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求生极乐的实相念佛人应随力修定
接下来我们谈后续的修行,这是正修行的第九个单元。
如果已经到实相念佛境界的人,他志在求生极乐世界,而无广度众生之大愿的话,他这一生在往生之前也应当要随缘来度人,因为见实相的人,必定永远不离菩萨大道的缘故。虽然发心比较广大、悲愿比较大的人会发愿留在娑婆世界,继续自度度他,但是不能因此就批评求生极乐的人;因为他已经见实相了,去了那边定慧增上以后,仍然还是会度众生,可能到别的世界,也可能回到这个世界来度人,所以同样都是修菩萨行。因为明真如见佛性,就必定不会离开菩萨道,因为不是声闻法,不是缘觉法的缘故。
这个人见实相之后,他会依道共戒而住,然后仍旧依照果地无相念佛的方法专念无量寿佛,回向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舍报前一周必定会获得弥陀世尊预先安慰告示;一周之后舍报,坐金刚台、上品上生。
如果是精进的实相念佛人,在往生极乐之前,除了随缘度人以外,应当要加修观想念佛的法门,或者修学禅定的功夫,一者可以避免佛菩萨加持等候接引的辛苦,二者自己往生极乐以后的果报也可以增上。虽然同样是上品上生,有人得四地,有人得五地,有人得七地,果位不同,这其间的差别就在于禅定的功夫差别不同,以及体悟深浅不同而有差别。
谈到这里就有人说四禅是小乘人修的声闻法,念佛人修的是大乘法,不适合修四禅的功夫,所以不必要修。我们的说明是:如果仅仅是求生极乐世界的话,可以暂时不须修,但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以后,仍然须要再修,而且不仅四禅,要修的更多了。已经得到实相念佛境界的人是大跟器,所以在往生之前,应当要随缘修学禅定或者观想念佛。
第二节 有大心的实相念佛人应修各种禅定三昧
如果实相念佛人发了大愿,想要效法大势至菩萨常常在这个世间度念佛人归于净土的话,那就应当在度众之前再深入思惟,当四大五阴色受想行识报坏的时候,我应当如何舍离这个色身呢?我又应当如何能够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呢?这样思惟过后,就知道应当要修四禅的功夫,应当要继续修学五神通,第六个漏尽通就是证得实相念佛的境界了。然后还要再思惟要如何来断五下分结,以便永断后有的种子而不取涅槃。还要思惟,要怎么样来真实的广度一切念佛人,于深入的广泛的思惟过后,便知道应当要继续深修广义的念佛法门,要深修唯心净土的法门,然后就依过去所修的念佛定来修四禅,以果地无相念佛法一样可以修到四禅。或者改弦易辙,以止观的法门来修四禅、四空定,那就能够自住唯心净土而又不舍念佛,这叫念佛心。因为深修四禅八定、观想念佛、观炼熏修各种三昧的缘故,获得这些三昧的功德力,而能够深入无漏智,发起解脱的力量,因此能够发起菩萨大悲,修四无量心。修六神通而没有想要去获取欲界天、色界天的天主的福报。
第三节 理事相融的菩萨万行
如果能够修学到无量百千三昧成就的话,我们说这个人就是具足了自性大势至菩萨的功德,他的真如本身就是自性大势至菩萨,然后以这个功德在未来的无量生之中,不舍众生拔苦与乐,视一切众生犹如亲子而无所求,修集无量的福德来庄严自己,因为无量生之后修集了无量福德和无量三昧以及具足了自性大势至菩萨的功德,那就是自性观世音菩萨,那么我们说后续的修行,到这个地步就具足了自性西方三圣的功德、福德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必定有三圣,三圣次第成佛,永无断绝,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自性无量寿佛就是一切菩萨出生解脱功德以及修集世间福德的本体。自性无量寿佛不受束缚,所以也没有所谓的解脱;因为本来无生,所以也没有消灭,而能出生智慧,自己获得究竟的唯心净土。所以《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中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无量寿佛的本体,能够出生大智慧、大威势、大神力、大慈悲…千变万化、十方示现,所以在相上示现有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做为胁侍,因此持念无量寿佛就是具足了持念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了。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持念大势至菩萨就是具足持念文殊师利、普贤菩萨,为什么这样说呢?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大智慧,因为大智慧的缘故,所以能够展现大威势,有大威势的缘故,所以能够具足普贤菩萨的无量愿行,故《华严经》卷六说:“文殊师利无量劫修诸法门,究竟普贤菩萨所行,满足无量亿那由他菩萨愿行,常为无量亿那由他诸佛之母,又为无量亿那由他诸菩萨师。”请注意这一段,文殊师利菩萨无量劫修各种法门,能够究竟普贤菩萨的一切愿行;不但这样,而且满足了无量亿那由他菩萨的各种愿行。文殊师利菩萨随时随地,没有一个处所,遍满十方世界,常常都是无量无数诸佛之母,无量无数诸佛是从文殊师利菩萨而生,所以文殊师利菩萨就是大智慧。又说,无量无数菩萨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他就是大智慧,也就是说一切诸佛由大智慧而生,一切诸佛一切菩萨以大智慧为师。
那么我们回头来说,大势至菩萨之所以名为“大势至”是因为他具足了大智慧的缘故。观经里面说:“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从这段我们就知道大势至菩萨就是因为大智慧的缘故,能够以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普照一切众生,使这些众生永离三恶道,得到了大智慧的力量,所以叫做大势至菩萨,叫做无边光菩萨。从这里就了解大势至菩萨他就是大智慧,所以持念大势至菩萨,就具足了持念文殊、普贤菩萨的功德。
以具足大势至菩萨的大智慧和究竟解脱功德的缘故,能够发起大慈大悲之心,依大智慧成就百千三昧,而于十方世界现无量身相,超大威势,行地藏王菩萨无量千亿的大愿,这就是自性观世音菩萨了,所以持念观世音菩萨就具足了持念大势至及地藏王菩萨的功德。以大悲心而观照众生心中一切悲苦音声施与救济,所以名为观世音。
所以我们这样就知道,自性无量寿佛为体而生自受用功德,这就是自性大势至菩萨,因自受用功德而能出生他受用功德,具足了无量福德庄严,就是自性观世音菩萨。必须自受用功德圆满,才能圆满他受用功德,所以观世音菩萨于极乐世界成佛在大势至菩萨之前,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大乘经典里面处处说到:“欲度他者先自度”的道理。
所以综合上面的观点我们就知道:持念西方三圣之一就具足了持念西方三圣的全体,因为有礼、有智慧、有福德庄严,所以念一佛就是念十方佛,念无量寿佛就具足了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为十方一切诸佛,都从这个自性无量寿佛而出生的缘故。因此十方无量数佛,同声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因为十方一切佛的一切智慧、一切功德、一切福德皆由自性无量寿佛出生;所以《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世尊叫阿难陀尊者“当日没处,头面著地,称言‘南无无量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个意思”。叫阿难陀尊者归命无量寿佛要说:“归命无量清净平等觉”,那就是指的真如,就是自性无量寿佛。
有人读经不了解这个道理,所以就问:《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里面记载“佛言:从我国当有七百二十亿阿惟越致菩萨皆当往生无量清净佛国,都八方上下无央数佛国诸菩萨个个如是,皆当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他认为阿惟越致有许多是一生补处菩萨,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舍报以后应当是往生于兜率陀天,不久就降生在人间,八相成道,怎么还会是往生无量清净佛国呢?经里面讲的是不是错了呢?我们的说明是:一生补处菩萨生兜率天的时候,他具足了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一切功德和智慧,这个时候他以自性无量寿佛为依归,这就是往生无量清净佛国了。所以有的祖师讲:“生则必定生,去则实不去。”知道了这个道理,就知道极乐世界为什么永不消灭,极乐世界为什么是一切佛国之中最殊胜的道理。
《华严经》中善财菩萨五十三参所修即是普贤行,细说欲成佛道者必须事上之禅定三昧神通威势、六度四摄众生等福德,及理上道种智、一切种智、十法界一切智智等功德满足,方名具足普贤行;具足普贤行方成一生补处菩萨,方得成佛。故四十华严于最后普贤行愿品,将无尽普贤行归结为十大愿王以为总持。并将五十三参所修之普贤无尽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成就佛道。
一切满足普贤行之事理圆满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境界即是实报庄严土,即是极乐世界。此极乐世界遍满十方虚空,即是四十华严弥勒菩萨之“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即是六十华严“严净藏大楼观”,即是八十华严“毗卢遮那庄严藏广大楼阁”,即是极乐世界。故文殊、普贤、弥勒不但住此娑婆世界,亦住于极乐世界。修学普贤十大愿王者往生极乐,面见无量寿佛时不但得见观自在菩萨,亦得同时面见文殊、普贤、弥勒菩萨在彼极乐世界;普贤十大愿王最后导归极乐即是此意。
综合上面实相念佛人的见地与正受之后,就知道亲证实相念佛的境界以后,应当要修大威势、大光明,那就须要具足禅定、解脱、解脱知见之后再修四无量心、三明六通、无量百千三昧,于未来的无量无数劫之中,行无尽的菩萨六度,来修集无量的功德与福德,理事圆融,那就具足了西方三圣的体与用,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修所行所证。所以事上有释迦牟尼佛,有西方三圣;在理上,释迦牟尼佛就是西方三圣。以上所讲的都是广义的念佛行门,而终极的究竟的修证,那就是唯心净土,所谓常寂光净土。
第四节 体究念佛修证之三等人
体究念佛修证有三等人:
1、上等人亲见自性弥陀的时候,实相念佛的境界与功德,一时俱现。
2、中等人亲见自性弥陀以后的一段时间,因为深入体会、深入思惟或者善知识的开示而能够得见实相。有的人虽然亲见自性弥陀,但是不明真如,没有注意到自己落在有的一边,如果他能阅读了义经典就会注意到另一边的空,也就是本体的方面。因为见自性弥陀就是见佛性,佛性是性用、是有,自性弥陀的本体是空,所以中等人过一段时间深入思惟之后,或者当时有善知识开示的话,那么见到佛性的有,也能真实明白真如的空,这样才算具足了实相。
3、下等人,他亲见自性弥陀之后没有遇到善知识的开示,也不能真正明白佛性的本体是什么,那么这个人或者是业障深重,或者是情执深重,应当在佛前开口至诚忏悔,还要修学三福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里面,对于真如的空、体会不够或者误会了,则时间、空间以及五阴的真实感还会继续的存在,就没有解脱功德受用。若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那就应当检讨自己所见的一定不是自性弥陀,而是以妄心、定心做为真如,以妄觉做为真觉,那就应当去寻觅真善知识,殷勤虔诚奉侍修学。
第二篇正修行--念佛三昧之入门与修证就谈到这里,下周我们要进入另一个大单元---辨疑。也就是解释关于我们前面所讲的修学次第中有人可能会产生的一些疑惑。(第二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