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集 三乘菩提的异同(下) 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次说到,声闻乘人闻法而证解脱果,叫作声闻菩提。那由于听经闻法之后,了知了蕴处界空,根器比较勐利的能够断三界爱成为阿罗汉;那么假如本来已经亲证四禅八定的行者,也就是说,他已经伏三界有的爱,所以可以不经思惟,立刻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
今天“三乘菩提概说”的内涵接着来说,根基比较钝的人,虽然也知道蕴处界空,但是,仍然要进一步加以思惟,才能够进一步伏除三界有的爱,证声闻菩提。
而证缘觉菩提的有两种人:一者是出于有佛之世,那依于听闻 佛或圣弟子,说二乘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乃至包括十因缘、十二因缘;在思惟观察之后,因为主要偏于因缘观的部分比较多,又因为是由于从音声听闻而入,虽然一样也证蕴处界空,断我见、我执,却不是只证声闻菩提,也证缘觉菩提,也得辟支佛果,而此时仍旧称为声闻。第二类的人是出于无佛之世,虽然此世无佛出生于人间,不闻二乘菩提的音声,但是因为往世的熏习,今世可以自行观察思惟,也亲证蕴处界空,成为辟支佛;因为不是由于听闻音声而入,所以不叫声闻,称为缘觉;又因为是无佛出现于人间之世而自行证悟,所以又叫作独觉。而有时候也说,因为这些人是不由他教,自行思惟观察而觉证,所以他所得的智慧,是较于声闻行者更为深利,但这只是一般,而不是绝对的说法。
当然,亲证缘觉菩提并不是只有依于十因缘、十二因缘而证悟。譬如说,有的人偶尔看见黄叶离枝,飘零而落,那悟得世间无常;有的人是看见他人老已病死,并悟得色身跟觉知心的无常;那有的人是偶尔看见他人闷绝,或者是说想到自己睡着了以后的情形,那也知道说五阴是无常的,这样情况下都成为辟支佛。乃至于有的人是证了禅定之后,由于无常观或者是起因缘观,而成为辟支佛;甚至于是兼有五神通之后,因为上述的观行而成辟支佛。那在这样情况依于众生根器的种种差别,所以说,所证的缘觉菩提,其实也有深浅的差别。
但是,二乘法之所以能够修证的前提,一定是要相信说有本际的本然就在,这样才能够离开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修学困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把蕴处界的自我舍弃,亲证无余涅槃。二乘人虽然证人无我,但是,是只限于蕴处界虚妄的人无我,并没有亲证本际,而本际就是佛菩提道中最初所要亲证的标的。
最后来说佛菩提,也同时说明三乘菩提的差异之处。因为能够成佛的缘故,所以成为佛菩提;而二乘定性无学所证的菩提,只能够成就阿罗汉、辟支佛果,那他其所得的智慧,只能够成就出离三界分段生死的解脱果,是不能够成佛的,所以是不同于佛菩提。
而二乘定性无学舍寿的时候,必定入于无余涅槃,这个时候十八界俱灭,而不复受生,最多只在舍寿之前随缘度众,而所度的众生也都最多只能证二乘菩提。而佛菩提也称为大乘菩提,是因为说,成佛的时间久远,而在这个中间自度度他,乃至尽未来际,他所度的众生是非常非常的多的,这之中不但也证佛菩提,乃至也可以成佛,所以成为大乘菩提。
而二乘菩提所证的内涵,是依于蕴处界去观行,断了我见、我执,而只限于烦恼障现行的部分。所以说,他所得的智慧范围是比较狭小的。而反过来说,佛菩提最终所证,不但是断烦恼障的现行,也断随眠,更断二乘人所不能证的所知障,得到一切种智。这个时候至高无上,究竟无比,不但不共二乘定性无学,而其所证的进一步又函盖二乘菩提,所以也称为大菩提。
菩萨从七住明心开始,证得法界实相,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触证了如来藏,如来藏有时候也叫作本际、实际、涅槃、非心心、无心相心等等。这样叫作真见道位,因为这个时候,开始有般若的总相智;然而,至此乃至于以后所得的般若智慧,都不是一切凡夫异生有情,乃至于是二乘无学所能知;之后,菩萨更随着善知识继续的修学,再得般若的别相智,那这样叫作相见道位;相见道位圆满之后得道种智,进入初地。那么这样从初住位一直开始到入初地,要经过一大阿僧只劫。这是定性二乘人所闻知而生畏惧,而菩萨因为真见道开始所生的大悲心,却勇于去面对它。然而,初地起所说的般若别相智慧之种智,也就是指八识心王一切种的智慧,深入修证唯识百法明门,乃至千万法明门,一直到七地满心之后,经历的是第二大阿僧只劫。最后从八地以上,于一切种智的智慧修证圆满,断了变易生死而得一切种智成就佛道,圆满了第三大阿僧只劫。佛菩提道修学的时劫是这么久远,更远不是定性二乘人所能够堪任的。
接下来从四种涅槃来说,四种涅槃说的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以及无住处涅槃。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菩萨七住位以后所证;一切凡夫异生有情乃至二乘无学,虽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中,然而却不觉不证。有余依涅槃跟无余依涅槃是二乘人所证,二乘定性不回心无学圣人,断了分段生死,舍寿时候永住于无余依涅槃,不再受生。而菩萨入地之后,能伏性障如阿罗汉,是有能力证无余涅槃,却起了受生愿,永不取证;乃至于说,七地满心的时候,不只是只断烦恼障的现行,也同时断随眠的习气种子,这个时候也断分段生死,但是依然不取证无余涅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菩萨都不证无余涅槃。
而菩萨八地以后,进一步分断所知障的一切随眠,乃至诸佛的时候断尽。这个时候八识中种子变异流注已经灭,永不变异,称为断变易生死,这个时候是已经证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而又不住于无余依涅槃之中;又加上说,已经断尽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依于无尽愿而度化有情永无休止,这个时候是不入涅槃也不住生死,称为无住处涅槃。这是佛与佛才证得的,这也不是二乘无学所能够证得。所以,这四种涅槃中,第一、第四是只有在大乘佛菩提智中所证的,而其他两种涅槃则是通于三乘。
这又好像说,一切有情均有如来藏,这是人法界中八识具足时候的第八识,因地的时候又称为阿赖耶识。而二乘无学的圣人,如来藏中不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集藏性,也就是阿赖耶性,这个时候断了分段生死以后,改名为异熟识。菩萨七地之前都称为阿赖耶识,八地以后才改名为异熟识,方便称为第九识;但是,其实仍然是第八识,这叫作只改其名,不改其体。乃至佛地的时候,复断变易生死,得一切种智,这个时候改名为无垢识,方便称为第十识,却仍然还是第八识;这个时候四智圆明,具足圆满的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这更不是二乘无学所能够证得。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中,也这么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从思惟已,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具,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源,故名为佛。】(《优婆塞戒经》卷一)
这样也明白为我们开示三乘菩提的异同之处。首先从闻思修的具足与否来作一个比较:因为声闻人听闻而证法,缘觉人思惟而证法,但是都不如佛的从修而得智慧圆满。其次,从了知法性的具足与否来作比较:因为二乘人他只了知涅槃的总相,所以不可以称为佛。第三,只有佛是依于法界的实相,从一切缘中所生出来的法,究竟证知如来藏中的一切功能差别,所以,就以兔子、马、香象渡河的情形,来作一个譬喻。最后乃至说,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而只有如来,能拔烦恼习气的根源,而且是一切烦恼习气的根源,所以才称之为佛。
那从这样看来,就可以知道说,二乘菩提与大乘菩提之间,其实是有极大的差异的。这绝对不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主张说:“三乘共法,大乘不共法。”而他所说的大乘不共法,看起来是冠冕堂皇的,其实只是言不及义,而只有大乘法名相的世间法而已。而其所说的三乘共法,却不像一般人老实的说三乘都应当修学解脱法,他的表面是挂着羊头,其实里面卖的却是狗肉。因为他所说的却是,三乘解脱道都是一味的,所以没有三乘菩提,所以只有解脱道;所谓大乘行者所修所证的,也只有解脱道而已,只是悲心较小乘的行者较为悲切罢了。那么问题是,假如他所说的是对的,佛示现入涅槃之后,就应该至少会有千二百五十人,是有资格可以绍继佛位的;可是,为什么 佛单单只授记 弥勒菩萨是当来作佛?所以我要说,这样就叫作以佛法来破坏佛法,这已经是很严重的谤法谤佛了!这是学人学佛的时候所应当警觉的地方啊!
所以,佛菩提果的修证,是以如来藏所生的般若智为依据。而二乘定性人,假如不回心大乘来证如来藏,虽然二乘的慧解脱阿罗汉他的解脱果是通于初地菩萨,而俱解脱大阿罗汉所证的解脱果,是通于六地满心的菩萨;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发起般若中道的智慧,那就没有办法与佛菩提果相应,只是于蕴处界的种种观行而已。如前面所说,菩萨能证二乘人所证的解脱果,并不是不能啊!但是却故意不急着证;反倒是菩萨从七住位开始所证的般若智慧,那些不回心的二乘人,都没有办法思议啊!
而菩萨也能够分证解脱果,乃至可以从般若智慧上去了解如何证解脱果。所以,佛才开示说,从七住位开始的菩萨,就得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那这就好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中这么说: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六波罗蜜,乃至坐道场,于其中间常为诸声闻、辟支佛作福田。何以故?以有菩萨摩诃萨因缘故,世间诸善法生,何等是善法?所谓十善道、……大慈大悲、一切种智尽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四天王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皆现于世;以菩萨因缘故,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佛皆现于世。”】(《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
也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佛才会在《妙法莲华经》中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妙华莲花经》卷一)
三乘菩提若因为受学众生有着不同根器的缘故,内涵有其异同之处;而大乘菩提,其实本来就含摄二乘菩提,所以才将三乘菩提都汇归于一佛乘。但是,这绝对不是假名善知识为人所宣说的:“原来佛法是一味的,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法只有解脱道,而大乘行者所修证的,也只有解脱道,只是悲心较小乘行者为悲切罢了。”这样的说法叫作居心叵测,因为真正的佛法,会因为学人信受这样的邪见,而因此就在世间逐渐地消失。这应当是所有的学佛之人都不乐意见到的事情吧!
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