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把贪嗔妄想都布施出去!
接着,还有六法能够自利、利他,这六个法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一般来说,佛子们对于应该要念佛、念法、念僧,心中都能信受不疑;但是对于为什么还要念施、念戒、念天,则是心中有疑无法信受。各位菩萨!我们既然是在修布施行,当然得要时时刻刻都想到布施,也应该随时随地布施:譬如心中生起了妄想,就应该把妄想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贪,就应该把贪给布施掉;心中生起了瞋,就应该把瞋给布施掉。能够这样时时念施,难道你不能得到利益吗?对于财物的布施也是一样的道理,得要常常念着有没有机会布施给众生,有机会就赶快去做,这也叫作布施。菩萨如果不能修布施行,那他就不是菩萨。菩萨不管是在内门修六度万行,或者外门广修六度万行,第一度都是檀波罗蜜,都是必须从布施开始修行。而这六度是有次第性的,佛在后面会告诉我们。既然布施这么重要,那我们当然得要时时刻刻念着布施,所以六念的第四念就是念施。
 
第五、要念戒,要常常注意自己有没有犯戒。在还没有证悟之前,要以表相戒、有戒相来受持戒法;证悟以后则是依止于道共戒而住;如果是有禅定上的修证时,则是以定共戒为戒。一个已经找到生命实相的人,他对于戒的看法有四种:第一、不着有戒。所谓“有”的戒,就是指佛教以及外道的那些正戒,这都是以五阴为根本来制订的戒,所以称之为有戒;五阴是有,这个五阴在世间活动也不离有,所以从五阴的有而制订的各种戒,就称为有戒。已经明心的菩萨不再执着这种有戒,所以他不受五戒,而以道共戒为戒。第二、不非戒取戒。所谓非戒取戒,就是指外道邪戒,譬如六十二种外道、九十六种外道等等有很多的戒,拢拢总总非常之多。施设这些戒,是因为那些外道由于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法。而一个已经证悟的菩萨,自然能够了解:这些戒都是外道不明白实相而施设的戒,因此能够远离非戒取戒的施设。第三、不取相戒。不取相戒的意思,是说他以道共戒摄心而住。一般佛子受持戒法都有戒相----那就是从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式叉摩那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等等一切戒都有戒相,规定人们不可以做什么,或必须做什么,都有戒的表相。但是找到如来藏以后,他发觉到这些戒都是因为五阴而有,而他从实相心的立场来看这些戒,认为这些戒其实对他没有意义,所以他就以道共戒为戒,摄心而住。他从所证的真实心出发,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事,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要做,不会被一切戒相所束缚,这就是不取相戒。第四、不取佛戒。对已经证悟的菩萨来说,佛戒也是一种施设。戒是 佛所制订的,但是 佛制订了这些戒是为了一切佛弟子的五阴而施设。如今你已经明心了,是谁在持戒呢?持戒是妄,持戒是色身持戒,是受、想、行、识持戒;在真如佛性之中没有戒可犯、也没有戒可持,即使 佛所制订的戒也是一样。所以明心见性之后,对于戒的看法,他是“不着有戒、不非戒取戒、不取相戒、不取佛戒”,他以摄心为戒、依道共戒而住。像这样的胜妙戒,菩萨要常常忆念着,能够不违背才是真持戒,这叫作念戒。以上介绍的是念戒。
 
接下来,继续说明念天。为什么要念天呢?那是因为天比人有较大的福德;我们想想看:欲界天人,他们为什么能够生欲界天呢?那是因为他们不但持五戒,还兼修十善,所以才能往生到欲界天中。色界天人,为什么能够生色界天呢?因为他们除了修五戒、十善以外,还要加修禅定,证得初禅到四禅的定境,所以往生后生到色界天。我们如果没有证得禅定,就得要忆念色界天人的功德,使自己未来有机缘时也能修证禅定。色界天的三禅以下诸天,或者有身乐,或者有心乐,或者身心俱乐;那我们反观自己:有没有身乐?有没有心乐?乃至有没有身心俱乐呢?结果都没有,或者只是有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菩萨既然要广度众生、要统领众生,当然也应该多多少少有些禅定的证量才行;否则当诸天来到人间,看到菩萨虽然智慧很胜妙,但是禅定功夫却远远不如他们时,他心里就会有些瞧不起你了,那你又如何摄受他们呢?因此,菩萨如果四禅八定都能具足,他当然就不敢瞧不起你了,因为他的境界你都知道,而他却不知道你的四空定境界,他还能瞧不起你吗?而且,菩萨因为有无生法忍,所以证得的禅定境界虽然同样是四禅八定,但比起天人们要超胜多了!所以天人们讲不出来的境界相,菩萨还能讲给他们听,这时他们还敢瞧不起你吗?当然得要让你在正法上来统领他们了!譬如当今的佛教界,有谁敢来跟 平实导师讨论禅定呢?以前曾经有人自称说他证得初禅、二禅,但是都不敢来和 平实导师谈论;纵使准备了许多资料,也是不敢来谈的。因为 平实导师可以完全不必准备数据,就可以从欲界定、未到地定,一直讲到初禅、二禅的证境,对于这里面所有的过程、内涵以及演变的状况都了如指掌呢!换句话说,忆念天人的境界而努力修证禅定功夫,当和天人一样有禅定功德时,天人就不敢轻视你;纵使你没有神通,他们也不敢轻视你。因此,菩萨应该要常常忆念天人的境界,也应当努力修证自己的禅定功夫。
 
以上所说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等六法如果都能具足,就能自利、利他。然而,佛有什么样的功德呢?佛有十力、四无所畏、三念住、三不护、大悲、无忘失法、永害习气、一切种妙智等等,总有一百四十种不共声闻、缘觉、菩萨的功德,当你越了解就越会想要忆念佛。而法有什么功德呢?二乘菩提的法可以使人出离三界生死,功德很大;而大乘菩提则可以使众生究竟成佛,那功德可就更大了,当然你得要心心念念忆念着法。僧宝的功德也很大,譬如二乘声闻僧能度人得解脱,大乘菩萨僧能度人得般若以及解脱,那你为什么不念僧呢?所以应该要常常忆念三宝的功德,也要忆念施、戒和天,菩萨如果能够具足这六念,就能够自利也能利他。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  <第73集 菩萨如何自利利他?>  张正圜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