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密语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吗?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到的,菩萨要具有四种的妙陀罗尼——也就是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的义陀罗尼,菩萨忍陀罗尼,然后最后一个是菩萨的咒陀罗尼。这些每一个陀罗尼,弥勒菩萨都特别冠上“菩萨”这个字眼。换句话说,这些都是菩萨所独有的。
我们上次讲到是菩萨咒陀罗尼,我们再给大家复习一下。弥勒菩萨说:“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悉皆神验无所唐捐。”结果我们上次请大家特别注意的,就是说菩萨会宣说这样的章句,透过自己的定力与神通的力量,然后令这些章句能够在有情对方在持诵这些章句的时候,有所神验。我们上次有特别提醒大家,这个之所以能够神验,其实是菩萨宣说这个章句的菩萨他的力量,而不是说这些章句的本身有它不可思议的写法,或是不可思议的读音。因为往往有许多人都误会了,他们认为咒语都有一些神奇的力量,所以有一些人就迷信说,宇宙间有某一些声音是最神圣的,那些声音只要发出来的话,就有一些神奇的效应出来,这个是有一些人迷信的结果。但是我们在 弥勒菩萨这一段的开示里面,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我们说真正的这个咒陀罗尼,它之所以神验,是菩萨的力量,而不是章句的力量。那回过头来,再来看看《瑜伽师地论》讲到的四种的陀罗尼。
我们说在这四种陀罗尼里面,菩萨咒陀罗尼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最接近的;比方说,我们印象中的〈大悲咒〉,那就是属于菩萨的咒陀罗尼里面的一种。至于说其他的菩萨忍陀罗尼、法陀罗尼跟义陀罗尼都各自有各自的适用范围。
......
为什么 弥勒菩萨要说“菩萨得要有菩萨的咒陀罗尼呢”?那纯粹就是因为有情毕竟就是从刚开始学佛,毕竟就是很难以完全离开了所有一切的欲求跟希望的;所以如果碰到适当的时候,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帮有情解除灾患,乃至于说度他入门,那菩萨是可以偶尔用这些方式来帮助众生的。再者也是要看菩萨本身的愿力,比方说,如果菩萨的愿力是要接引许多广大的初机学人,也许对于初机学人来说——毕竟就是有许多人,会希望靠着佛菩萨的力量,能够解除本身的灾患;所以像这种状况来说,菩萨就会透过自己的神通自在的力量,去宣说一些章句,让有缘的有情众生透过诵持这样子的咒陀罗尼,跟这位菩萨相应,乃至于之后一直追随着这个菩萨修习。所以,其实我们如果从更广的层面来看,这个毕竟就是菩萨的度人善巧方便之一。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句,让持诵这个章句的有情众生能够解除灾患。当你把字入门陀罗尼跟菩萨咒陀罗尼,这两个的这种陀罗尼把它结合起来之后,很显然就会产生了越来越靠近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咒语的状况。所以我们才说慢慢地,特别是到后来晚期的佛教在印度后来就越来越衰弱,到后来乃至于完全就被这个印度教所取代了。
那个时候在印度教取代之后,印度教由于它的教义的特质使然,所以印度教里面本来就有很多的咒语,当佛教在印度越来越衰亡,乃至于最后被取代的时候,就会演变成佛教的陀罗尼,跟印度教的坦特罗等等这些咒语逐渐就难以区别。后世的众生往往都会把它混在一起,这些混在一起的状况在当时的印度历史上再往北传,传到西藏地区,就形成西藏地区非常非常多的咒语真言的状况。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大家对于咒语——如果我们今天随便在网络上面,去搜寻一下陀罗尼的意思,比方说你在维基百科,或是在百度百科上面,你去搜寻陀罗尼在这上面的解释,往往就会跟你讲说,陀罗尼这个汉文的意思,就是叫作真言,或者叫作密语,或者叫作明,或者叫咒,或者叫总持。这里面种种的翻译的意思里面,只有最后一个总持,是跟它原来的义理相近的。但是如果你继续看维基百科,或是百度百科上面的解释,它上面会跟你讲说,陀罗尼是佛教里面,佛菩萨、护法神众、佛弟子们所通用的一种音声语言。请注意到这里面的解释,已经不是原来陀罗尼的意思了,它已经变成了音声语言的一种解释了;这个就是相当于说,它在告诉大家,凡是这些密语、这些咒语的本身,它透过这样音声,透过这样语言,去宣说出来之后,它就开始具有神奇的力量了。比方说,对于像总持这个方面来说的话,一般人解释就是说:例如四十二个梵文字母,只要念诵一个梵音字母,就能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门。现在这个是你在网络上面,可以查到的关于陀罗尼在总持方面的解释。诸位菩萨不知道有没有看清楚了,这里面总共有四十二个梵文字母,只要念诵一个梵音字母,比方说“阿”,就能够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门。
如果各位印象犹新的话应该会记得,当时我们在讲《大智度论》的陀罗尼的时候,我们有讲到说,字入门陀罗尼是怎么来的,这个字入门陀罗尼是用梵文的根本,当时根本的四十二个梵文字母,每一个字母把它赋予一个佛教的义理,以至于说你在听到别人讲梵文的时候,凡是听到类似的音你就会透过这个类似的音,帮你提醒、帮你联想起所相关的佛教义理,这是一种善巧方便的总持。可是现在到了后世的众生之后逐渐演变,反而演变成说,每一个梵音字母,只要念诵梵音字母就能够通达般若波罗蜜门。其实刚好相反,当时龙树菩萨讲的字入门陀罗尼,其实是你要先知道般若波罗蜜是什么意思,先知道一切法不生是什么意思;也必须要知道一切法不生,在你的行住坐卧中如何去观行;有了这些基础的知识之后,再把所有的这些概念知识,把它跟梵文字母的“阿”连在一起,然后才能够在跟人家交谈,听人家说话的时候,听到“阿”这个字,然后才能够联想到般若波罗蜜门。
所以现在人对于这个解释,已经完全扭曲了当时字入门陀罗尼的意思了;反而变成迷信单一一个字母有什么神奇的功效。就像这里所说的,所谓的念诵一个梵音字母,能够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门,这真是误会大了!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纯粹就是众生在学习整个的过程中,是因为自己本身有欲求,然后又不肯好好地按照 佛所说的经典来学习;加上之前我说的历史的演进,在印度的佛教衰亡,以至于说被坦特罗的各式各样的咒语所取代了,往北再传到西藏去之后,形成了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咒语。像这些状况,就造成了后世的众生,反而是迷信梵音字母有什么神奇的力量。
又比方说,你如果再看一般人对真言的解释,“真言”——他们对于真言的解释就是功效真实超越时空而不变。这个部分,如果你把它紧扣着它是宣说佛教义理的话,那的确是可以承认。可是一般人对于真言这部分的功效,恐怕还是都落在求什么、求什么的立场上,所以也显然是会扭曲了原来陀罗尼的原意。
再来,关于密语的部分。许多人就说密语是佛菩萨为了利益度化众生,将祂的无量劫的修行的愿力功德结晶为一句的密语,让弟子们只要专心持念就可以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个同样也是倒果为因,因为所有一切的陀罗尼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修学佛法;如果说光是一句密语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那 佛陀为什么还要花四十九年,留下这么多详细解说的经典呢!所以透过这个立场,你可以想象到说,所谓的透过持念一句密语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那纯粹是后世的众生,因为自己的欲求使然,曲解了原来陀罗尼的意思。比方说“明”这个字,常常有人觉得说持明,持明就是表示说诵念了什么咒语,可以让身口意得到净化,进而甚至是说发出光明。可是我们都知道啊!咒语本身它只是一个音声而已,真正要净化的一定是要你要自净其意,而不是透过咒语的方式,要帮你净化你的身口意啊!那要如何自净其意呢?当然就要顺着 佛陀的教导,好好去修解脱道。
最后谈到是说,所有一切的咒语,如果你不曲解了,按照陀罗尼原来的意思,那你诵念之后会不会得到诸佛菩萨的祝愿加持呢?这倒是肯定的。实际上只要每一个佛弟子,好好地修学佛法的话,佛菩萨没有哪一个佛弟子,会不加持的,所以不管你是用陀罗尼来修行也好,或者认真去读经典也好,或者是好好地去接近善知识上课也好,只要你好好地学佛,佛菩萨都会加持的。所以我们整个看来的话,我们特别要叮咛大家的是:咒语的本身,按照佛教的方式来说,陀罗尼就是要帮助大家学习佛法义理的。那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陀罗尼全部都扭曲成是一个神奇的章句,或是神奇的发音,或是神奇的梵文书写的方式,希望从这里面,只要专心诵念或是专心书写,甚至还有一些人把它刻在一个轮子上面,然后拼命在转,就是希望说透过这样转经轮,俨然就可以净化自己的身口意;那我要告诉大家,这样就叫缘木求鱼。
-----------------------------------------------
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个咒,这个咒它是一个陀罗尼,可是它却同时满足了菩萨忍陀罗尼、菩萨法陀罗尼跟菩萨义陀罗尼,这个咒就叫作〈正觉总持咒〉。我们念一次给大家听:
  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
  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
  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
  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
这个〈总持咒〉很特别的地方,是在于它里面谈到的,有实相的法在里面,所以如果您能够至心持诵这个咒语的话,那您就会有趣向于菩萨的忍陀罗尼,因为在这里面包含了实相的义理。
至于说法陀罗尼的部分,这个部分确实也包含了所有一切菩萨所该学的法在里面,用最精要的字表示出来。比方说,五阴十八界就已经函盖了一个有情众生他所面对所有的一切法,都函盖在五阴十八界里面,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法陀罗尼。义陀罗尼呢,就是从这个咒语里面可以衍生出无量的义理;比方说,五阴十八界接下来谈到的涅槃如来藏,那这个五阴十八界里面跟涅槃如来藏的关系又是如何呢?从这个咒里面如果能够适当地持诵并且了解之后,也就能够对佛法的义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我们说〈正觉总持咒〉它既是菩萨忍陀罗尼,也是菩萨法陀罗尼,也是菩萨的义陀罗尼。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04集 咒陀罗尼--众生欲求 历史演进> 叶正纬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