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菩萨的本分,远离不善心行
所以菩萨又能够在修学般若波罗蜜的时候,能够修持种种的忍辱之行,能够安忍于种种的境界。时常惭愧自己的心:是不是没有依止于三宝?没有依止于世间善法?没有生起对众生种种的善念?对于一切的众生以及其他的菩萨来说,菩萨心中生起:就是看到上位菩萨又礼拜尊敬乃至种种供养;乃至于对于同一时期的菩萨、同学、同修、同行来说的话,远离嫉妒、远离慢心;不以自己的修学为贵,而以自己应当如何作,为正法道场尽力为先,所以自然不会生起嫉妒;应当生起随喜一切众生----就是看他人所能够利益众生的好处,而对于他人的种种戒行有缺失的地方不宜特别作种种的攻击,不作两舌等语,这些都是菩萨善知道种种调伏自己的方便。
 
而且菩萨所知道的法,还有种种殊胜的方便,可以看到世间的一般凡夫,他们因为不知道正理、不知因果,所以他们会遭受到非常多的痛苦;而菩萨为了众生宁愿到那境界去,与众生这样的法界一起同住、共行来作利益,而不会生起退心,即使自己不幸于中失去性命,菩萨一样乐行惠施不以为苦,这就是菩萨能于般若波罗蜜安住,而能够种种种的福德资粮。
 
所以能够知道三宝的恩德,就能够作种种不可思议的菩萨行,所以菩萨不是光有智慧而没有起用菩萨行的。菩萨即使要能够成满三贤位,也是要经过十行位、十回向位。而我们看到《华严经》所说,菩萨虽然知道第一义谛,乃至亲证第一义谛,可是他于第一义中的许多法不甚明了;不甚明了的情况下他就难以长养自己的智慧。因为菩萨虽然能够离开烦恼障的多分(烦恼本身就是障碍),然而对于所知障,这样障于自己所知的这样子许许多多的法,让他所知的境界相远离第一义谛、远离这个实相之法,以及应当所了知的----这个所知的这些法应当知道的----却无法能够亲证,就是因为有种种这样的无明,这就是所知障;无明偏重的缘故,所以经典又说这就是“无明住地”。并不是说烦恼障这是个住地并没有无明,只是这里的无明,只有跟菩萨相应,不跟一切众生相应,而且这边的无明非常的深重、深细。一切无明就是牵涉到佛地,因为对于佛所行的所知而不知,所以变成障碍,这就是所知障。这所知障的破除,就需要透过更多的福德,所以菩萨位阶难可思议,下地的菩萨不知道上地的菩萨的功德,于揣测上地菩萨的功德、起用等等也都没有意义;而且甚至上地菩萨他所示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法,乃至于他是不是只有那个阶位,也不是一般菩萨所能明了的。所以菩萨应当自知本分,离开种种贪心、慢心,离开种种嫉妒之行;而且不能够轻视自己,菩提法修学这么困难这样来看轻自己,不可以产生这种卑慢心、这种来轻视自己的心,这样想都是不对的。应当想如来藏心,于一切众生一切平等平等,乃至成佛之后祂也一样平等平等,祂并不因为我们现在修学仍然在三贤位,就完全与如来的果地的功德不同。也应当想《华严经》上有说:“一切众生有情都是具备同样如来的一切果德,但因为妄想执著分别而无法证得。”所以应当想:只要我继续向着般若正道前进,将来决定可以成就这智慧法门。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  <第128集 般若波罗蜜(一)>  正益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