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福德乎?功德乎?
布施是修学佛道的初步,想要成就佛道,首先要做好布施。
 
因为如果养成布施的习惯,努力地一世一世做下去;就能逐渐满足大乘见道的福德资粮,以及懂得三宝的尊贵,当做得够多的时候,就会起心动念开始思考:“难道佛法就只是这样行善而已吗?难道这就是成佛之道吗?”就会慢慢开始有修学佛教正法的因缘。反过来说,如果这些善事不去做,或者是做得还不够多,那么三乘菩提证悟的资粮,特别是证悟大乘菩提的福德资粮还没有满足的话,想要得到佛法的解脱智慧就会很困难。
 
但是关于布施,有人只得未来的福德,有人却是兼而有一分的解脱功德,学佛当然要了解福德与功德的差别在哪里?也要知道怎样让自己拥有布施的功德?
 
简单地说,一般人在世间上布施的时候,或许能舍于财物,这样未来世就得相对于财物上的受用,这是福德。而修行人在布施时,不但能舍于财物,同时能把自己在布施这件事情也舍弃,就有一分解脱的功德;但这一分解脱的功德是自受用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渐成就。
 
首先应该知道布施时的不如法心态:
 
1、虽然布施的心很恳切,但因为在修学布施法的时劫不久,仍旧期待着未来世得到饶有财富、色身强健、人缘殊胜或希望布施后声名远播。这样是在追求有漏的法,一世的果报受用之后,可能同时又造作种种贪执的因,无法向布施到彼岸迈进。既然相信了布施的果报,未来世缘熟的时候自可受用,所以就不需要再有这些不清净的执取。
 
2、因为要达成其他的目的而布施。譬如给老板或上级送礼,希望加薪、升职;或是因为曾愧对于他人,想用布施的方式去获取对方的谅解;或因为受到了威胁或压迫才布施,比如交保护费。虽然是心不甘情不愿,但毕竟也算是布施,而其或者是牵涉到前世的因果,那就不在这里讨论。
 
3、因为不喜欢眼前的境界,布施可以让他离开这样的境界。比如有人在门前行乞,想赶快布施后就可以把行乞者立刻打发走;或者给别人钱财来换取秘密,比如一些生意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取得某工程的底价。这些也不是清净布施,尤其又牵涉到违背世间法律的另一层因果。
 
4、有的人因为看到别人布施,心中生起了瞋恨嫉妒之心,自己才去作布施;或者存着高慢的心态,认为自己有钱了不起而布施,这也不是真正的想要布施。
 
5、为还愿或化解灾难,也不是真正要布施。
 
以上这些布施统称为不清净的布施,未来虽然也能得一分果报,往往却也会感得王、贼、水、火的因缘成熟,又会失却、减损其所既得的财物。所以这样的心态应该渐渐除去,才有利于将布施转进到布施波罗蜜。
 
布施之后,也应该将功德、福德回向给众生皆得安乐、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样的迴向,因为大心的缘故,未来世因缘和合时,应该受用的福德反而更加增广。一世一世这样做下来,对自我执取也会越来越淡薄,就又多一分功德,这样布施、回向已经成为势力之后,未来世再行布施的时候,虽然没有刻意的回向,而其实背后的作意会一直是存在,能使我们往布施波罗蜜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