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岩头侧身
第九十六则 岩头侧身
鄂州岩头 全豁禅师 师又参德山和尚,入方丈门,侧身问:“是凡?是圣?”德山喝,师礼拜。有人举似洞山,洞山曰:“若不是豁上座,大难承当。”师闻之,乃曰:“洞山老人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
星云法师举偈:《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举如偈语已,便说禅云:《禅定静坐功德大,由这首偈语可以看出。你把宝塔建得天样高,造了恒河沙数无量多,这种有为的功德,都不如你一念静心的功德大。‘金刚经’云:“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之功德,不及四句偈。”为什么?因为财宝的布施是有数、有形、有限的,法宝的布施是无边、无量、无限的。“若人静坐须臾顷,胜造恒沙七宝塔”,静坐的境界,即使只有那么一会儿,但功德比发心建造恒河沙那么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宝塔毕竟化为尘”,宝塔虽巍峨,毕竟是砖砌木造,是有为法,几十年、几百年,最多几千年,总会毁坏。“一念静心成正觉”,
只有一念静心成正觉,才是永远的解脱。 就像一个卖豆腐的人,偶到禅堂坐一炷香,忽想起几十年前的债务,就体会到静坐的好处!我们在世上,每天忙忙碌碌,劳形伤神,能有五分钟的静坐,或每星期有一小时,乃至假日抽空静坐片刻,清净疲乏的神智,随即宁静祥和。静心,是多么可贵呀!》(佛光《庐山烟云》页165)
平实云:星云法师说禅,有一特色,便是将禅宗世俗化。临济禅宗之禅,本是超尘脱俗之性净涅槃妙法,到得星云法师手里,却变成了世俗法,是故将明心开悟之般若智慧法要,说成世间禅定之静坐法门;是故将出世间法之禅,说成世间静坐之后可以记起往日被人积欠之债权世俗法;将出世间法之禅宗妙义,说成可以令人宁静祥和之禅定世法。不禁令人感叹:今时临济正宗传承之大法师所说之宗门禅,竟然沦落到如此地步,怎不令人摇头太息!
静坐定心而令觉知心一念不生,固然有益身心,然而毕竟只是世间禅定之修法,毕竟只能证得世间禅定之四禅八定境界,终究不能因此证得解脱智,更不能发起般若智慧。静坐而得入定者,所证得之境界,绝不可能超过四禅八定境界,皆是三界世间之有为功用,与外道所修四禅八定完全相同,并无二致。临济禅宗之禅,则是静虑,乃是在不缘外境之静心境界中,寻觅自身本有之第八识如来藏;由于亲证如来藏故,得使般若智慧发起,得使三缚结断除,得入内门正修佛菩提道,由是缘故,证悟之人应当承担如来家业,将此证悟之法传授与有缘之众生,令佛菩提道正法得能久住人间,名为真实报佛恩者。
如今星云法师却不能知此正义,将禅定之世间定境修法,与临济禅之禅宗开悟修法混为一谭,牵扯不清;复又错取未悟者所说之偈语,用来开示与临济禅宗之广大弟子,令当代之临济禅宗弟子等人尽入外道禅定修法之中,将修学一念不生之禅定行门误认即是临济禅之行门;更道“一念静心成正觉”,完全误会
世尊成就佛道之根本要义--明心与见性、般若之一切种智。若如星云--佛光禅师--所说之理,而可谓为正理者,则 世尊所说明心与见性之后成就佛道之言,便成妄语,应当改为一念静心而成佛道;故说星云法师此说成就正觉之理者,其实乃是谤法谤佛之说也!
一念静心时,不过是短暂之静心境界;假使有人能令觉知心安静而无妄想杂念,长住一小时都无杂念,亦不过世间人所修之粗浅定境;假使每日行之,后时发起欲界定中之持身法,亦只是欲界定而已;其后尚有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乃至非想非非想定待证。纵使真得非非想定,亦只是世间禅定,都与二乘涅槃之修证无关也!更与般若之证量无关也!是故有智之禅宗学人,必须求亲证第八识如来藏:此如来藏者,七地以下名为阿赖耶识、八地以上名为异熟识、佛地名为无垢识,总名真如心体。此第八识又名因地真如、佛地真如,亲证此第八识之真如性而转依之,方是实证真如者,方是亲证般若慧者,方是别教中之贤圣也!若离阿赖耶、异熟、无垢识而别求真如者,即是心外求法之外道。
是故一切主张一念静心即是开悟、即是成佛者,皆是堕于第六意识心者,皆是外于第八识实相心体而求证悟者;若以意识心之变相----譬如离念灵知等----作为实证真如者,皆是大妄语者;有智之人绝不将此未悟者所造之偈,取来开示与修学禅宗正理之人闻之,早知必定会误导众生故,早知如是偈语乃是未悟之人所造者故。
如今星云却无证悟者所应有之基本智能,将错悟者所说之偈,或是真悟者在悟前所说之偈,当作是证悟之真实理,取来开示与座下四众弟子依之用功,藉以印证自己之错悟为是真悟;更梓行天下,欲再误导后世无量学禅行者,遗患后世无量学人,心态著实不善,是故平实必须拈提之,普令天下人知之,亦须普令后世学人知之,以免重蹈覆辙。如是举已,当示悟入之关节,便拈岩头侧身公案,共诸修学临济禅之大师与学人说之: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再参德山和尚,甫入方丈室门,便立即侧身而问:“是凡夫?还是圣人?”德山见状,便大喝一声,岩头禅师见德山大喝,便礼一拜。后来有人闻此公案,便举说与洞山良价禅师,洞山禅师听过之后,不知岩头之悟境更妙于德山,便评论道:“这个公案,若不是全豁上座的话,那可就难以承当了。”岩头全豁禅师后来听闻洞山老人有此一语评论,乃曰:“洞山老人不认得这公案好在哪里、又坏在哪里,所以错说话了。他根本不知道我当时是一手上抬、一手下压啊!”
对一般禅子而言,明心欲明得真,甚难!甚难! 一朝悟了,明得心真,欲觅个能勘验底明师更难。及至后来不但明得心真,更加以见得性明,方知差别智更深,欲求玲珑剔透,难过登天。
例如岩头悟后,欲求德山印证,乃先探求德山之悟境;待知德山悟得真,方又第二度参访,礼请德山为师,并无自己开山度众之意愿。那岩头全豁禅师,再度入了德山方丈室,随即侧身而立,问云:“是凡夫?还是圣人?”德山差别智不及岩头,当时只得大喝一声,岩头有心投靠德山,所以礼拜,便入德山门下,成为德山之弟子。
洞山不知岩头早已自参自悟,不从德山而悟,兀自以为岩头是从德山之喝而悟者,犹自赞叹道:“若不是豁上座,大难承当。”岩头闻洞山如此说,知他未曾识破自己之机关,便说道:“洞山老人不知道我机锋中之用心处及为人处,用词不当。我当时其实是一手向上抬,一手往下压。”
禅宗门内有差别智,甚深极甚深,非诸未悟者所能知之,亦非浅悟之人所能知之。岩头入门便侧身问道是凡是圣?其实是早有算计,非是德山宣鉴禅师只得明心、未到牢关者所能知之也!且道:岩头入门便侧身,意在何处?
为何这一侧身便问凡之与圣? 且道:岩头是阿哪个要令德山断看凡圣?
次道:什么处是岩头一手抬?一手搦?致令岩头道洞山老人不识好恶?
三道:德山大喝时,岩头礼拜作什么?
这些疑讹若能会得,方见洞山老人错下名言处。见得洞山老人错下名言处者,可以出世住持佛光山以度真正之学人,广弘临济禅宗大法,免得星云----佛光禅师----误导广大众生也!
只如尔星云法师既以佛光禅师之名示人以悟,可还断得此一公案么? 且道:洞山老人是什么处错下名言?招得后生晚辈之岩头全豁叱斥?试道看!
若道不得,随时到正觉讲堂来,在下为尔星云大师说!
大师来到正觉讲堂,平实甫见,当时却吩咐大师:
且请大师回山!明日再来时,为尔印证!
(由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眼》录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