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世尊在叫你
【《杂阿含经》卷9的经文里讲到到一位尊者的名字叫二十亿耳,他住在耆阇崛山(即灵鹫山)里面。二十亿耳尊者常精勤修习菩提分法。这时候,尊者二十亿耳,独自在静静的禅思,而起了一个念:“在所有世尊精勤声闻弟子里面,我算是其中的一位,但是我到现在都还没尽诸漏(也就是还没证得阿罗汉),我是名族姓子(也就是说,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个贵族),家里又有很多的钱,我干脆宁可回去再受五欲乐,也可以藉由广行布施来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动了这个念,当然世尊就知道了。世尊就告诉一位比丘,你去到二十亿耳的处所,跟他说:“世尊在叫你。”这个比丘接到佛的指令,就往二十亿耳尊者的地方,并告知“世尊在叫你”。二十亿耳尊者一听到世尊在叫他,当然遵守世尊的法令,直接就到世尊的处所,礼拜世尊后就退住一面,这时候世尊就告诉他说:“你自己独自在静思的时候,是否起了这样的一个念头?在所有世尊的精勤声闻弟子里面,我算是其中一位,但是我到现在还没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家里又有很多的钱,我干脆宁可回去再受五欲乐,也可藉由广行布施来修福德,不要再修行了。”二十亿耳马上起了念:“世尊已经知道我的心了!实在是太厉害了!令人惊怖毛竖。”所以就很老实地跟佛禀告说:“实在是这样子的,没错,世尊!”佛就告诉二十亿耳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着我所问的问题来答,二十亿耳你在还没出家之前,你是不是很会弹琴?”二十亿耳就回答说:“对啊!”世尊又问他说:“你意下如何,你弹琴的时候,如果把这个弦拉得很紧很紧,能够弹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声音出来吗?”二十亿耳说:“不可能,世尊!”佛又问他说:“如果你把那个琴弦,弄得很松很松,能够发出很微妙和很和雅的声音吗?”二十亿耳回答说:“也没办法,世尊!”世尊又问他:“如果我们把琴弦调得不缓也不急,是不是就能够发出很微妙跟很和雅的声音?”二十亿耳就说:“对啊!就是这样。”所以佛就跟二十亿耳说:“精进不能太急,太急反而会落入掉悔;但是精进也不能太缓,太缓又会令人懈怠。应该要平等修习摄受,不要太执着,也不要太放逸,也不要太取相。”所以尊者二十亿耳听到佛所说的话,就欢喜随喜作礼而去。】这个故事里面,佛在教导我们,精进是要有节度的,我们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太急会落入掉悔,太缓又会令人懈怠,所以需要适度。
 
另外,我们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也就是说要注意到我们的眷属的感受,及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自杀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缘的对象,所以必须要去善观这些眷属的因缘。同样情形,也必须要善观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有些人连三餐都不继了,一心只想修行,硬是抛妻弃子,弃堂上二老及家庭于不顾,这个部分也是一样会有过失的,所以我们也必须善观这些环境的因缘。
 
此外我们也要提醒一个重点,还记得上一集,我们有提到什么叫精进吗?其实真正的精进就是“心不放逸”。所以虽然在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朝着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去精进,但是我们仍然是可以安住在心不放逸上,把这些不顺的因缘,当作是我们这一生的功课之一,这样依旧是在精进。我们也一定要非常清楚,每一个人的福德是不一样,不要跟别人比,即使我们的福德不够,也不要去嫉妒别人。有些人的福报好,是因为他前世已经修了很多福德,所以他这一生就有很多很多的福报,即使他碰到一些问题或环节的时候,也会有贵人去帮他转折。但是我们就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机会,这时候,我们就要安住,不要把自己拉得太紧,当然也不能放得太松,藉由正法的正知正见,来瞭解自己不足的地方,不应该自艾自怜,而应该把它化为动力,再持续精进。
 
另外菩萨虽然不会爱惜自己的身命,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色身是虚妄的、是无常的;但是我们为了护持正法的缘故,我们还是应当要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它还是我们修行的道器。所以我们在精勤精进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
 
最后,大家如果有因缘,能够在正法道场修行,也有因缘开悟明心的话,提醒大家开悟明心以后,如果能够“安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的体性,而仍然能够持续修行不退转的人,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很多人悟后,就会觉得已经明心了,如来藏之总相也已经瞭解了,这一生的目的也达到了,就满足了,这是有过失的。因为明心仅仅是七住位而已,离成佛还很远很远,不能因此而得少为足,必须要继续随着善知识的教导,来修学如来藏的别相智跟一切种智等等,这样才是真正的精进。
 
真正精进的人,时时刻刻不离开佛法,也随时要有长远心,修行越精进,智慧就越高,就越知道要感恩,也越知道要报恩。这是因为当我们智慧更高的时候,我们将会发觉,原来成佛之道,早在一至三转法轮的经典里面,佛已经全部都告诉我们了,不曾遗漏。佛是如此的慈悲,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报恩,既然应该要报恩,那就应该要更努力,把所有外道见及外道法从佛教中摒除,让佛教的法义回复到纯净的状况。
 
------文章来源于微信订阅号《传统文化公益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