确之次第与确实可行之法,学人方有得悟之可能。若亲近假名善知识,虽有大道场、大名声、广大徒众、身穿僧衣,然所说所授者皆属似是而非之法──同于常见外道意识境界;纵使学人以毕生之身口意供养之,所得唯是常见与断见本质之相似佛法而已,必将浪掷一世于相似佛法上,殊堪扼腕!
─正觉同修会─
〔注:转载自2009.02.印刷的纸版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