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
问一、
1.会内将于三月初传授菩萨戒,戒本是依《梵网经》或《菩萨优婆塞戒经》?
2.请问布萨日布萨诵戒时,同修会是否为我们半月举办一次?布萨法从哪本经书可以查阅得到?
答:本会于三月六日所传授的菩萨戒,是依据《梵网经》及根本论《瑜伽师地论》,而不是依据《菩萨优婆塞戒经》。菩萨戒布萨的经教依据,同样亦出自《梵网经》。《梵网经》说:“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时于诸佛菩萨形像前,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人、三人,乃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坐。”(CBETA, T24, no. 1484, p. 1008, a20-24) 受了菩萨戒,应该每半个月布萨一次,但目前我们只能每二个月办一次布萨;当我们还没有办布萨,而又到了必须布萨的时候,大家可以自己在诸佛菩萨形像前诵戒,就算只有一个人诵戒,同样也是如法的。
问二、请问若在没有佛堂或是没有佛像的地方,诵经、持咒、念佛或是无相拜佛后回向给自己或自家眷属是否如法?所做布施及放结缘书等种种回向是否也都须在佛堂或是佛前回向才如法呢?
答:回向不一定要在佛前才能进行。
《大方广佛华严经》说:“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CBETA, T10, no. 293, p. 846, a29-b10)
其中说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在普皆回向的愿行之下,并没有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是不能回向的。
普贤菩萨一共有十个愿,号称“十大愿王”,除了普皆回向之外,另外还有九个愿,包括礼敬诸佛(拜佛)、称赞如来(有的咒语意思就是在赞颂佛菩萨)、广修供养、恒顺众生(如布施)……等等,每一个都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如果还在意回向的场所是否清净、是否有佛像……等等,就没有办法做到“念念相续无有间断”的回向了。所以,没有必要的分别,应该尽量放舍;见地越精纯越好,方法也是越单纯越好,这样修行才容易进步。
什么叫做没有必要的分别呢?原则上,只要我们把心安住在法上面,而在外相上不会惹人讥嫌,就没有关系。超过这个范围,就是没有必要的分别。例如,没有旁人在场,我们又一直安住在法上面,就不必在意有没有佛像,乃至场所是否清净的问题。如果有旁人在场,而场所或时机不对,也可以在心里默念回向;甚至只要心里闪过回向的念头,也会有回向的效果;因为回向所以能够产生作用,是由于如来藏的缘故,而如来藏了众生心行,并不是透过语言文字的,当末那起决定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如来藏就已经了知,并不是等到语言文字出现之后才了知。
问三、末学请教几个投胎的问题:
1.美国航天飞机返回地球时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爆炸烧毁。这些宇航员大脑中贮存的业种,似乎是来不及向如来藏中转移即已被烧毁。像这种情况,他们的中阴身能否顺利实现投胎?
2.8岁以下的儿童,尚且不懂男女之间的事。若8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他们在中阴身时能否顺利实现投胎?再如,被堕胎的胎儿,他们在中阴身时能否顺利投胎?
3.处于中阴身状态的人类,能否看到他人的中阴身?是否存在多个中阴身在同时争抢一次投胎机会,甚至大打出手?
4.现代人多采取措施避孕。中阴身时,为了顺利投胎,难道说需要仔细多天观察一对夫妇的确未采取措施,然后再进行投胎吗?
答:
1. 当色身毁坏而意识不现起时,此世记忆自然会实时转由如来藏执持,如来藏与色身五胜义根有其自然转移的功德,因为如来藏随时接触此世五胜义根中的一切记忆,五色根只是如来藏与此世连结的藉缘,记忆等事并不是色身所主掌的功能,而是如来藏所主掌的功能,所以不必像物质的搬移一般顺序次第长时间的转移,所以当色身毁坏时,如来藏因爆炸而不能持身时,此世记忆及业种等,即自然随如来藏而离五根,当然可以再度投胎。譬如有人面临死亡的一刹那时,一生所作事业顿时现前,那时就已经转入如来藏中了;同理,爆炸之时,觉知心听到爆炸声时,业种当然就会“转移”到如来藏中了。而这个转移,其实也只是方便说,因为业种本来就是由如来藏所执持的,只是这一世的五胜义根会与 祂相应,而方便说由五胜义根所执持,所以并没有您所问的问题存在,因为业种本来就是心相应的,不是由五胜义根相应的。而且,出生中阴身的功德,是如来藏所有的功德,是心法上功德,不是物质色身之功德,当然能再出生中阴身,当然不会出现大德所问的情形。
2. 不论是八岁以下儿童或胎儿,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除非是犯了地狱业或证得四空定者,所以中阴身的出生与其死亡时的岁数无关。小儿固然不懂男女间事,但亦未尽然;譬如藏密上师陈健民自述其周岁时被姨母抱在怀中,却亦能使得性器官兴奋而在她身上磨 蹭起来,所以此事与年纪并无必然关系。而且,转移到中阴身时,即有小五通,自然会懂得性事;若不懂者,以其小五通之智慧,观见男女之事时,自然就会懂得,所以这事情并不需要大德来烦忧,不论是对自己或对他人。被堕胎的胎儿,事亦准此。
3. 同一类有情之中阴身,都生活在同一个层次的境界相中,所以都会互相得见,就好像人与人可以互相得见一样。中阴身的入胎,不会有许多中阴有情为了争入同一母胎而争吵之情形;因为中阴身境界与诸天境界,同样都是凭各人的福德大小来分上下先后;福德大的人,在天界或中阴界时,威德较大,福德小的人不能与他相抗衡,这是天界与中阴身境界的自然律,所以绝不会有须要打架来决定谁先入胎的问题。
4. 避孕,是现代才有的新状态,但是远古往劫以前的他方世界也必然曾经遇过这种情形了;即使是数百或二千余年前,已曾有人懂得将谷类放置于子宫中避孕的事情了;在根本论中就有如是叙述,可以参考之。但是中阴身其实没有能力去一一观察有缘父母是否曾作避孕措施,因为他们通常是在有缘而可能成为他们父母的男女正在和合时,才会有和合时之光明让他们有缘看见,所以当然是无法预先观察的。根本论中也曾说到:中阴身与来世父母和合时纠缠不分之后,不一定能入胎,而且叙述了几种不能入胎的原因。这在根本论的课程中, 平实老师已经解说过了;由此可以清楚的知道,中阴身遇见有缘父母时,不一定能入胎成功;往往还须等待下一对有缘父母的和合时,才能入胎。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能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仅是根本无分别智吗?
答:所谓的第一义谛智慧有三:一者般若总相智,谓禅宗真悟者之开悟明心──触证领受自心藏识,能亲现观,即是种智中所说大乘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二者般若别相智,谓证悟者于悟后,依般若总相智,多方领受及体验藏识之中道性及七识心之虚妄性,因而发起种种别相智如《大般若经》所说者,因之而起中观智,即是种智中所说大乘“相见道”智时,即是后得无分别智;三者般若种智,谓依别相智而熏修八识心王之一切种智,未圆满具足前称为道种智,圆满具足者名为佛地一切种智,仍是般若实智所摄。因此,别相智有二,亦即别相智及种智二种,都属于意识所知的智慧范畴。
另“无分别中广分别”是指第八识之了别性,不是指意识修行开悟之后所发起的智慧;譬如能了知七转识心行、能知如何摄取四大成众生身、能了知众生色身之种种运作、能记存众生的业因、能了知如何让众生所造业因种子接受善恶种种果报,皆无差池,这就是第八识所了别的内涵,不是意识觉知心所了别的内涵;第八识还有不可知执受,能对业种、身根、山河大地……等,直接作种种七转识所不能了别的分别,都不是在六尘中所作的分别,也都不会对六尘万法产生分别性,所以才会说“无分别中能广分别”;证得这种智慧的人,他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般若实相的智慧来;初悟而了知的般若智慧,即是总相智;悟后依初悟时的智慧为基础而进行深入的现观,发起更深妙的智慧,就是后得无分别智;但都是意识心自己对实相了知而生起的智慧,第八识则不会对佛法作任何的了别与修证,所以不会有这种智慧,却能在意识心所不能触及的种种法上作直接的了别,与意识所证的智慧完全不同,因此意识所得的后得无分别智不是第八识“无分别中广分别”之了别性。
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始从初次明心见性,直到初地入地心时方才圆满;中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始从初地住地心到七地满心始入八地入地心时才圆满;上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始从八地住地心时发起,到最后身菩萨明心见性成佛时才圆满。因此明心、见性属于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初起的一分,二者同属根本无分别智;但是眼见佛性时所证得见性根本智,却会使明心以后的后得无分别智转更深细,发起明心者所无法证得的另一种后得智,这是明心而未见性的人所无法想象与实证的,所以它既是根本智,也同时成为明心一关的后得无分别智;因为眼见佛性时,其实是亲眼看见如来藏的另一 种面貌,但明心者无法臆想与猜测,所以见性所得之智慧,兼有眼见佛性的根本智与增益明心的后得智。
问五、明心见性时即打破无始无明?还是明心见性后起心探究为什么和佛不同才与无始无明相应?“打破”与“相应”,同还是不同?
答:当吾人开始参禅时,才开始与无始无明“相应”;于参禅时,因一念慧相应而破参时,断除了一念无明见一处 住地烦恼,也同时“打破”了无始无明;于明心后开始探究为何悟了仍然还不是佛时,才开始与无始无明的“上烦恼”相应;这二者所相应的内容是不同的:一是与无始无明相应,另一是与无始无明的上烦恼相应。但是相应不等于打破,与无始无明相应时,才会想要参禅破参明心;但这时只是与无始无明相应;明心开悟后才是打破无始无明,但仍然未与上烦恼相应,因为还没有开始探究自己悟了为何还不是究竟佛?悟后一段长时间,开始探究时才算是与上烦恼相应。因此,“打破”与“相应”还是有所差异,而且相应的内容有二种不同,这在 平实老师的《护法集》里面已经有很详细的解说,您可以参考细读;但读过以后仍只是知识而已,也无法真的懂;只有悟后努力进修很久以后,才会渐渐的读懂。
问六、真见道仅指明心(七住)?还是亦含摄眼见佛性(十住)?如果有人见性在先,而没有明心,也是十住吗?真见道、得总相智,相见道、得别相智,相见道到初地入地心圆满,而别相智到佛地才圆满,是吗?
答:明心七住不退是真见道,眼见佛性也是真见道;这二者的同异性,请参阅问四之答案。如果是见性在先而尚未明心,这是有可能的;但这种人不会只是七住菩萨,因为这种人是大有来头的,一定是菩萨再来,才有可能。因为自古以来,中国典籍纪录中可以证实确已眼见佛性的人,寥寥无几,不超过个位数,所以假使真的有这种人,一定不久就会自己又明心了,不可能一世无缘明心的,所以也就没有这个问题的存在。后半段问题,详见问四与问五的解答,不再重复。
问七、大乘之智为根本智(即根本无分别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此二者即后得无分别智);小乘之智为一切智(即十智);合称大小乘之智为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那么,根本智(即根本无分别智)含摄在哪里?
答:请详见问四与问五的解答,就可以清楚了。根本无分别智即禅宗悟者之开悟明心所发起的智慧,因此属于大乘真见道内容,但是同时函盖二乘的断三结见道内容。何以故?菩萨明心证真,不仅触证领受自心藏识,发起根本无分别智,而且还反观自己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虚妄,为自己如来藏所生,所以就不会再认定觉知心、离念灵知心自我为常住不坏心,常断二见就跟著明心而断除了;而二乘人仅证得自己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虚妄而已,不能证得如来藏,所以不能现观、不能证实蕴处界都由如来藏所生,所以不知万法的实相,因此二乘圣人未若菩萨找到生命实相心所发起胜妙的智慧,因此二乘人于菩萨面前无说话的余地。就是因为菩萨见道发起根本无分别智,故此智属大乘之智慧所摄,但也函盖二乘菩提,因为菩萨同时也断三缚结而证初果,渐渐也会了知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是如来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