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提道的判断标准
佛陀所教的真理里面,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更大的范围叫作佛菩提道。佛菩提道的范围谈到的菩提,里面有菩提这两个字;关于菩提,我们说,我们可以用《心经》上面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些叙述的文字来描述菩提。其实菩提谈的就是,我们在《心经》上面所看到的,每一个人本来都具有的清净本心。这个本心本来具有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本心所具有的境界来讲,是任何我们现在在世间活动里面,任何的一种心识的状况,都没有办法达到这样子。所以我们跟大家讲说,菩提就是指的,直截了当的解释,就是指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清净本心;并且,这个清净的本心绝对不是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体会的任何一种的意识的状况;并且,也不是任何一种的禅定的境界所体会的状况。甚至也许大家会听到外面有人说:既然意识不是的话,那是不是有细意识,有极细意识,有极其微细的意识呢?我们在这里也是要斩钉截铁的告诉大家,不管是意识、细意识、微细意识、极细意识……怎么细的意识,从头到尾都是具有意识遇境界了别的这个特性,有这个意识的基本的特质在,祂就不是《心经》上面所说的真心。请大家先记住了。
 
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这个道理就是要让大家来证悟本心,也同时能够明心见性之后,按照这样子明心见性的功德,然后一路地自觉觉他,乃至于成佛。所以佛菩提道,我们说佛菩提道其实就是菩萨的修行之道,也就是菩萨道。所以我们说,真正的成就佛菩提道是什么状况呢?那就是成佛的时候。
 
我们又如何来判断佛菩提道呢?我们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准则。
 
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理,必须要让您能够有机会朝向亲证真如佛性的方向前进,这个才是叫作佛菩提道。这个里面牵涉到的道理,请各位菩萨先记住。因为是所谓的亲证,所以一定是自己亲身去体会证实,它不是一个口号,它不是一个概念,它不是一个看法,它是一个确切你去证实体会的事情;所以它有明确的修行目标,并且它也有明确的修行的方法。所以,当您在外面听到动不动就说“大乘的佛法谈的不外乎就是缘起性空,除了缘起性空之外,应该就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在”;如果您听到是这样子的话,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这个里面缺少了最核心的、我们所谓的真如佛性的这件事情;因为真如佛性不是缘起性空所能涵盖的,因为缘起性空只有看到事物的表相。那我们真正修习佛菩提道、真正要能够证悟这个本心的话,这些事情就必定不是只是一个口号而已,不是一个概念。
 
那第二准则就是,我们必须要以明心见性的功德,一一开发本心的一切功能,直到成佛。这个也就是说,我们即使能够明心见性了,那也不代表已经成佛了。实际上明心见性之后,离成佛还非常非常的遥远,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一一去学习。所以我们说准则的第二项就是,您所接触的佛菩提道,不能够只到明心见性为止,应该还要再涵盖从明心见性之后一直到成佛所要修习的道理。
 
第三个准则就是跟大家说,大家也许从刚才听到现在,觉得佛菩提道谈的,都是像《心经》上面讲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或者讲到的是真如佛性的实际体证;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佛菩提道是完全涵盖解脱道的,也就是解脱道的一切的道理、一切的行门,在佛菩提道里面可以完完全全的涵盖。所以,如果您面对这个事情判断的时候,其实您所面对的这些教法,如果连基本的解脱道都没有办法符合的时候,它肯定不是佛菩提道;因为解脱道是佛菩提道里面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一部分都不能满足的话,它肯定也不是佛菩提道。这个也就是用来矫正,有一些人往往在面对一些境界或解说一些教理的时候,碰到该是解脱的状况的时候,也许就跳着取用大乘的这些名相来规避解脱的境界。比方说,我们看到的境界,应该要解脱到无余涅槃的境界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不能够再继续的讲说,“因为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他不用证无余涅槃”,这个不对!因为整个解脱道全部都涵盖在佛菩提道里面。所以我们说,谈到无余涅槃的时候,不管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在看待无余涅槃里面一切的妄心全部灭尽的境界,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在这里,就提供大家三个准则来判断佛菩提道。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  <第004集 什么是佛教的真理?>  正纬老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