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恶法则(四)----深会如来愿行
如果我们能够去体会如来的愿行,这样我们的贪瞋痴烦恼就能够止息,外面的恶缘现起,我们也不会起心去相应。
 
佛言:“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
 
 
如果在修学的过程中,心里想:“我修增上慧学,增上定学,增上戒学,这样我就可以迅速成佛。”有这样的心念 ,是没有办法真正的来成就三种增上学,这样他只能够成就一般的慧学、定学和戒学。增上是指,从初地开始所修的三学。菩萨在十回向位的时候,就要学习念念回向众生;到了初地开始的时候,他的心念也已经绝对不会再起任何一念是为了自己求进步,而去起任何的身口意行,而来修学戒定慧。心中只有想着为佛教为众生而付出,不会想要把自己的目标达成,再来为众生、为佛教作事。
 
佛说:祂是“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
 
 
菩萨在无量劫当中,当然会结下许多的善缘,这些善缘会成为他的眷属;但是也会有人是对菩萨不满的,乃至会对菩萨加害、羞辱,这样的缘其实也是结得很深,来世也都会相遇。所以菩萨在一世又一世受生的过程当中,都会遇见善缘的众生,也会遇见恶缘的众生;但是菩萨感应到某些人,他是过去世的怨家的时候,他心里不会动念加以排斥。如果有一个人,他自称他是入地的菩萨,但是遇到一个怨家,他心中会不高兴、会加以排斥,有这样的心念起行,就要自己知道,自己说入地这是大妄语了。因为菩萨的心是没有记恨的,会记恨就表示他是个还没有入地的菩萨。那已成为如来,当然是超越诸地的、当然是怨亲平等不会有差别;如果说诸佛如来有差别,只是观察这一个众生,得道的因缘成熟与否,如果遇到缘没有熟的众生,勉强地帮助他,反而是揠苗助长,如来对众生只有这样的差别。另外说,如来不会有怨亲平等的差别,更因为是如来已经断了烦恼,在诸地开始,就已经断习气种子随眠,就不可能有排斥怨家的事情出现,更何况是佛地呢?因为佛地已经断尽了无量的烦恼。
 
无量的烦恼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包括所知障的上烦恼,也包括了三界中见一处住地、欲界爱住地、色界爱住地、有爱住地,四种住地的烦恼。这四种住地烦恼是有限的,它还是在三界之中;但是所知障的上烦恼是无数量的,所以无量两个字是包括无始无明的恒河沙数上烦恼,这个又称为尘沙惑。诸佛把这些烦恼也都断尽了,所以一切的无量烦恼,诸佛都能够一一究竟了知,祂才能够入八万四千细行;也依着这个八万四千细行,祂能够解除众生的八万四千惑,因为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既然如此,我们知道佛的境界的时候,我们的念佛心就一定会清净下来,一定不会再犯戒;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如来的相应。这样的念佛,戒行当然就会清净,这样念佛是真正懂得念佛的人。所以谈到这里,真正懂得念佛,知道起心动念都离不开如来的相应,这还真的要见道以后,所以更应当要用心的念佛,来让戒行清净。
 
 
如来接着说:“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
 
 
众生无始劫以来,不断地为生死流转所苦,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受最大的苦恼,就是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的见一处住地,就是我见烦恼,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然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这样的贪爱欲界法,就是我见而来的。因为有一个能取的心----我,才能够说有欲界五欲的享受可言;色界爱也是放不下觉知心自己,不愿灭掉觉知心我;无色界众生也是,还是执着于一个我。所以三界的众生,就是因为这一个烦恼,而轮转无量的生死之中。只要一断我见,就如《阿含经》所说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也可以远离三界的生死苦。
 
佛说:所有的众生都为了一个烦恼,而受无量世的大苦恼。当然这一个烦恼就是指我见,所以可知断我见的重要性。平实导师开示:明不明心倒在其次,见不见性倒是其次,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导师的开示就是说,如果我见未断,悟了如来藏,将来还是会否定祂,因为对意识的虚妄性观行不足,无法舍掉对意识心的执着,仍然会认为离念灵知是真实常住的心。这就是古时禅师骂人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从来不曾死。”我见没断 ,悟了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以后,会后患无穷,甚至会反过来否定第一义谛,还会回头去认知这一个意识心离念灵知的境界,把祂当作是佛地真如。
 
所以可见断我见,对一切修行人的重要。如果要想证如来藏,最先要作的就是要先断我见,这个次第就是要去观察,蕴处界的一切法的虚妄,而且要一个一个的去细观,不能漏掉任何一蕴当中的各种法,也不能够漏掉一处、一界里面的法。我们在讲蕴处界,它只是一个总和的名称,而是要看这里面的法。例如五蕴,五蕴当中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但是每个蕴当中会有许多的法,这些法都必须要一一地去细观。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点的话,我见就没有办法断除。
 
如果能够观行得很彻底,就能够把我见断除,到时候有关于亲证如来藏这件事,能够值遇大乘真正见道的善知识,只要稍微点拨一下,知道怎么整理,其实很快就能够证得如来藏了。所以断我见的观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识一一弄清楚,十二处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尘、六识,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义、它的内涵,在知见上弄清楚以后,再把这些法来对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观察出来。由亲证的观察与体会,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尘的虚妄、六识的虚妄,以及六根的虚妄。
 
另外一方面,平常也应该要熏习第八识如来藏体性的正见,所以当我们证得了这一个如来藏,找到这一个如来藏,这时候这一个知见,和我们的体证就能够相吻合,如此就能够确定地承担下来,自己就可以去检验自己所证的这一个是不是如来藏。所以修学佛法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先把二乘声闻法的见道—断我见,去弄清楚、去现观能取以及所取都是虚妄的。这时候发菩提愿,去求明心与见性,这样的一个功德力,是为了整体佛教,为了全体众生而去求见道,因为如果能够明心、见性,渐渐就能够发起道种智,在护持正法的时候,就不会为人所破坏。所以明心与见性,是为了整体佛教界、是为了众生而考虑;断我见的这个部分,是有自利也有利他的双方面,这是重要的基础。
 
如来开示:“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
 
 
这个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一般人都以为最困难的是财富,其实世尊的施与忍,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一般众生他现在造的什么业,未来会受到什么样的因缘果报,世尊都亲见在眼里。我们一般看到一个人,他在受苦的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很不舍;但是世尊是可以看到所有的众生,他在造作身口意业的时候,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果报、会有什么样的痛苦,世尊都能够究竟了知。同样地,这个人以后会有什么样的福报,世尊也能够究竟了知。在这个究竟了知的前提下,世尊都必须要安忍下来,因为不能违背因果。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129集 息恶法则(四)----深会如来愿行>  正珍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