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集 六度四事(二)
蔡正礼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介绍到六度的四事,就是要供养六方,每一方都有四个事情要作为重点。那我们谈到戒有四方,这个戒有四方就是说,如果一个菩萨,他在供养戒波罗蜜的时候,是可以庄严菩提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实证了菩提,他一定有戒法,只是这个戒法不是一般表相所看的戒法,而是依于菩萨的心地法门而持守的道共戒。
所以这个时候,从表面上来说是无戒,可是他其实是有他的一个持戒的标准在心中的,因为这样子才能够庄严菩提。一个人如果要从一般人,然后进入佛门修行,最后能够成为实证的菩萨,能够无戒可持,那他首先还是要先从取相戒来持守。不能说因为最后菩萨是无戒可持,所以说他都不持戒了,那这个观念是错的。一定是先持戒了,依于有相戒而持,然后逐渐能够依于实证,而依于他的声闻的证果,获得声闻的道共戒,或依于菩萨道共戒来持守,最后才能够从取相戒,而能够进入无戒的境界里面。这个是修行的一个基本的道理,所以这样子才能够真正清净我们的身口意行。
接下来说,如果受戒之后能够远离恶戒,然后达到无戒的境界,这样才叫作离对。也就是说一个菩萨,他能够持守戒法,是从取相戒开始;可是取相戒基本上是要离开恶戒,离开错误的戒法。譬如说有所谓的金刚戒,譬如有人在修双身法,他就依于他们双身法所施设的三昧耶戒,或称为金刚戒,要时时地修双身法,这个就属于恶戒。因为那是男女的淫欲之法,这个淫欲之法,如何可以成为一个应遵守的戒呢?所以那个就称为恶戒啊!因为在法界里面,那会令众生沦堕恶道,所以那是恶戒。所以一个人受了戒之后,要远离恶戒,要有那样的智慧,能够对于恶戒去认识,能够把它远离、抛弃,这样子才有可能庄严菩提,而且这样才有可能离对,才能够离开被恶戒所系缚的境界。如果被恶戒所系缚,那如何能够离对呢?所以说要能够离对,一定要能够远离恶戒。
我们也说,菩萨最后是依于心地法门,所以无戒可持。可是在声闻戒里面,一般他所要依持的,就是要持守身行跟口行这一方面的戒法。所以声闻戒主要在依于蕴处界来持守,所以他要持守的是身行跟口行上面,佛所施设的这些戒相。可是菩萨所依的是心地法门,所以他依的主要是依于心的清净,所以说依于心的清净,所以说他以这个作为根本。那菩萨所持的戒呢,这菩萨戒就跟声闻戒所持的内容有所不同。因为菩萨所持的是心地戒,依于心地戒而无戒可持,因为远离种种的戒相,纯依心中的清净以及道共戒而持守,这样就离对。那也代表说,事实上这个菩萨就已经在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清净性,依于这样转依的清净性而说无对。因为如来藏远离一切的事相,远离蕴处界不受蕴处界所系缚,因为这样子才真正是转依,而这样也称为是离对。
接下来说,怎样才是能够自利呢?就是受持戒了之后,能够如实去持守,就能够获得人天的安乐,乃至最后成就佛道。因为能够好好的持戒,能够利益众生,就不会有沦堕的事情,那一定是在人间天上,乃至最后能够成就佛道。受了戒之后,如果能够布施众生没有畏惧,这也是布施给众生无畏施。所以受持了戒法之后,不再损害众生,不再起心动念要去对众生报仇,这样子众生就获得了安乐,也获得了无畏。因为即使有人跟菩萨成为怨家,他知道这个菩萨实证之后心地柔软,不会对任何人起报复之心,这样的话,这个怨家他也获得了安隐。他就说以前得罪他,现在他这个时候,再也不可能受到他的报复了;因为他已经成为真实的菩萨,因为他能够持守戒法,而且是清净的菩萨戒。这个时候这个怨家,他就获得了安隐,他内心也获得了快乐。能够这样子而令众生远离种种的畏惧,乃至能够远离一切的苦难而获得安隐,这就是利他。
接下来,佛陀又开示说,忍这一方面的四种事情:“忍方四者:一者庄严菩提、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庄严菩提者,因忍故得修善。修善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既修忍已,能离瞋恶,是名离对。忍因缘故,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忍因缘故,人生喜心、善心、调心,是名利他。”而 佛陀接着说,要供养忍波罗蜜也有四个事情:第一个事情也是庄严菩提。庄严菩提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要实证菩提,事实上他有忍的波罗蜜。他能够忍辱,也就是对于世间的种种的辛苦的事情他能够忍,可是不只是世间的事情能够忍,他还要忍于世间人所不能忍的事情。譬如世间人总是认为有我的存在,因为我的存在我要生存,所以他就必须要去作种种的业,乃至要造作种种的恶业。可是菩萨就要忍于世间人所不能忍的事情,乃至忍于世间人所不能忍的事相。譬如说对于我的存在,菩萨就要忍于无我,也就是说,我们众生所认为的我,其实只是蕴处界因缘和合,才认知有一个我存在。可是我们可以反观,当我们晚上睡着无梦的时候,我们有了知我的存在吗?显然没有啊!所以说菩萨能够安住于这个我的虚妄性,能够接受这样的事情,这样就能够有所忍。
解脱,事实上就是对于我能够有正确的认识,最后能够出离三界。一般人总是认为我要出离三界,可是真正解脱的道理,不是我出离三界,而是把我灭了,不再出生有我,这样子就叫作解脱,这样子才叫作出三界。所以出三界不是有一个我出去三界,而是因为把自己灭了,而独存第八识如来藏。而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祂是无我性的,所以说只有把自己蕴处界的我全部灭除之后,只剩下第八识独存在法界之中,而这个第八识祂又是无我性,因为这样子的无我,所以才叫作出三界;而能够忍于这样子的事情,才是真正的解脱。而这个也涉及到众生总是认为说,我的这个意识,事实上祂是不生灭的;认为我从过去世来到这一世,这一世从小孩子来到现在,将来老了,那还要到未来世,总是以为有一个我贯串了三世。其实这样子的见解,也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的这个意识我,事实上祂是生灭的,祂不是常恒不变异的。
所以说有人要是主张意识是不生灭的,其实就是邪见。可是要把这个邪见破除掉,事实上也要能够忍啊!要忍于意识是生灭的,意识是每一天晚上都要断灭一次的。除非我们失眠了,如果我们不失眠,晚上睡着无梦的时候,我们的意识就断灭了,我们的自我就断灭一次。要忍于这样的事实,这样才能够庄严菩提;如果不能忍于这样的事实,就不能称为庄严菩提。所以二乘的无生忍,事实上就要忍于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的灭尽,这样才是二乘的无生忍。所以这种忍辱波罗蜜,要庄严菩提,至少要有二乘菩提的忍。那大乘菩提,还要忍于第八识的无生,也就是在法界里面只有一种法,事实上祂是无生的,祂不被出生,而这个不被出生的法,就叫作第八识如来藏。而大乘菩萨就是实证了第八识如来藏的无生,知道说原来有一个法,祂是本来就存在,是没有任何其他的法来出生祂的,能够忍于这样子的智慧,就叫作大乘的无生忍。所以说要能够忍于大乘的无生忍,才是能够庄严菩提。所以庄严菩提就要有种种的忍,要有二乘的无生忍,也要有大乘的无生忍,乃至要有大乘的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忍于一切法都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而因为第八识如来藏的不生不灭,因为第八识的无生,所以被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一切法也是无生;能够忍于这样子的智慧境界,而且能够现观这样的智慧境界,这样子才是大乘的无生法忍;能够有这样子的无生法忍的智慧,才能够庄严菩提。
接下来,佛陀又有说到,要能够离对,就是能够忍于瞋恶;要能够离于瞋恶,离开瞋恶而不被瞋恶所系缚。瞋心、恶心都是会系缚我们在三界之中,能够远离瞋恶之心,不被瞋恶之心所系缚,这样子才叫作离对。因为第八识也不被一切的这些瞋恶所系缚,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若我能够远离瞋恶,才能够称得上是离对。而且因为忍的因缘的缘故,所以不会造作种种的恶业,而且能够忍于种种的境界,所以能够获得人天的快乐,乃至获得最后成佛的无上乐。那依于这样子的智慧,如果能够教导众生来忍种种的境界,乃至忍于种种的出世间的智慧,这样子就可以令人生起所谓的善心、所谓的喜心,乃至调柔心;这样子就能够利他,能够让众生同样获得般若的智慧,能够庄严他的菩提。所以让一切众生能够获利,这就是忍波罗蜜的四个事情。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佛陀接着说进也有四事:“进方四者:一者庄严菩提、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庄严菩提者,因精进故得修善;修善法故,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善法时,离恶懈怠,是名离对。因是善法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教众生修善,令离恶法,是名利他。”佛陀接着说,进波罗蜜也有四个事情:首先一样是庄严菩提。也就是说,因为精进来修学善法的缘故,所以说才能够获得初地,乃至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说当我们在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我们总要发四宏誓愿。这个四宏誓愿发了,事实上就是代表我们要精进地来修学佛法。譬如“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四宏誓愿,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就是永无穷尽的,而且要随时随地有因缘就应该去广利众生,而且即使将来成佛之后,这个四宏誓愿的第一愿,一样永不停止。因为那个时候烦恼已经断尽了,法门已经完成了,佛道已经成就了。
四宏誓愿的后面三个誓愿,即使都已经完成了,可是祂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照样永无停止,这样就是精进波罗蜜,也就是供养精进波罗蜜的法性。如果说一个人要精进而能够入初地,那也是必然的。因为如果没有精进波罗蜜,他也没有办法入于初地。譬如说一个七住位的菩萨,他是叫作位不退;可是要入地的时候,他要能够成为一个行不退的菩萨,表示对于菩萨的修行:修一切善法、利益一切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布施一切众生的这一些事情,他要永不停止,他在行为上是永不退转、永不停止的。因为他能够持续不断的在种种因缘之下,不管是顺境逆境之下,都能够行不退,能够对菩萨行能够不退,这样子他才能够称为是个初地菩萨,能够说他入地了。因为那个时候,他才真正的行不退;如果还有行退的事情,那就不是初地菩萨,他就没有精进的波罗蜜的法性在身中了。
所以说精进波罗蜜的法性,一定要在菩萨身中来显发,这样子才能够庄严菩提;乃至到了八地菩萨能够念不退,也就是心心念念都要利益众生,能够心心念念于成佛之道,这样子才是精进波罗蜜。因为精进的法性,已经在这个菩萨身中完全的显发,所以一定要有精进的法性,在我们身中显现,这样才能够庄严菩提。如果有人懈怠,那这样子他就没有精进的法性了,这样子就没办法离对。因为修善法时,要离恶懈怠、要离开恶法,因为如果不离开恶法,方向错误,如何能够称为精进?因为既然是精进,表示他一定是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样子才能够称为是精进。如果有人走了错误的方向,有时候我们会说他是邪精进,因为他方向错误了;可是邪精进是一种方便说,是为了表达他很用功可是他的方向错了;可是很用功而方向错了,不叫作精进,他一点都没有在前进,他反而是在后退了。
所以精进一定是要往正确的方向前进,才能够称为精进;而且一定是能够远离恶跟懈怠,也就是说能够远离错误的方向,远离恶法,而能够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这个前进是不懈怠,不会做做停停,不会刮风下雨不来修学,或刮风下雨就不去利益众生;能够这样子离恶跟懈怠,才是离对的。因为如来藏也是离对,因为如来藏从无始劫以来,出生众生的五阴而永无懈怠;即使我们众生舍寿了,祂又帮我们出生中阴,持续让我们不断的轮回。所以如来藏也有精进的法性,能够离恶与懈怠,让自己能够在佛菩提上前进,这样才是转依如来藏,而能够称为离对。
今天我们就简单介绍到这边,谢谢各位菩萨收看。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