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清末民初,正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陷入空前劫难之时。大师应劫而生,遍参南北丛林,更在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闭关阅经数十载,深入念佛三昧,通宗通教而专修净土念佛法门。粗衣淡饭,不登大坐,不纳出家徒众,不打经忏佛事,远离名闻利养。不离因果,不谈玄妙,依于当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景况而倡导学人老实念佛,自号“常惭愧僧“,度化众生无以计数。
印光大师以前有眼疾,因为眼疾的关系,所以大师有时几乎都没办法写字读书!但是,也正因为罹患眼疾的缘故让大师更深刻觉悟了“身是苦本”,于是不让自己受制于这个无常苦的色身,而将它视为学佛修道的道器工具,专心念佛。大师不论是晚上睡觉或是早上起来、又或是写字读书,都能做到心不离佛,他这样非常积极地念佛,透过念佛法门而成就了非常殊胜的念佛功德,在净土宗上成就卓著。
鉴真和尚,(688~763),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meng)”,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天宝元年(742),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之邀,鉴真应允去日传戒。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年,鉴真先后五次率众东渡,都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牺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扰而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回途中却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因身体的痛苦和行动的不便而动摇。终于在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而成功抵达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实现了东渡宏愿。此后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活动了十年,将大乘佛法的戒律传到日本,也传播了唐代多方面的文化成就,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当年 佛陀为让世人明白色身的无常,有生便必有老、病、死种种苦痛的道理,曾与阿难尊者示现这样一幕情景:有一次,阿难尊者上前礼敬 佛陀,然后为 佛陀搓揉四肢,阿难尊者不禁感叹道:“真是稀有啊!真是不可思议!佛陀啊!您的肤色已经不再如往昔那样清净皎洁而是布满皱纹,您的手足也不再如往昔那样轻快便利了。”佛陀就对阿难说:“是啊!少壮必定衰老,无病必会有疾,有生必定有死。我的肤色已经不再那么清净皎洁,我的手脚也不再那样轻快便利了,我的皱纹也布满了我的脸庞,我的身体也偻了,我的眼耳鼻舌身诸根也都衰坏了。” 佛陀这样的示现就是要告诉我们:衰老,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面对身体的衰老与病苦,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色身的保养,有病就积极治疗,而另一方面古圣贤的例子、佛陀的示教也告诉我们,要能够放松我们的身心,不要太执着这个“无常所以是苦”的色身不放,不要紧紧抓着疾病不放,而是利用有限的生命多在佛菩提道上用心、多在弘法利生上面用心,这样成就一番作为,生命也会因为有益于自他而大放异彩!
对于发起四弘誓愿之心的学佛人,色身只是我们学佛修道、自利利他的道器工具,因为是工具,所以要小心保养,不可无谓的随意损毁;也因为只是工具,所以不必执着,不必成日为了这个色身的享受或病苦而耗费太多的精力。既然色身是无常,死后财物、眷属、名声也都带不走,只有道业和因果随身,所以才能真正放下对无常法的执着,心系佛法,正念分明,专心修道,再苦也不苦了,这是佛法所带给世人的安隐与超越世间苦的快乐。
 
------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5-04-09
 
推荐阅读