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一节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我们接着要进入到第四章来说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本质,跟佛菩提道的正理有什么差异?这个题目很重要。如果不能理解他的“人间佛教”本质与佛菩提道所说的人间佛教有什么差异,那么就无法离开印顺法师弘传的邪见,也就永远无法离开六识论的断灭本质。此外,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时,应该解说他提出人间佛教的缘由;不能只引经中“诸佛终不在天上成佛”一句话,就否定了天界佛教、诸方世界佛教存在的事实,却始终讲不出“诸佛唯在人间成佛”是依什么利益、什么原因而这么讲、这么做,也讲不出诸佛为何要教导菩萨们常在人间修菩萨道的原因。而我们将会在今天把其中的某些比较直接的原因加以说明。至于较为间接的原因,由于时间不够,就不作说明了!
第一节 菩萨散处人间各种行业中──僧衣能使人证悟?
在第四章的第一节中先说:菩萨散处于人间各种行业中。这一节的子题是说——僧衣能不能使人证悟?菩萨散处于人间的各种行业中,上从出家为僧、示现离欲的比丘、比丘尼,中如国王、高官、富贾,下如贩夫走卒乃至婬女,都可能有菩萨住于其中;他们都是已经证得佛菩提果的人,但是却不一定身穿僧衣。如果僧衣能使人证悟,那可就太好了,大家都要为此兴奋鼓掌,然后都去买了件僧衣在佛前供养,供养以后撤下来,把头发剃光了,去加受比丘、比丘尼戒,自己把僧衣穿上去,就一定可以证悟了。但是,不论证悟佛菩提或证悟罗汉道,都不是靠僧衣,而是靠“心”。只有“心”才能使人证悟三乘菩提,而什么样的心能使人证悟呢?是要具有正知正见的心,才能使人证悟三乘菩提。这个正知见,大家一定要先建立起来;若没有正确的观念,所学的佛法将会跟著偏差,因为一定会蔑视未穿僧衣的真善知识,落入僧衣崇拜中,永远只会跟著某些尚未证悟的僧人修学,而蔑视(排斥)未穿僧衣或者虽穿僧衣而说法与一般出家人不同的善知识;因为一般僧人多数是尚未证悟三乘菩提的,那么他只认定身穿僧衣的人而追随修学一世之后,仍然还是茫无所措,而且也将会学得很痛苦──不论他是学佛或学罗汉都一样。所以,常常有人学佛学到后来,事业不顺,家庭闹革命,跟亲属的关系都变得很疏远;因为他们学法时始终无法入门,而且花了很多时间而忽略了家庭及事业,后来就导致学法、家庭、事业,三者全都出了问题。
印顺于《唯识学探源》页 49 说:【经上虽说灭受想定是无心定,但也说入灭受想定的“识不离身”;所以,有情必然是有心的。闷绝等仅是没有粗显的心识,微细的意识还是存在,只是不容易发觉罢了。相续的细心,就在这样的思想下展开。】
因此,如果真的想要学佛,就一定要有正确的修行知见与方法,在实证上就不会有大困难;也可以有时间照顾到家庭与事业,然后一生就可以快快乐乐的学佛,并且家庭和乐、事业顺利;当然也不会白来这一世,更不会像印顺派那些人学得那么痛苦。我想,诸位都不愿意白来这一世,也都不愿意痛苦的学佛而使家庭及事业受到负面的影响,并且更不乐意在痛苦的学佛过程中,却一世都无法实证丝毫。大家都希望能快乐的学佛,并且很快乐的实证,这应该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
在这个心态下,平实得要先藉著善财大士五十三参的内容,举证出来让大家了解:依心来修学,才能快快乐乐的实证,别再落入僧衣崇拜中。我已经穿了二千四百多年的僧衣了,从上一世就下定决心:假使不是必要,我未来世将不再穿著僧衣,效法善财大士一般修习菩萨的童子行,不再落入僧衣崇拜中;以心为归,来实修菩萨道。善知识的五十三参,使善财童子从凡夫位到达等觉位,是在一世之中完成的;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诸位愿意不愿意来修童子行?我想应该大家都愿意。也许女众们会这么说:“童子行,我没办法修。”那你们来世也可以修童女行,一样可以五十三参之后成佛啊!而且,来世是否还是女人身?也是不一定的。所以我想,你们应该也是愿意这样修的。童子、童女,是大乘法中的两种出家人,譬如文殊童子、普贤童子、迦叶童女;大乘法中还有另外两种出家人,是比丘、比丘尼,这就是大乘法中的四种出家人。再加上在家人,大乘法中就有五众;而在家人又有男女性别的差异,这就有六众了;为了出家的缘故,当然也会有沙弥„„等众。但是,在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里面,大乘法中的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全部都有。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
【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46〈入法界品第 34 之 3〉)
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以后,第一步骤就是要亲近,总不能距离于三千里之外而想要跟善知识学法。亲近之后则是要作供养,供养之后得要奉承。奉承,就是侍奉与承事。(不过这在我们正觉同修会中不一定通用,因为我们正觉同修会中的善知识并不接受供养,除非身现出家的童子相、童女相、比丘相、比丘尼相。)亲近、供养、奉承之后,接着还要在法义上求问;也就是说,要从善知识那里把解脱道弄清楚,把佛菩提道弄清楚,把见道应该有的知见、方法与次第弄清楚,当然也要把追求见道功德前应该有的心态、次法、资粮、条件弄清楚,然后跟著善知识修学,不久之后,佛法就可以有成就啦!
接着,平实在此要教导大家依成佛之道的内涵来观察。大乘法中的善知识有不同的层次,大略来说有六个阶段,这六个阶段可以分为五十二阶。六个阶段讲的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六个阶段,然后就成为妙觉、如来了。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历而参学,就能具足佛法。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入弥勒菩萨的大宝楼阁中,获得了大宝楼阁中所有的佛法珍财,成为等觉大士;而他是修童子行的,是大乘法中示现在家身相的出家人,所以就被称为善财“童子”。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想:“唉呀!你讲的是《华严经》,可是人家都说《华严经》是后人假造的。”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中却不认为是假的。譬如说,有八个字是诸位耳熟能详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当你明心的时候,你确实可以观察三界一切有情都同样是有这个心啊!不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情,全都同样是由这个心来成就的,再也找不到有别的人(或者心)可以成就三界的有情了。而你也可以现前观察:万法都从八识心王和合运作而出生的,确实是万法唯识。这都是可以实证及现观的,怎么说它是伪经呢?只有受持六识论邪见的人才会说它是伪经,因为他们读不懂而无法相信《华严经》中的说法;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里,《华严经》中所说的法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华严经》绝对不是伪经,并且《华严经》中的法义函盖了一切佛法,具足解说成佛之道的次第与内容。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程与内容,没有具足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与内容可以依循修习而成佛了!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在指责佛陀还没有完成化缘,应该重新再来受生一次,把未讲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容都具足讲解完毕以后,才可以离开这个星球再去别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已经在前面讲解过了:南北传诸经所讲的阿含罗汉道,确实是无法使人成佛的。
《华严经》中讲解五十三参,但是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总共参访了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这些善知识遍布于人间的各种阶层之中,或者在家、或者出家、或者贵为国王、宰官(专门判罪犯剁脚后跟的执法者)。平实在这里谨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举而示之。这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甚至也有身分卑贱至当妓女的;而这些善知识们─也就是说这些菩萨们─在世间法中的身分是随缘的,并不确定或执著一定要现哪一种身相;所以真正在修学佛道的时候,不可以依表相来观察。
那么平实就依《六十华严》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善知识,大略举出来说(只举出他们的身分与名称就好,参访请法的过程与内容就不说了)。
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中的出家人,是学佛而非学罗汉的。
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第二十参外道随顺一切众生。
在十行位中,第二十一参长者青莲华香、第二十二参海师自在、第二十三参长者无上胜、第二十四参比丘尼狮子奋迅、第二十五参淫女婆须蜜多、第二十六参长者安住、第二十七参童子等觉菩萨观世音(特地示现者)、第二十八参童子正趣菩萨(也是示现)、第二十九参天人大天、第三十参道场地神名为安住。
再来是十回向位:第三十一参夜天婆娑婆陀、三十二参夜天甚深妙德离垢光明、三十三参夜天喜目观察众生、三十四参夜天妙德救护众生、三十五参夜天寂静音、三十六参夜天妙德守护诸城、三十七参夜天开敷树华、三十八参夜天愿勇光明守护众生、三十九参林天妙德圆满、四十参童女释迦瞿夷。
善财大士所参访的十地菩萨们是:第四十一参佛母摩耶夫人、四十二参三十三天正念天王中的天女天主光、四十三参童子师遍友、四十四参童子善知众艺、四十五参优婆夷贤胜、四十六参长者坚固解脱、四十七参长者妙月、四十八参长者无胜军、四十九参婆罗门尸毗最胜居士、第五十参之童子、童女名为德生、有德。至于等觉位的善知识,是第五十一参比丘弥勒、第五十二参童子文殊师利、第五十三参童子普贤。
好了!这样介绍完了以后,诸位可以来分析及了解了:这五十三参中,现声闻相的出家菩萨总共有七位,其中六位是比丘、一位是比丘尼,这六位身穿僧衣而示现声闻相的比丘菩萨中,前五位的比丘,有四位比丘还在十信位中、一位比丘是十住位中的第一住初住位,都还没有明心。但是有一位比丘尼证量蛮高的,她已经到了十行位中的第四行了!也就是说,她已经明心而且是眼见佛性(眼见佛性者是第十住位),然后再往上进修到第四行位;破邪显正的事情,对她而言已经是轻而易举的事了,所以她的证量已经很高了。最后一位现声闻相的菩萨比丘则是弥勒菩萨,祂是因为在僧团中代佛摄受声闻人的缘故,所以示现比丘相。
那么再来看看现童子相、童女相的出家菩萨(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才称为童子与童女)像文殊师利、普贤都称为童子,善财大士也称为童子;可是维摩诘菩萨就不称为童子,因为他示现为在家相而住在自己家中,也有妻女,所以他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在大乘法中出家而修童子行、童女行,他的出家身分,在外观上是与在家菩萨一样的,并不容易分辨出来;大家也可以看到经中的记载,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人,都是穿著华丽、庄严,佩戴璎珞、宝钏、宝冠,而且都留著飘飘长发。我们想要回复佛陀时代的大乘寺院气象,所以我们正觉祖师堂将来会有四位常住:三位是比丘,一位是童子(平实导师依据演讲当时正觉祖师堂常住人数说明,后来人数有陆续调整中)。将来正觉寺建好了,这个规模当然将会扩大,寺中的常住人员将会有童子、童女、比丘、比丘尼等四众,全部都是菩萨僧,要使佛世的大乘气象重新恢复过来。
童子或童女在佛法中的定义,与中国世俗法中的定义不同。在大乘佛法中,童子或童女并不是指年幼的孩童,而是出家常住僧团而无家累的菩萨,身相虽然与在家人相同,但却是受持菩萨戒的童贞行,完全是以大乘佛法为归的出家人。所以,在大乘法中的童子或童女,有二十岁的人,也有三十来岁的人,也可以有五十、七十几岁的人,全都称为童子或童女。我们正觉也有设计了童子、童女的僧服(菩萨服),上面有绣著几个字──正觉寺常住,但与僧服有些不同;我们将来也不会使寺中的童子童女菩萨僧,像文殊、普贤一般的华丽穿著,毕竟距离等觉位还很遥远,不许自大而在表相上乱学一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